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中國吳什麼雕刻大師

中國吳什麼雕刻大師

發布時間: 2021-03-07 08:56:41

⑴ 中國史上有哪些篆刻大師

文彭、何震]
文彭,字壽承。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善書畫尤精於隸書,篆刻娟麗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學生,精於文字學,治印一變文彭之風呈現古樸蒼勁的風貌。宋元以來的印材大多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傳說至文、何開始以「燈光凍石」(青田石一類)治印,風靡印壇。印材的改革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彭、何震努力揚篆刻藝術被尊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為典範。何震的風格名重一時、後人推之為皖派(也稱「黃山派」、「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合稱「文何」。

[皖派、徽派]
開創者為明代何震,繼何震之後,首先有蘇宜、程朴、朱簡等專學秦漢,風格蒼古樸茂。到明未,汪關父子一變何震之法,專攻漢鑄印,以工整流利為其特點。至清初,安微縣人程邃、巴尉祖、胡唐、汪肇龍努力改變當交的習氣,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稱「歙中四子」。這一發時期的諸家由於他們幾乎都是安徽籍人,故歷史上一般總稱為「皖派」(或徽派),並宗立派的鄧石如(另行介紹)因為是安徽懷寧人,也有稱其為「皖派」的。這種注重籍貫忽略藝術風格的劃分方法,常常缺乏嚴密的科學性。故往往同屬皖派,風格卻截然不同,這就是我們應當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響廣泛,浙江山陰的董洵、王聲、江陰的沈風,甚至浙派創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汪關字尹子,原名東陽。明未人,安徽黃山人,寄居婁東(江蘇太倉)。篆刻雖屬皖派。卻與文何風格不同,白文刻意仿漢,能在工穩中再現漢印自然的情趣,成功地運用印文的並筆,破邊手段,發展了篆刻技法。善以沖刀治印,刀法穩實,布局謹嚴。所以他的作品成為印家學習漢印有榜樣,後世不少印家是通過汪關的作品來領悟漢印的神韻的,例如喬居常熟的莆田人林臬就受到他很深的影響。

[浙派]
浙派是與皖派同時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興起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丁敬創始,繼起的有蔣仁、黃易、奚岡等人。黃易是丁敬的學生,蔣仁和奚岡也都師法丁敬,四人的篆刻風格比較接近,但又各具特色,蔣仁以樸拙取勝,黃易和奚岡則以秀逸著稱。因為他們都是杭州人,所以後世合稱為「西冷四家」。又有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繼之而起,由於他們都是浙江杭州人,因此後人就把他們連同效法他們藝術風格的印家,總稱為「浙派」。丁敬等八人各具成就,合稱「西冷八家」。浙派與皖派一樣,都崇尚秦漢璽印,刀法上成功地應用澀堅挺的切刀,來表現秦漢風貌,以其古樸雄健的風格有別於皖派諸家的柔美流暢,所以有「歙(皖派)陰柔而浙(派)陽剛」的評論。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這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其它各派]
在皖浙兩派發展壯大的明末清初,還存在著與這兩派有淵源關系的其它一些流派。如較知名的有「莆田派」與「雲間派」等。「莆田派」以明福建莆田人宋珏(比玉)為首,故又稱「閩派」。這一派的後期名家林臬的作品古雅精麗,酷似汪關,亦有一定影響。「雲間派」的主持者為王曾麓父子。這些流派的作品,大多缺乏新意,充其量是前輩名家的流風余韻,最後終於從印壇上逐步隱退、消逝。

[鄧石如]
鄧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傑出的篆刻家之一。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漢金石碑刻,篆、隸、真、草被認為清代第一。他把深厚的篆書功力用之於篆刻,突破了以秦漢璽印為唯一的取法對象的狹隘天地,擴大了篆刻的表現范圍。作品蒼勁庄嚴、流利清新,開創了一代印風。極大地影響了稍後的吳熙載、趙之謙、黃杜甫和吳昌碩,從而為萬紫千紅的晚清印壇奠定了基礎。鄧石如雖然也列為「皖派」,但由於影響深遠,一般專稱為「鄧派」。

[吳熙載]
吳熙載,字讓之,書畫篆刻都精,篆隸功力很深。為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學生。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漢印,三十歲左右看到鄧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於是書法、篆刻均師法鄧石如,從而把「鄧派」藝術推向了高峰。由於鄧石如作品傳世甚少,所以名為師法鄧派者實際大多以吳氏為宗。他的作品對黃杜甫、吳昌碩有很大的影響,吳昌碩曾說過,「學完白(鄧石如)不若取徑於讓翁(吳熙載)」。甚推崇可想。

吳熙載的篆書飄逸勁健,表現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筆,筆意圓轉流動,氣勢醋暢淋漓。每字結構的轉折連接處和線條的延續處,都充分表現了書法的用筆。邊款多作單刀草書,象他的書法墨跡一樣娟美,都可說是別開生面。師承鄧派的名家還有吳咨、徐三庚等人,雖各有成就,但均不能與吳熙載相比。鄧、吳的成就,不僅因他們的作品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一味摹仿前人作品,對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貢獻。

[趙之謙]
趙之謙,字 bian叔,別號很多。他是鄧石如之後,獨具創新精神的大藝術家。書畫篆刻都具有很高的成就。篆刻融合皖浙兩派,在秦漢璽印的基礎上,吸取了秦權量、詔版、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資的領域,別創新格。

趙之謙篆刻在章法上提倡有筆有墨,所以虛實對比感十分強烈,朱文生動活潑,白文穩健雄渾,偶以單刀刻印,成為篆刻藝術寫意派的先驅。他用北魏書體來刻款識,或單刀入石作陰文款識,或效法「始平公」作陽文款識,在方寸之間,重現北魏書的雄偉奇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趙之謙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前輩大家丁敬和鄧石如,也超越了他同時代的吳熙載,篆刻藝術通過趙之謙又邁入一個新的天地。

[黃士陵]
黃士陵,字牧甫。安徽黟縣人。父母過世後曾在南昌以照相為業,後長期客居廣州,因此藝術上可稱他的一派為「粵派」。篆刻初從浙派入手,逐漸進入對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的研究。後來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資料,使他大開眼界,於是在學習秦漢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法錢幣,秦權、漢鏡、碑碣、瓦,特別著意於商周銅器、兩漢金文,終於在皖浙兩派之外,自成一家。

黃士陵的篆刻運刀爽利,不加修飾。白文取法漢鑄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學習趙之謙的基礎上以薄刃沖刀來體現漢印的方勁挺拔;朱文試點亦是鋒棱畢現。章法講究疏密穿插,線條鋒銳挺勁,光潔妍美似,看不呆板。在貌似無意中包含著無盡的變化。邊款以沖刀刻魏書,亦獨具面目。

[吳昌碩]
吳昌碩,原名俊卿,別號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他是清代最後一位大藝術家,與吳(熙載)趙(之謙)黃(士陵)並稱晚清四大家。詩書畫印造詣極高。他的篆刻先從浙派的陳鴻壽入手,繼學徐三庚、趙之謙,最後通過學習吳熙載和錢松的刀法,加上對秦漢璽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終於在轉益多師中得到統一,形成老辣挺勁,雄渾蒼古獨特面目。

吳昌碩的書法早年涉獵甚廣,中年以後專攻石鼓文,結合吉金文字的結體用筆,朴茂雄健,自生新意,發展了篆法,從而為他的篆刻突出陳規、自立門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使用的鈍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顯示出古樸、蒼勁、渾厚的天趣。他的篆刻可以喻之為繪畫上的寫意派,在晚清的諸家之後,異軍突起,成為近代最有影響的篆刻大師。

[趙時楓]
號叔孺,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工四體書,精於書畫碑刻的鑒別,擅畫駿馬。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後精研趙之謙、鄧石如直追秦漢,對周秦小璽及宋元圓朱文猶有獨到功力。在篆刻藝術中,實際上存在有仿漢鑿印兩種流派,趙時楓正是近代繼承漢鑄印端重嚴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齊白石]
齊白石,齊璜(1863--1957),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他的篆刻初學浙派中的丁敬、黃易。後學趙之謙、吳昌碩。從漢《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並且身體力行,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仰」。由此可見,他對自已的獨創充滿著自信。參考資料:中華國學網文章:《篆刻流派》

⑵ 中國玉雕類工藝美術大師都有哪些

洪新華:入行三十年,擅長雕琢人物作品,同時,創作的題材又十分寬泛,花卉、動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國玉雕的傳統題材無所不通,其作品形象傳神、線條流暢,取材精純、雕工精潤。產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工藝美術大師。
崔磊:上海玉雕名家,籍貫天津,1993年師從洪新華大師,從藝5年,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現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協會副會長。作品《達摩》獲第二屆中國玉雕作品「天工獎」銀獎,2006年,作品《妙筆生花》獲「天工獎」銀獎,作品《彌勒》獲「天工獎」銅獎,作品《成功》獲「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吳德升:上海玉雕大師吳德升是玉雕界公認的頂尖大家,一直以來以人物和立體件見長,近年來,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創新與探索。一塊塊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時代的脈搏。2004年,被評為全國玉石雕刻藝術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代表作有《十八羅漢》、《濟公》、《妙趣橫生》等。
易少勇:易少勇是上海近幾年來涌現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筆,把書法刻在玉上的玉雕書法家,堪稱中國玉雕書法第一刀!他的作品無論從玉牌的形狀構思,到畫面的構圖,再到雕工的細膩,都可以說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2004年,榮獲「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稱號,在歷年的 「天工獎」評比中,他的作品多次獲獎。
翟依衛: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構圖新穎,精緻素雅,很好地將中國古老的玉雕技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獨具匠心,意境高遠,頗受人們的喜愛。翟倚衛擅長玉牌的雕刻,雖形制簡約卻刻畫凌厲,薄浮雕、淺浮雕以及陽刻、陰刻等不同組合透射立體感與空間感,剛柔相濟,深淺互倚,層次豐富,展現出白玉獨有的令人折服的氣韻與生命力。
瞿惠中:瞿惠中是我國著名器皿件雕刻專家,畢業於上海玉石雕刻專科學校。他為人謙虛熱忱,將南方人的精細與北方人的粗曠融於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華貴中顯淡雅,玲瓏秀麗中藏老辣」,實屬「金屋藏嬌」之藏品。作品《中華九龍翡翠玉筆》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寶壺》、《青玉祝福壺》相繼在2006年、2007年獲得了「天工獎」金、銀獎,2008年,《虎耳雙環瓶》又獲得了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

⑶ 中國著名的玉雕大師都有哪些啊

陳孝賢、楊樹明、吳德升、宋世義、梁楓等。

1、陳孝賢

陳孝賢,1978年出生於福建省寧德市,1996年畢業於福建省寧德市工藝美術職業學校。家族世代從事玉石雕刻經營,由於受家族熏陶,自幼酷愛雕刻藝術,後隨兄長陳孝興學習壽山石雕刻。

1997年進修於蘇州市工藝美術學院,2001年進修於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擅長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人物、花鳥、魚蟲等各種雕法。追求中國畫的「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的藝術境界。

代表作品有《著我扁舟一葉》、《碩果累累》等。

2、楊樹明

楊樹明,1973年生,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現任騰沖縣樹明玉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珠寶玉器首飾行業協會會員、雲南省翡翠玉雕專委會委員、騰沖縣珠寶商會副會長。

先後被亞洲珠寶聯合會,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評審委員會、雲南省文化廳、騰沖縣人民政府授予「亞洲珠寶玉雕大師」、「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翡翠工藝大師」稱號。

被共青團中央、雲南省珠寶協會、保山市人民政府評定為「中國鄉村青年文化名人」、「雲南翡翠產業十大行家裡手」、「保山市玉雕工藝傳承人」並榮獲百花獎「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代表作品有《南海觀音》、《童子觀音》、《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問路》等。

3、吳德升

吳德升,1961年7月1日出生於上海,1978年畢業於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學藝,期間曾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蕭海春的指導。

因出色的琢玉成績,取得雕刻界權威人士的一致認可,1984年獲得提前晉級的殊榮。之後在對中華傳統玉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潛心研究西方雕刻史,吸取了西方雕塑大師人物作品的精華,賦予中國傳統人物雕刻更深的內涵。

代表作品有白玉《姜太公釣魚》。

4、宋世義

宋世義,字欣然,號痴人,1942年生於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全國輕工勞動模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人。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專工國畫人物和工藝雕塑。

上世紀六十年代,步入玉雕行業,從師王樹森等前輩玉雕藝人。曾先後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學習進修。

在長期的刻苦鑽研和不斷的探索中,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理論修養、廣博的知識興趣愛好、扎實的雕塑繪畫基礎、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故此,在生產製作、創意設計、授藝課徒、理論教學、繪圖撰文等領域展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才華。

代表作品有《白玉花絲鑲嵌普度眾生》、《香山九老圖山子》、《珊瑚絲路花雨》、《翡翠竹林七賢》等。

5、梁楓

梁楓,字光旭,1953年出生於有「中國玉雕之鄉」之稱的河南鎮平,自幼酷愛繪畫、書法。亞洲珠寶聯合會工藝美術大師,亞洲珠寶聯合會理事。

中國彭雪楓書畫藝術院秘書長,北京東方驤躍裝飾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創辦有梁楓古典傳統工藝工作室,設計雕刻有《竹林七賢》、《群仙祝壽》(桃盒)、《福壽雙全》(桃盒)、《壽同三千》等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孝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樹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德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世義

⑷ 中國著名的玉雕大師都有哪些

中國玉雕大師來屬於行業內評比的大源師,是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評定的,在行業內有很高的權威性。具體如下:
(北京)王希偉
王耀棠
馮道明
宋世義
張志平
李博生
楊世昌
姜文斌
郭石林


崔奇銘
蔚長海
(楊州)華

江春源
汪德海
沈建元
顧永俊
高義進
薛春梅
(上海)王

劉忠榮
吳德升
沈德盛
易少勇
倪偉濱
(河南)仵應文
孟廣東
柴德學
魏玉忠
(湖北)袁嘉騏
常世琪
(新疆)馬學武
(岫岩)張玉珍
(深圳)施秉謀
張偉良
(河北)宋建國
不過上面的玉雕大師成名已久,其作品價值超出了作品本身,現在收藏成本較大,我現在收藏穆宇靜的玉雕,擅長人物、動物、山水花草題材,作品風格以線條柔美,紋理生動見長。其作品近年獲獎頻繁,感覺她很有潛力。

⑸ 中國玉雕大師的大師名錄

玉雕大師藝術家蕭家安:中國台灣省雲林県人,戶籍台灣新北市土城住所,17歲師從吳清崎玉雕大師;知名玉雕藝術家,現在廣東省從事玉雕及玉器買賣,擅長精雕覌音佛及各種神像。

為人,謙虛誠信;藝術,不斷創新求高度。這種藝術精神,讓蕭家安在台灣玉雕界成為青年玉雕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佛像觀音玉雕作品更是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推崇喜愛。

玉雕大師蕭家安感言:

本人從事玉雕工作至今已有43年之㱑月,在年少時17㱑之年就跟隨我台灣師傅吳清崎玉雕大師,學習各種玉雕法及設計等工作多年,當時我師傅在台灣一家最大的玉雕廠𥚃,名叫九鼎公司,當時我師傅吳玉雕大師在廠技術一流,精雕覌音佛及各種神像,五花八門等花様,樣樣精通,40幾年前的工資行情月薪為1萬零伍百元台幣,當時的經濟行情已經是全廠工資最高了。

回憶當年可惜師傅早已身故,不在人世了,早期年代的台灣區城經濟發展有限,比較稀少重視玉雕及各種藝術人才,因此多數人不以為榮。來到了輝煌龎大的大陸,時光多年在玉雕界𥚃憑誠個人的天份及努力之下,更磨練出各種隨型設計雕琢各種大小擺件,掛件,及拋光一條龍完成等。憑誠経驗之談可以肉眼檢視A.B.C貨之真假,凖確率%95。本人也萬分感激中國大陸這塊土地有這么好的環境,誏所有肯努力上進的中國藝人,能夠人才出眾,得到獎評。

⑹ 中國知名的木雕大師都有誰

馮文復土,男,1943年生於制浙江省東陽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0多年來,他共創作設計400多件(套)作品,尤其是80年代以來設計並指導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新加坡董宮酒家、聯邦德國波恩中國酒家、瑞典杭州飯店等國內外重大木雕室內裝飾工程。

在藝術上,他打破了木雕傳統室內裝飾的宮殿式的陳舊程式,創作了富有自然情趣的園林式的新風格,很受好評。對於東陽木雕的歷史、現狀和發展等,他也作了系統的理論研究,編寫專著《東陽木雕技藝》和不少論文。

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作品——豐年足食

⑺ 中國玉雕大師名單

張利永—河南省雕刻大師

個人簡歷:

⑻ 中國民國玉雕大師排名

真正好的大師不求名利。

⑼ 中國玉雕大師有那些人

楊世昌,男,北京人,1957年進北京第三玉器社學藝,學習琢玉花卉技藝,從師著名「北京玉器四傑」之一的劉德瀛,後拜名師王仲元、高祥。從事花卉玉器設計和製作。
1988年被評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從事琢玉創作設計40多年的楊世昌,積累了豐富的玉器花卉製作經驗,創作出許多藝術精品、珍品。他繼承了前輩大師們的優秀傳統,博採眾家之長,尤為擅玉器花卉技藝設計與製作。

⑽ 中國史上有哪些篆刻大師

吾丘衍(1292---1311)元代篆刻家。字子行,號貞白,又號竹房、竹素,龍游(今屬浙江)人,精六書工篆刻,與趙孟頫齊名。力矯唐宋六文八體失真之弊,以玉筯篆入印,印學為之一變。著有《學古編》二卷、《印式》二卷、《周秦刻石釋音》等。
文彭(1472—1573)、書畫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國子先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文徵明長子。授秀水訓導,官國子臨監士。工書法,初學鍾、王後法懷素,晚年全力傾於孫過庭,以篆、隸最見粹。曾書《古詩十九首卷》,並有嘉靖三十年(1551)《題仇十洲摹本清上河圖記》尤精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原多作牙章,後得燈光石,乃多刻石章。為後世所宗,稱為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逼文同。亦工山水,有《桐陰壁暑圖》,類父風。傳世畫跡有隆慶六年(1572)作《蘭竹圖》卷,圖錄於《晉唐五代宋明清書畫集》。亦能詩,著有《博士詩》。
何震(?---約1604)明代篆刻家。字主臣、長卿,號雪漁,婺源(今屬江西)人。精六書,認為「六書不精邃入神,而能驅刀如筆,我不信也」,提倡在加強書法藝術的基礎上提高印章藝術。篆刻吸取秦漢印,尤取漢鑄印之長,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創用以往採用的切刀灶台,刀痕顯露,痛快生辣中有蒼勁之氣。程原曾謂其「白文如晴霞散綺,玉樹臨風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鴛戲波」。風格端重,名盛一時,為皖派(亦稱「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並稱「文何」。著有《續學古編》二卷。
蘇宣(1553--?)明代篆刻家。字爾宣,又字嘯民,號泗水,歙縣(今屬安微)人。其交蘇匯善古文詞。他幼承庭訓,喜讀書、擊劍。雖斷碑殘碣,亦多窺研。後在上海顧從德、嘉興項元汴等處縱覽秦漢璽印,盡得其法。其作品能得漢印神貌,所流傳極廣。與文彭、何震齊名、有鼎足而三之稱。董其昌、陳繼儒、袁中道、孫克弘等人用印。皆出其手。著有《蘇式印略》四卷.
甘蝪 明代篆刻家。字旭甫,號寅東,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精研篆刻,酷愛秦漢鉩印。嘗見《印藪》木刻本,摹刻失真,乃以銅、玉摹刻,廢寢忘食,期在必得,終成《集古印譜》五卷,內附《甘氏印正》、《印正附說》等。
吳迥 明代篆刻家。字亦步,(今屬安徽)人.篆刻宗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並書其諳曰:「亦步舞輕舉妄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以其印章雜之長聊(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並書其譜日:「亦步舞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經其印章雜之長卿(何震)印中,不復可辨。不知異時復作何狀?」著有《珍善齋印印》二卷、《曉采居印印》四卷。
朱簡 明代篆刻家。字修能,號畸臣,後改名聞,休寧(今屬安微)人。精研六書。頗多收獲。篆刻著重筆意,以切刻石,自成面目。善詩,與李流芳、趙宦光、陳繼儒等互有唱和。著有《印品》、《菌閣藏印》、《修能印諳》等。
梁袠 明代篆刻家。字千秋,揚州(今屬江蘇)人。寄居白下《今江蘇南京》。篆刻守其師何震法,能逼真。當時善監者見何震、染袠兩人篆刻,竟難辨別。著有《印雋》四卷。弟年,字大年,同寓南京,亦精篆刻。
汪關 明代篆刻家。原名東陽,字果叔,因得一銅印《汪關》遂改名,更字子,翕現《今屬安徽》人,寄居婁東(今江蘇太倉)。創作活動約在萬曆(1573—1619)間。專法漢印,能得其神髓,以沖以、以沖刀法刻之,在工整秀致中有蔬宕剝落之趣。明代末葉,名公巨卿、大書畫家之印,多出其手。著有《寶印齋印式》二卷。
歸昌世 (1573—1644) 明代篆刻家。字文休,號假庵,崑山(今屬江蘇)人,寄居常熟。歸有光之孫。篆刻取法文彭,能不為其束縛。嘗論印曰:「作印不徒學古人面目,而在探其源。源則作者性靈也。性靈出,而法弈偕焉。」(見《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善草、畫蘭竹,詩文得家法。著有《假庵詩草》等。
宋珏(1572-1632)明代篆刻家。字比玉,別號荔枝生,亦作荔枝仙,莆田(今屬福建)人,寄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精八分書善篆刻,為莆田派創始者。漸江海寧周春論印詩雲:聞說莆田宋比玉,創將漢奴入圖書。「但至今未發現用漢隸的原作,即在宋珏繪畫上所用印,亦未見以漢隸入印。亦善畫,工山水、松:能詩。
胡正言(1582—1673)明清篆刻家。字曰從,可別號十竹主人,休寧(今屬安徽)人,久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篆刻取法何震平實一路,運以已意,豪放雖不及何震,但能以工穩見勝。其風格曾風行一時,為世所重。著有《十竹齋印存》四卷、《胡氏篆草》二善繪畫,於天啟七年(1627)用木刻成《十竹齋箋譜》影響深遠。
程原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孟長,於細朱、滿白、爛銅,切玉盤虯屈曲之文,各臻其妙。子朴,字元素,亦精篆刻,能得何氏嫡傳。
程邃 約1605—1691 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字穆倩、朽民,號垢區、青溪、垢道人,野全道道者、江東布衣,翕縣(今屬安徽)人晚年僑居揚州。諸先生。博學,工詩文。早年從黃半、道周,揚遷游。品行端愨,敦尚氣世、節。明末阮大鋮,馬士英筆等大興獄,邃隻身匿跡倖免。篆刻取法秦漢,善以大篆入印,樸厚蒼渾,能自己、見筆意,人皆宗之,為皖派首要作家。擅山水,初仿巨然,後純用渴焦墨,沈鬱蒼古,別具蹊徑。為新安畫派中主要畫家。現代黃賓虹評其畫有「千裂秋風,潤含春雨」之趣,楊孟截評曰:「黃子久畫如老將用兵,不立隊伍,而頤指氣使,無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書法不蹈襲古人,尤工分書,長於金石考證,亦精醫道。崇禎十三年(1640)嘗作同《仿黃子久深岩飛瀑圖》軸,著錄於《知魚堂書畫錄》傳世作品有康熙十三年(1640)為王時敏作《山水圖》軸,藏上海博物館。著有《會心吟》、《蕭然吟詩集》。
江皜臣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濯之,號漢臣,翕縣(今屬安徵)人一作源(今屬江西)人。篆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勢,無凝滯病。嘗雲「切玉後,恆覺石如宿腐,不得為」其學生陶碧,字石公,福建普江人,常隨左右,勤奮學習,盡得刻晶玉之法~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