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夔牛什麼寓意
❶ 中國和饕餮齊名的還有其他什麼怪獸
1、夔
夔(kuí)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
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夔(kuí)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2、猰貐
又稱窫窳,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吃人怪獸,像貙,虎爪,奔跑迅速,傳說猰貐曾是天神。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
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後羿將它殺死。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就命十巫以不死葯將其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
3、窮奇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
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1)雕刻夔牛什麼寓意擴展閱讀:
怪獸的出處:
這些怪獸主要出自於山海經,《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❷ 饕餮長什麼樣子 夔牛長什麼樣子
饕餮,傳說中來的一種凶惡貪食的自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夔牛是只有一隻腳的,走起來像木偶馬那樣一晃晃的.
❸ 夔牛是什麼東西
夔(kuí)來牛,一種傳自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夔龍又稱且角龍。夔者,見於《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❹ 夔牛是什麼樣子
夔牛 夔牛簡介
夔(kuí)牛,一種傳說中的怪獸。外形像龍,聲音如雷,僅有版一足。據說黃帝依照權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夔龍又稱且角龍。夔者,見於《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❺ 上古十大凶獸有哪些求介紹
上古十大凶獸有:蠱雕 、鉤蛇、猰貐、朱厭、饕餮、窮奇、檮杌、混沌專、九嬰、犼。
1、蠱雕屬
在上古神話中猰貐是大神燭龍的兒子。猰貐也是一個十分悲催的角色,原本它忠厚善良卻被人算計,以至於被一位神仙當做惡獸給殺了。黃帝看它可憐又不忍燭龍忍受喪子之痛,就派巫師將其救活。可謂天意弄人,猰貐復活後竟然神志不清,真成了凶獸,到處吃人,最後被後羿殺死。
❻ 紋飾中龍紋有什麼寓意
大家仔細觀察紅木傢具表面的紋飾,你們會發現一些樣式豐富並蘊意吉祥之意的圖案花紋,如龍、鳳、花卉等,這是工匠用來表達某種寓意的一種方式。今天941紅木網就給大家分享關於龍的紋飾。
紅木傢具裝飾中的龍紋,可分為兩種。
作為鱗蟲之長,龍能興雲雨、利萬物,使風調雨順、豐衣足食,除此之外,龍還有美德、祥瑞之意,古時,龍代表尊貴,只有帝王才能使用這種紋飾。
正龍,威嚴、尊貴,龍頭呈正面形象,龍身盤曲繞成環形,這種圖案稱「正面團龍」;升龍,剛猛而充滿力量,龍頭側面向上,龍身及尾在下的稱「升龍」;降龍,溫文爾雅,龍頭在下,龍身及尾在上的稱「降龍」;行龍,驅災解厄,龍頭前飾火珠,身尾隨後,四爪作行走狀的稱「行龍』或「趕珠龍」,常見於邊緣紋飾;廣義,群賢共濟,圓滿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上面的龍紋在紅木傢具中不是很常見,常見的為螭龍、夔龍紋飾。
螭龍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紋起源於春秋,盛行於戰漢,貫穿於以後其它各時代。這種紋飾在明式傢具中使用的比較多,龍尾常作卷草狀,又稱「草龍」,有「子孫延綿不斷」之意。
夔龍,山海經中有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
夔龍的特點是龍足、龍尾高度圖案化,轉角成方形,即所謂的「拐子」,它在填布方形空間或做成帶有直角的雕刻構件,都有便利之處。有頭稱夔龍,無頭稱「拐子紋」,有「富貴不到頭」之意。
❼ 古代有個怪物名字叫參差的嗎
沒有吧。
參差,屬於中國漢語詞語,有多種含義。1、 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出處:《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漢書。揚雄傳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2、 差不多,相似。
【以下是山海經怪物】
龍芻
草名。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雲:『一株龍芻,化為龍駒。』穆天子嘗以此養八駿。有說為龍的口水所化。
《訴異記》有載。
重明鳥:堯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能捕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拾遺記》
獨角羊: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論衡》
①因為那個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蟲為)
川水之精。一頭兩身,類蛇,長八尺,呼其名,可取魚鱉。
《管子(水地)》有載。
葯獸
神農時,白民進葯獸。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傳的不明語言告之。獸就到野外銜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癒。有說黃帝叫風後整理其資料,傳後世。(神農呢?)
《芸窗私志》有載。
更新古神:
計蒙
人身而龍首,經常出現在有水之處,伴隨其必有狂風暴雨。(與後世傳說中的龍王很像,應為其原型)
《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
神農
有說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貢獻之一就是開發農耕。嘗有丹雀銜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為醫葯之祖。《搜神記》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習性,從而利用它們。《淮南子》則說他天生玲瓏玉體,可看見自己的五臟六腑,見毒解毒。傳說是用茶,但一次嘗斷腸草,還沒來得及喝茶解毒已毒發致死。
一般以後者流傳較廣。
更新異獸:
海蜘蛛
生於海島中。如車輪般大,身具五色,吐絲亦粗,虎豹觸之亦不得脫,其斃而食之。(應該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斃虎豹亦為奇事,且生於海島?)
《香祖筆記》有載。
麒麟
麒為公,麟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雖然很強卻不為害,謂之仁獸。祥瑞之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說文》、《禮記(禮運)》有載。
白鵺
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戰記中,桃生小鳥的母親"沙鵺"成被誤譯為(沙夜鳥),就是塔羅牌中的"Fool"
虎鷹
飛鳥。身大如牛,翼廣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揮犀》有載。
更新異物:
照海鏡
圓形,圍長二尺余,外圈紺色,似玉非玉;中間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見怪魚及一切礁石,以利迴避。
《續子不語》有載。
更新佚事:
龜寶
希世之靈物。嘗有海客得一如嬰兒拳大小之琉璃瓶,內有一寸長之小龜,在不停轉動,但瓶口極小,不知如何進去的(這個可以作到,並不稀奇)。但立刻為眾龜所圍,不得脫,只得棄之,龜群方散。有識者稱其名龜寶,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於家,則必得寶藏。(估計如同聚寶盆之類,或可令龜銜寶來聚之類)
《虛谷閑抄》有載。
東海夔(KUI)牛
東海中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離海岸約七千里。山上有一種獸,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鼓槌,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震懾敵兵,威服天下。
更新異獸:
蠻蠻
鳥。形狀象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要兩只鳥合起來才能飛翔。它一出現天下就發大水。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更新古神:
強良
嘴裡銜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就樣子來言應可稱之為人頭虎(比西方的人頭馬強?),可能喜歡以蛇為食)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載。
更新:
玉桃
光明洞徹而堅熒,須以玉井水洗方可變軟食之。服之可長生不死。(後世生出許多變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訴異記》、《神農經》有載。
更新異獸:
謝豹
為杜鵑之別名。但有一蟲亦名之。此蟲圓如球,類蝦蟆。見人就以前足遮頭,象害羞一樣。能鑽地,速度很快。但有時在地上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腦裂而死。(可能以此得名)
《蟲經》有載。
更新異地: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該泉和天地同,永無乾涸之時。有說飲此酒者,與天地同壽。
《神異經》有載。
更新異獸:
九尾狐
最早見於《山海經(南山經)》,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食人。吃之不蠱。但其後被賦予象徵子孫繁息之意,成為瑞獸,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並立與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終受小說及民間傳說所累,又變回了高等妖獸。(妲己)
更新古神:
浮游
共工的臣子。據說戰敗後自己投水而亡(應該是死後為神)。其狀如赤熊,經常帶來不祥。在廳堂上見到則稱霸天下的人死,廳堂之下見到則平民受到驚駭;在門附近見到則近臣有憂,在庭園里見到則沒什麼大礙。
晉平公嘗夜夢其窺屏,乃病。子產言其窺屏只病而無傷。因其為顓頊所敗,又為共工之臣,故祭顓頊共工可愈。
《古文瑣語》有載。
異草更新
蔓金苔
晉朝時,有鄰國向宮中敬獻一種叫做蔓金苔的苔類植物。其色如金,宛若無數只熒火蟲聚在一起,體態有如雞蛋一般。若將它投入水中,則蔓延於水波之上,所發出的光亮閃爍奪目。因此,也有人稱「夜明苔」。
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更新異草: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綠,午黃,暮青,夜赤,五色變幻。
《異苑》有載。
更新異獸:
肥遺
如蛇。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有載。
能
三足鱉,尾有分支。食之無蠱疾。(傳說為鰩死後所化。)
《山海經(中次十一經)》有載。
更新異物:
風狸杖
這個東東本應該和風生獸一塊發的。有得之者,禽獸隨指而斃;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嶺南異物志》有載。
小常識
華蓋
黃帝與蚩尤戰時,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停在其頭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稱為華蓋。(後世之帝以己為天之子,故)
《古今注》有載。
更新異鳥:
瑲(其實是"王倉")琅
好像是山海經里說得,除鳳凰之外的又一個神鳥,叫聲如犬吠,飛起有火光,銜靈芝為巢,下蛋四方(是指形狀哦,這鳥下蛋時候也不怕割屁股).
更新異草:
蛇銜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隻傷蛇在邊上。另一隻蛇銜一草覆於傷處,隔日傷蛇愈。後用其草治瘡,皆靈。此草本無名,以其事而得名。
《異苑》有載。
更新異獸:
天雞(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鳥,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邊,右足在海南邊。其毛蒼,其嘴赤,其腳黑,以鯨魚(這是神話中的鯨魚,和現實中相類,但更誇張)為食。震動翅膀飛翔時,聲音如雷如風,震動天地。(中國神話中這種巨獸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異經》有載。
更新異獸:
雨工
柳毅曾經看到一個婦人在牧羊,問之。婦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問:何謂雨工。答:雷霆之類也。(造此解釋應為雷屬性的異獸,類羊。不過神話中雷神和雷獸大多為有人形特徵,最不濟也象只猴。此應為異數)
PS:那婦人不會是電母吧。
《異聞集》有載。
更新異草:
懷夢草
似蒲,色紅,白天縮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懷著它的葉子可以知道夢的吉凶,立刻靈驗。
但有佚事:漢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東方朔(此人超強)獻此草,帝懷子,夜果夢之。(好象心理探測)
《洞冥記》有載。
更新異人:
鬼穀子
有說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以此為號。弟子百餘人,獨蘇秦、張儀好縱橫之術。在人間數百年,後不知所終。
亦有稱其為古之真仙。姓王,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自周末定居鬼谷授徒,曾以一履變化為犬,為蘇、張引路。
(還有種說法稱其為蘇秦掩飾自己,所作之化名,以之作《鬼穀子》一書)
《太平廣記》、《錄異記》有載。
更新佚事:
養神芝
秦皇時,旺死者眾。有鳥銜草覆於死人面,立刻復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給鬼穀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瓊田中,葉如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
更新異人:
東方朔
平原厭次人,在吳中教了幾十年書。漢武帝時上書,拜為郎。當時的人有人認為他是聖人,有人認為他不過是個小丑。他說的話或深或淺,無人能捉摸到其本意。後棄官而去。《漢書》稱其為『滑稽之雄』(精闢!)。就傳說來看,此人博學多才,能和仙班交往,本身能力顯現不多。(絕對大智若愚)。
《列仙傳》有載。
更新佚事:
東方朔未死時,曾經和同住的人說:天下沒有人知我本來面目,除了大王公外。他死後,武帝聽到這傳言,召大王公問之。大王公說:我不知啊。帝問:你擅長什麼?回道:觀星。帝又問:星位正常嗎?回:其他都正常,只有歲星不見了十八年,剛剛重新出現。武帝仰天長嘆:朔在我身邊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歲星之精。慘然不樂。(註:歲星即木星)
更新古神:
刑天
原來是炎帝的臣子,好象是個文臣(至少不是帶兵的)。炎帝為黃帝所敗,刑天不服,繼續作戰。帝砍掉其頭,埋於常羊山(炎帝誕生地)下。沒了頭的刑天,就以自己的**作眼睛,肚臍作嘴巴,左手持盾,右手拿斧,揮舞不息,繼續戰斗。(猛士!)
《山海經(海內西經)》有載。
小常識:
五帝
東方為太皡,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
《楚辭》、《周禮》俱有載。
天帝一般是指黃帝,但也有時指炎帝或堯。
很多古代資料或傳記中提到了各種神獸,特別是山海經這類奇志。看見前面已經有為朋友貼出來了,可是內容大致是介紹出處,對於解釋比較少,今天我就稍微再補充一下.
禺號:東海海神,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黃蛇,足踏兩條黃蛇。
禺京:禺號的兒子,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青蛇,足踏兩條紅蛇。風神兼北海海神。
魃:熱神,身著青衣,頭戴青帕,面容冷漠。圖片的樣子象老猴子。性別是女的。
祝融:火神,獸身人面,駕兩條火龍。
共工:水神,蛇身人面紅發,駕黑龍。乃祝融玄孫。
後土:土神。
噎鳴:時間神。
句芒:木神,又名重,鳥面人身,駕兩條龍。
神荼,郁壘:冥府之神,居東海桃都山。
不廷胡余:南海海神。
燭陰:鍾山之神。
帝台:中山大神。領中山之地。
西王母:人身豹尾虎齒,亂發蓬鬆的頭上精心地別著一支玉勝。大神,居西方之玉山。
英招:人面馬身,背長雙翅,通體虎紋。
陸吾:昆侖山神,人面虎身九尾。
開明獸:昆侖山神,身如巨虎,九頭,每個頭都有一張人面。
離朱:昆侖山護樹神。眼睛最明亮。
長乘:贏母山神。
帝江:天山神,六腳四翼無頭。
瑤水:型如牛,八足馬尾,兩個腦袋,喊叫地聲音象鳴號筒,他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戰亂。
白澤神獸:將天地間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精怪奇物描述出來的神獸。
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生堅角,耳旁毛發直豎如劍,以沙石金錢為食。
魑魅:人面獸身四腳的怪物,以柔媚的女兒聲迷人。
神輝:人面獸身,獨腳單手,能以催人入眠的哈欠聲迷人。
魍魎:象三歲小娃娃,通身黑里透紅,長耳紅眼,長了一頭烏黑的長發,能用呀呀學語的童聲迷人。
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
雨師屏翳:形如七寸細蠶,背生鱗翅。
夔牛:牛形無角,灰身一足,進出海水,必定有大風雨伴隨,雙目如日月般明亮,吼聲如打雷震驚天地。
雷獸:龍身人頭,肚大如鼓,每自拍打肚腹,便放雷。
肥遺:六腳四翅的蛇,當人們看到它在天生翱翔的時候,地上就會發生可怕的旱災。
柃柃:牛形虎斑紋,鳴聲似人呻吟,它一出現就會發生大水災。
蜚:牛形白腦袋,一隻眼,尾似蛇,它經過水水乾枯,經過草草枯萎。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瘟疫。
畢方鳥:象鶴,青身白嘴,紅斑紋,一隻腳,它出現在哪,哪就會發生怪火。
酸與鳥:象蛇,四翅六眼,三隻腳,見到它的地方就會鬧恐慌。
玄丹山的五色鳥:人臉長發,棲息在哪,哪裡就會有亡國之災。
吃人的怪獸
諸懷:四角,象牛大耳,嘴形狀怪。
狍鶚:象長腿大狗,眼長在前腳後面。
窮奇:牛形紅身,人面馬腳,叫似嬰兒啼哭的怪物。(跟黃帝有血緣關系)
浮游:人面獸身有翼,身披紅毛,常浮游水上,善興風作浪。
相柳:九頭怪物,天界第四次大戰結束後與共工不知所蹤。
騰蛇:
鑿齒:人身獸首,口生六尺長的鑿刀般的利齒的怪物。
修蛇:又名巴蛇,身長百丈,黑身青首,一口可以吞下一頭大象。
強良:嘴裡銜著蛇,手裡握著蛇,人身虎頭,有很長的手。
日猋:長居地心烈岩,暴躁兇狠,渾身如烈日煞白,足跡到處,裂地
焦土。群火中凶芒。
魍狐:狡猾*詐,佔有欲強,黃色昧火能僵化所有生命。代表群火中之惑昧。
尚饗:貪嘴暴食,可吞天地,口噴腐蝕性的紫光,可溶解堅礦金鑒。代表群火之貪芒。
螟蛟:憤世嫉俗,凶性爆發青色烈火,蒸雲化霧,損害天地乾旱連年。代表群火之怒火。
金鰲:水陸雙棲,屬性玄寒,深藍之光能凝固萬物成冰。代表群火中之冰寒。
鳧鷩:瘋狂妄為,熊熊烈火無孔不入,催發火山天災,令生靈塗炭。代表群火之狂焰。
貔貅:嗜殺殘暴,雙目照射紅光,高熱令萬物化成灰燼。代表群火中之血光。
崔嵬:生於陰暗,討厭光明,闇黑邪芒蠶食日月之輝,遮天蔽地。代表群火中之黑暗。
狡猊:怨毒乖張,以摧毀世上一切美好為樂,藍色烈火可焦土千里。代表群火中之怨炎。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老二叫睚眥(yazi),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叫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五子狻猊(s,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子*屓(bi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七子狴犴(b,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chi)吻,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音:牙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鍾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又名*屓(bixi),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屓(音:畢戲),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也許所謂的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綜合起來說說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屓:(音畢戲),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螭吻(音吃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饕餮(音滔帖),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因它能喝水,也有裝飾在橋欄板的,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睚眥(音牙自),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狴犴(音畢干),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
狻猊(音酸泥),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趴蝮(音八夏)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椒圖,形狀似螺蚌,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貔貅又名天祿,龍頭、馬身、麟腳,這種猛獸分有雌性和雄性,雄性為「貔」雌性為「貅」。貔貅身無毛、無鱗、無屁眼、所以有「只進不出」之說,貔貅頭生獨角和雙角,神態威武,兇猛異常,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因此,風水術中便將貔貅做為鎮宅辟邪、納財聚財的靈物廣泛使用。貔貅是以財為食,所有納四方之財的功效。
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為一角或兩角,一角為「辟邪」,兩角為「天祿」,後來經過朝代的轉變就沒有分為一角、或、兩角。大多以一角為主。貔貅的形態比較統一,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等流傳到現在較為常見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貔貅身長鬃毛捲起、有雙翼的(寓意「飛黃騰達」)。尾毛卷須、身背元寶,蝙蝠、(寓意「遍地是福」)。身有火焰的(寓意「紅紅火火」)。還有芭蕉扇、螭虎、萬年龜等。
蝜蝂,是喜歡背東西的小蟲。行走中遇到東西,就拿起來。昂著頭背起它。背上越來越重,雖然累的厲害還不停止。它的背部很粗糙,東西因此積累不散落,終於跌倒起不來。有的人憐憫它,幫它拿掉東西。一旦能夠走動,又相原來一樣拿來背上。還喜歡爬高,不到力氣用到極限不停止,直到墜地而死。
甪端(音陸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獨角,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夷之語,為吉祥之物,也寓護衛和輔助君主之意。故在皇帝辦公的地方常有甪端陳設。古香薰爐上常見。
蘇州有個古鎮-甪直。古鎮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獨角怪獸「甪端」的雕塑。傳說中,此獸可辟邪鎮風,甪一方百姓。明代聚村為鎮時,遂取其祥瑞,更鎮名為甪直。
下面圖片是故宮明萬曆年間制的甪端熏香爐,製作極為華麗。甪端昂首,獨角,二目圓睜,雙耳,口微張,以為散香之用,四爪為器足作直立狀,圓形垂尾,足下踏掐絲琺琅蛇。通體飾豆綠色琺琅地,用紅、黃、藍、白等色琺琅填飾紋樣。甪端的頭部可掀開,以便放置熏香。
灋,也叫「獬豸「,身首似羊,作奮蹄、牴牾狀,最突出的特點是頭部有一碩大、鋒利的獨角。學法律的人都知道,代表「公正,公平「
整理了一下關於古代的吻獸。
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在實用功能之外進一步被賦予了裝飾和標示等級的作用。
傳說,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驅魑魅。起初並不是龍型的,是由簡單的翹突逐漸形成動物形的脊飾,有鳥形的,更多的是魚龍形的,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周代,《三禮圖》中的周王城圖屋脊兩端就有這類裝飾物。鳥形演變為鴟尾(傳說是一種海中能滅火的神物),至中唐或晚唐出現張口吞脊的鴟吻。宋代以後龍形的吻獸增多,清時已很普遍,表面飾龍紋四爪騰空,龍首怒目張口吞住正脊,脊上插著一柄寶劍,藝術形象完美,稱為「正吻「、「龍吻「、「大吻「。正脊以外的垂脊,戧脊上則常用獸頭,這些獸頭順著脊的方向面向外望去,故名望獸。吻獸的使用也逐漸形成較嚴格的定製和比較嚴密的格局。
唐宋時,只有一枚獸頭,以後逐漸增加了數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見的「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態。
「騎鳳仙人」,民間也叫做「仙人騎雞」。這個「仙人」究竟是誰?為什麼在檐角的最前端?為什麼騎著鳳凰?民間對此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一種傳說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關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對他說:「你的官已升到頂了,如果再往上爬就會摔下來。」古代的建築師們根據這個傳說,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另一種傳說他是齊泯王,在位期間不務正業,昏庸無道,所以遭到群眾的憎恨,珍禽異獸窮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再往前邁一步,就會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至於為什麼用仙人騎著鳳凰,傳說齊國的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一條大河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寓意著逢凶化吉。
在小仙人之後,坐姿排列著一隊小動物,根據建築規模和等級不同而數目有所不同,多為一、三、五、七、九單數(陽數)。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用到了十個,除了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外,大概也意味著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築物上小動物的數目不等,用九個來舉例,它們依次是:鴟吻(龍的九子之一)、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故宮太和殿在最後增加了一個行什。數目越多,表示級別越高。拿故宮來說,太和殿用了十個,天下無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用九個;坤寧宮原是皇後的寢宮,用七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
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傳說能避火的小動物。
❽ 中國古代十大神獸代表什麼意思啊
1、太陽燭照
太陽燭照代表的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人類光明的來源——太陽,也有說太陽燭照所代表是一切屬於陽的一面的事物,而其黑色外形則是對「物極必反」的體現。
2、太陰幽熒
太陰幽熒代表的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辰,人類夜晚的守望者——月亮,有學者認為太陽燭照所代表是一切屬於陽的一面的事物,而太陰幽熒則代表著一切屬陰的事物。
3、應龍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黃帝時應龍斬殺蚩尤、誇父 ;禹治洪水時應龍又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另外,應龍還是麒麟的祖輩。
4、黃龍
黃龍在古代是皇權象徵,在九龍壁上可以見到黃龍。某些人認為黃龍的這個地位已經被瑞獸黃麟替代,也有人將二者同等看待,但實際上,黃麟作為麒麟的一支遠遠無法與黃龍相比。
5、青龍
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祥瑞,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由於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動。
6、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因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其他:青龍東方 春季、朱雀南方 夏季、玄武北方冬季。
7、朱雀
朱雀是四靈之一,為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古人將其認為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且作為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
8、玄武
中國古代神話中最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玄武亦稱玄冥 ,龜蛇合體,為水神,居北海,龜長壽,玄武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冥間亦在北方,故為北方之神。
而玄武又可通冥間問卜,因此玄武有別於其它三靈 ,被稱為「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9、騰蛇
螣蛇為虛空少實信不真實、狡詐奸詐多憂疑多:多虛假、虛言虛信、虛無難憑、虛情假意、虛詐、主虛空少實信、主不真實、其人虛偽、狡猾、說話不算數。
10、勾陳
勾陳代表的是星宿名,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勾陳為上古六神之中,與騰蛇同屬土。
❾ 中國古代有哪些怪物
禺號:東海海神,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黃蛇,足踏兩條黃蛇。
禺京:禺號的兒子,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青蛇,足踏兩條紅蛇。風神兼北海海神。
旱魃:熱神,身著青衣,頭戴青帕,面容冷漠。性別是女的。
祝融:火神,獸身人面,駕兩條火龍。
共工:水神,蛇身人面紅發,駕黑龍。乃祝融玄孫。
後土:土神。
噎鳴:時間神。
句芒:木神,又名重,鳥面人身,駕兩條龍。
神荼,郁壘:冥府之神,居東海桃都山。
不廷胡餘:南海海神。
燭陰:鍾山之神。
帝台:中山大神。領中山之地。
西王母:人身豹尾虎齒,亂發蓬鬆的頭上精心地別著一支玉勝。大神,居西方之玉山。
英招:人面馬身,背長雙翅,通體虎紋。
陸吾:昆侖山神,人面虎身九尾。
開明獸:昆侖山神,身如巨虎,九頭,每個頭都有一張人面。
離朱:昆侖山護樹神。眼睛最明亮。
長乘:贏母山神。
帝江:天山神,六腳四翼無頭。
瑤水:型如牛,八足馬尾,兩個腦袋,喊叫地聲音象鳴號筒,他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戰亂。
白澤神獸:將天地間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精怪奇物描述出來的神獸。
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生堅角,耳旁毛發直豎如劍,以沙石金錢為食。魑魅:人面獸身四腳的怪物,以柔媚的女兒聲迷人。神輝:人面獸身,獨腳單手,能以催人入眠的哈欠聲迷人。
魍魎:象三歲小娃娃,通身黑里透紅,長耳紅眼,長了一頭烏黑的長發,能用呀呀學語的童聲迷人。
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
雨師屏翳:形如寸細蠶,背生鱗翅。
夔牛:牛形無角,灰身一足,進出海水,必定有大風雨伴隨,雙目如日月般明亮,吼聲如打雷震驚天地。
雷獸:龍身人頭,肚大如鼓,每自拍打肚腹,便放雷。
肥遺:六腳四翅的蛇,當人們看到它在天生翱翔的時候,地上就會發生可怕的旱災。
柃柃:牛形虎斑紋,鳴聲似人呻吟,它一出現就會發生大水災。
蜚:牛形白腦袋,一隻眼,尾似蛇,它經過水水乾枯,經過草草枯萎。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瘟疫。
畢方鳥:象鶴,輕身白嘴,紅斑紋,一隻腳,它出現在哪,哪就會發生怪火。
酸與鳥:象蛇,四翅六眼,三隻腳,見到它的地方就會鬧恐慌。
玄丹山的五色鳥:人臉長發,棲息在哪,哪裡就會有亡國之災。
❿ 饕餮長什麼樣子具體描述一下。
饕餮來,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自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夔牛是只有一隻腳的,走起來像木偶馬那樣一晃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