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雕刻帶翅膀的龍是什麼時期

雕刻帶翅膀的龍是什麼時期

發布時間: 2021-03-13 03:41:28

① 龍的形象在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玉雕作品中均有出現,主要能說明什麼

說明:

古代認為玉器是貴重物品,龍代表瑞祥,故禮器、佩飾、信物等多以玉來製作;而尤其是皇族用具,則雕刻龍來顯示尊貴的身份。不同時期的雕龍玉器又各有特點,體現出不同朝代的思想與工藝。

龍對於中國古代的文化影響很深遠。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龍不僅僅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它自由、強大的形象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標志,也是信仰載體和民族團結的情感紐帶。龍代表吉祥,代表天子,也是權力與等級的象徵,因此經常出現。

(1)雕刻帶翅膀的龍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玉雕中龍的寓意:

1、自古龍是九五之尊,四靈之首,也是我們歷代皇室的象徵,更是天子的代表,所以象徵著權勢、尊貴,佩戴起來可以祈福您可以受到萬人擁戴、節節高升、手握重權、掌控八方,也象徵著男性的剛強堅毅。

2、龍有著升騰之勢,龍可謂是出類拔萃,能騰雲駕霧,有能耐,自古也有著望子成龍的說法,事業心強的人佩戴寓意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做出一番事業、事業如虹、前途順暢。

3、龍在民間能諒解百姓之苦,更有呼風喚雨之能耐,可以為百姓解燃眉之急,使百姓風調雨順,寓意五穀豐登、大獲豐收。

4、龍的神明通靈是長壽的代表,如蛇般的身軀搖擺矯健中展示出健康之態,象徵著長命百歲、健康長壽。

5、龍諧音於隆,寓意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② 兩只玉石雕刻帶翅膀的龍代表什麼意思

龍作為上古神獸,有著吉祥的寓意。在中國龍文化中龍的種類也有很多,應龍就是其中一種。

③ 帶翅膀的龍是什麼龍

翼龍。

④ 翡翠上雕的有翅膀的龍,蝙蝠,如意是什麼寓意

龍,有招財,生意興隆之意
蝙蝠,諧音福,一隻飛翔的蝙蝠,寓意服從天降,福氣,福運之意
如意,自古被用作吉祥之物,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⑤ 我在一瓷器上看到長翅膀的龍,而且有的龍爪,這是什麼龍啊!高手們指點下。對下這瓶下印著是大明成化年制

您的問題,在一瓷器上看到長翅膀的龍,而且有的龍爪,具體是不是真品,補充底款圖片看看就知道!

⑥ 那個年代的龍印上的龍帶翅膀,木雕的

中國古代的龍不帶翅膀的 西方神話裡面的龍才有翅膀

⑦ 應龍和西方龍很像,那麼帶翅膀的龍是西方先有還是中國先有然後傳入西方的

不一樣的東西來源於各自的傳說。

應龍和西方龍不一樣。

應龍雖然有翅膀但身體修長。有種大氣庄嚴感。同時翅膀比較小在前足上面,西方龍雖然也有翅膀但肚子部分及其突出翅膀在背上顯得有些臃腫。

西方龍。

⑧ 唐代之前雕刻龍的形象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里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全們的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龍與皇權掛鉤的歷史也很久遠,從黃帝時就開始了。 在傳說時代,有著龍的血緣的黃帝曾四處巡視體察民情。他叫人開采首山的同,然後運到荊山腳下鑄鼎以紀念自己大戰嗤尤的輝煌勝利。過了一段日子,鼎終於鑄完了,黃帝專門在荊山舉行了一個慶功大典來慶祝巨鼎鑄成。應邀出度典禮的不僅有各路神靈,而且還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黃帝鑄的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時辰一到,大概還是皇帝親自揭幕,只見一隻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銅鼎閃著耀眼的金光呈現於神、人之前,眾人嘖嘖稱羨,上前細看,鼎身刻著一條矯健的游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周圍是四方鬼神和各種珍禽異獸,可謂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正當眾人眾神懷著崇敬的心情欣賞巨鼎和上面的圖案時,忽然天空中濃雲密布,擋住了陽光,天色很快陰暗下來,大家都以為要下雨了,認知一道金光穿透濃雲,一條披著金甲的神龍破雲而來,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雲中,腦袋靠在寶鼎上,長長的龍須順著鼎足垂到地面。黃帝明白這是自己完成了人間的使命,上天派神龍來接他上天了,他縱身一躍,跨上龍背,飛回天庭。人間百姓捨不得放黃帝這樣賢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夥兒扯著龍須不讓走,結果扯落了好多龍須,黃帝和神龍還是走了。據說這龍須落在地上,便生出許多細小修長的小草,人們以後就把這草叫做龍須草了。 傳說時代的著名君主,大都與龍有著說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淵源關系。堯在位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大洪荒,到處是洪水泛濫,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鯀去治水。鯀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辦法治水,勞而無功,被憤怒的天帝殺死在羽山,而燭龍剛好是這里的守護神。羽山這地主陽光照不到,常年靠燭龍嘴裡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鯀會復生找自己報復扯皮,真實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個名叫吳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里邊咎出一條虯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它就是鯀的兒子--禹。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化成了一條蛟龍時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 禹繼承父志,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卧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在漢語中,龍、蟲是相對的,蟲者何物,蛇也。蛇又稱長蟲,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稀鬆平常,不足為奇,不足為貴。龍蛇混雜即是說好東西和壞東西混在一起,很難辨別。這是從生物學上解釋不通的現象--龍的原型,或者說龍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龍和蛇不說是兄弟,起碼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稱也是龍),但龍一旦與蛇分家,則對蛇不悄一顧,甚至為了表示自己與蛇不可同日而語,還要對蛇斬殺一番。最典型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故事,說劉邦的母親劉媼夢與龍交合,懷孕生下了劉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條大蟒擋路,當即揮劍斬蛇,破腹取膽,傳為美談,時人以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亂,劉邦乘機沛縣舉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漢帝國,成就了400年兩漢劉氏的江山基業。 龍不還象徵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古代把那些賢人高士也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後三天不開口講一句話,弟子們很奇怪,問他:先生見了李聃,是怎樣教他的呢?孔子說:我見到的是一條順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哪裡還能教導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話都是多餘的,老聃是人中這龍,難得一見的大賢。 此外,諸葛孔明未出道時被稱為卧龍先生,東漢大夫蔡邕飲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龍。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識,或者精工書文,或者為官清廉、或者行為舉止出眾的人,都可以比做龍。 俗話說望子成龍,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頭上長有、據上長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近幾年流行的新兒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條龍〉〉,也是這個意思。另外,我們常常聽到電台、電視台、報刊雜志上有什麼歌壇龍虎榜之類的消息,什麼是龍虎榜?〈〈新唐書·歐陽詹傳〉〉中說歐陽詹中進士時,與韓愈、李觀、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時稱龍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於此,這里的龍反映的是成功者。 龍鳳配圖案在唐代以後,廣為流傳。它不但象徵帝王和帝後的權威,也可象徵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徵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甲骨文的龍鳳,雖無定形,何以於看出龍是因時屈伸的靈蟲,鳳是華美長尾的靈禽。在上古的青銅器上,龍的形象表現出猙獰、神秘和端莊的總體效果。至漢代,它以奪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線、精巧的點,構成大結構、大動勢的主調,突破了神秘離奇氣氛的束縛。唐時,賦予它平和溫馴的人化性格,形成富麗雍容、生楊勃勃的風貌。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巧轉向繁瑣堆砌,介與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朴、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在實際應用中,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復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而鳳鳥卻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較少神性。古話稱有鳳來儀、鳳凰於飛,這種理想的靈禽歷來被當作吉祥幸福的化身,並且還象徵著美滿的愛情。龍鳳呈祥的主題在宮廷藝術中比較滸,龍則表示皇帝,鳳則作為女性後妃的象徵。今天,龍鳳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 繪制龍紋圖案的突出表現是天子的龍袍。其色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綉,綉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開。龍袍為至尊之服,製作精細,做工考察。如清代龍袍製作,由當時的清宮如意館第一流工師精密設計,作出圖樣,經過皇帝親自審定認可後,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蘇杭精工督造。有時一件袍料即費工190天。其特種袍服,還要用孔雀尾毛捻線,滿地平鋪,另用細線橫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綴,綉成龍鳳或團花圖案。其費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駭人聽聞。 古代還有繪制龍的圖案的龍旗。龍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到宋代龍旗已有12種之多,如黃龍旗、青龍旗等。龍旗的種類雖然比較多,但所有龍旗的圖案大致相似,皆為青質黃闌,赤火焰間彩腳步,再繪上各種不同形態的龍的圖象。如蟠龍戲珠旗就是龍旗的一種,上面畫有黃龍背負河圖的圖案,所以又稱黃龍負圖旗。 隋趄隋煬帝為了自己奢靡浮華游樂的需要,還建造了龍舟和龍舟船隊。其龍舟建造和陳設極其豪華考察。以龍命名的龍尾硯,是歙硯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龍尾石製成,故名。其硯石質剛而柔,潤瑩潔,撫之若膚,摩之無響,色碧似玉,紋理爛漫,為硯工因材施藝提供了廣闊的餘地。硯工根據石料形狀、顏色、花紋的殊異,精心設計,刻意雕琢,製成圖飾勻稱、刀法挺拔、剔透玲瓏的方硯、圓硯。 服飾上使用龍的圖案加以裝飾由來已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產品,而且多半為皇帝,龍子,龍孫所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的變化無窮,神通廣大,十分喜歡龍的樣子,就讓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龍的圖像,塗以五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或被認為是真龍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龍是必不可缺的標識:皇帝頭戴龍冠--以雙龍圖案鑲邊的帽子;身穿龍袍--前後胸各有一條猛龍盤成一團,雜以雲朵;腰系龍帶--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以龍、鳳玉佩……這些我們在博物館、在皇陵、在民間藝術中都曾親眼見過。至於皇帝用的東西,也多與龍有關:龍案、龍椅、龍床、龍舟、龍輦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龍體欠安,皇帝生氣了叫龍顏大怒,連皇帝直的步子也獨具一傷口,叫龍行虎步。

⑨ 三彩陶瓷上浮雕有帶翅膀的龍是什麼朝代的

瓷器鑒定要領

瓷器鑒定是一門新的學科,文物考古工作者四十年來做了很多工作,發掘了很多古遺址、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尤其是紀年墓出土的瓷器為我們鑒定提供了典型的標本和樣板。陶瓷鑒定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器物學。國內一些大學目前教授這方面的課程,為陶瓷鑒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我根據自己四十年研究陶瓷的親身體會與經驗,摸索出從以下五個方面鑒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這五方面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偏重一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鑒定便有誤差。五方面聯系起來看,對瓷器的年代、產地的判斷,其可*系數就比較大。下面談談五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一 造型及紋飾

造型與紋飾二者密不可分,是鑒定瓷器的關鍵問題,抓住這兩方面鑒定的可*系數即可達85%,一般來講,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只佔很小的比重,但在某個時期有些器物則例外。

(一)魏晉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徵

從墓葬出土情況可以看出,自漢代出現瓷器以來,發展到六朝時期,青瓷逐漸代替了青銅器、漆器。大陸很多省份的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漆器佔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絕大部分是青瓷器。表明青瓷已經成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這一時期的瓷器,其造型、紋飾與漢代陶瓷、青銅器有很密切的繼承關系。

西晉青釉洗,腹部有一條印紋飾,兩面帖鋪首銜環,具有明顯的漢代特徵。這類青釉洗出土數量很多。青釉三足尊,也飾有印紋飾,下為三個熊足,兩面貼奔獸紋,另兩面貼鋪首,造型、紋飾也具有漢代特徵。槅,漢墓出土有青銅槅、陶槅,器形特點為平底。西晉青釉槅胎體厚重,為拿取方便,底邊鏤空。西晉谷倉,上部中心為主罐,周圍有四個小罐,是繼承東漢五聯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變化,上面浮雕佛像、鳥雀、動物,下部為罐。谷倉是墓主生前庄園情況的真實寫照,也表示其企望死後能過如生前一樣倉滿糧食的富有生活。谷倉在江南地區稍大一點是吳、西晉墓葬中都有出土,有銘文謂之「廩」者,是裝稻穀的,北方裝谷的叫倉;虎子,漢代多有提梁,西晉保留了這一傳統,採用立燒,口向上,臂部觸地。東晉虎子也採用這種立燒法。圓虎子多為正燒。虎身一般刻劃飛翅紋。西晉牛頭罐,肩上有兩個鼠形系,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從以上器物可以看出西晉瓷器的器形種類及裝飾特徵。造型上多取自漢代銅器、陶器,壺、罐一類器物造型比較矮胖。裝飾上也借鑒銅器,多於壺、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飾一條帶狀印紋裝飾,間飾鋪首銜環、獸紋等。

東晉瓷器種類與西晉相近,造型上的顯著變化是器形向瘦高發展,肩部的系多為橋形,故稱橋形系。裝飾上以光素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動物眼睛等部位點以褐色斑點,形成了這一時期器物的裝飾特點。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雞頭壺(罐)的演變,可以看出各時期瓷器造型與紋飾的特徵。西晉雞頭罐,肩有雙系,雙系間飾雞頭、雞尾。西晉早期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間,以後重心上移,最大徑在肩部,腹徑與罐的高度大體相近,所以給人以矮胖的感覺,肩部有印紋飾,東晉雞頭壺盤口,壺頸較長,橋形系,有的壺口沿飾褐斑,雞頭有頸約一寸左右,雞尾則演變為壺柄,壺的高度明顯大於腹徑,故給人以瘦長感覺。除青釉以外,還有黑釉雞頭壺。黑釉在漢代已經出現,東晉繼續燒造,目前發現燒黑釉的僅有浙江的餘杭、德清兩窯,兩窯同時也燒青釉。到南朝時期,雞頭壺壺身更長,柄向上發展,裝飾上出現復線蓮瓣紋。蓮瓣紋的出現與東漢佛教傳入有關。這一時期其它器物如盤、碗、罐等也有飾有蓮瓣紋,形成了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東晉除雞頭壺以外,還有羊頭壺,其數量少於雞頭壺,但目前出土數量逐漸增多。香薰,兩晉墓出土不少,西晉造型繼承漢代特徵,球體上鏤孔,球體與承盤之間有三足。東晉改為以支柱連接球體與承盤。

(二)隋、唐、五代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徵

隋青釉印花四系壺,高35厘米,盤口、長頸、長圓腹、平底。肩部四個雙條形系,頸、肩、系、腹部作四層印花裝飾,印花為扇形花瓣組成的團花和葉紋。這是隋代瓷器的裝飾特點。釉施至腹部,下半截露胎,是隋代青瓷施釉的一般規律。湘陰窯、淮南窯、安陽窯產品多採用印花裝飾。常見的有朵花、草葉、蓮瓣、幾何紋等,多為獨立的花、葉,連續的花紋不多見。

隋青釉高足盤,南北方瓷窯皆大量燒造,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形。隋青釉四系罐,施半釉,肩有四個雙條形系,系高於罐口,是隋代器物的造型特點。

隋白釉龍柄雙聯瓶,可謂北方白瓷的代表。雙瓶相聯,以龍為柄,龍張口,雙雙銜住瓶口,造型生動。此瓶胎色較白,質地堅硬,施釉不到底,釉層薄而微微泛黃。自北朝北齊出現長頸瓶以來,至隋代瓶式更為豐富,以後歷代均有燒造,造型各不相同。

唐代青釉黑斑壺,壺身畫圓圈紋,系唐代特徵。黑褐斑裝飾西晉晚期出現,東晉盛行,唐代沿用,但數量不多。吳越王錢氏墓出土薰爐等兩件大器,頂、蓋鏤空,周身用褐彩繪雲頭紋,是晚唐時出現的。浙江青釉壺,短流,平底,雙帶形柄。青釉玉璧底碗,碗壁45度斜出,點褐斑。窯址未發現,只能定為浙江產品,日本出光美術館有收藏。

唐代北方盛行白瓷,白瓷器物腹部豐滿,平底。平底無釉是唐代瓷器的特徵,青、白、黑釉都如此。到唐代晚期,出現少量圈足器物。定窯壺,短流,雙條形柄,腹部豐滿,平底,河南、西安的大型墓葬出土較多,河北唐墓亦有出土。唐代定窯白釉碗,玉璧形底,有的為唇口,這種碗出土於公元763~840年間的墓葬,說明盛行於這80年間。除白釉外,還有青釉玉璧底碗。邢窯白釉盞托,五齣口,卷荷葉邊。五齣口器物還有盤、碗等,是唐後期開始出現的,直至五代。唐中期以前碗為四齣口,器里凸起四條線。北宋器物為六齣口。因此,從器物口部花口四齣、五齣、六齣就可以判斷出它們是唐中期以前、晚唐、五代或宋代的器物。花口碗是在胎半干時用工具按出幾條線,外為陰線,里為陽線。邢窯五齣口碗是晚唐、五代之間的產品。

唐青釉鳳頭壺,收藏於北京博物院,造型、紋飾受波斯文化影響,又有所區別。柄、流用中國傳統的龍、鳳裝飾;紋飾中人物形像為西亞人,花葉與南北方青瓷亦不相同。北方青瓷中有40年代出土的鳳頭壺。除青釉以外,三彩鳳頭壺比較多,以洛陽、西安兩地出土得為大宗,很多已流傳到日本等國家。宋代仍有鳳頭壺,福州宋墓出土的白釉鳳頭壺,沒有貼花裝飾,亦無柄,只保留唐代鳳頭壺造型的遺風。

青釉魚形瓶,唐代後期開始出現,越窯、廣東梅縣窯、湖南、長沙窯都有這種器形,三彩亦有這種器形。瓶以雙魚為身,背部有脊,並刻劃魚眼、魚鱗,有的脊呈水槽形,可以穿帶提起。到五代,定窯還燒制白釉雙魚瓶。

海棠式杯,是唐代常見的器形,口部為四瓣花口,杯外刻線,里有凸線。越窯、長沙窯、邛窯都燒制這類杯。上海博物館收藏一件越窯青釉海棠式杯,口徑30厘米,是國內最大的一件。傳世品中小海棠式杯較多。

長沙窯貼花壺,貼棕櫚樹及兩只飛鳥,貼花裝飾最早見於唐三彩,在瓶、罐等器物上先貼花,後上釉。貼花一般採用局部帖花,內容有奔獸、獅子、團花、寶相花等,與絲綢印染有關。唐乾封三年(668年)白釉帖花缽,比長沙窯早,紋飾風格亦有西亞遺風。長沙窯的貼花有棕櫚樹、欄干、舞蹈俑和葡萄等紋,並有貼花的陶范出土。長沙窯白釉綠彩器產量多,用綠彩繪花草、菱形、幾何、山形紋。白釉綠彩是北方河南、河北地區經常採用的裝飾,但多點彩或條彩,以綠彩畫紋飾的還沒發現。長沙窯釉下彩繪裝飾是其首創,它的出現對以後的磁州窯、吉州窯有很大影響。長沙窯釉下彩繪以氧化銅、氧化鐵做呈色劑,綠色是氧化銅,紅色、褐色是氧化鐵。氧化鐵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紅色。呈紅色的器物長沙窯出土有十幾件,紋飾有花奔、禽鳥、動物、龍紋。長沙窯以詩詞作裝飾的也很多。嬰戲紋注壺,繪一孩童持荷奔跑。僅發現一件,嬰戲紋在唐代尚屬少見。長沙窯壺,短流,流一般呈八方形。北方邢窯、定窯的壺,流為圓形。越窯壺,流有八角、圓形。長沙窯壺,壺身為六瓣瓜棱形,雙帶形柄,流比唐代其它瓷窯產品略長,造型上仍具唐代遺風,實際上是北宋早期的產品。

花瓷拍鼓,在河南魯山窯發現大量腰鼓殘片。除魯山窯外,河南禹縣唐代也燒拍鼓,與魯山窯產品有共同特徵,都是黑地月白色斑紋,鼓身飾有七條弦紋。此外,陝西耀州、山西交城也燒拍鼓。除以上四個窯以外,估計還有窯燒這種拍鼓。傳世的陶俑中,有作拍鼓動作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音樂發達,宮廷樂隊多,樂器需用量大,拍鼓正是應這種需求而生產的。花瓷除拍鼓以外,還有黑地白斑罐,月白地黑斑罐,茶葉末釉地月白斑壺、罐,是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而產生出的不同的色調效果。禹縣、內鄉(鄧窯)、魯山都燒花瓷器物,但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的還是魯山窯。

唐代絞胎枕,是利用二三種不同顏色的泥組成花紋裝飾。這類枕底部有銘文「杜家花枕」或「裴家花枕」。由此得知,這種枕唐代稱之為「花枕」,杜、裴為作坊姓氏。上面的小圓圈圖案是模仿金銀器、漆器的。在陶瓷發展史上,瓷器受其他工藝品影響的例子是比較常見的。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