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採用什麼雕刻法
1. 請問純收工硯台是由那些工具雕刻而成,由那些工具。
工具如下:
錘子、各種鏨子、各種扁鏟、各種刻刀、砂輪、磨石、砂紙。
2. 請問行家硯台雕刻用什麼雕刻工具
這得看你用什麼材料啊
3. 端硯的製作工藝是什麼硯台的市場前景如何哪裡可以鑒定交易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的製作過程較為復雜,工序繁多。主要有採石、維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1、採石是製作端硯極其重要的一環,硯石有坑洞之別,優劣之分。名坑質優之硯石,加上制硯高手製作,可以出產精品和珍品。端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在於硯石,故採石這道工序極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端溪名坑,自古以來都以手工開采,勞動強度大,採石技術高,故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硯石開采至今仍以手工開采為主,不能以機械代替。在開采硯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準石脈,就會浪費好硯材。特別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時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謂之斷脈,即斷層),就得將它一塊塊地鑿下來,再根據石脈的走向尋找石源。石脈(石層)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時也會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層才能找到。因此採石工必須掌握硯石生長的規律,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從接縫處下鑿,盡量保住硯材的完整。
採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鑿為主。這些刀具長短有異,大小不一,粗細不同,但每個石工必備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後都要修理或磨礪,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維料制璞維料又稱選料制璞。開采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硯材,須經過篩選後,再將其分別等級。特別好的,純凈無瑕者為特級,稍次者為甲級,再次者為乙級。將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統統去掉,剩下「石肉」。這個過程首先要懂得看石。憑實踐經驗,內行的維料石工能夠「看穿石」,可以預測到表層看不到的石品花紋,如硯石的側面發現有石眼般的綠點,或綠色的翡翠帶,那麼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現;硯石的兩側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圍有火捺包著,則可能隱藏魚腦凍或蕉葉白。硯工還要根據硯石的天然形狀用錘或鑿製成天然形、蛋形、長方形、方形、圓形、金鍾形、蘭亭式、太史式等硯形硯式的硯璞。制璞者同樣必須懂得看石,因為要將硯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硯石質的優劣都以墨堂之硯石作評價,鑒賞石品花紋亦放在墨堂之部分(石眼除外)。
3、設計設計的目的是將硯石中的瑕疵變成無瑕,以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藝術價值,硯的設計要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因型造勢」,除了傳統硯形硯式外,還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匯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可以說是將硯升華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品的重要環節。
4、雕刻端硯的雕刻是端硯製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塊天然朴實的硯石,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就需要創作設計和雕刻的過程。這個過程處理得當是錦上添花,處理不當就會畫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藝人要對硯璞因材施藝,因石構圖,還要根據硯璞的石質,去粗存精,認真構思,並考慮題材、立意、構圖、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硯要線條清晰,玲瓏浮凸,一目瞭然。端硯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鏤空)。
5、配盒端硯雕刻完畢,必須配上名貴的木盒。硯盒起著防塵和保護硯石的作用,同時,硯盒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裝飾品。硯盒的用料很講究,名貴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硯盒的造型一般按硯石形狀而定。自端硯問世以來,其盒底部都有「四腳」,雜形和天然硯盒的「腳」稱「豹腳」,長方形硯盒的「四腳」則要與盒形的四角線條相吻合,成為直角形的「腳」。硯盒之腳除了起裝飾作用外,更重要是從實用去考慮,使移動端硯或洗滌時方便。硯與盒必須吻合,同時要考慮到木盒的干濕度,可能會整體收縮,硯盒本身要稍比硯石四周寬些,以便於硯石取出洗滌。總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硯顯得更加古樸凝重,更加名貴。
6、磨光硯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後。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是磨去鑿口、刀路,然後再用滑石、幼砂紙,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紙反復磨滑,使硯台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墨潤石」,過一兩天後褪墨處理。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的效果。人們在選擇端硯的時候,除了以水濕石察看石色,鑒賞石質和石品花紋外,還常用手按摸硯堂(所謂手感),看是否細膩,潤滑,這一切都與硯石的磨光有直接關系。
4. 簡單的做硯台的方法
最好還是買吧,自己做的話主要是對石頭了解很少,然後工藝上你肯定也不是很了解。
通常我們說起「文房四寶」時脫口而出便是「筆墨紙硯」,硯在這里是排最後的,但是這似乎絲毫不影響硯台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書法以及收藏界的地位。
硯台是中國毛筆書法的必備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硯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我國的許多地方都產石硯,但自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硯和河南洛陽的澄泥硯(屬陶)被並稱為「四大名硯」,但中國書法界公認的十大名硯是:
1.廣東端硯:用端溪硯石製作,產自廣東省肇慶市東郊斧柯山端溪之爛河山。端硯的特點在於它石質細膩、幼嫩,發墨不損筆毫,呵一口氣即可研墨。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紋構成端石的「石品」, 如蕉葉白、魚腦凍、天青、火捺、豬肝凍、金星點、冰紋、石眼等。
端硯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以古雅、朴實、精美、自然聞名於世,有「群硯之首」、「天下第一 硯」、「文房四寶中的寶中之寶」的美譽。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自唐代問世以來,便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升到我國石硯之首。
2.江西歙硯:始於唐代,產於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以婺源的龍尾硯為優,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所以又稱之為龍尾硯。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渾朴大方。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3.山西陶硯:山西澄泥硯,出產於山西省新絳縣(古稱絳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硯之一,與端、歙、洮硯齊名。澄泥硯由於原料來源、燒制時間不同而有不同顏色,以 「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乘顏色,尤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澄泥硯不施彩釉,採用科學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葯物熏蒸,特殊的爐火燒煉,使之自然窯變,同窯之中的澄泥硯幻變神奇、色彩各異。
澄泥硯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因此硯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的特點。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為貢品。絳州澄泥硯始創於唐代,可惜的是到清代時其製作工藝就失傳了。
4.甘肅洮硯:亦稱洮河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石質膩潤,色澤細麗,發墨快,貯墨時間長。洮河石分為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石有「鴨頭綠、鸚哥綠」等名石,石紋如絲,清麗誘人。紅洮石呈土紅色,色純而細潤,頗罕見。洮河石硯傳世很少。
5.山東魯硯:以山東省所產諸硯石製成的硯,山東紅絲石硯為魯硯代表,以其質地嫩潤,護毫發墨,色澤華縟,瑰麗多姿。魯硯石質、色澤、紋彩、天然形狀等方面各具特點。包括有紅絲石、淄石、尼山石,還有徐公石、浮萊石等十多個品種。這些硯材都具有沉透嫩潤,堅而不頑,膩而不滑,發墨而不損毫的特色。
另外山東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帶還產一種淄石硯,又叫金星硯,已有千年的歷史。淄石顏色有綠、黃、紫等幾十個品類。綠色的有荷葉綠、竹竿綠、萵苣綠和沉綠;紫色的有夾山 紅、紫雲、紺紅等;黃色的有紺黃、柑黃、束瓤黃等。此外還有赭色、多彩、紺青等品種。淄石硯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凍紋、金銀星、色暈之類常現於硯面。
6.四川苴卻硯:硯石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大龍潭鄉境內的懸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稱「苴卻」,故謂之苴卻硯。苴卻硯雕刻集淺浮、鏤空、圓雕、深雕、薄意、減地 雕刻於一體,形成了厚重渾實、明麗濃郁的多元風格。石品絢麗豐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紋、綠膘、黃膘、火捺、眉子、金線、魚腦凍、蕉葉白、廟前青、玉 帶、紫砂、雞血等近百種,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寶的石眼著稱於硯界。苴卻硯斑瀾多姿、異彩飛揚、天生麗質、獨步天下。有極晶美譽的金田黃,色澤金碧, 燦燦然一片金黃;外白如晴雪,內紅如丹砂的封雪紅,風韻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潤可人的碧雲凍,如碧雲浮起,豐饒富麗;天然成趣的綠蘿玉,如幽谷涌翠,碧波 瀉玉,又似綠蘿漫延。苴卻硯石質細膩,發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氣可研,叩之有金玉之聲,撫之如嬰膚嬌嫩。
7.寧夏賀蘭硯:產自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麓筆架山。硯有深紫、淺綠兩種天然色彩,制硯以紫色為主,綠作點綴之用。硯石中帶石眼、玉帶、銀錢、眉子和雲紋者更是可貴。此硯質地細,發墨細,不滲不漏,不幹不臭,不損筆毫。
8.貴州思州石硯:硯石出自貴州省岑鞏縣星台潭,石硯堅致細潤,發墨細,不滯筆,貯墨於硯中終日可用。如果無水時,呵氣硯中,能自出露液,並能用於書寫。石質堅潤如玉,呈黛色,具有「水石殊質,渾金璞玉,雲滋露液,惜墨惜筆」的優點。思州石硯的製作以浮雕為主,造型古樸厚重。
9.吉林松花御硯:產於東北長白山區,色彩有紫紅、紫綠相兼、深綠、淺綠四種,間有黃色和刷絲紋,以深綠色刷絲為上品。石質堅實發墨,硬度比端石、歙石都高,研磨以後,用水沖洗不留痕跡。
10.河北易水古硯:河北傳統名硯,產於易州(今易縣),也稱易硯。取石於河北省易縣鍾南山,硯石色彩柔和,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點綴碧綠、淡黃或灰色的斑紋。硯石細膩光潤,質剛而柔,易發墨,儲墨久長,不滯墨。雕刻以龜硯、龍硯、琴硯、獸硯、棋硯等最為著名。
——摘自《
中國十大名硯(附硯台的種類、價格、鑒別方法及硯台保養知識)
》
5. 怎樣雕刻硯台
製作硯台可以分為8個步驟:
1.選料
製作石硯的第一步是石料初選,需到坑崖的採石現場,硯石有坑洞之別優劣之分,石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就在於硯石,就是我們所說的選料,這個程序比較重要。
開采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為硯材,經過篩選後會分為幾個等級,這個過程首先需要懂得看石,通過眼觀硯石紋路顏色、敲擊硯石傾聽聲音來分辯石材的品質,選擇石材最好在雨天或雨後進行,如果晴天就帶一把板刷和一隻小水桶,因為用水把石材浸濕才能看清楚硯材的紋理、色彩、水漬和瑕疵。
石材的外觀達到滿意後還要准備一把小錘子,通過敲擊傾聽聲音,來進一步辨別石材的優劣,不同品質的松花石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木聲、瓷器聲、銅鐵聲等等,其中以銅聲為最佳,通過敲擊還可以發現石料中間暗藏的裂層瑕疵,表皮脫落後還可以鑒別石料內的色彩以及紋理,從而選到最優秀的石料。
制硯前通常還要進行第二次選料,這時的選擇就帶有更強烈的目地性了,第一是先有設計創意,然後按照作品題材和需要去選取石材,包括顏色、質地、長寬和厚薄程度來進行切割,讓石材為作品服務。第二如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板型硯材,為了不破壞石材的天然造型,設計者就要因材施藝,可以根據石材的厚薄、形狀和顏色變化以及紋理的走向來雕琢出適合的造型,盡量減少人工雕琢的痕跡,保持它的自然風韻。
2.下料
下料工具主要就是型號不同的切割機,分別用來切割大小不同的石材。
根據設計要求,把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材用型號不同的電動切割機切開,並去掉石材表面的腐蝕層,這個過程會產生一些噪音和灰塵,切割工人需要用自製的滴水壺來抑制灰塵,同時要帶上防塵口罩,石材厚度超過切割機鋸齒的要從兩面切割,然後把裂縫處上下兩面分別墊上木塊,用錘子敲擊幾下,石材便會斷下。需要注意的是,松花石材雖然非常堅硬,但也很脆,所以不論敲擊還是搬運的過程中都要非常注意,掉在相對堅硬的地上就會斷裂,另外切割時還要考慮到石盡其材,有時候切割下的邊角料經過加工和創意,也能製作出小型的精美松花石硯。
3.設計
設計的目的是將硯石中的瑕疵變成無瑕,以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藝術價值,硯的設計要求「因石構圖,因材施藝」,除了傳統硯形硯式以外,還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匯集文學、歷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從而將石硯集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
首先在已經切割好的石料上仔細觀察,然後在石料上用鉛筆畫出圖樣,再用毛筆蘸上防水墨汁描好圖案,畫圖時要注意線條清晰完整,以便隨後的打磨雕刻過程中能夠看得清楚,這是相對簡單的石硯。
設計復雜的石硯,圖案在心中構思很久,還要經過反復修改,才能最終在石料上畫出圖樣,既可根據石材來設計圖案,也可依照設計來尋找適合的石材。
下一步要藉助電磨機進行粗雕。
4.粗雕
粗雕工具主要是電磨機,帶有各種不同型號的磨頭,有圓、扁、尖等不同形狀,還有一種叫做吊磨的電磨機,它是磨石雕刻中最常用的工具,同時這種吊磨機還能雕玉等。它的主要作用是雕刻細微處,精確度非常高,吊在工作台的上方,腳踏式開關操作簡單,使用非常方便。
由於松花石硬度非常高,所以在精雕前要結合機械工具來製作出雛型,雖然是粗雕,但對於雕刻師的技術要求仍然非常高,因為所用的粗雕工具,也就是電磨機是傳統玉雕工具,金剛石磨頭非常鋒利,稍有不慎就會把需要保留的稜角也磨掉,從而破壞石硯的原始風格。一般情況下先掏硯堂造型,然後再雕圖案,注意力要非常集中,既要把整體造型雕出來,還要給隨後進行的精雕留有餘地。這個過程需要注意的還有要保護磨頭和防止灰塵,雕刻時用自製的滴水壺隨時往切割處澆水,這樣做一是為了保護電磨機的磨頭,二是為了防止灰塵四處飛舞,對環境和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粗雕過後還有一個程序叫規方,就是將少量金剛砂倒在案板上,再把已經有大體形狀的石硯放在金剛砂上打磨邊緣處,上下兩個面和四周都要細細打磨,然後進入精雕,這是石硯製作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5.精雕
精雕所用的工具有鏟刀、平刀、尖刀等,形狀基本相同,只是刀頭大小有別,分別用於密度不同的圖案處。
石硯製作出雛型之後,就要進行精緻的雕刻了,要使一塊天然朴實的硯石,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最後的精雕是最為重要的工序。雕刻師除了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還需要有一定的審美修養和細致縝密的工作態度,因為有很多紋路復雜的圖案,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一個紋理,從而破壞整個作品。這個龍鳳呈祥圖案的清宮暖硯就非常珍貴,正在精雕的這是用松花石材雕刻的硯匣,誰會想到這是一塊天然的松花石材呢?兩種顏色的石料巧妙地疊在一起,上面的圖案紋理復雜,一龍一鳳栩栩如生呼出欲出,雕刻時尤其要注意,既要雕刻到位,不傷到旁邊的紋路,還不能傷到下面另一種顏色的底色石材,走刀時要輕要控制力度,沿著畫好的圖案向前走刀,要穩要准,一般的圖案也要雕刻幾天,復雜的圖案更需要幾個月之久。
雕硯先是從掏堂開始,硯堂的深淺要根據所設計的圖案來決定,硯堂的形態分為兩種,一種是規矩形,指的是方圓規正,邊沿整齊一致;一種是隨意形,是指按創作意圖隨形就勢,硯堂要求平滑細膩,邊緣不留死角,用硯堂的形來表現主題或是用邊款對主題意境作以輔助。
精雕手法分為淺雕、深雕還有透雕。
淺雕也叫淺浮雕,以裝飾性為主,題材多為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表現手法以線為主,用線去表現體積、透視,用線去表現節奏和韻律。
深雕也稱高浮雕,就是把圖案刻深,一般深刻到表現出物體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它可以充分地表現出一個物體形體的轉折關系,更立體地表達物體的形象和設計者的創作意圖。
透雕在古代石硯中很少運用,現代制硯人將玉雕、木雕等圓雕藝術的表現手段借用過來,推陳出新,追求一種玲瓏剔透工久圖繁的藝術效果,所有的精雕手法運刀方式都大同小異,重要的是熟能生巧和獨特的藝術感覺。
這件蜜蜂采蜜硯是難得一見的松花石硯,構思巧妙,圖案復雜,裡麵包括了幾乎所有的雕刻技巧,硯池清翠欲滴,排列錯落有致的蜂巢自然生動,十幾只蜜蜂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一抹如蜂蜜的金黃色順著硯壁流淌下來,似有一縷甘甜撲面襲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設計者的藝術感覺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現代精緻松花石硯便應運而生了!
雕刻這種圖案復雜的松花硯有一定難度,松花石材非常堅硬,圖案又非常精細,用力小了石料紋絲不動,用力大了又很容易把旁邊的紋路破壞,所以雕刻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好下刀的力度,還要注意力集中,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
6.磨光
松花石硯精雕與磨光可以同步進行,在雕刻之前便可將硯底和硯側進行兩遍粗磨,這樣既能清晰准確地觀察到作品的形與色的關系,又能增加光潔度,給下一步用筆勾畫出圖形帶來了方便。
每一件硯雕作品中,在點、線、面和形體的構成中,都存在著剛柔之分,有的地方圓滑柔潤,有的地方稜角分明,因此在打磨過程中,一定要區別對待,經過反復多次的由粗到細的打磨工序之後,平坦和圓潤的部位光亮如鏡,而稜角分明的地方是不需要打磨的,一定要保留硯雕藝術特有的自然粗獷風格。
打磨的磨石一般分為80目、100目、200目三種,砂紙則分為240目、600目和800目至1000目幾種,磨石和砂紙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石材表面光滑細膩,除了刻意保留的粗糙原始的圖案不必打磨以外,一些邊緣和硯堂部位都是需要反復打磨的,磨石和紗紙一樣,目數越大顆粒越細,打磨後的光潔度越好。磨石主要是用來打磨硯石的邊緣和圖案相對簡單的石硯。
根據設計需要選擇目數適當的磨石,掌握好力度。打磨過程中要隨時用清水沖刷以確定是否合適,覺得可以之後再用砂紙來精確打磨拋光即可。
砂紙主要用作精緻打磨,使石硯的手感更加光滑,打磨時的力度要輕微一些,隨時掌握石硯光潔度的變化。而一些圖案復雜細致的石硯還要用粗細兩種金鋼砂來輕輕打磨,方法是取少量金剛砂塗在圖案上面,用毛刷輕輕磨擦,以達到磨去圖案內不圓潤之處,還不能破壞需要保留的稜角,所以在磨擦的過程中掌握好力度非常重要。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效果。
7.上蠟
石硯打磨完成之後,要進行上蠟處理,以達到保養硯石美觀耐看的目的。蠟分固體蠟和液體蠟兩種,一般小型石硯都刷固體蠟,固體蠟呈白色塊狀,使用時先用刀將蠟塊削成一片一片,放入鐵制容器中,操作程序是:把石硯和固體蠟放入電烤箱中加熱到攝氏80度左右,根據石硯的大小厚薄來確定加熱時間的長短,一般在10分鍾到40分鍾不等,或者以石硯達到燙手作為標准。把石硯和固體蠟從烤箱中取出後馬上用毛刷刷蠟,刷的時候注意要刷拭均勻,刷後晾涼即可。由於硯石加熱後非常燙手,操作時要戴上手套,以防燙傷。大型石硯無法放入烤箱中加熱,可以直接刷液體蠟,液體蠟不需加熱。上蠟後的石硯紋理更加清晰,光可鑒人,品牌不同的蠟可以使光亮維持一年,多的可達十年。
8.配匣
硯匣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起到對硯的保護映襯作用。松花石硯的包裝有別於其它傳統硯,因為它曾經是宮廷御硯,身份高貴,所以當時很少用木製硯匣,現在留存下來的松花石硯一般以石匣居多,其次為銅匣、鐵匣,還有錦緞匣,均十分精美,松花石材本身色彩豐富,利用石材中的色彩變化來浮雕一些花紋圖案製成的石匣,更能烘托主題,增強作品的觀賞性,提高作品的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松花石硯石匣的雕刻難度往往比硯本身更大也更加復雜,造型講究別致,對雕刻師技術要求非常高,這也是松花石硯與其它名硯的重要區別之一。
而現代松花石硯是以觀賞為主,形大體重的松花硯,難以使用一整塊石材來雕琢硯匣,所以大型松花石硯普遍使用木體裱糊的錦緞匣,出於市場考慮,中小型的松花硯如今也多數是用這種木體製成的匣。方法是先用人造板做成匣體和匣蓋兩部分,根據匣的大小來確定人造板的厚度,一般為5-15毫米不等,表皮用漿糊或乳白膠粘上宋錦布,匣體和匣蓋用宋錦布連接,在匣蓋裡麵糊上金絲絨,匣內用金絲絨或綢緞襯托,糊好後用重物壓一段時間,待全部干透後在匣蓋上粘名箋書貼,再裝點上緞帶骨別,一個古樸典雅又雍容華貴的錦緞硯匣就做好了。
6. 硯台上雕刻牧童的是什麼時候的
我家也有一塊牧童騎黃牛的硯台,可能是最近幾年的
7. 這是硯台嗎,什麼雕刻的,是近代的嗎,上面有字 (長的有點嚇人。。)
「阻通路眼」?不可能是硯台的,文人講究風雅,不會拿這種恐怖東西作硯台,可能是以前道士法師用的法器之類的。
8. 請教如何製作硯台
1、易水硯
製作易水硯的過程主要分選料、制坯、設計、雕刻、打磨、上蠟、亮光七道工序。
選料。將揀出的石料用鐵鑿輕輕敲擊,發音如銅聲即為上品,發音低沉者次之,發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硯。硯石硬度要適中,斷面硬度與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於一級,構成硯面紋飾的各種礦物質與硯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過5級。選好的石料用水洗凈,進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鋸坯和磨坯兩步。畫線後的石料分圓形、方形和不規則形三種。鋸時應確保截面與硯面垂直。帶蓋的硯台要先將鋸好的硯蓋用鋼銼定型為圓、方、或是隨形 之狀,然後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後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後使其四面平整。製成硯坯以見不到節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礦物細脈者為上品。
設計。按硯坯大小、質地優劣、形狀方圓等賦以不同圖案,將圖描於硯坯上,循圖雕刻。
雕刻。雕刻是一種藝術創作,與書法、繪畫同理。步驟分鑿形、搶平、片光、走細,刀法分平雕、圓雕、淺雕、微雕、鏤空、陰雕陽刻、陽刻陰雕剛柔相濟。圖案布局得當,疏密相間。
打磨。雕刻完成後,硯面和圖案必須磨光。先用細石將硯通磨一遍,再用細沙紙水磨。圖案部分可撒些細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顯示刀痕者例外。
上蠟。將雕刻好的硯台水洗干凈放入布置好的大鐵鍋內,沸水蒸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看火候使硯石熱透再取出,要做到纖塵不染。然後將蜂蠟或是白蠟放於硯池內融化,再用毛刷均勻地將整個硯體刷遍,待溫度降到蠟在硯上固化如漆即可。
亮光。用薄麻布纏於手指上,在上好蠟的硯台上或擦或蹭,手指靈活掌握力度,將硯台的光亮度擦到最佳的效果為止。
2、澄泥硯
陝州澄泥硯是唐宋時期的澄泥貢硯,也是明清時期的重要硯種。澄泥硯有著極其復雜的工藝流程,大小工序四十八道,其中澄泥、壓實硯坯、柴窯火候三個最為重要。
在這四十八道加工工序中,首當其沖的「澄泥」至關重要。製作澄泥硯的泥土取自陝州火燒陽溝,因為只有這里的泥細膩異常,少有雜質。取回的粘土塊經風吹日曬兩三年,用錘子敲擊成粉末狀,再用籮篩去除雜質。
從一捧雜土到一團「筋道」的細泥,不知要經過多少次的揉搓和摔打方可使用,在澄泥硯加工過程中,尤其是細節部分容不得馬虎。一團質地上好的細泥是製作澄泥硯的基礎和關鍵所在。一塊泥土經過王馳先生的反復摔打基本成型,從外觀看光滑細膩粘性十足。
真正的好泥,質地細膩,如嬰兒皮膚般油潤光滑,做出來的硯台,貯水不涸,歷寒不冰,光澤滋潤,發墨而不損毫。也只有這樣的泥土燒製成品後,觀若美玉,擊若洪鍾。
澄泥硯的製作分為手工捏塑和模具成型兩種。就模具成型而言,根據要加工成品的大小,在方形泥塊上用鋼絲切取需要的泥塊。
把鋼絲切取後的泥塊放在木板上,用一光滑的木棒反復碾壓,把泥塊碾壓成泥餅,目測泥餅厚度達到所需要求時,即可停止。把厚薄均勻的泥餅放入模具中,雙手不停按壓泥餅讓其和模具充分接觸而不能留有間隙。把剛剛壓實了硯坯的模具反扣在木板上,用鋼絲在底部切除沒用的多餘部分。
鋼絲切割多餘部分後,再用手反復按壓並保證力度均勻,使硯坯內側光滑細膩沒有裂口。這一步看似簡單,卻是三個最重要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如果硯坯和模具中間按壓不實有間隙,燒制後的硯台多有裂口或外觀粗糙成廢品。
壓實以後,要用手慢慢把成型後的硯坯從模具中取出來,這個過程需要有耐心且不可用力過猛。從模具取硯坯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最初摔打揉搓泥巴的重要性,如果泥巴太柔軟則取不出來硯坯,如果泥巴太硬取出硯坯時則易破碎。
從模具中取出來的硯坯,要放在陰涼處陰干,在硯坯半干時,要用利刀對硯坯底部四周進行削刻修整,以保證工藝的完美性。小一點的硯坯要陰干半個月,大一點的硯胚甚至需要一個月的陰干時間,在陰干期間絕不能見太陽暴曬。
精修干透後的硯坯放在陽光下稍稍曬一下,然後放入柴火窯里,焙燒七八天後方能出窯。澄泥硯的色澤由窯變而來,古人以黑為最美,常常稱之為「嗆窯」,也就是熏黑的意思,黑色的澄泥硯燒制過程尤其復雜。
柴火窯的溫度掌控在1000度左右,不同溫度下窯變出來的顏色也各不相同,陝州澄泥硯常見的顏色有硃砂紅、鱔魚黃、綠豆砂、檀香紫。澄泥硯燒制過程中控制火候最為關鍵,其中以硃砂紅和鱔魚黃最為名貴。
陝州澄泥硯的最後一道工藝流程是沁蠟,這里用的蠟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蠟,而是蜂蜜里上面結的蠟。沁蠟的作用之一可以使硯台外觀油光發亮有美感,二可以使硯台少有滲水的作用,以保發墨而不損毫。
澄泥硯造型獨特,其樣式有「金蟾硯」、「伏虎硯」、「卧牛硯」、「荷葉硯」等。澄泥硯是歷史上四大名硯之一,與端硯、鑫硯、洮硯齊名,被皇宮列為貢品,是四大名硯中唯一以泥為原材科製成的硯台。
3、洮硯
洮硯的製作過程較為復雜,主要程序有採石、選料、設計、維料、制璞、雕刻、配蓋、磨光配合等。
1採行。開采硯石是洮硯製作的重要環節。硯石有坑洞之別,優劣之分,老坑質優之硯石,加上制硯高於製作,可以產出精品和珍品。洮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在於硯石,故採行這道工序最為重要。
採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根據洮硯石的成分、厚度而有別,以鑿為主,又分尖嘴鑿和平口鑿,這些刀具長短各異,大小不一,粗細不同,但每個石工必須備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後要修理磨礪。
維料,又稱選料。開采出來的硯石並非是全部可以作硯材,經過篩選後,再將其分出等級。
特別好的,純凈無瑕者為特級,稍次者為甲級,再次為乙級,將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爛石、石皮、統統去掉,剩下的就是「石肉」,可以預測到石品花紋的走向,鑿出硯的大形,如自然形、蛋形、長方形、方形、圓形、金鍾形、蘭亭式、太史式等等。
制鑿者同樣必須懂得看石,因為要將硯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洮硯石的優劣都以墨堂之硯行作評價,將行品花紋亦放存墨堂之部位。
設計。洮硯的設計是洮硯製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塊大然朴實的硯石,成為一件精美的作品,就需要認真的構思,既考慮題材,更要留住硯池,設計得當是錦上添花,設計不當就會畫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藝人要對硯鑿因材施藝,因石構圖。
雕刻。洮硯的雕刻採用什麼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視題材和硯形、硯式而定。如要表現剛健豪放的,多採取深刀雕刻為主,適當穿插淺刀雕刻和細刻;要表現精緻占朴、細膩含蓄的,則以淺淺刀雕刻,線刻、細刻為主。
總之,細刻和線刻均屬「工精藝巧」之「工精」部分,細刻要求雕刻精細、准確、生動,線刻要線條細膩、婉轉、流暢,繁而不亂,繁簡得當。
酣蓋。洮硯的傳統是透空帶蓋,在做好的硯上配相同色澤的硯蓋,是為了使貯存的墨汁不會散發,保持長久之用。
磨光。硯石磨光的工序為雕刻完畢,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是磨去鑿口、刀路,然後用滑石、幼砂紙,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砂紙反復打磨,使硯台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水潤石」,過後擦乾;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效果。
(8)硯台採用什麼雕刻法擴展閱讀
保存方法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玩賞硯台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台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並不妥當。
蠟可以塗於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乾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並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霉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
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9. 清代硯台有怎樣的雕刻方法
清代硯的製作極注重雕刻,方法、題材同石雕、牙雕、玉雕也很類似。制硯工藝更為發達,硯材的品種,雕刻的技術,形式的精巧,以及硯匣的裝潢,都有許多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