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沙漿的粘度上不去什麼原因
A. 制粒溫度上不去是什麼原因
我們公司的這種情況已經解決了 我們是從原料著手的 把玉米麩的廠家換了 另外配方有了一些改動 現在制粒速度上去了 溫度也可以了 ,另外顆粒料中額外加水會導致溫度上不去,希望你們的情況盡快解決
B. 干鋪的地板磚天氣冷,澆漿素灰下面的沙漿不凝固是什麼原因
水泥的凝固時間與溫度成正比,溫度越高,凝固越快,溫度越低凝固越慢。若在水泥初凝的3小時內,砂漿被冰凍凍結,則砂漿將失去凝固的功能。需重新鋪貼瓷磚。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C. 什麼叫砂漿粘度
水泥砂漿稠度。是表示砂漿的稀稠程度。砂漿的稠度和混凝土相反,稠度大表回示水分多答。砂漿稠度的測定使用稠度測定儀。稠度測定儀由支架、測桿、指針、刻度盤、滑桿、圓錐體、圓錐筒、底座等部分組成。
砂漿粘度是表示砂漿的稀稠程度。砂漿中加水太多就變稀,砂漿太稀抹塗時砂漿易流淌;砂漿中加水過少就變稠,砂漿太稠抹塗時砂漿不易抹平。
D. 外牆抗裂砂漿脫落沒強度什麼原因
外牆脫落分析:
第一、基層、面層所用材料本身原因:選用的原材料質量不合格。例如,材料的空隙率比較大,容易含水,屬於親水性材料,抗滲、抗凍性能差,導致外牆基面層材料的強度降低、體積膨脹,不能抵抗大氣的風化。降低了外牆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第二、施工原因:外牆在施工時,過於趕搶工期,新牆體或基層水份未乾透,就立即覆蓋塗飾,待基層風干時,產生收縮縫隙,或是外牆施工基層抹灰厚薄不均,產生不均勻收縮,貼塊料有空鼓,縫隙未填實,施工形成空洞等。
第三、環境因素的原因:外牆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長期受到自然因素和使用因素的破壞。長期暴露在外,受到空氣中潮濕水份和有害物質的物理與化學作用。溫度和干濕的交替變化引起外牆基層、面層材料的膨脹和收縮,長期反復的交替作用,會使基面層材料逐漸被破壞,產生裂縫、起殼、小塊脫落。在材料遭到破壞後又不及時加以保護處理,侵蝕會順著裂縫深入,使外牆內粉刷遭到破壞,從而失去裝飾性和使用功能。
第四、面磚作為牆面裝飾材料,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後使用較為普遍。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日曬雨淋,磚面逐漸出現滲水、開裂、空鼓、脫落等現象,並且存在臟污、粉化、變色等問題,影響了建築物的美觀,降低了牆體的使用壽命,更為嚴重的是即將脫落的面磚對人身、財產安全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 解決方案: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建築外牆裝飾材料也隨之增多。有大部分高層建築物採用外牆面磚進行裝飾。由於在施工過程中,外牆面磚的基層處理及鋪貼方法不妥,易發生外牆面磚脫落,甚至連同基層一起墜落。為防止外牆面磚的脫落,施工時必須在基層處理和鋪貼方法上狠下功夫,才能保證外牆面磚鋪貼質量,預防墜落事故的發生。
★1:外牆面磚的施工工藝為:基層處理——刷界面劑——基層抹灰——彈線排磚——浸磚——粘貼——勾縫——清理——檢查——修補。
1.1基層處理。結構施工時,外牆的垂直度、平整度應達到標准要求,將凸出牆面的基底鑿平。凹處用l:3水泥砂漿補平。當厚度或垂直度偏差超過30mm時,需採取釘鋼絲網等技術補救;抹灰前將基層表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漬清除干凈;對光滑的混凝土牆面,應鑿毛後用鋼絲刷滿刷一遍,再澆水濕潤或採用界面劑處理表面,使之提高混凝土表面粘結強度;外牆角縱向掛2mm鋼絲垂線,作上下砂漿灰餅,橫向水平線根據窗1:3拉通長線控制。灰餅間距約為1500mm。
1.2刷界面劑。將界面劑以1:4水灰比調成厚糊狀充分攪拌均勻,放置5~10min,界面劑變稠,再稍加點水調勻,然後用泥板塗抹在基層面上,待5~10min(視氣溫而定)後塗抹水泥砂漿找平面層。調制好的界面劑應在5~6h內用完。
1.3基層抹灰。界面劑塗抹10~20min後,按要求分層分遍抹底層砂漿,底層第一遍砂漿厚度以5mm為宜,抹後用木抹搓平。隔天澆水養護,待第一遍六至七分干時,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約為7~10mm。隨即用刮杠刮平,木抹搓毛,隔天澆水養護。若需抹第三遍時,方法同第二遍,直到把底層砂漿抹平整。
1.4彈線排磚。在基層抹灰面上,先彈出垂直、水平控制線,再根據面磚的規格尺寸、排列圖案,彈出面磚控制線。
排磚要求:根據面磚排列圖要求,水平、垂直縫寬分別控制在5~9mm和3~5mm。水平縫、窗檯面一般在同一水平線上。牆面陰陽角處第一塊磚必須為整磚,如排磚不巧時,面磚容允切割放在窗洞口兩邊,但切割後的面磚長度要求不小於45mm窗洞口兩邊不嚴格要求對稱。試排磚成功後,在基層抹灰上彈出每塊磚縱橫分格線,保證牆面磚粘帖後夾縫橫平垂直。
安裝塑鋼窗、留置滴水線。面磚試排完成後,根據彈線,安裝外牆塑鋼窗。窗四周必須用水泥砂漿嵌實,並在窗口下做一個小圓角(超級度是25)。突出牆面的窗檯,不要留置朝天縫,底面面磚要在外端向內一磚寬處留置滴水線。
1.5浸磚。面磚吸水率應符合標准,使用前必須清洗干凈,並隔夜用水浸泡不少於2h,曬干後(外干內濕)才能使用。
1.6粘貼。粘貼面磚時砂漿應飽滿,並應一次成活,不宜多敲、移動,尤其砂漿收水後不能再糾偏移動。粘貼面磚的砂漿宜採用1:2:2的混合砂漿(或用粘結劑)厚度7~10mm。粘貼時,先將面磚背面滿批砂漿,根據面磚控制線貼到牆面,用小鏟把輕輕敲擊,使之與基層粘貼牢固,並用靠尺將面磚在垂直及水平方向隨時找平找方。
1.7勾縫。用1:1水泥砂漿進行面磚勻縫,分兩次進行,第一遍勾縫的厚度為7mm,第二遍要按設計要求的色彩,配置彩色水泥砂漿色成凹縫,凹進面磚深度約為3mm。
1.8清理。面磚勾縫後,用廢舊毛巾或棉紗將面磚表面擦洗干凈,以免影響面磚的整體清潔、美觀。
1.9檢查、修補。面磚鋪貼好並待砂漿收干後,在降、拆腳手架之前,應對面磚逐塊進行敲擊檢查,如發現起殼,應及時進行處理,不留隱患。
★2:外牆面磚易產生的質量問題以及防治措施。外牆面磚用於建築物的外飾面,對外牆起保護作用。在施工中,經常產生面磚空鼓、脫落等質量問題。
2.1原因分析。
2.1.1基層、面層所用材料本身原因:選用的原材料質量不合格。例如,材料的空隙率比較大,容易含水,屬於親水性材料,抗滲、抗凍性能差,導致外牆基面層材料的強度降低,體積膨脹,不能抵抗大氣的風化。降低了外牆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2.1.2由於貼面磚的牆面層自重大,使底子灰與基層之間產生較大的剪應力,粘貼層與底子灰之間也有較小的剪應力。如果基層表面偏差較大,基層處理或施工操作不當,各層之間的粘結強度很差,面層就產生空鼓,甚至於從建築物上脫落。
2.1.3施工原因。外牆在施工時,新牆體或基層水份未乾透,就立即覆蓋塗飾,待基層風干時,產生收縮縫隙,或是外牆施工基層抹灰厚薄不均,產生不均勻收縮,貼塊料有空鼓,縫隙未填實,施工形成空洞等,從而引起脫落。例如:泛水、雨蓬以及門窗臨邊處未做防水處理等因施工問題造成的外土產質量通病,是不可忽視的原因。2.1.4砂漿配合比不合格,水泥質量不合格。砂的含泥量大。砂漿配合比計量不準確。稠度控制不好,砂子中含泥量過大,在同一施工面上,採用幾種不同的配合比砂漿,引起不同的干縮率而開裂、空鼓。加料順序顛倒,砂漿攪拌不均勻。人工拌合。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砂漿保水性差。砂漿品種與設計不相符,或摻外加劑後無相應措施等都會造成砌築砂漿強度低,滿足不了設計的強度,導致磚砌體的水平裂縫、豎向裂縫和斜向裂縫,形成脫落。
2.1.5飾面層各層長期受大氣溫度的影響,由表面到基層的溫度梯度和熱脹冷縮,在各層中也會產生應力,如果面磚粘貼砂漿不飽滿,面磚勾縫不嚴,雨水滲透後受凍膨脹和上述應力共同作用,使面層受到凍壞。
2.2防治措施
2.2.1在外牆塗飾材料的選用上應盡量考慮材料的耐久性,注重塗飾材料在各方面技術指標的優良性,選用彈性、抗裂、防水好的材料作為外牆塗飾材料。
2.2.2外牆在施工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同時要將外牆防水項目逐步列入施工要求,在建築物上設置廣告牌應慎重考慮統一規范安排,減少人為破壞。
2.2.3在結構施工時,外牆應盡可能按清水牆標准,做到平整垂直,為飾面工程創造良好條件。基層抹灰前,基層牆面應在施工前一天澆水,要澆透澆勻。讓基層收足一定的水分,以抹上底子灰後,用刮杠刮平,搓抹時砂漿還很潮濕柔軟為宜。
2.2.4面磚在使用前,必須清洗干凈,並隔夜用水浸泡,晾乾後才能使用。使用未浸泡的乾麵磚,表面有積灰,砂漿不易粘結,而且由於面磚吸水性強,把砂漿中的水分很快吸收掉,容易減弱粘結力;面磚浸泡後沒有晾乾,濕面磚表面附水,使貼面磚時產生浮動,都能導致面磚空鼓。
2.2.5粘貼面磚砂漿要飽滿,但使用砂漿過多,面磚不易貼平,如果多敲,會造成漿水集中到面磚底部或溢出,收水後形成空鼓,特別在垛子,陽角處貼面磚時更應注意,否則容易產生陽角處不平直和空鼓,導致面磚脫落。
2.2.6在面磚粘貼過程中,要做到一次成活,不宜多動,尤其是砂漿收水後糾偏挪動,容易引起空鼓。粘貼砂漿在使用過程中,不要隨便摻水和加灰。
2.2.7認真做好勾縫。勾縫用1:1水泥砂漿,砂子過窗紗篩。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好外牆面磚的施工質量,使建築物外牆飾面更加清潔、美觀,在施工中一定要下大工夫,嚴把施工操作關,才能使面磚鋪貼質量得到保證。採用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才能防止面磚墜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E. 礦粉後期強度上不去是什麼原因
外界因素如果正常,那就是水泥有問題。
外加劑凝結時間過長, 外加劑調整下凝結時間,初凝時間過長強度上不來,可以試試調整下礦粉,因為礦粉延緩凝結時間。
總體來說調整外加劑可以解決凝結時間的問題,強度就要看調整過後有沒有上來
F. 如何檢測砂漿的黏度
首先把混凝土中的石子或粗骨料先篩出去;篩完剩餘的砂漿可以參照回《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答能試驗方法標准》的規定,使用容量(重)桶測出砂漿的粘度。
砂漿:建築上砌磚使用的黏結物質,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膠結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漿,也作沙漿。
砂漿是由膠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等)和細骨料(砂)加水拌合而成。常用的有水泥砂漿、混合砂漿(或叫水泥石灰砂漿)、石灰砂漿和粘土砂漿。
G. 粘接砂漿不夠粘和向下流是什麼原因
水灰比大了或膠凝材料不足。
H. 壓漿劑和高強灌注砂漿的粘度高,請問有什麼降低粘度的辦法
有一種叫同成微珠*(www.micro-bead.com)的材料,它是一種超細粉煤灰微珠,能夠顯著內降低壓漿劑、高強容灌注砂漿的粘度,提高壓漿劑,高強灌漿料的流動性及觸變性,你可以試試。
I. 在施工中砂漿黏度與砂漿量使用不當
砂漿黏度和砂漿量為影響新拌混凝土流動性的兩個重要方面,同時也能影響專混凝土的穩定性和容重。為了屬確保所需要的流動度,可以採取減少砂漿量同時減小砂漿黏度的技術途徑,也可以採取增大砂漿黏度同時增大砂漿量的技術途徑。這兩個技術途徑各有利弊。前者有利於減小混凝土的容重。對於輕集料混凝土,砂漿的密度要比集料大得多,減少砂漿量顯然可以減小混凝土的容重。但是,這一技術措施會降低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強度。反之,後者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強度,但會使混凝土的容重增大。由此可見,在砂漿量一砂漿黏度坐標系中,等流動度線是一個單調上升曲線,隨著這條曲線的上升,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強度提高,而容重也隨之增加。在實際工程中,若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強度是主要問題,而混凝土的容重問題不突出,就可以適當增大砂漿的黏度,同時增加砂漿量;若混凝土的容重是主要問題,而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強度不成問題,則可以適當地降低砂漿的黏度,減少砂漿量。
J. 怎樣提高砂漿粘度
最主要的就是水灰比要合適,在調制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些小鋼絲網、絲麻進去,過去的人在砌築的時候就會加入頭發、麥秸、稻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