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設備本體衛生
⑴ 如何做好班組設備管理工作
一、組織培訓:
對操作工人、班組設備員、班組長組織培訓,培訓方式可以採用集中講課,崗位練兵,師帶徒等不同形式。經過培訓達到應知、應會,然後進行理論知識和實際考核,合格者發給設備操作證。
二、開展設備群管活動:
班組設備管理是設備群管理的基礎,每一班組應設立不脫產的班組設備員,廣泛開展群管活動,定期進行檢查考核,是設備管理真正建立在全員保證的基礎上。
三、定期進行檢查、評比、獎罰:
班保養由班組設備員每天逐台檢查記錄;周保養由班組長和班組設備員每周末逐台檢查記錄;月保養除共同檢查記錄外並報車間,車間結合月獎金分配進行獎罰,但必須獎罰分明,有獎有罰並公布於眾。
四、做到三勤:
設備管理的落腳點是班組,作為企業的一個基本單元,班組的工作內容絕不能忽視,精心維護設備、認真執行操作規程、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有條不紊地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就必須「勤檢查、勤加油、勤打掃」
1.勤檢查:
(1).班前檢查:
上一班的生產記錄本;
設備點檢表中是否有設備損壞或維修記錄
開機後要特別留意維修過的部位運轉和狀況是否正常
(2).開機前檢查
檢查設備的各儀表顯示是否正確,有否異常波動
開機前空車運轉一段時間,檢查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音,個傳動部位連接是否可靠,操縱件是否靈敏有效。
(3).生產過程中檢查
操作人員對運轉中的機器設備要及時努力做到「一看、二摸、三聽」
「一看」:認真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
「二摸」:經常用手去摸各個套及傳動部位的溫升是否正常
「三聽」:用耳朵聽聽機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如果異常要立即報告班長,並尋找出聲音的來源。
(4).班後檢查
班組長在班後檢查機車的衛生情況及易損部位的磨損情況
2.勤加油:
(1).開機前檢查各潤滑點檢查補充潤滑油;
(2).每班為摩擦部位加油
(3).每周加油檢查油路是否暢通
(4).定期、定量、定質、定人、定點。
3.勤打掃
(1).每天班前和班後都要把機車上的衛生打掃干凈,同時拖地
(2).生產過程中如果出現故障修理,修理好後要清理好衛生才從新啟動
(3).每周都要進行一次中掃除,清理衛生死角;每月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
⑵ 設備表面清潔做到六無是哪六無
1.目的
為做好******生產區域壓縮機的現場管理工作,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設備的環境管理,使『地』、『物』清潔明朗化、『人』身美化。達到以下目的:
1.1對設備衛生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1.2設備周圍沒有潤滑劑和氣、液的漏損,使環境得到保護,事故得以避免。
1.3杜絕設備的各種跑冒滴漏,外觀及周邊清潔,設備見本色,衛生無死角;設備上無積塵、無積水、無積油。
1.4 檢修工具整齊有序的物品排列,使材料、零件工具等物品得到最有效的應用,提高工作效率。
2.*****設備
2.1動設備衛生標准
2.1.1設備本體及附屬設備表面無積灰、無銹蝕、無油垢,可以見到設備本色。周圍管網無銹蝕管道按類別塗漆清晰可辨。
2.1.2****、配套稀油站周圍平台,無積灰、無雜物。
2.1.3****配套儀表、液位計、水鏡視窗可清晰觀測、讀數。
2.1.4設備基礎溝槽清潔、無油泥、無積水。
2.1.5******箱蓋,電機自由端、負載端、盤車電機油箱箱體、視鏡等易發生微滲漏部分,發現有滲漏時及時擦除表面油污。
2.1.6*****無油污,無掛物。無跑、冒、滴、漏現象。
2.1.7工具箱外部要保持整潔,內部碼放整齊,分區存放。備件及工具保養,潤滑良好,物見本色。
3. 靜設備
3.1靜設備衛生標准
3.1.1動、靜設備本體及附屬設備表面無積灰、無銹蝕、無油垢,可以見到設備本色。
3.1.2各類儀表、標尺、液位計、視窗可清晰觀測,讀數。
3.1.3設備基礎溝槽清潔、無油泥、無積水。
3.1.4設備周圍管網無銹蝕,管道按類別塗漆清晰可辨。無油污,無掛物。
3.1.5動、靜設備潤滑良好,無跑、冒、滴、漏現象
3.1.6備品備件定置定位擺放,工具箱外部整潔,工具箱內部碼放整齊,分區存放,備件工具保養,潤滑良好,物見本色。
4.設備清潔方法及頻次
4.1****過程中對設備周圍可見垃圾進行撿拾,保持地面整潔。
4.2*****基礎周圍溝槽周圍進行打掃。
4.2****每周對壓縮機表面、附屬管道、儲氣罐表面、稀油站油台進行全面清潔。保證表面無明顯積灰、無油垢。
4.4*****檢查、清洗循環水視鏡(根據實際情況沖洗氣缸夾套等)、油池視鏡。檢視油過濾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更換或清洗。
4.3****責任區域每月對機組、特種設備周圍儀表、視鏡表面進行擦拭,保證無浮灰影響讀數。
⑶ 搞好機械衛生對設備有什麼好處
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護設備工作面,防止運動部分進入異物引起損傷。
⑷ 如何做好設備現場管理工作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目前許多企業都採用了現代設備管理理論與方法—設備綜合管理。設備綜合管理是運用長遠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採取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組織的措施,力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設備綜合管理的特點:一是全過程管理;二是全員參加管理(從企業領導到生產工人);三是價值管理。全過程管理是基礎,全員參加是手段,價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設備管理工作,必須根據國家及各部委、總公司所頒布的法規、制度行事。堅持專管與群管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設備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相結合;設備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設備管理與技術開發及智力開發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上述原則具體說明如下。
1.專管與群管相結合
各企業應當按照上級規定,根據本單位生產規模與實際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設備專門管理系統。建立優化組合的組織機構及專業設備管理隊伍,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經理和生產廠長等主要領導幹部要把設備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對設備管理的方針、目標做出決策。要有一名副經理(副廠長)主管設備工作,同時根據需要設置總機動師或分設總機械師和總動力師。總機械師和總動力師在主管經理(廠長)和總工程師領導下,負責設備技術管理工作。車間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設備,並配備管理設備的專職工程技術人員;工段、班組也有兼職設備員;形成一個設備管理網。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廠企業中,直接操縱設備、維修設備的是廣大生產工人和檢修工人。他們對設備的性能、工作狀態及存在的問題最熟悉了解。他們是設備的主人,而且他們對自己操縱的設備日常維護負有具體責任。因此,完全應當發揮他們管理設備的積極性。在設備管理工作中要強調人的因素,要充分調動生產工人和維修工人的積極性。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在其制定的《設備技術管理制度(試行)》中,要求設備維護實行專機專責制或包機制。要求做到台台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操作人員對所用設備要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搞好設備潤滑,堅持「五定」和「三級過濾」(即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時;「三級過濾」為從領油大桶到崗位儲油桶、崗位儲油桶到油壺、油壺到加油點)。操作工應保持本崗位的設備、管道、儀表盤、油漆、保溫完整,地面清潔。應加強靜密封點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環境衛生,做到文明生產。1990年4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檢查某石化總廠的一個循環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個潤滑點都及時保持潤滑良好;7692個靜密封點,只有一點不明顯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盞燈具完好;774塊玻璃,塊塊明亮無缺;工具箱工具擺放整齊,對號人座;備用設備班班盤車,靠背輪上有記號。泵體的顆顆螺絲發亮,閥門的根根絲桿見光。他們真正做到了「屋外與屋內一個樣,高空與地面一個樣,後院與前院一個樣,系統與裝置一個樣」。
2.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設備綜合管理是廣義的設備管理,即設備的技術和經濟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設備管理本質上是設備運動過程的管理。設備的運動有兩種形態:一是設備的物質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二是設備的價值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投資、折舊、維修費用支出與核算、更新改造資金的籌措和經濟效果分析等。前一種運動形態的管理稱技術管理,後者稱為經濟管理。它們分別受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的支配。據此,設備管理要最終取得兩個成果:技術成果和經濟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經常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另一方面要求節約設備維修與管理的經費支出。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以求獲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低,設備綜合效能最高。
設備從規劃到設計、製造階段,費用是遞增的;安裝階段以後費用開始下降;運轉階段的費用大體保持穩定的水平,而且歷時較長;最後費用再上升,說明設備已到了應進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階段。對使用單位,購置新設備時不僅考慮購置時的購置費(即生產費),還要考慮設備在運轉階段的使用費(或維持費)。
設備綜合管理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任務就是採取各種措施,使企業設備消耗的費用最少。它不是只顧設備的某一階段,而是設備的規劃、設計、製造、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費用最經濟,即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為最經濟。壽命周期費用包括設備的生產費用和使用費用。生產費用是設備構成以前調研、設計、試制、製造、儲存、運輸等付出的費用,一般是產品的售價。使用費用(又叫維持費用)是設備在使用階段付出的費用,包括動能、工資、維修、折舊、保險、培訓等費用。在設計階段不能只顧降低製造成本而忽略設備的可靠性、耐久性、節能性等,要長遠地估計到運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在使用階段不能只強調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態,而要將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所獲得的生產成果進行比較,力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傳統的設備管理多注重於設備的技術管理。在設備管理的考核指標中也突出了考核設備的技術指標,滿足於把設備管好、用好、修好,而對經濟效益不那麼重視。我們運用設備周期費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設備管理上只看技術成果,不看費用消耗;在設備使用上只重工藝需要,不講合理使用和發揮設備潛力的現象。
為了便於對設備管理工作中的經濟效益做出判斷,應適當增加經濟效益指標。由於企業普遍推行了設備維修費用等項目的考核,因而節省了大量維修費用支出。
⑸ 怎樣做好生產車間現場衛生管理
車間衛生管理規定車間衛生管理規定車間衛生管理規定車間衛生管理規定:
1 目的 :為規范生產車間的現場管理、人員管理和生產流程式控制制,制定本規定。
2 適用范圍:適用於生產車間的日常衛生清理、維護和管理工作。
3 職責:
3.1各班組長負責監督車間衛生工作實施情況
3.2生產操作人員按要求做好主管區域清潔衛生工作。
3.3清潔工負責打掃區域內入口通道、洗手池、更衣室、衛生間等。
4 管理要求:
4.1衛生包干制度
4.1.1車間主任負責對衛生工作進行分區承包,車間員工對自己負責區域每天進行日常清潔、整理歸位,每周五進行一次徹底地清理和清潔,各班組長和辦公室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
4.1.2清潔標准可參照本規定及其他專項規定。整理按各設備、工具、成品、半成品、原料等車間定置規定擺放。
4.2現場衛生管理:
4.2.1地面、牆面、固定物清潔
4.2.1.1地面清潔、無灰塵、無垃圾、無污跡、無積水、無死角。
4.2.1.2牆壁(角)和天花板清潔、無污染、無蛛網、無死角。(請勿在牆面留有手印腳印等印跡,發現罰款20元) 4.2.1.3門窗明亮干凈、無積灰、無污跡、無蛛網。 4.2.1.4桌凳保持干凈,物品堆放整齊。 4.2.1.5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潔、排水暢通、無阻塞現象。
4.2.1.6保持樓梯消防通道暢通。
4.2.1.7車間四周責任區內清潔、無垃圾、無煙蒂。
4.2.2生產設備使用後保持清潔。
4.2.3工具、材料清潔、整理
4.2.3.1工具、搬運工具等按指定地點擺放整齊,並保持其清潔。
4.2.3.2未用的原料、輔料及時清理、堆放整齊。
4.2.3.3各種半成品用轉運箱、輸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潔。
4.2.3.4產品包裝保持清潔、擺放整齊。
4.2.3.5衛生潔具使用前後清洗、清理,按指定位置擺放。
4.2.3.6飲用水杯保持干凈,放在指定位置。
4.2.3.7在生產過程中請不要將多餘的螺絲螺帽等標准件和機器零部件遺留在現場(包括地面)
4.2.4廢品、垃圾清理
4.2.4.1廢棄物、殘次品按指定地點存放整齊;不能放入垃圾箱的工業垃圾必須定時清理。
4.2.4.2工作中產生的垃圾,必須放入車間內的臨時存放袋、箱中,每天下班前將生產區域的垃圾清理出車間。
4.3個人行為規范
4.3.1員工正確著裝,衣帽整潔,工鞋保持干凈
4.3.2生產人員上班前,須在更衣室換穿工作服、工作鞋
4.3.3員工外出辦事在更衣室換去工作鞋,回車間時按規定穿工作服、工作鞋
4.3.4禁止將個人用品帶入生產場所;禁止在生產車間吸煙、吃零食(點心除外)
4.3.5嚴禁隨地吐痰和唾液,嚴禁隨地亂扔紙巾雜物
4.3.6上廁所請保持衛生間的地面干凈,請勿帶報紙、雜志、書籍、螺絲等進入衛生間以防止馬桶、下水道堵塞
4.3.7上下班、吃飯不允許在衛生間洗手,到指定地點洗手
4.3.8不允許將飯菜帶入車間食用。若肚子餓,可以到休息區吃點餅乾等點心
4.3.9禁止在廠區內攀摘花草樹木
4.3.10自行車\摩托車到指定的車棚、位置停放整齊
4.3.11禁止在牆壁上、門窗桌椅上亂塗亂畫
4.3.12禁止在工作時間聽音樂
4.4檢查與考核
4.4.1車間主任負責對車間衛生工作進行內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員工進行糾正,並計入個人每月的工作績效考核。
4.4.2公司辦公室每周對生產區域進行一次衛生檢查,檢查不合格的,可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分。
⑹ 如何做好設備治理工作
職業病是一類人為的疾病,應按三級預防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護職業人群的健康。
第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稱病因預防,是從根本上杜絕危害因素對人的作用,即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利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 工人接觸的機會和程度。對人群中處於高危狀態的個體,可依據職業禁忌證進行檢 查,凡有職業禁忌證者,不應參加與之相關的工作。可見原始級預防的措施針對的是控制整個人群 的健康危險因素,因此屬於第一級預防的范疇。
第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早期檢測人體受到職業危害因素所致的 疾病。第一級預防措施雖然是理想的方法,但實現所需費用較大,有時難以完全達到 理想效果,仍然可出現受罹人群,所以第二級預防成為必需的措施。其主要手段是定 期進行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和對接觸者的定期體格檢查,以早期發現病損,及 時預防、處理。此外,還有長期病假或外傷後復工前的檢查及退休前的檢查。定期體 格檢查的間隔期可根據下列原則而定:①疾病的自然演變、發病快慢和嚴重程度; ②接觸的職業危害程度;③接觸人群的易感性。體格檢查項目應鼓勵使用特異及敏感 的生物檢測指標進行評價。肺通氣功能的檢查或X線肺部攝片,常用作對接觸粉塵 作業者的功能性和病理性改變的指標;其他如心電圖、腦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和聽力 檢查等,均可作為早期的特異性檢查方法。
第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在得病以後,予以積極治療和合理的促進康復處理。三級預防原則,包括:①對已受損害的接觸者應調離原有工作崗位,並予以 合理的治療;②根據接觸者受到損害的原因,對生產環境和工藝過程進行改進,既治 病人,又治理環境;③促進患者康復,預防並發症。除極少數的職業中毒有特殊的解 毒治療外,大多數職業病主要依據受損的靶器官或系統,用臨床治療原則,給予對症 綜合處理。特別對接觸粉塵所致肺纖維化的病損,目前尚無特效方法予以逆轉。所以 處理原則,還在於全面執行三級預防措施,做到及時預防、早期檢測、早期處理,促 進康復、預防並發症、改善生活質量。對接觸粉塵者應大力勸阻吸煙。
第一級預防針對整個的或選擇的人群,對健康個人更具重要意義。雖然第一級對 人群的健康和福利狀態能起根本的作用,但第二和第三級是對病人的,彌補措施,也 不可或缺,所以三個水平的預防應相輔相成,渾然一體。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屬於預防醫學領域,關注的是在勞動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 觸,以及對勞動者健康及其職業生命質量的影響。從接觸到造成病損的基本過程,勞動者在工作場所接觸生產性有害因素的量,稱為接觸劑量(exposure dose)或外劑量(external dose),也就是在生產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量;通過 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在人體內的量成為內劑量(internal dose)或體內負荷(body burden) ?在體內生產性有害因素達到IE器官(target organ)的量稱為|E劑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效劑量(biological effect dose)。對勞動者健康效應可以造成早期生 物效應(early biological effect)或疾病,甚至死亡。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作為一門學科對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和人體健康效應均需進行定性定量,通過發現接觸效 應的劑量反應(response)效應關系,才能確定接觸和效應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 為減少甚至消除職業有害因素的接觸和降低或免除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提供理論 依據。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研究方法包括職業流行病學和職業毒理學。流行病學是預 防醫學的科學基礎,職業流行病學主要研究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接觸造成接觸人群病損 (包括外傷)的發生率及分布的影響,主要用於調查不同勞動者病損發病的情況,探 討疾病的因果聯系及影響因素,提供未知職業危害的早期預警徵象;測試有害因素接 觸的人體效應和干預措施的評價。典型的職業流行病學研究是Pott在1775年報道的 掃煙囪工人中發生的陰囊癌。毒理學是研究毒物的學科,職業毒理學的資料可作為評 價和管理生產性有害因素的依據,特別是在沒有獲得人群效應材料時提供潛在危害的 資料。
按照三級預防原則,職業性病傷與一般病因或發病過程不明的疾病不同,若產生 預防效益,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生產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控制環境監測(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為識別環境中潛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強度(接觸量)和接觸的機會,並應向職工 公布,為改進生產環境提供依據;生物監測(biological monitoring)是指定期、系統和連續地檢測人體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謝產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 應水平,並與參比值進行比較,以評價人體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潛在健康影響。
2. 職業衛生服務與健康促進職業衛生服務(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采
取綜合干預措施,以期提供和維持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有利於勞動者 身心健康和發揮勞動者的工作效能,從而達到促進職工健康、提高職工生命質量和推 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健康監護(health surveillance)著重於早期檢測在特定生產環境中勞動者的健康狀況,並通過就業前和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疾患應告知勞動者 本人並及早處理,及時阻斷接觸。對勞動能力已受到損害者,應做勞動能力鑒定,並 按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培訓職業衛生和勞動保護的業務和 管理人員,讓直接參與生產者懂得職業危害因素損害健康的致病環節和防護知識,實 行自我保健,也對企業的管理者實行群眾性監督。
3. 職業衛生法規與監督管理以上兩個方面工作除直接服務所必需外,所積累 的資料,又可為制訂有關法令提供科學依據。職業衛生標准和職業病診斷標準是職業 衛生相關法規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衛生行政部門應遵循《職業病防治法》精神,實施 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幫助和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執行「法」和相關法規,並與有關政 府部門如勞動經濟部門、工業部門、工會等共同緊密協作,做好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為了執行衛生政策和法令,國家衛生部設有衛生法制與監督司,以及地方衛生監督部 門。在企業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驗收等方面,貫徹三同時,以執行預防性衛生監督; 企業投入生產後,要執行經常性衛生監督。
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首先是行政領導的力量,即各級領導應對人民的健康負責,認真規劃職業衛生工作;其次是醫務衛生人員的力量,在醫療衛生工作中,應按世界衛生組織1994年的「人人享有職業衛生」的建議,將職業衛生列為初級衛生保健的內容;第三種是勞動者自我保健的力量。在衛生管理中,醫務衛生人員(包括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職業病防治機構、企業職工醫院和保健站、鄉鎮和社區衛生單位以及醫院中負責職業衛生的人員等),與工程技術人員、勞動保護科學等方面專業人員的密切協作,努力做好一級預防,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控制措施,使勞動者得以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中工作。如忽視預防,單純治療職業病患者,勢必使病人愈治癒多,只有同時兼顧「治理」不衛生的環境,才能打破惡性循環,有效地控制職業因素所致的疾 患(圖 1-1-2)。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職業醫學常能在得到異常發病集叢 的第一時間中起到偵察作用。臨床醫師首先接觸病人個體,從個體現象進行累積和綜 合;如沒有預防觀念,不關心群體的安危,就不能進一步全面理解三級預防的意義。 因此職業醫學中的「處方」,不僅要對病人進行治療,還需要與其他衛生部門密切配 合,與勞動保護、工業衛生化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以及工人密切合作,共 同治理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生產過程」,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勞動者健康,有效地防治病傷。
⑺ 如何做好本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1、企業需要做好崗前培訓,告知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以及存在發生職專業病的危害屬,增強工人的預防意識,並從源頭上做好防護措施,如安裝隔音防震、吸聲設備等,為工人提供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
2、其次,由於每種職業病的早期症狀不同,工人要熟悉相關的職業病知識,如工作環境中含有鉛,需要了解鉛中毒的早期症狀等。
3、最後,企業需為員工提供定期的職業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職業病並採取治療措施,減少職業病帶來的影響。
(7)如何做好設備本體衛生擴展閱讀:
國家法律明確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現有的職業病共分為10大類132種。
日常人們說的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病、長期使用電腦導致電腦眼等,這些並不是法律規定的職業病,而應該叫做職業相關疾病。
⑻ 怎樣做好物業區域內的設施設備維護與管理
物業區域內的設施與設備的特點就是分布廣、雜
而且需要長期維護,出現問題需回及答時響應維修。
這就涉及到設施設備盤點、打點、設備維修響應流程
「行政行家」就是專業為這類問題設計的軟體,可以給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軟體分APP與web,管理者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設施設備,讓繁雜的工作變的「爽」。
⑼ 如何做好和加強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和加強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工作
在設備管理中設備維護保養只是個概念,如何進行量化,我們是用設備管理的「五率」來體現的,即:設備「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養達標率、運轉率」。
龍潭水泥有限公司是集團公司水泥產業的小企業。在設備管理中我們堅持以提高設備運轉率為重點、以強化設備維護保養為主線、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為目標,遵循「學習、調整、總結、提升」的管理思路,強化四個管理,全方位開展設備升級達標活動。提高了設備的運轉率和出力率,為水泥產量超歷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強化基礎,確立標准,建立機制
設備維護保養必須從基礎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設備維護保養指標,二是確立工作標准,考核機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設備管理中設備維護保養只是個概念,如何進行量化,我們是用設備管理的「五率」來體現的,即:設備「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養達標率、運轉率」。以設備運轉率為重點,確立了五項考核指標,並以生產計劃的形式每月下發到各車間;指標量化後圍繞強化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定了設備維護保養工作標准,工作責任制,事故責任追究制,建立班組、車間(處室)、公司「三級」考核體系。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做為設備管理中的重點與效益工資掛鉤,依據標准細化了考核內容,每月由機動部對各單位完成情況進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講客觀、不講情面,起到了激勵先進,約束後進的作用。這樣,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就做到有章可循並形成了管理有目標、工作有標准、效果有考核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體制。 管理日常化,維護保養經常化
在建立機制的基礎上,我們把維護保養的內容和標准溶解到設備管理活動當中去,使維護和保養工作做到了有質、有量、有形、有效的開展,做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經常化。
第一、以責任區形式開展「包機組活動」。依據生產崗位和維修人員的配備情況劃分責任區,成立了由 「機、電、儀、操」人員組成的包機小組。開展了以「包一、二級保養」、「包巡檢」、「包治漏」、「包隱患整改」、「包管理」的「五包」為內容的包機組活動。由於包機組職責清晰,標准明確,做到了一、二級保養和小事不出包機組。
第二、開展設備故障狀態檢測分析活動,確保裝備的技術素質。
設備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設備技術素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也反映了設備維護保養的質量。因此,我們在燒成、製成、原料、電儀車間開展了設備故障狀態檢測活動,成立了由車間領導、技術人員、有經驗的維修和操作人員組成的設備故障狀態檢測小組,定期對設備運行和設備故障狀態進行分析並制定處理預案。同時,機動部成立了公司設備故障狀態分析小組。負責全公
1/3頁
狀況。
第三、抓「三級四檢」降低設備故障。
「三級」是公司、車間、班組對設備的三級檢查。四檢是公司機動部的月檢;車間的周檢;設備專業管理人員和維修工的日檢;崗位操作人員的點檢。在「三級四檢」中,機動部的專業管理人員每天到現場,對車間設備管理人員和維修工的日檢和設備保養情況進行檢查和督導,引導員工循規守紀和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設備管理人員和維護保養人員在巡檢中,採取用人體的感官對運行中的設備進行「聽、摸、查、看、聞」對重點部位進行檢查。用「看其表、觀其型、嗅其味、聽其音、感其溫」的方法來判斷和分析設備故障的隱患。
第四、抓好設備潤滑的「五定」、「三過濾」。
潤滑是設備維護保養重要手段。在設備的潤滑中我們主要抓了三點:一是細化職責和制定潤滑標准,做到「五定」,即:定人員,定時間,定注油點、定油量、定油質。使崗位人員明確所屬設備的潤滑點及潤滑油種類並以圖表的形式上牆,做到了點點有人管,事事有專責;二是,在設備集中的地方設立了四個潤滑站,配備和完善了潤滑工具。潤滑油做到了三級過濾,即大捅到小桶、小桶倒油壺、油壺到設備的潤滑點;三是制定了考核制度。由於三個方面落到實處,多年來公司沒有發生過因油質、油品、潤滑不良所引起的設備潤滑設備事故。
第五、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鞏固設備維護保養工作標准。
為了鞏固和保持設備維護保養的標准,我們在設備管理上嚴格執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產和工作情況的同時,交設備運行和使用情況;交不安全因素,預防措施和事故的處理情況;交三級過濾情況,交滴漏跑冒情況。「三不交」是:遇有設備事故沒處理完不交;設備問題不清楚不交;設備衛生不達標不交。原料車間破碎機、皮帶崗位,製成車間的包裝、烘乾機崗位,燒成車間的熟料提升機崗位,由於工況差、粉塵大,設備的保養和衛生工作量大,交班時設備的保養就得一個多小時,崗位員工從無怨言,主動自覺地完成當班的各項任務,做到(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交文明班、標准班。
強化操作環境管理以「治、理」並進的規范管理,提升設備維護保養綜合效果
在抓設備維護保養中,我們堅持「治、理」並進的原則,把治理操作環境做為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對崗位,設備周圍,建築物,揚塵點等進了整頓和治理,使操作環境做到了整潔。 強化「人本」管理。更新觀念,提高素質,為維護保養提供了保障
企業管理五要素中人是關鍵要素。只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設備維護保養取得成效。因此,在設備的維護保養中我們始終把更新員工的思想觀念和提高技術素質做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員工中進行了以「降低設備故障,就是效益」為主題的大討論。使員工從「要我管好設備,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向「我要管好、維護保養好設備」的思想轉變。在實現觀念轉變中,重點克服了員工中存在的「設備不壞只管轉」的拼設備思想和滿足於「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標准,堅持常年不斷對自己責任區的設備隱患,缺陷等問題開展 「查、擺、找」和「整、治、升」活動。抓設備管理不但要增強員工的理念,而且還要培養和提高員工過硬的操作技術和維修技術,只有兩者的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員工在設備管理、維護保養工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我們以車間為單位對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培訓。同時不間斷地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在維護和生產崗位上設立了練兵卡。採取對崗位操作和設備維護人員進行應知應會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