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多少達標
一、實習與就業
有調查顯示,近70%的畢業生感覺擇業時最缺乏的是實踐經驗。為增加工作經驗,學生利用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到校外打工實踐。實習勞動既產生於學生的自我尋找,也產生於學校與用人單位協議後的安排。學生在成為用人單位的廉價甚至勞動力的同時,還產生了《勞動法》上難於解決的問題。
(一)實習生的身份——是學生,還是勞動者?
在畢業生看來,實習是自己職業生涯的開端;但就用人單位而言,實習只意味著給那些即將參加工作的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學習的機會,並不存在著應聘和聘用關系。用人單位在招聘會上就直接寫明招收實習生,這些實習生既可以是面臨畢業找工作的學生,同樣也可以是入學不久的低年級學生。更有一些用人單位利用畢業生求職心切,以「實習」之名來廉價賺取畢業生的勞動力。由於《勞動法》保護的是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實習生只有與用人單位已經簽訂聘用(勞動),形成實際勞動關系後,才能按照《勞動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實習勞動中產生的爭議難以解決。
勞動法律所涉及的勞動者,是指依據勞動法律和聘用(勞動)規定,在用人單位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在我國,作為勞動者首先需要滿足法律規定的年齡條件,我國《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實習生如果小於這個年齡下限,顯然不能成為勞動者。我國《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從該條文可以看出,需要同用人單位成立勞動關系才能成為受我國《勞動法》保護的勞動者。而《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聘用(勞動)
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聘用(勞動)。」可見,我國勞動法要求建立勞動關系需要雙方簽訂聘用(勞動),而在校生在學習期間到用人單位進行實習,雙方通常都不可能簽訂聘用(勞動)。對於參加實習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是為了積累實踐經驗,而對於用人單位實習生與單位的正式員工有著本質的區別,實習生不可能在實習單位受到和正式員工一樣的待遇,用人單位只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參加實踐的機會,同時也是自身考察人才的一個過程,它們往往還要向實習大學生或者實習大學生所在的學校收取一定的實習費用,這樣的情形與建立勞動關系,簽訂聘用(勞動)的真實意思相去甚遠。
在校實習生是否與實習單位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呢?
所謂事實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實際履行了法律規定的勞動關系的權利和義務,但是雙方並沒有簽訂書面的聘用(勞動),而這種形式的欠缺並不影響雙方勞動關系的成立。無論是以書面方式建立的勞動關系還是事實勞動關系,都具有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徵,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從事實際勞動,既是勞動者行使勞動權的具體表現,也是勞動者及其家人賴以生存的保障。而在校生參加實習是為了積累實踐經驗,不是以實習勞動作為自己謀生的基本手段。而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實習生與單位的正式員工有著本質的區別,實習生不可能在實習單位受到和正式員工一樣的待遇,用人單位只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參加實踐的機會,沒有為實習生付出的勞動支付勞動報酬的意思。在校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雖然得服從實習單位的實習管理,但是對實習單位並不具有依附性,反倒在身份歸屬上仍然依附於供其完成學業的學校。因此在校生在實習期間與用人單位建立的不是勞動關系,在身份上也不能認定為勞動者。
(二)責任歸屬——是學校,還是實習單位?
任何勞動都伴隨著勞動風險。大學生在用人單位實習,實際參與勞動和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權益受損的情況,這些情況中最常見的是實習生在實習中身體健康受損和實習單位沒有按約定提供實習條件或待遇兩種情況。在校生在實習中權益受損時由誰負責、應當由誰負責?
第一個問題是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身體健康受損。
這一問題的關鍵困擾在於在校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傷,其身份是學生,與實習單位沒有勞動關系;而另一方面,實習學生的受傷又是發生在該單位實習過程中的。如果是勞動者,按照《勞動法》和國家《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受傷後,應當進行工傷認定,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或者由沒有辦理工傷保險的單位支付。由於實習是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所以實習生和用人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實習生也不是一個受《勞動法》保護的勞動者,所以在勞動當中受到了傷害,很難按照《勞動法》或者《工傷保險條例》來進行工傷認定。在這一問題上,勞動部1996年8月12日頒布的《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到參加工傷保險的實習的大中專院校、、職業高中學生發生傷亡事故的,可以參照本辦法的有關待遇標准,由當地工傷保險經辦發給一次性待遇。工傷保險經辦不向有關學校和收取保險費用。城鎮個體經濟組織中的勞動者的工傷保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製定辦法。」這一規定對在校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傷的情況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2003年4月27日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將此項規定完全刪除,而且沒有另外做出規定。
㈡ 小學十二班規模,生均校舍面積,校舍功能,設施設備的標準是什麼
學校類別 優秀等級量化標准
小學
校舍
1、生均建築面積>3.5 平方米,校舍建築物安全、專牢固,無危房。
2、班班有屬標准教室(56平方米)學生人人有符合標準的課桌凳。
3、有標準的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體育器材室、教職工活動室、會議室、團隊室、衛生室、檔案室。
4、教師有夠用的辦公室。
5、附屬建築物(校門、校牌、圍牆、廁所、茶爐等)配套達標。
場地
1、生均佔地面積>16 平方米。
2、有200米環形跑道或60米直跑道的操場,有籃、排球場。
規化
1、有校園建設規劃,布局合理,區域功能好。
2、硬化、綠化、美化好。
儀器
器材
1、鄉鎮中心小學各科教學儀器配備達一類標准。其它小學達二類標准。
2、音樂、美術、電教器材達省定二類標准。
3、體育器材達省定相應規模學校配備標准。
4、衛生室器械與設備達較高標准。
5、勞動器材能滿足教學需要,並有勞動基地。
圖書
1、圖書室藏書量生均≥15冊,書的質量較高。
2、有質量較好、規格統一,夠用的圖書架櫃。
3、管理規范,圖書借閱率高。
4、 教學工具書,參考書每科2——4種以上,報紙3種以上,雜志刊物5種以上。
5、閱覽室設座與學生比例達1:25。
㈢ 均衡教育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包括哪些項目
應該有一般儀器設備(如:教學卡片,教學模型,教學掛圖,還有體育的教學器材等。)和電教設備。
㈣ 江西省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多少達標
小學教學儀器設備指: 一般儀器設備 如:教學卡片,教學模型,教學掛圖,還有體育的教學器材等。
電教設備 簡介: 教學儀器可分為實驗和實訓兩大類主要應用於理工類各專業,如: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原理等等。
㈤ 四川省小學平均生均儀器設備值是多少
你好:
應該有一般儀器設備(如:教學卡片,教學模型,教學掛圖,還有體育的教學器材等。)和電教設備。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㈥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標準是什麼
根據《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標准如下:
第六條資源配置評估通過以下7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在教師、校舍、儀器設備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時評估這些指標的校際均衡情況。具體包括: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每所學校至少6項指標達到上述要求,余項不能低於要求的85%;所有指標校際差異系數,小學均小於或等於0.50,初中均小於或等於0.45。
第八條教育質量評估通過以下9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具體包括:
(一)全縣初中3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二)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三)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
(四)全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五)教師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
(六)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
(七)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八)無過重課業負擔;
(九)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於0.15。
以上9項指標均要達到要求。
擴展資料: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
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准,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准,消除「大班額」現象。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
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
㈦ 教育均衡發展兩個門檻達標的最低比例要求是什麼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標準是什麼?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門檻、兩項內容、一個參考。
一個門檻,即基本辦學標准評估。要求在對一個縣進行評估認定前,要對其所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否達到本省基本辦學標准進行評估。達到這一條件的縣,才有資格接受均衡督導評估認定。
兩項內容,這是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核心內容,包括對縣域義務教育校際間差距的評估和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兩個方面。
校際間差距評估是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來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達到基本均衡評估的標准為:小學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65,初中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55。
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的17項指標來進行,每個指標賦一定分值,總分為100分;達到85分以上的縣方可視為達到此項評估的要求。考慮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級在制定實施辦法時,可適當增加對縣級政府工作評估指標。
一個參考,是指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一個縣是否實現基本均衡的重要參考依據。
問:怎樣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程序,主要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即縣級自評、地市復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確定這個程序,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充分體現督促各級地方政府在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履行職責,特別是在縣級自評環節中,可以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建」的原則。二是逐級督導評估,做到層層把關,以保證質量。三是體現國家意志,以省為主實施,國家規定督導評估的基本內容、基本標准和工作程序,省級組織評估,國家最終審核認定。從2012年起,教育部將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工作,並適時公布名單。同時,為保證督導評估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督導評估暫行辦法》還規定,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對轄區內申請評估驗收的縣進行督導評估前,要向社會公告,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有哪些特點?
答:這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與以往督導評估體系相比,有三個特點,也是三個創新:
一是更加強調科學性。均衡督導評估中校際間差距的評估是以學校為單位採集數據,並作為評估依據。同時,為了真正起到推進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的作用,在計算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間差距狀況時,運用了統計學中常用的差異系數的計算方法,評估認定主要依據相關指標的計算結果。最終用數據說話,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從而保證督導評估的客觀性、嚴肅性。
二是更加強調開放性。鑒於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背景不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策略不同,這次的均衡督導評估體系在指標和標准兩個方面,作了更加開放性的設計。在指標方面,既規定了國家的統一指標,又給地方留出空間,地方可以結合實際,適量增加指標;在標准方面,國家提出了面向全國范圍的最低標准,同時也允許地方根據實際,確定更高的評估標准。
三是體現公眾參與性。這次督導評估體系最大的創新就是體現公眾的參與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也是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督導始終強調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將公眾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的重要參考,意在引入公眾參與機制,使得評估的結果能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同時,也使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更加了解身邊的每一所學校,以逐步緩解擇校的矛盾。《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公眾滿意度調查由省級督導評估組組織開展,也可由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委託政府統計部門、科研單位、專業調查機構等進行。調查對象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學生家長為主。調查方式通過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
評估內容和評估標准
第四條 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評估指標
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重點評估縣級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情況。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第五條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指標及要求
(一)入學機會
1. 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體系。
2.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3. 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80%。
4. 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二)保障機制
1. 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和問責制。
2. 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
3. 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4.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省級規定要求。
(三)教師隊伍
1. 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
2. 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生師比達到省定編制標准。
3. 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
4. 落實教師培訓經費,加強教師培訓。
(四)質量與管理
1. 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2. 小學、初中鞏固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3. 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4. 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
5.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總分為100分。
第六條 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調查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的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以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調查的對象應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上參與調查的主體中,應以學生家長為主,各類調查主體的比例以及選取方式,由省(區、市)確定。
第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學和初中的差異系數分別小於或等於0.65和0.55的縣,方可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同時參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
本辦法確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標準是最低標准。各地在制定本省(區、市)評估標准時,可結合實際,對本辦法的評估標准進行調整,但不得低於本辦法標准。
㈧ 小學科學實驗儀器分多少種多少類
分6個種類,類別如下:
㈨ 我們農村中小學儀器設備標准不知是生均多少元圖書是生均多少冊
2001年全國本科院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5190元,雖然與1998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在高校規模幾乎翻一番的前提下,仍然達到了教育部於1996年頒布的《標准》要求。這說明,在近三年的高等教育發展中,高等院校的儀器設備投入基本上保持了與學生規模同步增長的速度。2001年全國專科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5704元,比擴招前的1998年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4411元增長了29%,而且超過了本科院校的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平均數。若把「短大」、「高職」計入專科層次院校,那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平均數則為10111元。因為有的短大、高職是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五年一貫制」學校,或是原中專升格的,其教學儀器並非全部為中等後教育階段學生所用,所以本文暫不將這類學校數據計入。小學3000多元吧。
㈩ 什麼是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一個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數除以學生總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