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基礎如何配筋
『壹』 混凝土構造手冊有關於設備基礎配筋的說明嗎
基礎配筋有兩種情況,一按計算配筋,二按構造配筋,詳見基礎設計規范,如果是基礎配筋構造施工方法,詳見圖集11G101-3
『貳』 設備基礎配筋圖中10@100(6)什麼意思
配筋圖中的gφ10@100是什麼意思?
回答:構造鋼筋直徑10mm的hpb300級鋼筋,鋼筋間距100mm。
『叄』 設備基礎配筋圖需要和基礎平面配筋圖在一起看嗎
一回事。
現在的配筋圖多是平法圖,所以配筋圖和平面配筋圖應該是一回事,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肆』 某設備基礎設計配筋為Φ12@200,施工現場無此鋼筋,擬採用Φ6@100,鋼筋代換,可以不
首先應該整的設計單位同意後可參照以下原則代換:
等強度代換,等面積代換,鋼筋代換注意事項
『伍』 設備基礎如何算配筋
獨立基礎的配筋:
獨立基礎底板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在《建築地基基礎規范》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都沒有明確規定,關於這個問題設計行業也有很大的分歧。
一、規范規定及相關理解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1條規定: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較大值」。這一條是針對受彎構件,而獨立基礎同時承受上部荷載和土壓力,底面尺寸相對於基礎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適合錐形和階型獨立基礎。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2條規定: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適當降低,但不得小於0.15%。這一條是針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設的,其具體受力情況與獨立基礎還是有區別的。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3條: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易小於100mm。這一條文有明確規定最小配筋,但至於是否還要滿足最小配筋率0.15%則各有各的說法。
二、關於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則獨立基礎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獨立基礎底板的厚度由沖切和剪切計算確定,其值比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鋼筋面積大不夠經濟。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各地或個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3.5.12條規定:如單獨柱基之配筋不小於10@200(雙向)時,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設計中若無硬行規定,獨立基礎底板配筋只要滿足《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條規定即可,不要驗算最小配筋率。
還有一種做法的結構思路:就階形基礎而言,合理設計的獨立基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第一階多半會伸出從柱邊與基礎頂面交接處引出的45°線同基礎底面相交線之外,因此該部分可以認為是卧置於地基上受彎控制的混凝土板類構件,需滿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礎底板其餘部分均在45°角的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其高度一般有受沖切和受剪控制,相對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將會導致獨立基礎用鋼量不必要的增加。
『陸』 圓形設備基礎鋼筋縮尺計算公式
很巧,我經常復需要計算圓形設制備基礎鋼筋,因為每根都不一樣長,以前很煩算這個,後來發現用EXCEL表格,使用勾股定理的原理,即選擇1/4圓為計算對象,以鋼筋間距長度為直角三角形的短邊,圓半徑為斜邊,計算出另一個直角邊長度(即X向鋼筋的一半),利用EXCEL累加功能,輕松搞定
『柒』 設備基礎砼配筋圖求解釋(符圖在線等)
我認為不需要立筋。因為已經可以構成一個六面體結構了,就像承台。
『捌』 設備基礎怎麼配筋
配筋需要根據設備尺寸、荷載情況、場地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雙向配筋是指縱橫兩個方向均配鋼筋,配筋量大小需要根據具體條件計算確定。
『玖』 設備基礎必須要配筋嗎
混凝土設備基礎是否要配筋應按設計要求做。一般的混凝土設備基礎要陪鋼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