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控儀器 » 什麼是我國古代測量什麼的儀器

什麼是我國古代測量什麼的儀器

發布時間: 2021-03-02 23:07:51

Ⅰ 古代測量天體的儀器中最著名的是什麼

測量天體的儀器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在回不同的時期發明和制答造了各種測量天體的儀器,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

我國古代測量天體的儀器最著名的是渾儀和簡儀。這兩件儀器的製造,是我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大飛躍,是當時世界上的一項先進技術。

渾儀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用來測量天體坐標和兩天體間角距離的主要儀器。簡儀是重要的觀測用儀器,由渾儀發展而來。

簡儀

Ⅱ 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什麼儀器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回來測定並劃分時刻答.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Ⅲ 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通過觀察它在陽光下影子的什麼來計時的

通過觀察它在陽光下影子的角度來計時

Ⅳ 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什麼的儀器,A長度,B時間,C體積,D容積

B時間

Ⅳ 我國古代天文氣象儀器有什麼

日晷,本義是指抄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圭表:是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早在公元前7世紀,中國就開始使用了。據說,日晷還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圭表是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歷年。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所測定的回歸年數值的准確度斗居世界第一。通過進一步研究計算,古代漢族學者還掌握了二十四節氣的圭表日影長度。這樣,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歷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歷年以及二十四個二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望採納

Ⅵ 日晷,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什麼儀器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日晷又稱「日規」,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銅制的指針叫「晷針」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表的指針,晷面則是鍾表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鍾,而中國則在1601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鍾,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製的鍾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鍾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常見的日晷

使用日影測時的日晷,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有一根指時針(Gnomon),這根指時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需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的指向北極點,也就是都有一根與地球自轉軸平行的指針。觀察這根指針在指定區域內的投影,就能確定時間。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常見的日晷可分成下列幾種不同的形式: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是最常用的日晷,採用水平式的刻度盤,日晷軸的傾斜度,依使用地的緯度設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數計算才能確定。適合低緯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緯度,將軸(指時針)朝向北極固定,觀察軸投影在垂直於軸的圓盤上的刻度來判斷時間的裝置。盤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軸投影在圓盤上的影子會分在圓盤的北面和南面,適合中低緯度的使用。若將圓盤改為圓環則稱為赤道式羅盤日晷。
(3)極地晷
極地晷(TheRE polar Dial)供指時針投影的平面與指時針平行,即與地平面的夾角與地理緯度相同,並朝向正北。時間的刻畫可以用簡單的幾何圖來處理,投 大日晷影的時間線是平行的線條。適合各種不同的緯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盤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這一種日晷較適合在中緯度(30~70)使用。
(5)東或西向垂直式
東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盤面朝向正東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這一種日晷只能在上半日(東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緯度都適用。
(6)側向垂直式
側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盤面採用垂直方向的日晷。這一種日晷需要依照建築物的牆面方向換算刻度,不容易製作。依季節及時間的不同,有時不會產生影子。南向與東西垂直日晷都可視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設置指時針,僅在地平面依地理緯度的不同繪制不同扁率的橢圓,在其上刻劃時間線,並將長軸指向正東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軸上則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測量時刻的正確位置。
(8)平日晷
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針指向北極,晷面和晷針之間的夾角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

Ⅶ 我國古代有什麼測量天氣的儀器

我國是最早發抄明風向計和雨量器的國家。東漢的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它立一根5丈(約16.7米)的高竿,竿上裝一隻可以轉動的銅鳥,根據銅鳥隨風轉動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麼風向了。這同12世紀外國書籍上記載的候風雞相似,比銅鳥的記載要晚1000年。

我國古代還有一種風向旗,在旗上系著小鈴,掛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麼風。這同現代的風向袋相似。

我國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數書九章》中有記敘。雨量器大小統一標准,圓筒直徑14厘米,並有銅制的量雨標尺。

Ⅷ 我國古代測量天體的儀器最著名的是是什麼

測量天體的儀器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在不同的時期發內明和製造容了各種測量天體的儀器,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需求。我國古代測量天體的儀器最著名的是渾儀和簡儀。這兩件儀器的製造,是我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大飛躍,是當時世界上的一項先進技術。

Ⅸ 我國古代的渾儀是什麼儀器

渾儀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用來測量天體坐標和兩天體間角距離的主要儀內器,由於它的容重要性,歷代均有研製,保存至今有明制渾儀和清制渾儀,它們結構合理、鑄造精良、裝飾華麗,成為古代天文儀器的精品,甚至成為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

Ⅹ 古代用來測量的儀器有那些

我國古代使用的的天體測量儀器主要有渾儀、簡儀等;表演天體視運動的儀器主要是渾象等。

渾天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宇宙理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蛋丸,地如雞中黃",天內充滿了水,天靠氣支撐著,地則浮在水面上。天的大圓分為365.25度,渾天旋軸兩端分別稱為南極、北極,赤道垂直於天極,黃道斜交著天的大圓,黃赤道交角為24度。
渾儀正是以此為基礎而設計的。我國渾儀的發明大約是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之間(即戰國中期至秦漢時期)。早期的渾儀比較簡單,經過歷代天文學家的改進,到了唐代,由天文學家李淳風設計了一架比較精密完善的渾天黃道儀。整個儀器分為三層,外層叫六合儀,包括地平圈、子午圈和赤道圈。中層叫三辰儀,是由白道環、黃道環和赤道環構成。里層叫四游儀,包括一個四游環和窺管。現存明制渾儀基本就是這種結構,所不同的是取消了三辰儀中的白道環,而加上了二分環和二至環。由於渾儀的圈環過於復雜,遮掩天區,影響觀測,所以元代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將其簡化,創制了簡儀。

(2)簡儀

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制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因將結構繁復的唐宋渾儀加以革新簡化而成,故稱簡儀。它包括相互獨立的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365.25 日分度。簡儀的赤道裝置用於測量天體的去極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標),與現代望遠鏡中廣泛應用的天圖式赤道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它由北高南低兩個支架,托著正南北方向的極軸,圍繞極軸旋轉的是四游雙環,四游環上的窺管兩端安有十字絲,這是後世望遠鏡中十字絲的鼻祖。極軸南端重迭放置固定的百刻環和游旋的赤道環。為了減少百刻環與赤道環之間的摩擦,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這種結構與近代"滾柱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簡儀的地平裝置稱為立運儀,它與近代的地平經緯儀基本相似。它包括一個固定的陰緯環和一個直立的、可以繞鉛垂線旋轉的立運環,並有窺管和界衡各一。這個裝置可以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簡儀的底座架中裝有正方案,用來校正儀器的南北方向。在明制簡儀中正方案改為日晷。

簡儀的創制,是我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大飛躍,是當時世界上的一項先進技術。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後的1598年才由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發明與之類似的裝置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