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儀怎麼確定儀器高和菱鏡高
㈠ 全站儀儀器高和棱鏡高怎麼設置
儀器高一般用鋼捲尺量斜距記錄儀器高,輸入儀器。
棱鏡高要看棱鏡桿拉到版多高就輸入多高。
還有權個棱鏡常數的問題:
棱鏡常數是全站儀在測距時加上的一個固定常數,會直接影響所測距離的准確與否。一般來說在棱鏡上都標有這個數值的。如果正面標「0」則代表常數是0,反面一般就標「30」則表示常數為-30。南方的棱鏡常數是-30。
不同儀器輸入界面可能會有一些差別,多用幾次就熟了。
㈡ 全站儀在距離測量時怎麼設定儀器高和棱鏡高
機身兩側有帶十字的記號或者點,從這里往下量,到地面的高度即為儀器高,棱鏡的中心到目標的高度為棱鏡高。
㈢ 南方全站儀 無棱鏡和有棱鏡的儀器高怎麼設置
儀器高都是一樣的,在無棱鏡模式下鏡高不管;有棱鏡的時候設置正確的鏡高。
儀器高(全站儀):通過棱鏡的自帶高度,加上後視點高程,加上棱鏡與全站的高差,即為儀器高。
棱鏡高:棱鏡桿上有刻度,儀器從地面量到望眼鏡中軸即為棱鏡高。
全站儀儀高,量取兩次兩方向取中數。棱鏡高量取,從桿尖到鏡頭中心量取兩次取中值就,但如果是報告高度,一般只看桿上的刻度。儀器高直接用米尺量取即可,棱鏡桿上自帶刻度,讀取即可。
儀器高和棱樈高在全站儀高程測量中是可以抵消的,不用量取,先測出儀器視准軸與後視點(含棱樈高)的相對高差,然後在高程一欄輸入水淮點高程+高差,最後測出的觀測點高程即為真實高程。
(3)全站儀怎麼確定儀器高和菱鏡高擴展閱讀:
南方全站儀通用使用方法:
一、 參數設置。
1. 從菜單鍵中設置:
(1) MENU→F4下一頁→F1參數設置→可以設置角度讀數F1、自動開關機F2和自動補償F3→回車確認F4。
(2)數據採集時相關參數。
MENU→F1數據採集→F1輸入文件名→F4共二次→F3設置→F1測距模式→F1粗測?F2跟蹤?F2測量次數→F1單次?F2連續?F3存儲設置→F1自動存儲坐標F2自動存儲數據(是?否?)F4下一頁F1數據採集設置→F1先輸測點?F2先測量。
2. 從距離(坐標)測量模式中設置:
在距離(坐標)測量模式下→F3選S/A→可以設置棱鏡F1、大氣改正PPM(F2)、溫度F3、氣壓F4註:PPM值在0.14~0.2間。
3. 從開機時設置:
F1+開機:→F2儀器常數(除非專業測定,否則一般為0)。
二、 角度測量。
水平角:HR;垂直角:V。
按ANG進入測角模式→可以置零、鎖定、置盤→下一頁可以對天頂角與高度角、垂直角與斜率、水平角左右角轉換。
三、 距離測量。
必須檢查大氣改正和棱鏡常數,大氣改正:一般為0.14。
棱鏡常數:如果棱鏡常數為-30mm,則在設置時輸入-30mm。
水平距離:HD。
傾斜距離:SD。
1.靜態測距:距離測量模式→模式F2→F1單次精測F1、連續精測F2→第一次設定之後,以後可直接;按距離測量鍵。
2. 動態測距;距離測量模式→模式F2→F3連續跟蹤→第一次設定之後,以後可直接按距離測量鍵
3. 無棱鏡測距;按下星鍵→F1模式→F3無合作→不用棱鏡直接按距離測量鍵可測200米的目標。
四、 建立文件名及預置數據。
1. 文件名建立和坐標輸入(刪除)。
MENU→F3內存管理→F4下一頁→F1輸入坐標→F1輸入文件名→F4回車→F1輸入點名→F1輸入坐標值(F2刪除)→ESC幾次直至測角模式。
2. 文件名的修改與刪除
MENU→F3內存管理→F3文件維護→F2改名,F3刪除。
㈣ 全站儀棱鏡高度和儀器高度是怎麼量出來的
儀器高的量取方法:儀器對中整平後,用鋼捲尺從設站點頂端量取至全站儀豎直回度盤側面的十字中心答。
棱鏡高的讀取方法:看棱鏡桿的外露刻度。
㈤ 全站儀儀器高是怎麼測出來的
全站儀測量高程可以歸結為三種:
方法一:經典方法,全站儀在已知坐標(含高程)點上設站;
方法二:後方交會,全站儀在任意點上設站;
方法三:對邊測量,全站儀測兩點高差。
下面對三種方法進行闡述:
方法一:經典方法
說這個方法是經典方法,是因為:
1.其測量原理我們在學習經緯儀視距測量時就學習過,每種測量教材中都有;
2.測量教材中有關全站儀高程測量原理,都按此原理進行闡述;
3.全站儀高程測量的相關設置,都按此原理進行的。
其測量原理如下圖所示:
方法三:對邊測量
方法三的測量方法是一個純粹的高差測量,操作也相當簡單:
全站儀架設在任意位置,不做任何高程測量的設置(即測站高程、儀器高、棱鏡高均使用儀器內存值),分別對兩個點測量其三角高差dZ(要保證棱鏡高度不變),兩者之差即為兩點之高差,跟水準測量的後視減前視相反,這里應該是前視減後視。
其測量原理,在方法一中已經驗證,在此不再贅述。
(5)全站儀怎麼確定儀器高和菱鏡高擴展閱讀:
各種方法的適用情況:
三種方法有測量原理,都是可行的,如果硬要說哪種方法好,本身這個問題就是個偽問題,因為每種方法各有優勢,如果不結合實際情況,便不能確定到底哪種方法要好。以下是各種方法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它們的適用情況。
1、方法一是經典方法,原理明確,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全站儀的高程測量設置也是據此設置和計算,操作時按部就班,不容易出錯,很多人都喜歡用它。
缺點是,儀器高度量取時誤差較大,因此比較適用於初學者(按原理操作),以及對高程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比如路基填挖施工)。改進的方法是設置完成後,對後視已知高程點進行檢驗的時候,根據測量值和已知值的差異情況,調整儀器高度,直至差異小到滿足要求為止。
2、方法二的優點是能在任意點上設站,不需要知道測站點高程而進行高程的測量,這個非常適用於進行三維測量時,平面也同時自由設站的情況,因此使用非常靈活,適應性強。
缺點是設置的時候,不是按照參數的原意進行設置,比如輸入測站高程,需要輸入後視點高程,輸入儀器高度時,輸入測量三角高差的反號值等等,這時候頭腦要保持絕對的清晰。
而且,根據「測站高程+儀器高-棱鏡高」為恆等值的原理,實際操作中參數輸入有無數種組合,比如:
1、後視點高程—>測站高程,後視點三角高差反號—>儀器高,0—>棱鏡高
2、後視點高程-後視點三角高差—>測站高程,0—>儀器高,0—>棱鏡高
3、後視點高程—>測站高程,0—>儀器高,後視點三角高差—>棱鏡高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所以大家不要再爭論如何輸入參數了,只要滿足「測站高程+儀器高-棱鏡高」為恆等值這個條件都是可以的。
方法二的擁躉,主要的自豪點在於免除了儀器高和棱鏡高的量取,特別是避免了量取儀器高的誤差,因此,即使在已知點上架設儀器,他們也會採用方法二來設置儀器。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共同點,就是通過測量能直接獲得測點的高程,因此適用於在一個測站上獲取若干多個點高程的情況,比如地形碎部點測量、路基施工放樣等。
3、方法三的特點是,避免了啰嗦的全站儀高程測量設置,只在距離測量模式中讀取各點的三角高差dZ,通過各點dZ之差計算各點高差,跟水準測量類似,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水準測量的記錄表格。
不足之處在於不能直接測量獲取各測點高程,還得象水準測量計算那樣進行下一步的推算。因此,方法三如果用於地形碎部點測量、路基施工放樣等情形就麻煩多了,但方法三可適用於水準路線的測量,以及在一個測站不需測量多個測點的情形。
網路——全站儀
㈥ 全站儀的儀器高和菱鏡高是怎麼得到的
儀器高用鋼捲尺,通過量架儀器的點到儀器上標高標識之間的距離得到:
棱鏡高可以直接對棱鏡架拉伸桿上的刻度讀數得到: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上你的忙。
㈦ 使用全站儀測量什麼時候需要輸入儀器和凌鏡高
如果想要知道儀器測量點的高程值,必須知道測站點的高程值(高程傳遞除外),輸入儀器高和凌鏡高,是便於計算是除去儀器高和凌鏡高,對測量高程的影響
㈧ 全站儀坐標測量跟儀高鏡高有關嗎
朋友,你的問題很簡單,公式中斜距卻這兩者有關,是的,實際中,斜距的大回小的答確與儀器高與目標高有關。
可是, 計算X、Y坐標用的是平距(斜距的水平投影),所以,儀器站與前視位置固定後,不管斜距怎樣隨著儀器高和前視高的變化而變化,水平投影長度是不變化的。
所以,二高變化,斜距也變化,可是平距永遠不變,所以,二高與坐標計算沒關系。OK
所以,在實際測量是,可以不管二個高,讓這兩個高默認值好了。你就放心吧。祝你成功
㈨ 如何量取全站儀的儀高和棱鏡高
棱鏡桿上有刻抄度,儀器從地面襲量到望眼鏡中軸就可以了。
①全站儀儀高,量取兩次兩方向取中數
②棱鏡高量取,從桿尖到鏡頭中心量取兩次取中值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報告高度,一般只要看看桿上的刻度就可以了
儀器高和棱樈高在全站儀高程測量中是可以抵消的!不用量取,先測出儀器視准軸與後視點(含棱樈高)的相對高差,然後在高程一欄輸入水淮點高程+高差,最後測出的觀測點高程即為真實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