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我國為什麼要進料加工

我國為什麼要進料加工

發布時間: 2021-03-03 07:09:30

A. 什麼是加工貿易及為什麼使用它的原因

當前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朱洪蕊 王學文

加工貿易主要包括進料加工、三來一補等貿易方式。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貿易方式。20多年來,加工貿易為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繁榮我國對外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加工貿易不適度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也已非常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認真剖析當前加工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對策,應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國內經濟體制不合理、企業管理水平不高、企業技術設備能力不強等因素影響,導致許多企業設備閑置。在這一時期,加工貿易的發展對於我國充分得用國內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就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加工貿易過度的發展,加之我們的宏觀調控措施不到位,加工貿易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沖擊國內傳統支柱行業及相關農業。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的貿易方式,對國內相關原料工業必然帶來負面影響。這幾年我國的棉花種植業、紡織業、石油工業、鋼鐵工業都曾大面積地受到沖擊。
二是加工貿易渠道走私嚴重,擾亂正常的對外經濟貿易秩序,沖擊國內市場,造成國家稅款大量流失。由於與海上走私和闖關走私相比,加工貿易走私更具隱蔽性。這幾年利用加工貿易渠道走私的情況呈不斷上升的勢頭。
三是增大貿易摩擦,影響擴大出口和出口創匯。目前,加工貿易已成為造成我國與發達國家產生摩擦的主要因素之一。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按照國際原產地的統計原則,加工貿易大量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工的產品被外商再出口後,擴大了統計上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增加了貿易摩擦,對我擴大外貿出口極為不利。(二)是據海關統計我國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約70%是通過香港成交由香港轉口的。香港通過對料件和成品的兩頭作價,不僅使我國大量的出口利潤被香港賺取,而且我國出口貨物在香港的增加值也被美歐等國家統計為中國進口,勢必擴大其來自中國的進口額和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加劇雙邊貿易摩擦和對我國市場准入的壓力。(三)是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產品集中在機電、服裝、紡織以及鞋類等一些輕工產品方面,這些產品大多與我國的一般貿易出口產品沖突,加工貿易出口的增長勢必影響我國一般貿易的出口。
四是競相降低加工費,導致加工貿易企業利潤大幅下滑,進而減少整個國家的出口創匯。由於我國的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本身勞動力密集型加工貿易企業產品的增值就很低,國內許多企業在國內需求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為了從加工貿易中分得一杯羹,紛紛降低加工費以爭奪國外客戶。如此,國內加工貿易企業不計成本的自相競爭,使加工貿易企業陷入了加工貿易業務量增長,利潤卻大幅下滑的惡性循環,最終使用大多加工貿易企業在微利狀態下運轉,而另外一些加工貿易企業慢慢走上虧損、破產之路。同時,國家的外匯收入也無法與加工貿易出口值的快速增長,同步增長。
五是加工貿易政策的過多優惠,加劇了同一般貿易方式的沖突,使從事一般貿易的企業陷入不公平的對外貿易競爭環境中。加工貿易優惠主要集中在「稅」和「證」兩方面。加工貿易進口原料除國家有政策限制的外,大多保稅和免進口配額、許可證等。既使企業加工成品內銷補稅,也至少可獲得長達一年的緩稅利益。而一般貿易企業卻無此優惠。目前,國內許多原從事一般貿易的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也紛紛轉向加工貿易,這顯然將嚴重損害我國的對外貿易利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六是帶來新的就業問題。客觀上說,加工貿易在開展初期的確為擴大我國勞動力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具體到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加工貿易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導致許多基礎工業的工人失業,使加工貿易解決就業問題大打折扣。
盡管目前加工貿易存在上述嚴重的問題,但加工貿易仍不失對外貿易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使加工貿易在合理的范圍內健康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筆者以為,針對上述六個問題,我們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國家應出台有關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對日益膨脹的加工貿易規模予以控制,保護國內受沖擊的行業,減少對外貿易摩擦,扶持一般貿易發展。具體的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組織專家研究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佔的合理比重,進而出台政策對加工貿易集中的行業、企業進行控制。其二,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採用國內原料,替代進口原料,扶持國內原料工業。其三,改變目前的加工貿易保稅管理模式,借鑒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對加工貿易管理的方式,改進口「全額保稅」為「退稅加工」。
二是提高加工貿易附加值,增強加工貿易的創匯能力。一方面引導企業從開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轉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貿易,另一方面要擴大加工貿易的直接貿易,減少由香港轉口,將由香港轉口產生的差價納入我們自己的收益。
三是轉移原產國別,減少對外貿易摩擦。針對我國與美國和歐盟貿易順差較大的問題,可以考慮引導我國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企業適當地轉移到比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
四是嚴厲打擊加工貿易走私違規活動,維護健康的對外貿易秩序,保護國內市場和企業。針對加工貿易渠道走私日趨嚴重的情況,一方面,國家應完善立法和執法,另一方面,嚴厲打擊加工貿易走私違規活動,堵塞加工貿易走私的渠道。只有從嚴打擊加工貿易走私活動,才能切實維護正常的對外貿易秩序,防止加工貿易走私沖擊國內企業生產和國內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產品。

B. 進料加工中在海關辦的「加工貿易手冊」到底有些什麼作用在整個貿易過程中哪些環節要用的

工貿易管理的改革在不斷深化,但加工貿易登記手冊卻遲遲未見改版。舊登記手冊的使用須知與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存在很多不一致,其內容也明顯與形勢格格不入,嚴重影響通關效率。

2006年1月1日起,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手冊》(以下稱《加工貿易手冊》)正式啟用,對海關和企業來說,這無疑是盼望已久的喜訊。

加工貿易監管是海關的主要業務制度,加工貿易登記手冊(以下簡稱登記手冊),一直是海關管理加工貿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對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舊登記手冊已實行了 20多年,分為《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進出口貨物登記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外商投資企業履行產品出口合同所需進口料件加工復出口登記手冊》三種,樣式、內容不統一。

登記手冊三步走

登記手冊隨著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其內容和樣式也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至1984年。加工貿易以來料加工及補償貿易為主,在整個對外貿易中比重有限,僅佔全國進出口額的4.4%至15%。在此期間,海關對加工貿易備案管理的形式較簡單,主要使用《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進出口貨物登記手冊》管理來料加工及補償貿易,對進料加工採用進料加工合同備案申請表簽注備案意見,口岸海關憑以放行。

第二階段: 1985年至1995年。加工貿易以鼓勵「進料加工復出口」為主要內容,以海關進口料件保稅監管為政策核心。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市場「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逐漸取得成功。期間,海關對加工貿易的監管越來越重視,全國海關均推行使用《進料加工登記手冊》作為海關對加工貿易管理的重要憑證。《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已經較原來的《進料加工合同備案申請表》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豐富了需要填制和審批的內容,提高了對加工貿易的監管力度和監管嚴密性。

第三階段: 1996年至今。這一階段,全國加工貿易快速發展,進料加工佔加工貿易的比例達70%以上,處於主導地位。期間,海關對加工貿易的監管力度也不斷加強,1996年,國家出台了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台賬制度及一系列加工貿易規范管理措施。海關切實加強了口岸海關與主管海關的聯系配合,實現了登記手冊電子數據在全國海關范圍的計算機聯網,實現了登記手冊和進出口報關單電子數據的相互印證,完善了對登記手冊的管理。

新版《加工貿易手冊》特點

本次登記手冊改版,主要是針對舊登記手冊中過時的規定和影響使用效率的部分進行了調整。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單一樣式。為方便企業使用和海關監管,加工貿易手冊改變了原《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進出口貨物登記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料加工登記手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外商投資企業履行產品出口合同所需進口料件加工復出口登記手冊》三種登記手冊並存、樣式混亂的情況,只設計了一種樣式。手冊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手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的提法一致,供進料加工、來料加工,包括不作價設備等業務使用。以加工貿易手冊封面的海關編號來區別貿易性質。

增加頁數項數。針對企業和現場海關反映的舊登記手冊進出口報關登記表不夠用的情況,加工貿易手冊增加了相應頁數和項數,並採用紙張正反面印製,加工貿易手冊還分成普通和加厚型兩個版本,進出口次數、項目條數較多的企業可選用加厚型,因而提高了使用效率,節約了企業的成本。

取消了原登記手冊中「進料加工批准書」「本關區進口原輔料分撥情況表」等已經長期不用的欄目,增加「經營企業情況表」和「加工企業情況表」代替舊登記手冊的「進口合同基本情況」。項目更全、更細,有利於海關了解企業、聯系企業,有利於實際監管。加工貿易手冊還專門設置了加工貿易合同備案審批表粘貼欄,改變了長期以來各海關作法不統一,批註不同的狀況。「海關備案電話」,解決了以往口岸海關與主管海關之間聯絡不暢的問題。

將原來的「登記手冊使用須知」改為「加工貿易企業須知」。「加工貿易企業須知」編入了加工貿易業務監管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海關對加工貿易企業的規范要求及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內容。目的是便於企業了解辦理加工貿易有關手續,幫助企業學習海關對加工貿易的有關管理規定,合法經營,讓企業通過手冊了解自己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使《手冊》成為企業的一個海關法律簡易讀本。

隨附的「核銷申請表」較原「核銷申請登記表」進行了較大修改。「核銷申請表」體現出了多種料件、多種成品及單總耗的對應關系,同時納入了余料、內銷、放棄貨物、邊角料及副產品的處理情況及報核單據登記等內容,便於企業、海關進行核銷。如果料件或成品多於表上數量,允許企業按此樣式自行復印填寫並粘貼。加工貿易手冊還考慮了與海關 H2000系統中的加工貿易管理程序、通關程序相配合,准確體現了與其他相關海關單證的聯系。

C. 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和一般貿易的區別是什麼

一般貿易是與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進料加工、來料加工是加工貿易常見的加工貿易方式。

一般貿易指單邊輸入關境或單邊輸出關境的進出口貿易方式,其交易的貨物是企業單邊售定的正常貿易的進出口貨物。一般貿易進出口貨物是海關監管貨物的一種。

加工貿易是一種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進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加工成成品後再出口,從而獲得以外匯體現的附加價值。加工貿易是以加工為特徵的再出口業務,按照所承接的業務特點不同,常見的加工貿易方式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裝配業務和協作生產。

來料加工貿易和進料加工的這兩種加工貿易的共同之處在於原材料和元器件來自國外,加工後成品也銷往國外市場。但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1、進料加工貿易中,進口料件和出口成品是兩筆獨立的交易,進料加工的企業需自籌資金從國外購入料件,然後自行向國外市場銷售,而裝配加工貿易則進、出為一筆交易速的兩個方面料件和成品的所有權均同委託方所有,承接方無需支付進口費用也不承擔銷售風險。

2、進料加工貿易中,企業所獲得的是出口成品的利潤,利潤的大小取決於出口成品的市場行情、而加工裝配貿易,承接方收取的是工繳費,工繳費的大小以勞動力的費用,即工資水平作為核算基礎。兩者相比,進料加工貿易的收益大於加工裝配貿易,但風險也較大。

3、進料加工貿易,企業有自主權,根據自身的技術、設備和生產能力,選擇市場上所適銷商品進料加工。而加工裝配貿易,則由委託方控制生產的品種、數量和銷售地區。

(3)我國為什麼要進料加工擴展閱讀:

我國的加工貿易發展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1、兩頭在外的特徵。即其用以加工成品的全部或部分材料購自境外,而其加工成品又銷往境外。

2、料件保稅的特徵。根據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基本特徵,我國現行的法規規定海關對進口料件實施保稅監管,即對其進口料件實施海關監管下的暫緩繳納各種進口稅費的制度。料件的保稅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加出口成品的競爭力,同時又對加工貿易保稅料件監管提出較高的監管要求。料件保稅是加工貿易的靈魂與核心,是區別於一般貿易的重要標志。

3、加工增值的特徵。企業對外簽定加工貿易合同的目的在於通過加工使進口料件增值,從而從中賺取差價或工繳費。加工增值是加工貿易得以發生的企業方面的根本動因。

D. 生產企業出口貨物時,計算免抵退稅時,為什麼要將進料加工撇開

在計算進料加工企業「免、抵、退」稅時,將企業免稅進口的保稅材料,視同海關專已代征進口環節增值屬稅,並在實際計算企業不得免徵抵扣和退稅稅款時予以抵扣,這樣,就減少了企業不得免、抵、退的稅款;從另一方面來講,也就是增加了企業進項稅額中可以抵頂內銷應交增值稅或辦理退稅的稅款金額,從而起到減輕企業負擔的作用。因此,對免稅進口的保稅料件視同已征稅款計算模擬抵扣稅款的做法,是國家對企業進料加工貨物的一項優惠措施。所以要單獨核算。

E. 中國加工貿易以進料加工為主的原因加工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為主的原因是什麼

1與來料加工相比進料加工可辦理出口退稅,從國家政策方便獲得更大的利益。
2進行加工貿易專需要交易雙屬方有相當的互信、符合原料和成品二頭在外的規則才可以做成,而符合這樣條件的尤以外商投資企業為多,其實當年這政策就是為招商引資而制定的,可以叫為外商投資企業量身訂做的。另外,加工貿易多是外商將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品轉移到中國,同時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來降低生產成本的。內資企業多是生產型外銷企業,直接在國內采購向國外出口,同時還能退稅,所以以一般貿易方式居多。

F. 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的區別

進料加工是自己購買原材料加工再出口,一般是由自主經營權的企業,現在比較普遍。
來料加工是客人提供原材料甚至機器,只進行簡單的加工業務,收取加工費,也就是常說的三來一補企業,現在已經不多了。

G. 為什麼外國人把我國稱作 世界製造工廠

因為中國的人工費用很低,參照近期各國最低工資標准:
盧森堡16420元/月,冰島14993元/月,比利時21歲以上無服役經歷13875元/月、有半年服役經歷14243元/月、有一年服役經歷14407元/月,荷蘭13820元/月,安道爾8979元/月,塞普勒斯7890元/月,希臘7400元/月,西班牙7280元/月,以色列6853元/月(或平均工資的47.5%),馬爾他6300元/月,斯洛維尼亞5890元/月,葡萄牙5250元/月,捷克3060元/月,斯洛伐克2960元/月,土耳其2860元/月,波蘭2810元/月,愛沙尼亞2780元/月,匈牙利2700元/月,拉托維亞2540元/月,立陶宛2320元/月,智利2310元/月,阿根廷2232元/月,俄羅斯1921元/月,巴西1790元/月,羅馬尼亞1530元/月,伊朗1518元/月,阿爾及利亞1500元/月,秘魯1298元/月,保加利亞1230元/月,加彭1200元/月,科威特960元/月,剛果810元/月,巴基斯坦486元/月,賴比瑞亞442元/月,喀麥隆424元/月,柬埔寨392元/月,越南320元/月
這些是有最低工資標準的國家,有些國家是沒有的,但是行業里普遍有約定,之所以有些國家不設最低工資標准,是因為他們覺的這樣會打擊企業的積極性,成本太高。
總之,西方發達國家覺得這邊便宜,自然會在這邊投資,當然現在可能要轉移陣地了,有些企業可能回到更落後的地方去,因為中國現在人工沒以前便宜了。

H. 為什麼從事「來料加工」的生產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來料加工企業主要是靠別人下單給自已做,就是代工的意思。如果全球經濟危機,意味內著,國外的生容產的總需求降低,所以競爭更加激烈,狼多肉少嘛,所以面臨生存危機。

應對么,
1)改進料加工,自已從國外爭取訂單,自已進料加工,生產,並銷售。這同時會加大資金壓力,因為進料意味著必須付材料款,但同時可以掌握料件所有權。
2)接國內的單子,即做內銷單子。
3)還有就是最普遍,精實人力,改進工藝,降低代工費。

以上,FYI.

I. 為什麼外國把我國稱為世界製造工廠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費類產品中,從小工藝品到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大量中國製造的商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 5000 億美元,世界排名第 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468 億美元,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排名升至第中國家和地區首位。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世界著名跨國零售集團近年來在中國的采購數量和金額不斷上升。這么多看得績,令一些外國新聞人士驚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國內不少媒體、專家和一些政府官員也表現「激動」,隨聲附和地產小熊維尼玩具和喬丹氣墊運動鞋,到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加工廠,已經是世界製造業基地,中國將作為高利潤的先進而崛起,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製造業格局。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已成了「世界工廠」。面對「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喧靜、理智的思考,為此不妨分析一二。 一「世界工廠」的內涵 人們對「世界工廠」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這一稱謂並不陌生。 19 世紀後半期,以機器大工業為標志的近代產業為機器工業的發源地,以堅船利炮開路,用廉價商品摧毀了一個又一個不發達國家的關卡,把許多國家網羅進英國的原料勞動力供應地。許多大宗製造品在英國能更為有效地生產出來,比其它任何國傢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具有商業、金融和政治上的國外的競爭對手。英國的產品一度主導了世界貿易格局,壟斷了世界工業生產和銷售市場,引領了近代工業發展的潮流。僅佔世界人口 2% 左右的英國,一直把世界工業生產的 1/3-1/2 和世界貿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其它國家能與英了舉世公認的「世界工廠」的稱號。到了 20 世紀,大英帝國日漸衰落,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後來居上,取代了英國成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工業發展歷史經驗,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世界工廠」,就是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已成為世界市場基地。其主要特點是:有一批企業群和一系列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些企業和產業的生產能力、新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水平、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同類企業和同類產業的排頭兵,注冊專利數相對較多,並在世界市場結構中處於相對壟的存在和發展,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價格走向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工業製成品為主體的出口貿成為貿易大國之一;在科技研發上始終站在世界前沿,掌握著各項製造業新技術,領導世界經濟和科技走向。 「世界工廠」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一段時期內,該國的製造業生產相對其它國傢具有比較優勢,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絕對優勢,生產規模和進出口國家。第二,它與工業化不同,是特殊國家的特殊現象。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經歷有工業化的過程,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成先於其他國家開始工業化的進程,這種時間上的優先使其在世界工業革命初期扮演了早期 「世界工廠」的角色。第三,它的創新產品,或者創新的生產組織管理。總之,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家應該能夠帶動該國製造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下降和國際競爭力的上升。 從歷史經驗看,成為「世界工廠」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工廠離不開勞動力和資本,相對廉價而且富裕的勞動力,先進技術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資本對成為「世界工廠」至關重要。二是對外開放的市場環境。一國經濟融於世界經濟,並參開放,開放帶來資本、技術的自由流動,只有開放的原材料、工業品甚至技術市場才能保證 「世界工廠」的正常運行。三是金融撐。金融是「世界工廠」得以發展的重要推進器。有了強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廠」才有雄厚的基礎,同時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世界工廠」必須能夠有效地推動技術創新,將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五是政府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勵生產產業扶助等政策有助於確立「世界工廠」地位。二中國製造業整體還不是「世界工廠」 不能否認,過去 20 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製造業的成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維持在四成以上;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製造業;製造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製造業的出口一直維持在近 3/4 的外匯收入。無論是從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比重,還是擴大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來看,製造業的主體和支柱。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中國經濟還得靠製造業牽引。盡管中國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問題是中國生產的產品,品種少、檔次低、附加價值和技術含量低。我們認為,雖然發表的白皮書第一次提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國內也有認同的聲音,但目前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說「中國是世界工廠」還為時過早,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中國的 GDP 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經濟總量躍進世界第 6 位,但是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 略多一點。了 5000 億美元,躍居世界第 6 貿易大國,但是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僅有 3.2% 。 2001 年進入世界 500 強排名的中國企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真正的製造業。

—— 中國工業產值在全球比重還不夠大,工業產品產量大,但是品種少,檔次低。美國排第一,製造業佔世界的比重超的比重為 15% ,中國世界排名第四,也就占 5% 左右。以鋼鐵產量為例,中國鋼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大量是低檔次的建築種比較少,鋼材貿易逆差較大,進口產品主要是 IT 業用的、汽車業用的高檔板材。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高達 100 多雖然生產出口大量的電子產品,但是它們的核心部件、高附加值的集成電路卻主要依靠進口。造成工業品檔次低的原因主要是中能力還較差,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近 20 年來,中國經濟有較大發展,但真正由中國企業原創的產品相對還不夠。 —— 勞動密集型產品是中國出口的大宗產品,我國已成為世界服裝出口大國,但是我國服裝業至今還缺少國際市場上公世界上許多名牌服裝由我國企業生產,在國際市場銷售時用的卻是外國商標、外國品牌。這些出口產品雖然都打上了中國種、設計、銷售市場甚至原材料不少是國外客戶的。 —— 我國傳統產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正視中國的現狀,從國情出發,抓住西方國家產業結構變革的機遇,傳統產業近幾年在發展高新技術浪潮的沖擊下,一些有市場優勢的傳統產業的發展和改造卻遭到冷落,而高新技術的發展面臨重商而輕科研,輕自主開發、輕製造的誤區。 ——2001 年中國外貿 200 強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省三家外貿代理公司,出口額分別達到 62 億美元、 61 億美元和 37 億 60 億美元,占出口額前 200 家企業出口總值的 1/5 強,出口值最大的生產型企業剛過 20 億美元。尤其不容忽視的是,外貿 200 4% 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外貿 200 強企業的名單中,更多的還是著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分支機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了。由於我國的生產製造企業往往處於跨國公司生產鏈的最後一個環節,生產附加值低下的現狀有待改變。按照「世界工廠」的條件來衡量,最樂觀地說,目前我國只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日用品等輕紡工業領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組裝加工業領域,如家用電器、電腦零部件等領域,已成為世界的製造大國之一,但核心技術還掌握在跨前還不具備成為「世界工廠」的規模和水平。三對外貿易的特徵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道路屬於漸進式的,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它具有縱向推進,增量改革,試點推廣等特點。的改革及市場化進程類似,我國對外貿易部門改革的最初動機是鼓勵出口,以便支持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並提高外經貿企行的減少指令性外貿計劃的范圍,擴大地方外貿自主權,以及企業外匯留成,給予地方從事外貿的機會等。擁有生產要素配置獨立的經濟利益,為了在與其他地方的競爭中吸引更多的資源,根據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原則使產業結構「輕型化」。這表具有「短平快」、「兩頭在外」特點的加工貿易迅速發展。中國不少製造業都以加工貿易形式進行,真正賺取的加工費很微薄。實際上在龐大的出口額中,仍然集中於勞動密集型高端產品和自然資源的大進口國,並沒有壟斷高增值的製造業。在區域「生產鏈」的最後一環上,中國進口產品部件,而出口最後費者。結果中國在發達市場的份額出現爆發性的增長,這其實是重復統計。由於中國從其貿易夥伴那裡的進口額和中國向以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和貿易夥伴實現了「共贏」,消費者受益於更低的中國商品價格,而世界其他國家受益於中國市場貿易的上述特點與「世界工廠」的條件相距甚遠。 盡管我國出口貿易中工業製成品已取代初級產品,占據 80% 以上的比重,但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依靠進口零部件和術,從事組裝或進料加工的,占很大比重。我國現在幾種主要的家用電器產量已世界領先,但是家電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部件我們還要意識到,不能僅僅著眼於中國生產了什麼,而要看它對外貿易的產品是什麼,資本密集型產品並不意味著資是一個中度開放的龐大經濟實體,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各約 20% ,這意味著 80% 的國內市場的需求要靠國內生產來支持重視發展對外貿易關系,但是絕大多數的汽車、機械、電腦和電子配件將仍然是國內生產的,這就體現不出「世界工廠」 中國對外貿易目前還有兩個缺陷:其一是總量不足。據統計,去年進入世界 500 強的跨國零售集團的全球銷售額超過了品所佔比重還不到 2% ,中國產品在世界市場所佔比重與曾經作過所謂「世界工廠」的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其二是技術水平不足鏈中多處於低端,約一半的出口值是通過加工貿易實現的。在許多采購會上,不少跨國集團采購商是一手拿著技術圖紙、單尋找生產商。去年全球 DVD 產量大約 3000 萬台,中國生產了其中的 1400 多萬台,然而 DVD 的關鍵技術並不在中國手中,因而就有了中和國外技術開發商的知識產權糾紛。中國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基本政策,對外貿易總量不斷上升,卻是少數進口與出口同時有雙位數增長的國家。總體的貿易順差很小,在最近幾年還持續波動。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1% 至 2.5% 。從中國對外貿易口規模的擴大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將由過於注重出口創匯逐步轉向外貿進出口平衡,中國不僅僅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也同市場向全世界開放,所以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特徵反映在中國距離「世界工廠」還有很遠。 四微觀主體的差距反映出中國還不是「世界工廠」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互相依賴,中國經濟確實在飛速發展,但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也未停據著主動地位。外資轉移的只是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跨國公司將工廠乃至研發中心遷移到中國大陸的時候,跨國公司其的應對戰略,那就是通過核心技術的掌握進而掌握規則的制定,再通過規則的制定牢牢掌握住競爭的主動。在技術方面,中國製造業與外資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彩電來說,純平玻璃、電子槍等關鍵零部件還要依賴進口國家電巨頭並不是在一個檔次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做到日本索尼的水平。加入 WTO 後,在技術、知識密集程度高、品牌價值及經營組織復雜要求高的產業、領域、環節、市場,我國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更大,如在高檔紡織面料領域,由於對技了解不夠,我國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弱;在計算機和家用電器業,我國企業競爭力強的主要是組裝環節及國內銷售市場,在基重要的應用領域國內企業並不強。在融資方面,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相比有以下特點:一是融資方式少,國內企業的兼並、重組、收購很少,而這種方式在使用已非常普遍。二是融資渠道少,國內非國有經濟和私人手中的資本數量很大,但都沒有進入企業的融資,市場的開放程度不金的進入,無形中使融資渠道變窄。在投資方面,現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對製造業增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投資的風險性加大。目前我國的製造業全實現市場化,國內市場的成熟程度和宏觀政策、經濟體制都處於調整變革中,企業的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大,資金投向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研發和管理方面,我國研究和開發投入總體水平包括研究開發投資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遠遠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業的競爭力,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加大。管理是我國企業經營中最薄弱的環節,國內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留有的痕跡,這對於企業發展是非常致命的,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企業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有人把 IT 業的崛起作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本依據,我們最後不妨再加以分析。隨著國際新技術產業的升級轉經蔚為大觀,各種數據頗為喜人。但是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甚至是真正的 IT 服務,主要的市場還是由國外廠商構成。中全是國外廠商,前 10 位只有兩家國內軟體商;硬體市場,英特爾、新惠普、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等都已經早早跨越 10 億美元的大業屈指可數。即使是個人電腦業,國產品牌份額很高,但是每一台國產機器的銷售額與利潤一大部分由國外公司分享。 業內人士一般都知道, IT 製造業先後出現了 OEM 、 ODM 、 DMS 、 EMS 等 4 種模式,它們層層遞進,技術含量逐步提高。 OEM 的一種,就是依樣畫葫蘆給品牌廠商做代工,一切設計都是別人的,製造中如果出現問題還得回到委託廠商那裡去解決,心價值。 ODM (委託設計製造)進了一步,除了製造加工外,增加了設計環節,即接受品牌廠商的委託,按其技術要求承擔(設計、製造、售後服務)又進了一步,它集設計、製造、服務於一體,相當於品牌廠商把基本系統要求給代工廠商,由維護。 EMS (工程、製造、服務)是新近出現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廠商只定義產品規格和開拓市場,餘下的事做。這是真正具有自己核心價值意義的「製造中心」 的概念,與早期那種簡單的 OEM 加工已是天壤之別。而我們不少製造企而真正的「世界工廠」決不是簡單的代工。 另外,我們的 IT 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也沒有足夠的融資支持,一直沒有餘力去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形勢變化時,國外公司早有雄厚的資金基礎,而中國的 IT 企業,將如何挺過同樣惡劣的形勢?質優價廉是國產品牌生存的第
法實現積累、無法持續發展,那麼企業過去所有的努力不就僅僅是前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還為時尚早

J. 什麼是進料加工什麼是來料加工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

什麼是進料加抄工?襲什麼是來料加工?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

進料加工是指我國有關經營單位進口部分或全部原料、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簡稱進口料件),由國內生產者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銷往國外市場的一種貿易方式。

來料加工是指由國外廠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輔助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材料(簡稱料件)和必要的機器設備及生產技術,委託我方企業按國外廠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由國外廠商負責銷售的一種貿易方式。

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合稱「加工貿易」。兩者的不同點主要有:

(1)來料加工不動用外匯;進料加工則是我方經營單位動用外匯購買進口料件。(2)來料加工進口料件及加工的成品,所有權屬外商;進料加工進口料件,所有權屬我方經營單位。(3)來料加工的進口與出口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外商往往既是料件的供應人又是成品的接受人,是連在一起的一筆交易,其合同不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為內容的買賣合同;進料加工則由我方經營單位以買主身份與外商簽訂合同,又以賣主身份簽訂出口合同,為兩筆交易,且都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為特徵。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