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類葯材的加工多採用什麼
❶ 根及根莖類葯材的產地加工原則有哪些
根及來根莖類中葯材採收後,源一般須先洗凈泥土,除去非葯用部分,如須根、蘆頭等,按大小不同分級,趁鮮切片、切塊、切段、曬干或烘乾,便於加工,如白芷、丹參、牛膝、前胡、射乾等。對一些肉質性、含水量較高的塊根、鱗莖類及粉性較強的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北沙參、明黨參等,乾燥前應先用沸水稍燙一下,再切片曬干或烘烤,利於乾燥。
❷ 中葯材的產品加工包含哪些步驟
中葯材的產後加工也叫產地加工,葯材加工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是把收獲來的鮮貨,通過不同方法乾燥,加工成商品葯材,並不是只要曬干就可以了。葯材產品加工是葯材生產的最後一關,關繫到葯材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加工得當,不但能提高葯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於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後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不同葯材的加工方法有很大差別,有的很簡單,只要曬干,陰干或烘乾即可,如多數全草類、種子類果實類葯材。有的則很復雜,如多數根和根莖類葯材,有的在乾燥前還要洗滌、去皮、整形、蒸煮燙、浸漂、硫磺熏等工序。如附子(祛風濕、治虛脫、腎虛水腫等)毒性較大需用鹵鹼浸泡和高溫蒸煮等措施來降低毒性。每道工序都要掌握適度,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甚至影響產品質量。
葯材在日曬過程中,要注意經常翻動,防雨淋,有的先曬至5~6成干時要進行短期集中堆放,把內部水分擴散出來,使葯材回軟,俗稱「發汗」,再曬至干。
有些含有揮發油的葯材如薄荷、紫蘇等,不宜暴曬,宜陰干,或先曬到7~8成干,再放陰棚內陰干,以減少揮發油損失。
在進行人工加溫乾燥時如炕干或烘乾,除注意葯材鋪放厚度,常翻動外,還要嚴格控制火力,一般掌握先大火,後小火,以免炕焦或燒毀葯材,或發生火災,以前在湖北,四川黃連產區,炕黃連時,由於火力沒控制好,燒毀黃連,發生火災的事時有發生。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❸ 怎麼加工葯材
中葯材為什麼要加工呢?主要目的是:1,除去雜質和非葯用部分,保持葯材純凈;2,使葯材乾燥;3,通過加工,分出規格等級,便於按質論價;4,形成一定商品性狀。加工葯材一般都要達到形體完整,身干無雜,色澤好,不變氣、味,有效成分破壞少等。所以,葯材加工對中葯材商品形成、中葯飲片、中成葯以及市場流通和臨床使用都有重要意義。
中葯材常用加工方法:
洗滌與挑選。洗滌主要是洗除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於根及根莖類葯材。直接曬干或陰乾的葯材、具有芳香氣味的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選主要是清除雜質和非葯用部分,同時初步分級,利於分別加工和乾燥。
修整切制。運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葯用部分和不合規格的部分,試葯材整齊,利於包裝,如剪去蘆頭、須根,進行切片、切瓣、截短等。目前,葯材多在產地趁鮮加工切制,這樣易切制,片形好,乾燥快,減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殼。對果實種子或根及根莖類葯材以及皮類葯材去除表皮或外殼,使葯材表面光潔,有利於乾燥和儲藏。對果實種子類葯材,一般採收後曬干去殼,去除種子;或先去殼去除種子,而後曬干。
蒸、煮、燙。對某些葯材經蒸、煮、或燙後進行乾燥。含黏液汁、澱粉、或糖分多的葯材,不易乾燥,經蒸、煮或燙處理後,則乾燥快,不易生蟲。加熱時間長短及採取何種加熱方法,視葯材性質而定,葯材加熱處理後,不僅容易乾燥,而且利於刮皮抽芯。
熏硫。是在葯材乾燥前後用硫磺熏制。有些葯材,為使表面色澤潔白,防止霉爛,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層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運用歷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殘留高,往往出口受限,應引起重視。新版葯典已對部分葯材進行二氧化硫殘留限量規定。
發汗。將葯材曬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後,堆置起來發熱,使其內部水分散發的方法習稱「發汗」,可根據情況反復多次,有利於乾燥,可使葯材變軟、變色、增加香味或減少刺激等。
乾燥。除去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發霉、蟲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壞,利於貯藏,保證葯材質量。除少數鮮用的葯材外,均需要乾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1)曬干。利用陽光直接曬干,是一種最簡便、經濟的方法。多數葯材用此方法乾燥。需注意:①含揮發油的葯材不宜採用此法,以避免揮發油散失。②葯材的色澤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後易變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葯材在烈日下曬後易爆裂。④葯材曬干後,葯涼透才可以包裝,否則將因內部溫度高而發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盡而造成局部水分過多而發霉等。2)烘乾。利用加溫的方法使葯材乾燥。一般溫度以50~60℃為宜,此溫度對一般葯材的成分沒有大的破壞作用,同時抑制了酶的活性。對含維生素C的多汁果實葯材可用70~90℃的溫度以利乾燥。含揮發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澱粉的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乾溫度應緩緩升高,以免新鮮葯材遇高熱澱粉發生糊化。3)陰干。將葯材放置或懸掛在通風的室內或蔭棚下,避免陽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氣中自然蒸發而乾燥。主要適用於含揮發性成分的花類、葉類及草類葯材。有的葯材在乾燥過程中易與皮肉分離或空枯,因此必須進行揉搓。有的葯材在乾燥過程中葯進行打光。4)焙乾。與烘乾方法相似,只是溫度稍高,且置於瓦、陶器上加熱。多用於某些動物葯材的乾燥或研粉。
8
挑選分等。對加工後的葯材劃分規格等級的方法,是產地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葯材的規格等級是葯材的質量標准,應注重實用而合理。
❹ 中葯材加工注冊商標屬什麼類型
中葯葯材屬於第5類0501群組:五類醫用和獸醫用制劑;醫用衛生制劑;醫用營養品;嬰兒食品;膏葯;綳敷材料;填塞牙孔和牙模用料;消毒劑;消滅有害動物制劑;殺真菌劑;除銹劑
❺ 中葯材的加工方式有哪幾種
中葯材常用加工方法:
1
洗滌與挑選。洗滌主要是洗除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於根及根莖類葯材。直接曬干或陰乾的葯材、具有芳香氣味的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選主要是清除雜質和非葯用部分,同時初步分級,利於分別加工和乾燥。
2
修整切制。運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葯用部分和不合規格的部分,試葯材整齊,利於包裝,如剪去蘆頭、須根,進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葯材多在產地趁鮮加工切制,這樣易切制,片形好,乾燥快,減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3
去皮、殼。對果實種子或根及根莖類葯材以及皮類葯材去除表皮或外殼,使葯材表面光潔,有利於乾燥和儲藏。對果實種子類葯材,一般採收後曬干去殼,去除種子;或先去殼去除種子,而後曬干。
4
蒸、煮、燙。對某些葯材經蒸、煮、或燙後進行乾燥。含黏液汁、澱粉、或糖分多的葯材,不易乾燥,經蒸、煮或燙處理後,則乾燥快,不易生蟲。加熱時間長短及採取何種加熱方法,視葯材性質而定,葯材加熱處理後,不僅容易乾燥,而且利於刮皮抽芯。
5
熏硫。是在葯材乾燥前後用硫磺熏制。有些葯材,為使表面色澤潔白,防止霉爛,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層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運用歷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殘留高,往往出口受限,應引起重視。新版葯典已對部分葯材進行二氧化硫殘留限量規定。
6
發汗。將葯材曬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後,堆置起來發熱,使其內部水分散發的方法習稱「發汗」,可根據情況反復多次,有利於乾燥,可使葯材變軟、變色、增加香味或減少刺激等。
❻ 中葯材的分類和種類有哪些
一、根據成分不同分類:
1、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葯效的物質,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
2、輔助成分:本身沒有特殊療效,但能增強或緩和有效成分葯效作用的物質。如洋地黃中的皂甙可幫助洋地黃甙溶解或促進其吸收。
3、無效成分:指本身無效甚至有害的物質,往往會影響浸出效果、制劑穩定性、葯效等。
4、組織物質:構成細胞的不溶物,如纖維質、栓皮等。
二、按加工等級分類:
初加工分級方面有統貨、選貨、大選、小選、特選、一級、二級、三級、四五混級、級外投料,其中統貨就是大小貨混在一起的一種規格。
三、按加工方法分類:
有清水、鹽水、生統、熟統、凈貨、水洗等。
四、按產地不同來分類:
就是以產地名來區別同一種葯材,如白術有亳統和浙統,甘草有新統和內蒙統,防風有關統、西統和祁統等。
五、按生長採收期不同來分類
三七因採收季節不同常分為"春七"和"冬七"二種規格。前者選生三年以下,在開花前打挖的,質地飽滿、品質優;後者為秋冬季結籽後採收,體大質松品質次。連翹根據採摘早、晚不同時間的果實,將色黃老者稱"老翹",色青嫩者稱"青翹"
六、按顏色不同來分類
連翹有青黃、丹皮分黑丹(沒去外皮)和白丹(也稱刮丹,就是颳去外皮),常見顏色規格有黃統、青統、黑統、白統、紅統等
七、按包裝不同分類
包裝有機包、編織袋、散把、柳條把等。如袋裝半枝蓮和機器捆半枝蓮,散把黨參、柳條把當歸等。
八、按質量不同分類
質量上的規格大致分為家種和野生、國產和進口、柴質和粉質,如野生丹參和家種丹參,進口西洋參和國產西洋參,粉乾薑和柴乾薑等等。
(6)角類葯材的加工多採用什麼擴展閱讀:
葯材鑒別法
1、水試鑒別法
水試鑒別法,是一種簡單的、傳統的經驗鑒別方法。有部分葯商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擇手段對中葯摻假,甚至造假,而且手段高明,僅憑肉眼根本無法辨認其真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買到假劣葯品。在沒有高科技設備和技術的情況下,採用水試法,可使部分摻假或造假的中葯原形畢露。
水試法是葯材客根據某些中葯材在水中或遇水後產生的特殊理化現象(如沉浮、膨脹、溶解、透甲、顏色等),以鑒別其品種真偽和質量優劣的一種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
2、口試鑒別法
根據口嘗中葯材來體會其特殊味道和口感,從而衡量和鑒別葯材真偽優劣的方法,稱口試法。該法簡便易行,對鑒別根皮類、果實種子類等中葯材有較大適用價值。如:黃連、苦參等葯材具有鮮明純正而恆久的苦、酸、甜、咸、辣等味,且一般味道越濃,質量越好。但口試鑒別法需注意:取樣要有代表性,對強烈刺激性和劇毒葯材,要小心取樣,以防中毒。
❼ 很多葯材斷面均有角質樣的特徵,如白芍它們的加工方法中均有煮或蒸的操作,你能解釋一下這其中的聯系嗎
白芍,北沙參都是一個樣的加工方法!不燙後再加工去皮子的都沒有膠質狀!切得飲片白而且鬆散,葯性出不來!不是燙後加工的貨,葯廠和葯店都拒付款!退貨!
❽ 中葯材生產上常用的生物農葯種類及特性是什麼
葯材生產上每年因病蟲害造成減產達10%~30%,嚴重年份高達50%以上,同時葯材外觀與內在品質下降。生物農葯因其副作用小、對環境兼容性好而日益成為全球農葯發展的一種趨勢和方向,目前我國登記使用的有近80種。生物農葯包括植物源農葯、微生物農葯、抗生素和生物化學農葯。使用生物農葯既可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又不殺傷天敵,病原菌和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無毒,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中葯材生產,可以使中葯材順利地走向國際市場。
(1)目前生產上常用的生物殺蟲劑種類
① Bt乳劑 即蘇雲金桿菌,是一種殺蟲細菌。主要是胃毒作用,對人畜及天敵無毒,不污染環境,對葯用植物無葯害。害蟲吞食後造成敗血症而死亡。劑型有可濕性粉劑(含活芽孢100億/克),可用於防治葯用植物上的刺蛾、尺蠖、豆天蛾、造橋蟲、菜青蟲、小菜蛾、棉鈴蟲、地老虎、蠐螬等多種害蟲,使用500~1000倍液。
② 阿維菌素 又名齊蟎素、愛福丁、農哈哈、蟲蟎克等,是一種廣譜、高效,具有殺蟲、殺蟎、殺線蟲活性的大環內酯類殺蟲抗生素。兼有觸殺和胃毒作用,無內吸性,每667米
③ 白僵菌 是一種殺蟲真菌。利用其活性孢子接觸害蟲後產生芽管,透過表皮侵入體內長成菌絲,不斷增殖使害蟲新陳代謝紊亂而死亡,害蟲體內水分被吸干呈僵狀。有含活孢子100億/克和1000億/克粉劑,可用於防治蛀果蛾、卷葉蛾、葉蟬、蠐螬等害蟲。
④ 昆蟲病毒制劑 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寄生范圍,不易引起生態平衡的破壞;能形成包涵體,尤其是核型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穩定性好;對靶標昆蟲具有高度的毒性,能引起區域性的昆蟲流行病;對植物沒有任何葯害,安全試驗證明對人、家禽及水生生物等無害。目前生產上應用的殺蟲病毒制劑有: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小菜粉蝶顆粒體病毒等。以上這些昆蟲病毒制劑可用於防治葯用植物上發生的害蟲,有很好的投入產出比及生態和環境效益。
⑤ 滅幼脲 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屬特異性殺蟲劑。害蟲接觸或取食後,抑製表皮兒丁質的合成,使幼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主要表現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觸殺作用,無內吸性,對鱗翅目和雙翅目幼蟲有特效,毒性低,對人畜和天敵安全。劑型為25%、50%膠懸劑,應用時稀釋成1500~2000倍液防治刺蛾、天幕毛蟲、舞毒蛾等。
⑥ 吡蟲啉 又名一遍凈、蚜虱凈、康復多等,具有高效、廣譜、低毒、低殘留等特點,且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天敵安全。害蟲接觸葯劑後中樞神經傳導受阻而麻痹死亡,屬觸殺、胃毒、內吸性殺蟲劑。劑型有2.5%、10%可濕性粉劑及5%乳油,可防治葯用植物蚜蟲、木虱、卷葉蛾等害蟲,稀釋成2000~6000倍液使用。
⑦ 煙鹼 是從煙草中分離出的殺蟲劑。其溶液或蒸氣可滲入害蟲體內,使其神經迅速中毒而死亡,主要表現觸殺作用,也有一定的熏蒸和胃毒作用,對植物安全,殘效期短,對人畜有一定毒性。劑型主要為40%硫酸煙鹼水劑,應用時稀釋成800~1000倍液,防治葯用植物的蚜蟲、葉蟎、葉蟬、卷葉蟲、食心蟲等。
⑧ 魚藤酮 也叫魚藤精,具胃毒和觸殺作用,葯效持續10天左右。2.5%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為害板藍根的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為害白芷、柴胡、防風、北沙參的胡籮卜微管蚜及為害大黃、枸杞的桃蚜。5%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為害枸杞、黃芪、栝樓的馬鈴薯瓢蟲及為害酸漿、蔓陀羅等葯材的茄二十八星瓢蟲。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禁止在魚塘周圍使用。
⑨ 苦參鹼 屬廣譜殺蟲、殺蟎劑,有胃毒和觸殺作用,對人、畜低毒,對環境無污染。每公頃用1%醇溶液750~1800毫升兌水600~750千克噴霧防治為害板藍根的菜青蟲、桃蚜等害蟲;1%醇溶液兌水2000倍液噴霧防治為害黃芪等多種葯材的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幼蟲。每公頃1.1%粉劑30~60千克兌水15~30噸灌根可防治葯材根部的金針蟲等多種地下害蟲。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
⑩ 楝素 又叫川楝素,具有胃毒、觸殺和拒食作用。對人、畜低毒。用0.5%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可防治為害葯材的甘藍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的幼蟲。用0.5%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馬兜鈴鳳蝶幼蟲及為害黃芪等豆科葯材的豆莢螟、粉蝶幼蟲。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
瀏陽黴素 對多種作物的葉蟎有較好的觸殺作用。10%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為害地黃、甘草的棉紅蜘蛛。枸杞癭蟎越冬前或早春成蟎出癭時,用10%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瀏陽黴素可廣泛用於葯材害蟎、薊馬的防治。對魚毒性大,使用時不要污染水源。
另外,還有瀏陽黴素、華光黴素、撲虱靈、殺蚜素、殺蟎素、微孢子蟲等生物殺蟲劑。
(2)常用的生物殺菌劑
① 農抗120 對人畜低毒,無殘留,不污染環境,對植物和天敵安全,並有刺激植物生長的作用。劑型有2%、4%水劑,用200倍液噴霧可防治葯用植物的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② 多抗黴素 又叫多氧黴素,對多種真菌病害有效,殺菌譜廣,低毒無殘留,無環境污染,對人畜、天敵和植物安全。劑型有1.5%、10%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葯用植物斑點病、輪紋病、灰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③ 武夷菌素 即Bo-10,為內吸性強的廣譜、高效、低毒殺菌劑,對真菌的抑制活性強,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有抑製作用,對葯用植物的白粉病、灰斑病、莖枯病及假單孢菌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人畜及天敵安全。
④ 農用鏈黴素 對細菌性病害效果較好,殺菌譜廣,有內吸性。劑型為10%可濕性粉劑,稀釋成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葯用植物細菌性軟腐病、腐爛病、疫病、霜霉病及細菌性穿孔病,對人畜低毒,但對魚類毒性較高。
⑤ 春雷黴素 內吸性強,對病害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用2%水劑750倍液噴霧防治紅花、山茱萸等葯材的炭疽病、芍葯灰霉病、牡丹葉霉病。每公頃用2%水劑1500~2000毫升,兌水900~1200千克噴霧防治佛手細菌性瘡痂病;50~100倍液灌根防治紅花枯萎病。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噴霧後5小時內降雨要補噴。
⑥ 井岡黴素 內吸性強,能很快被菌絲吸收產生作用,持效期達20天。對人、畜低毒,對鳥類、魚類安全。發病期噴施5%井崗黴素500倍液防治白絹病、褐斑病。用3%水劑20毫升拌種1千克可防治葯用植物立枯病、白絹病等。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
另外,生物殺菌劑還有公主嶺黴素、木黴菌制劑、膠雷素、土黴素等。
❾ 中葯有哪些種類
中醫葯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醫是手段,葯是武器,病是靶子,診病就是正確運用葯物的過程。自然界中萬物生機勃勃,中葯的種類也包羅萬象,動物、植物、礦物以及其他製成品皆來源於自然。
動物葯在中葯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早在3000多年前,蜜蜂就被勤勞的中國人用做了葯。早在《詩經》一書中,就有了鳥、獸、蟲、魚的記載,書中記載的動物約160種,有許多既可食用又可作葯用,並且從這些動物名稱的文字中有「蟲」、「魚、「犭」等偏旁,可見古代就有了對動物分類的意識。除此之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也記載了動物葯67種。
再從中國古代的醫葯書籍看,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了65種動物葯,其中,鹿茸、麝香、牛黃等葯物仍為現今醫葯學所應用。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共收載了128種動物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共收載了461種動物葯;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收載了128種動物葯;近代的《中葯大辭典》收載了740種動物葯,當然,本草書是以葯味記載為主,不是計算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現已有900餘種可供入葯的動物。
植物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十分珍貴的葯用價值,是豐富的中葯庫。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常用的分類方法是將每種葯物按其原植物的自然分類系統分別歸入門、綱、目、科、屬、種,以種作為分類的基本單位。
白花蛇目前,我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佔90%,其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大約在200—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大約在180—230種;花類葯材大約在60—70種;皮類葯材大約在30—40種;全草類葯材大約在160一180種;葉類葯材大約在50—60種;藤木類葯材大約在40—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20—25種。
我國長江流域及我國南部廣大地區以喜暖、喜濕潤種類為多,葉類、全草類、花類、藤木類、皮類所佔比重較大。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根及根莖類葯居多,這類葯的特點是:耐寒、耐旱、耐鹽鹼,果實類葯的種類次之。東北地區栽培種類以人參、細辛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柏、防風、龍膽等為代表。華東地區栽培種類以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術、牡丹皮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夏枯草、柏子仁等為代表。華南地區栽培種類以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等為代表。華北地區的栽培種類以黨參、黃芪、地黃、山葯、金銀花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芩、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連翹等為代表。華中地區栽培種類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斷、枳殼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半夏等為代表。西北地區栽培種類以天麻、杜仲、當歸、黨參、枸杞子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甘草、麻黃、大黃、秦艽、肉蓯蓉、鎖陽等為代表。西南地區栽培種類以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鬱金、麥冬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川貝母、羌活為代表。
礦物葯分為鈉化合物類、鉀化合物類、銨化合物類、鎂化合物類、鈣化合物類、鋁化合物類、硅化合物類、錳化合物類、鐵化合物類、銅化合物類、鋅化合物類、砷化合物類等十二類。
金石美玉雖為死物,但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金可鎮精神,堅骨髓,銀可安五臟,定心神。銅可治腋臭,鐵可治脫肛等等。瑪瑙主治眼球上生白膜,石英主治胸腹邪氣,雄黃主治惡瘡,疽痔死肌。
白礬為礦物明礬石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體。關於它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位醫生守口如瓶,對祖傳的秘方決不外傳。尤其是他存有一條解砒霜中毒的妙方十分效驗,許多醫生費盡心機都得不到它。有位同行想了一個辦法,用酒把他灌醉並假稱:「酒里有砒霜。」在驚嚇之下,醉酒之中,他糊里糊塗的泄了密——「快拿白礬給我喝」,原來他解砒霜毒的秘方竟是不值幾文錢的白礬。
水是萬物化生的源泉,表現在天上就成為雨、露、霜、雪,表現在地下就成為海、河、泉、井。水的流動和靜止,寒涼和溫熱,是不同的水氣所形成的差別;水的甘咸苦,是水產生的不同滋味。所以,上古聖人通過分辨九川水土的不同來區別九州各地人性的善惡和壽命的長短。水液散失則營血枯竭,水谷不入則衛氣消亡。既然這樣,對於水的性味差異。尤其是防病治病的醫生們,要謹慎地用心研究。秋露之水,稟承夜晚的肅殺之氣,宜用來煎調肺的葯,調種治疥、癬、蟲癩的各種散劑。甘泉之水,則可治療心腹痛及邪穢之類所致的疾病,又能治煩熱消渴、反胃、嘔吐等症。
另外,有些結石也是很名貴的葯材。牛黃是用於臨床多見的動物結石的一種,是動物黃牛和水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有化痰、利膽、鎮驚的功能,用於熱病神昏譫語,癲癇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現代用於治療「乙腦」等病。馬寶是馬科動物的胃腸道結石,有清熱解毒,定驚化痰的作用。狗寶是犬科劫物狗的胃中結石,其能降逆氣,開郁結,解毒。猴棗系猴科動物獼猴等內臟的結石,有消痰鎮驚,消熱毒的作用,古代稱之為治熱痰之聖葯。
我國歷史悠久,地形復雜,幅員遼闊,氣候多樣,這樣為動、植、礦葯物的孕育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歷史上看,我國第一部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只收錄了365種葯物,後來的《本草經集注》(梁代)收錄的葯物是《神農本草經》的一倍,有730種。發展到《新修本草》(唐代)增至1774種,明代的《本草綱目》則集歷代本草之大全,收葯1892種。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中草葯有13268種,其中動物葯403科,1634種;植物葯369科,11471種;礦4豺葯163種,其餘為民間及民族葯物。現代科技高度發展,也加快了中葯分類的步伐,中葯分類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❿ 中草葯的根及地下莖類葯材初步加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根及地下莖類葯材,分組將葯材的地下部分採收後,按不同大小進行分級,以便於加工,如三七、巴戟,延胡索、浙貝母、白芷等。葯用部分採收後,可於河水、塘水、山間流水或自來水洗凈泥沙,除去殘留枝葉、蘆頭和須根。亦可不水洗,讓其干後泥土自行脫落或待乾燥過程中再通過搓、撞除去。對於干後難以去皮的根莖,應趁鮮及時颳去外皮,然後曬干,使顏色潔白,防止變色,如山葯、芍葯、桔梗、丹皮、半夏等。有的葯材需蒸煮才脫皮的,先將根莖洗凈後放入沸水中蒸煮幾分鍾,再撈出颳去外皮,然後漂凈曬干,如明黨參、珊瑚等。
對於質堅不易乾燥的粗大根莖,應在採收後即刻洗凈除去殘莖和毛須,趁鮮切成薄片曬干,如丹參、大黃、玄參、葛根等。對一些肉質、含水量大的塊根、鱗莖類葯材,如天冬、百部等,收後宜放入沸水中置片刻,然後再撈出曬干。通過沸水燙,可使細胞內蛋白質疑固,澱粉糊化,破壞酶的活性,促進水分蒸發,利於乾燥,並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溫和時間,以燙至半生不熟為好,過熟則軟爛,品質差,如天門冬、百部、廷胡索等。有些葯材採收後要進行蒸煮,然後再曬干,如鬱金、天麻、玉竹、何首烏。對於一些粉質程度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葯材,為了保護產品的色澤,在乾燥前用硫磺熏蒸,如山葯、澤瀉、白芷等。熏硫還可加速乾燥,防止霉爛。簡易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內熏硫櫃或大缸等密閉的容器內進行。根及地下莖類葯材除上述一般的加工方法外,有的還有其傳統的加工方法,如浙貝母要將鱗莖表皮擦去,加一些石灰,吸出內部水分,才易乾燥。又如玄參體積大,曬至五六成干時,須堆積幾天,使其「發汗」(即「回潮」),促使內部深層水分向體表轉移,以利乾燥,經多次反復堆曬,才能完全乾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