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企業如何加強安全管理
㈠ 如何做好企業食品安全工作
收藏推薦 近些年發生了諸如蘇丹紅事件、安徽劣質奶粉、三鹿奶粉事件等重大回食品安全事故。答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消費者對於「該吃什麼、還能吃什麼」產生了猶豫和疑惑。為了杜絕消費者的對食品安全的顧慮,食品企業應該積極做好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工作。一、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安全現狀1.生產經營規模小,主體不合法問題突出,過度競爭慘烈。從生產環節來看,企業生產規模狹小,經營分散,產品分級和包裝技術水平低,溯源管理困難;在食品加工環節,大量家庭作坊式的小型食品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必備條件;食品流通環節涉及面廣,監管難度大,目前食品經營企業達300多萬家,相當一部分經營管理落後,在過度競爭中慘淡經營,無暇顧及設施的更新,更不用說推行質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管理。2.生產經營規程難以落實,導致微生物污染較為嚴重。在食品的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由於原料受到環境污染,殺菌不徹底,貯運方法不當以及不注意衛生操作等造成細菌和致病菌超標。3.食品安全投入不足,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術儲備不足。
㈡ 怎樣才能有效地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將分析范圍劃定為環境污染,就容易了很多。版
環境對食品安全的污染也權要考慮好多個因素,如空氣中可漂浮顆粒密度、菌數密度等。
食品在生產、運輸、存儲、銷售過程中,都可能存在被環境污染的危險。如何有效防範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鄙人覺得
1、應首先加大對可控因素(人為環節)的法律保護。加大刑法懲治力度,凡由於人為因素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責任人判處40年有期徒刑,並對其所在生產企業處以10倍以上事件所造成經濟損失的處罰。(對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輕微事件還需細分)
2、生產企業需簽訂安全生產自律書,履行安全生產的責任。對各個生產環節嚴格控制,實施追究個人責任制度。
3、各行政職能部門應可敬職守、各負其職,嚴格依法執行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權利。
不過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話,試問當今中國公務員之中有幾個為民辦事、心系國家的?
生為百姓、我為魚肉。不打仗、餓不死、就行了
㈢ 如何管理好食品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
一、進貨索證索票制度
(一)嚴格審驗供貨商(包括銷售商或者直接供貨的生產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二)對購入的食品,索取並仔細查驗供貨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或者流通許可證、標注通過有關質量認證食品的相關質量認證證書、進口食品的有效商檢證明、國家規定應當經過檢驗檢疫食品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上述相關證明文件應當在有效期內首次購入該種食品時索驗。
(三)購入食品時,索取供貨商出具的正式銷售發票;或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索取有供貨商蓋章或者簽名的銷售憑證,並留具真實地址和聯系方式;銷售憑證應當記明食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銷貨日期等內容。
(四)索取和查驗的營業執照(身份證明)、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質量認證證書、商檢證明、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和銷售發票(憑證)應當按供貨商名稱或者食品種類整理建檔備查,相關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一)每次購入食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二)採取賬簿登記、單據粘貼建檔等多種方式建立進貨台賬。食品進貨台賬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定期查閱進貨台賬和檢查食品的保存與質量狀況,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作出醒目標注,並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櫃台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食品的處理情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如實記錄。
三、 庫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不得與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倉庫實行專用並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並運轉正常。
(三)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四)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 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做到勤進勤出,先進先出,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
㈣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三、盡快規劃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以市場體系建設確保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實處。由於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滯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分散和空間廣大,因而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和食品市場建設的力度。目前,急需在各大區域圍繞重要農產品和食品物流集散地建立國家區域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並與大中城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場以及終端市場聯網,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網路。所有農產品進入終端消費市場前,先進入中心市場登記備案。這一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分清行政主體的責任界線,有利於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從分散到集中監督管理),有利於食品安全溯源制的建立,有利於現代農業信息工程建設進而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大力倡導和推行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從源頭上為食品產業把好原料關口。種植業和養殖業是食品生產的第一關。首先要建立產地環境監測網路,嚴格控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產地環境污染直接或間接影響食品安全。因此,了解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原因,加強對產地環境的監測,控制和預防產地環境污染,有助於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建議國家要實施清潔生產戰略,大力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GAP(良好農業規范)工程,提倡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制定相關技術標准並強化執行力度,達到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減少食物生產源頭污染風險。
五、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從技術上確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目前,食品安全監管所涉及的科技,如檢測技術、檢測設備、檢測標准、物流安全技術、食品安全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總體技術水平落後,不能滿足監管工作的需要。而國家「十一五」食品安全重大支撐項目經費只有1.5億,遠遠不能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對技術的要求。要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來重視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國家要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專項的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和裝備研究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提高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特別是加緊相關食品檢測標準的研究修訂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和決策體系。建議國家成立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協調推進各部委對原料生產、物流和餐飲生產環節監管、食品市場准入管理、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農業投入品源頭整治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等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服務、監督、處罰、應急為一體的監管工作格局,全面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時也保證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㈤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監管
范道麗 司玲玲(周口市西華縣技術監督局,河南西華466000) 中圖分類號院X924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673-0992(2011)02-0016-01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它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國家安定、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全力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是質量監管部門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明確工作目標,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產加工環節監管責任,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採取有利措施,科學、依法監管。要通過持續開展清理整頓和規范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使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好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識明顯增強,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勢得到根本好轉,食品產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從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經驗教訓,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原有監管模式。。「蘇丹紅」、「三聚氰胺」之所以泛濫成災,與我們的風險評估體系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假如能及早發現「蘇丹紅」、「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以致對人體造成危害,就可採取相關的監管措施,從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要從過去側重於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進行處罰、處置轉變到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並建立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一個全過程監管體繫上來。各級監管部門應按照科學監管,關口前移,打防結合的工作方針,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塊狀產業和高風險產業,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大力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有毒有害物質鑒定排查、風險評估和預警等技術能力。通過對產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實施風險安全預測預報,做到對質量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及時預防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質量監管工作的有效性,把安全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 三、積極突出政府主導地位 食品安全是打造「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質監局要積極主動向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匯報食品整治工作總體思路和進展情況,贏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將食品由監管整治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的投入,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運轉。 四、加大對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檢驗機構檢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行政監管的執行與落實。 隨著食品生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食品生產新技術、新原料和新添加劑的廣泛使用,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劑尚未經過足夠的、科學的跟蹤測試,再加上食品制假手段呈現多樣化、高科技化發展趨勢,這些都使得食品安全檢測和執法工作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在此之前,不妨率先加大對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進修力度,不斷增加對高精尖專業檢測設備采購和應用的投入,人才培養和設備投入先行一步,方能未雨綢繆,既防患未然,也不至於限於被動,在原有檢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檢驗機構能力建設,這樣才能使食品安全領域里多年存在的各種隱患降到最低,以切實有效的手段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㈥ 生產車間如何加強食品安全工作
.教育和培訓的時間
根據建設建教[1997]83號文件印發的《建築企業職工安全培訓教育暫行規定》的要求如下:
(1) 企業法人代表、項目經理每年不少於30學時;
(2) 專職管理和技術人員每年不少於40學時;
(3) 其他管理和技術人員每年不少於20學時;
(4) 特殊工種每年不少於20學時;
(5) 其他職工每年不少於15學時;
(6) 待、轉、換崗重新上崗前,接受一次不少於20學時的培訓;
(7) 新工人的公司、項目、班組三級培訓教育時間分別不少於15學時、15學時、20學時。
2 .教育和培訓的形式與內容
教育和培訓按等級、層次和工作性質分別進行,管理人員的重點是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點是遵章守紀、自我保護和提高防範事故的能力。
(1) 新工人(包括合同工、臨時工、學徒工、實習和代培人員)必須進行公司、工地和班組的三級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標准及安全技術知識、設備性能、操作規程、安全制度、嚴禁事項及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
(2) 電工、焊工、架工、司爐工、爆破工、機操工及起重工、打樁機和各種機動車輛司機等特殊工種工人,除進行一般安全教育外,還要經過本工程的專業安全技術教育。
(3) 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施工和調換工作崗位時,對操作人員進行新技術、新崗位的安全教育。
3 .安全教育和培訓的形式
(1) 新工人三級安全教育
對新工人或調換工種的工人,必須按規定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准上崗。
三級安全教育是每個剛進企業的新工人必須接受的首次安全生產方面的基本教育,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公司(即企業)、項目(或工程處,施工處、工區)、班組這三級。對新工人或調換工種的工人,必須按規定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准上崗。
公司級。新工人在分配到施工隊之前,必須進行初步的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如下:
1) 勞動保護的意義和任務的一般教育;
2) 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標准、規范、規程和安全知識;
3) 企業安全規章制度等。
項目(或工程處,施工處、工區)級。項目級教育是新工人被分配到項目以後進行的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如下:
1) 建安工人安全生產技術操作一般規定;
2)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 安全生產紀律和文明生產要求;
4) 在施工程基本情況,包括現場環境、施工特點,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險作業部位及必須遵守的事項。
班組級。崗位教育是新工人分配到班組後,開始工作前的一級教育。教育內容如下:
1) 本人從事施工生產工作的性質,必要的安全知識,機具設備及安全防護設施的性能和作用;
2) 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
3) 班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勞動紀律;
4) 本工種事故案例剖析、易發事故部位及勞防用品的使用要求。
三級教育的要求:
1) 三級教育一般由企業的安全、教育、勞動、技術等部門配合進行;
2) 受教育者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准予進入生產崗位;
3) 給每一名職工建立職工勞動保護教育卡,記錄三級教育、變換工種教育等教育考核情況,並由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簽字後入冊。
(2)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
除進行一般安全教育外,還要執行GB5306—85《關於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劃》的有關規定,按國家、行為、地方和企業規定進行本工種專業培訓、資格考核,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後上崗。
(3) 特定情況下的適時安全教育
1) 季節性,如冬季、夏季、雨雪天、汛台期施工;
2) 節假日前後;
3) 節假日加班或突擊趕任務;
4) 工作對象改變;
5) 工種變換;
6) 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施工;
7) 發現事故隱患或發生事故後;
8) 新進入現場等。
車間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車間安全檢查是發動和依靠職工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有效辦法,是落實黨的勞保政策,檢查和揭露不安全因素的好形式,也是預防和杜絕工傷事故,改善勞動條件的一項得力措施,還可以達到交流經驗,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作用。
(一)安全檢查的內容
(1)查有無進行三級教育。
(2)查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公開張掛或放置。
(3)查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有無布置安全工作。
(4)查安全防護、保險、報警、急救裝置或器材是否完備。
(5)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及正確使用。
(6)查工作銜接配合是否合理。
(7)查事故隱患是否存在。
(8)查安全計劃措施是否落實和實施。
(二)安全檢查的形式
安全檢查的方法有:經常性檢查(如班組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專業性檢查(如防寒保暖、防暑降溫、防火防爆、制度規章、防護裝置、電器保安及專業檢查等),還有節假日前的例行檢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群眾性大檢查。
另外,教育班組成員養成時時重視安全,經常注意進行自我安全檢查的習慣,是實現安全生產、防止事故發生的最重要方式。
(三)自我安全檢查要點
每一次生產事故,直接受害最大的都是第一線的生產人員,因此必須學會自我安全檢查。特別是對於那些剛到新崗位的工人,要堅決制止「邊干邊學」的極端錯誤做法。自我安全檢查可分為五類注意事項:
1.工作區域的安全性
注意周圍環境衛生,工序通道暢通,梯架台穩固,地面和工作檯面平整。
2.使用材料的安全性
注意堆放或儲藏方式,裝卸地方大小,材料有無斷裂、毛刺、毒性、污染或特殊要求,運輸、起吊、搬運手段,信號裝置是否清晰等情況。
3.工具的安全性
注意是否齊全、清潔、有無損壞,有何特殊使用規定、操作方法等。
4.設備的安全性
注意防護、保險、報警裝置情況,控制機構、使用規程等要求的完好情況。
5.其他防護的安全性
注意通風、防暑降溫、保暖防凍、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和正確使用,衣服鞋襪及頭發是否合適,有無消防和急救物品等措施。
安全生產獎懲制度
1、根據國家相關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為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本制度。
2、 考核內容
(1)、各級各部門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2)、職工因工傷亡控制指標(按公司年度管理目標要求)。
(3)、現場安全達標率目標(合格率100%;優良率按公司要求)。
(4)、創建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安全生產先進部門、文明工地目標(按公司管理目標要求)。
3、管理目標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按規定配齊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
(2)、公司要制定年度安全管理目標,並制度具體措施,確保目標實現。
(3)、項目部每承接一項工程,首先要制定安全管理目標(傷亡控制指標和安全達標、文明施工目標),並將安全責任目標分解到人,責任落實,各項目標有人抓,有人管,實現目標管理。
(4)、施工管理人員要按規定進行安全培訓,持證上崗。
(5)、做好傷亡事故的統計報告工作。
4、安全責任
(1)、企業法定代表人對實現本單位、本部門的安全管理目標負總責。
(2)、各級生產負責人對實現安全管理目標負直接領導責任。
(3)、各級各部門的管理人員按各自的安全職責,為實現安全管理目標努力工作。
(4)、項目經理是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項目上的代理人,對項目施工中安全生產負總責,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法規、法令和公司的各項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領導,群防群治,確保安全生產。
5、考核辦法
(1)、實行逐級考核的辦法,公司接受上級考核;項目部接受公司考核;項目部要對所屬管理人員進行考核。
(2)、各級要制定具體考核辦法,考核成績和各級領導及管理人員工作業績掛鉤,列入各項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
(3)、考核結果作為年終經濟兌現和評定先進,實行獎罰的主要依據之一。
(4)公司每月對各項目部管理人員進行一次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情況考評,
在考評中達到合格標準的不獎不懲,達不到合格標準的懲當月工資的10%,達到優良標準的獎月工資的10%,安全生產月考評成績做為項目部年終評先工作的重要依據(占年終評先比例的60%)。
6、凡在安全生產中成績突出,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公司給予表彰,記功,發放一次性獎金,授予榮譽稱號等獎勵。
(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
(2)、在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方面有較大發明、技術改進或者提出重大合理化建議的。
(3)、防止和避免了重大傷亡事故,或在事故搶救中有功的。
7、創優爭先,在文明施工中做出顯著成績,獲得省、市級文明工地稱號的,公司予以成本補貼獎勵,實際補貼標准,在年度經營目標責任書中訂立。
(1)、公司對創文明工地的單位按建築工程面積進行獎勵:創省級文明樣板工地的獎1000元;創省級文明工地的項目獎800元;對創市級文明樣板工地的項目獎500元;對創市級文明工地的項目獎300元;對未能完成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責任目標的項目部,公司按照創建文明工地獎勵辦法,對責任項目部進行相應的懲罰。
(2)、公司竣工的單位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經匯總不達標的,公司將對該工程的項目部處800元的罰款。罰款辦法由公司安全處出安全生產、文明施工不達標證據,經主管經理、總經理批准交公司財務部由受罰單位工程款中扣除。並整理好懲罰資料入檔。
8、對於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員,給予處分
(1)、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事故的;
(2)、玩忽職守,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造成事故的;
(3)、發現險情,既不採取防範措施又不及時報告,而發生事故的。
(4)、存在事故隱患不執行上級和安全部門限期整改的要求,造成事故的;
(5)、發生事故後,不積極組織搶救,不吸取教訓採取措施,致使同類事故重復發生的。
9、經濟處罰的規定
(1)、生產、施工設施缺少防護設施及存在事故隱患。
a.生產、施工設備、設施,沒有安全防護設施或防護有嚴重缺陷者,不得安裝或運行,對於確定安裝使用防護有嚴重缺陷的設備、設施的責任者和隨意確定拆毀安全防護設施的責任者,罰款100-200元。
b.已經開工的工程項目無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中無安全技術措施,一經查出對工程項目負責人罰款200元;雖編制施工設計方案,但未經審批,一經查出,對工程項目負責人罰款100元。
c.存有重大事故隱患,逾期不解決的,對相關負責人罰款300-500元。
d.存有事故隱患,雖然在接到《事故隱患通知書》後對事故進行了整改,但整改不徹底或《事故隱患回執》逾期不反饋消項的,對相關負責人罰款100-200元。
e.對確定將有毒有害產品的生產轉移,分包給無防護措施的單位,並未提供指導和協助解決防護措施的單位主管負責人處以200-1000元罰款,並扣罰月工資的10-30%。
f.被罰者違反以上多項規定的,按各項規定合並處罰,由個人承擔。
(2)、現場管理及檢查
a.職工進入施工現場、生產車間赤腳,穿拖鞋,穿高跟鞋,不戴安全帽,電氣人員不穿絕緣鞋,女工不戴工作帽,高處作業不掛安全帶等違紀者,每人罰款10元;項目經理及管理人員均罰款20元;一次發現10個違紀人員,處罰工地主要負責人100元,並停產整頓一次;凡停產整頓的車間、工地,對項目負責人另處罰100-300元,分包隊伍等同。
b.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者罰款20元,不持證上崗者罰款10元。
c.塔吊、施工電梯、龍門架(井字架)、腳手架、用電、工具、焊機、安全網、車床等的設備沒有安全技術交底,上述設施,設備投放使用前未經驗收和辦理驗收手續,對有關人員處以每人20-200元罰款。
d.對於違章指揮者,視情節輕重罰款20-200元,對於違章操作者視情節輕重罰款20-50元。
e.對於無視安全檢查,妨礙安全人員工作者視情節輕重罰款20-200元。
f.對於現場混亂,材料浪費嚴重,影響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的現場,罰負責人50-200元罰款。
g.公司內部檢查中對達不到《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相關規定的,處以相關負責人50-200元罰款。
h.市級以上部門檢查,對達不到建設部《施工安全檢查標准》中合格的部門、工地,處以相關負責人100-200元罰款。受到通報批評的對其負責人加倍處罰。
k.在檢查或平時抽查中,對必備的安全管理資料管理混亂或嚴重缺項的負責人,罰款20-200元。
l.違反以上多項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按各項規定合並處罰。
(3)、工傷事故
a.單位發生輕傷事故,每輕傷一人罰款50-500元,罰款由事故責任者所在班組支付,事故責任者罰當月工資10-30%,免發當月獎金。
b.單位發生重傷事故,每重傷一人次罰款3000-5000元,罰款由事故責任者所在班組支付20-30%,不足部分由承包組或項目部支付,事故責任者不論是傷者本人或他人,一律扣罰月工資10-30%,並免發1-3月職務崗位津貼和獎金。
c.單位發生死亡事故,每死亡一人罰款5000-10000元,罰款由事故責任者所在班組支付20-30%,不足部分由承包組或項目部支付,扣罰事故責任者本人月工資10-30%,並免發1-6個月職務崗位津貼和獎金。
d.單位發生多人事故,按規定標准分別計算合並罰款。
e.發生事故拖延報告,隱瞞不報,謊報以及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責任者,罰款50-5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設備事故和隱患
a.對私自拆毀安全設施造成事故隱患者,根據情節輕重處以50-500元罰款。
b.對於發生機械設備事故的責任者處以直接經濟損失5-10%的罰款。(不少於100元)。
c.發生與外單位無關的交通事故,對事故責任者處以直接經濟損失5-10%的罰款。
(5)火災事故及隱患
a、火災隱患
①、火災隱患要求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每項按10元處罰責任人員。
②、重大隱患要求限期消除,逾期不改者,對責任人員處以100-500元罰款。
③、違犯消防規定不聽勸阻者,給予適當罰款。
b、火警
①、對於火警損失折款不足百元責任者,處以10元罰款,並給予批評教育。
②、對於火災損失折款100-5000元的責任者處以直接經濟損失費10%的罰款。
③、對於經濟損失5000元以上萬元以下的火災事故的責任者,處以直接經濟損失20%的罰款。
④、對於直接經濟損失在萬元及萬元以上的火災事故的責任者,報公安機關依法懲處。
⑤、對因不認真吸取教訓,採取措施,一年內連續發生以上火災的責任者,要加倍處罰。
⑥、消防器材、設備因管理不善和挪做他用的責任者,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適當罰款,影響滅火行動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任者,要嚴肅處理。
⑦、對造成既有人身傷亡又有經濟損失的責任者按本條有關規定合並處罰。
10、對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單位,單位負責人及有關責任者加倍罰款。
(1)、對於違章操作,經檢查人提出後,仍堅持不改造成事故者。
(2)、對於違章指揮造成事故者。
(3)、發生事故後,隱瞞或謊報事故情況,破壞現場,妨礙事故調查者。
(4)、單位發生傷亡事故,不認真吸取教訓,採取措施,在一年內又重復發生類似事故。
(5) 、「停工通知書」後,逾期不解決而發生傷亡事故者。
11、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而造成的事故,單位和個人免予處罰。
㈦ 敘述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國家對食品安全採取的措施有:
1.加強食品安全監測。
制訂食用農產品產地區劃。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監管體系,系統調查農產品產地污染狀況,開展重點地區、典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控。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和環境安全管理。建立國家農獸葯殘留監控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由目前的37個城市擴展到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建立原糧污染監控制度,開展原糧質量安全和衛生監測,建設糧食質量安全和原糧衛生監測網路。開展非食品原料風險監測,系統調查非食品原料污染情況,建立重點食品強制性標准全國專項檢查制度,實施電子標簽管理制度,建立和規范食品召回監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衛生質量抽查和例行監測制度,建立食品質量監測直報點。完善國家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
2.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整合並充分利用現有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嚴格實驗室資質管理,初步建立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實現檢測資源共享,滿足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安全監管的需要,力爭使國家級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社會化,積極鼓勵和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
3.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准。
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的力度,基本建立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標准體系。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標准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進程,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訂修訂。根據我國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具體情況,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過渡標准或分級標准。
4.構建食品安全信息體系。
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和國家對重點企業的食品安全要素的直報網路;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強的食品安全動態信息資料庫;建設國家食品安全基礎信息共享系統,形成服務於食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事件預警、應急處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會公眾服務的網路協同工作環境。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制度。
5.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
開展食品安全科學的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關鍵技術研究和食品安全科研基礎數據共享平台建設,加強應用技術和相關戰略研究。跟蹤研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准、主要貿易國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通報評議。加強食品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初步建成既有自主創新能力又與國際接軌、開放的食品安全科研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
6.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
完善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實施食品安全快速反應聯動機制。加強應急指揮決策體系、應急監測、報告和預警體系、應急檢測技術支撐系統、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體系,以及培訓演練基地、現場處置能力建設,提升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辦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訪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國家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制度。
7.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
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制度和體系,研究食品可能發生的危害後果及其嚴重性,以及危害發生的概率,並據此劃分食品的風險等級,其動態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食品安全決策和管理的基礎。
8.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創造食品安全誠信文化。初步建立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督促功能。逐步建立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加強行業自律,建立食品企業紅黑榜制度。
專欄8 食品安全誠信
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 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登記檔案信息系統和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資料庫,廣泛收集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消費者申訴舉報信息等,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分類監管制度。
量化分級管理 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強化食品衛生許可和監督管理。
9.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行為,重點開展高風險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提高與公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糧、肉、蔬菜、水果、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等重點品種和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及消費重點環節的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食品企業日常監管措施,探索農村小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的有效監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和無證照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整頓和規范食品廣告,重點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廣告。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指導和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建設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社會監督網和監管責任網,全面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0.完善食品安全相關認證。
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全國統一的食品認證體系,完善認證制度。建立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制度,積極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證工作,加大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飼料產品質量認證力度。對農業投入品生產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管理體系認證。完善良好農業規范、良好生產規范、良好儲藏和運輸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綠色市場認證,提高食品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加快我國食品認證的國際互認進程。
11.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訂科學合理與國際接軌的准入程序。在對食品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實施分類管理,提高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的有效性。完善進口食品查驗制度,重點對食品中農獸葯、食品添加劑、致病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質、標簽標識進行查驗。建立和完善「一個模式,十項制度」(即「公司+基地+標准化」管理模式,種植養殖基地備案管理等十項管理制度)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充分運用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和《實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規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制定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規范,制訂、修訂與食品檢測相關的檢驗檢疫行業標准。
12.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制訂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綱要。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宣傳報道,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和參與監督能力。加快建設食品安全培訓體系,對政府管理人員、執法者、企業管理與工作人員、新聞工作者、消費者進行多形式、多途徑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