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加工工序餘量為什麼不按雙邊餘量
『壹』 關於車、鏜削軸孔徑加工餘量查表值是指單邊餘量還是雙邊
手冊上應該會指明是直徑還是單邊
一般加工餘量指直徑上,也就是雙邊,這樣鉸刀、鑽頭等只能按直徑計算的就比較方便
『貳』 機械加工餘量比如鑽孔去了4.8mm,工序餘量是寫4.8還是2.4
1.零件機械加工流程卡、工序卡上,對於加工餘量的表述、說明,回用半徑(單面)來表示比較好答,還是用雙面(直徑)來表示比較好。沒有嚴格的要求。
2.對於數控車床編程來說,直徑編程比較好,可直接讀取零件圖上的標注值。
3.對於除了數控車床以外的其他情況,對於刀具選擇,切削參數的選擇,都是用單面切深來討論的。
4.鑒於上述原因,我認為除了只接觸數控車床的人員以外,其他人員還是以半徑(單面)來表示比較好。
5.所以:
可以這樣寫:單面留加工餘量2.4毫米。
也可寫成:留加工餘量2.4毫米/單面。
或者寫成:留加工餘量2.4毫米/半徑。
『叄』 什麼是加工餘量
加工餘量是指加工過程中在工件表面所切去的金屬層厚度。餘量有總加工餘量和工序餘量之分。由毛坯轉變為零件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總加工餘量(亦稱毛坯餘量)。
一般情況下,總加工餘量並非一次切除,而是分在各工序中逐漸切除,故每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該工序加工餘量(簡稱工序餘量)。工序餘量是相鄰兩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毛坯餘量是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的設計尺寸之差。
由於工序尺寸有公差,實際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餘量是變化的,因此餘量有基本餘量(或稱公稱餘量、名義餘量)、最大餘量和最小餘量之分。從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對稱性,工序餘量還有單邊餘量和雙邊餘量之分。
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體原則」標注,對被包容尺寸(如軸徑),其公稱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上極限偏差為0;對包容尺寸(如孔徑,槽寬),其公稱尺寸則為最小工序尺寸,下極限偏差為0。對孔距類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對稱偏差標注。
。
加工中加工餘量確定方法:
(1)計演算法:採用計演算法確定加工餘量比較准確,但是需要掌握必要的統計資料和一定的測量手段。
(2)查表法:利用各種手冊所給的表格數據,再結合實際加工情況進行修正,以確定加工餘量,這種方法由於方便、快捷,在生產生運用的較多。
(3)經驗法:由一些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工人,根據現場的條件和實際經驗確定加工餘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單件小批量的生產。
『肆』 加工餘量的大小對加工有什麼影響嗎
工序尺寸公差帶的布置一般都採用「單向、入體」原則,即對於被包容面(軸類),公差都標成下偏差,取上偏差為零,工序基本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對於包容面(孔類),公差都標成上偏差,取下偏差為零。但是,孔中心距尺寸和毛坯尺寸的公差帶一般都取雙向對稱布置。確定加工餘量的方法,加工餘量的大小直接影響零件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加工餘量過大,不僅增加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生產效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電力等的消耗,增加成本。但是加工餘量過小,又不能保證消除前工序的各種誤差和表面缺陷,甚至產生廢品。因此,必須合理地確定加工餘量。其確定方法如下。
(1)查表法:根據有關手冊提供的加工餘量數據,再結合本廠實際生產情況加以修正後確定加工餘量。這是各工廠廣泛採用的方法。
(2)經驗估計法:根據工藝人員本身積累的經驗確定加工餘量。一般為了防止餘量過小而產生廢品,所估計的餘量總是偏大。該方法常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
(3)分析計演算法:根據理論公式和一定的試驗材料,對影響加工餘量的各因素進行分析、計算來確定加工餘量。這種方法較合理,但需要全面可靠的試驗資料,計算也較復雜,一般只在材料十分貴重或少數大批、大量生產的工廠中採用。
『伍』 在切削餘量手冊中所查到孔的加工餘量是指單邊餘量對嗎
孔的加工餘量指直徑。
『陸』 鑄造工藝中的機械加工餘量怎麼算
機械加工過程中,將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的多餘金屬通過機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掉,獲得設計要求的加工表面,零件表面預留的(需切除掉的)金屬層的厚度稱為加工餘量。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從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加工餘量。加工餘量分為工序餘量和加工總餘量。
1、工序餘量
工序餘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即相鄰兩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由於工序尺寸有公差,實際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餘量是變化的,因此餘量有基本餘量(或稱公稱餘量、名義餘量)、最大餘量和最小餘量之分。從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對稱性,工序餘量還有單邊餘量和雙邊餘量之分。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體原則」標注,對被包容尺寸(如軸徑),其公稱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上極限偏差為0;對包容尺寸(如孔徑,槽寬),其公稱尺寸則為最小工序尺寸,下極限偏差為0。對孔距類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對稱偏差標注。
(1)工序餘量的計算
工序餘量有單邊餘量和雙邊餘量之分。
(2)基本餘量、最大餘量、最小餘量及餘量公差
由於毛坯製造和零件加工時都有尺寸誤差,因此加工餘量也是個變動值。
當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計算時,所得的加工餘量稱為基本餘量或公稱餘量。
最小餘量是保證該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質量所需切除的金屬層最小厚度。最大餘量是該工序餘量的最大值。餘量公差是加工餘量的變動范圍,等於最大餘量與最小餘量的差值,也等於前工序與本工序兩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工序尺寸公差帶的布置一般都採用「單向、入體」原則,即對於被包容面(軸類),公差都標成下偏差,取上偏差為零,工序基本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對於包容面(孔類),公差都標成上偏差,取下偏差為零。但是,孔中心距尺寸和毛坯尺寸的公差帶一般都取雙向對稱布置。
2、加工總餘量
加工總餘量是指由毛坯變為成品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屬層總厚度,即毛坯尺寸與零件圖設計尺寸之差2,也等於該表面各工序餘量之和。
『柒』 求孔的加工方式及餘量
餘量2是可以的,那你就得先粗鏜,把精鏜餘量單邊留20絲就可以了,那樣你想鉸,想鏜都行了
『捌』 何謂工序餘量、總餘量它們之間是什麼關系
加工餘量是指加工過程中所切去的金屬層厚度。餘量有總加工餘量和工序餘量之分。由毛坯轉變專為零屬件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總加工餘量(亦稱毛坯餘量)。
一般情況下,總加工餘量並非一次切除,而是分在各工序中逐漸切除,故每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該工序加工餘量(簡稱工序餘量)。工序餘量是相鄰兩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毛坯餘量是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的設計尺寸之差。
(8)孔加工工序餘量為什麼不按雙邊餘量擴展閱讀:
由於工序尺寸有公差,實際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餘量是變化的,因此餘量有基本餘量(或稱公稱餘量、名義餘量)、最大餘量和最小餘量之分。從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對稱性,工序餘量還有單邊餘量和雙邊餘量之分。
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體原則」標注,對被包容尺寸(如軸徑),其公稱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上極限偏差為0;對包容尺寸(如孔徑,槽寬),其公稱尺寸則為最小工序尺寸,下極限偏差為0。對孔距類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對稱偏差標注。
『玖』 機械加工的加工餘量
由毛坯變成復成品的過程中制,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加工總餘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工序間加工餘量。對於外圓和孔等旋轉表面而言,加工餘量是從直徑上考慮的,故稱為對稱餘量(即雙邊餘量),即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是直徑上的加工餘量之半。平面的加工餘量則是單邊餘量,它等於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餘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後的內應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餘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餘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餘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餘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餘量越小。
『拾』 機械加工工序餘量表不會查
按你附表工序及餘量如下:
1)下料:鋸割棒料Φ50(=45+5)xL(圖紙軸向長度+5,以下工序不專再提及軸向尺寸屬);
2)粗車:粗車Φ50至Φ47,直徑留量3mm;
3)半精車:車外徑Φ47至Φ45.6(直徑留量1.4mm);
4)精車Φ45.6至Φ45(0/-0.017)。
表中的餘量偏大,也比較繁瑣。如果不經過熱處理(淬火或調質處理),通常Φ45外圓一般買Φ50棒料(圓鋼規格大多為5mm一個檔),直接車1:(粗車和半精):至Φ46,再車2:精車外圓至Φ45(0/-0.017)。如果外圓粗糙度為Ra0.8的話,就要半精車至Φ45(+0.5/+0.3)然後磨削達Φ45(0/-0.017);如果有調質要求,就直接車1:(粗車和半精):至Φ47(調質變形通常1MM,所以直徑放量2mm比較保險),再車2:精車外圓至Φ45(0/-0.017)。
理論的東西和實際出入很大。正常的工廠加工是要追求效率的,如果沒有熱處理和粗糙度Ra0.8的要求,通常都是粗精車一次完成。因為直徑總餘量5mm,2-3次走刀就完成了,只是需要考慮工件發熱時的測量值要偏大(工件冷卻至室溫後直徑會變小),有經驗的工人會掌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