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加工業是什麼
1. 深圳各個區的主要行業是什麼
羅湖是商業中心,福田是文化中心,南山是科技中心。
2. 深圳有幾個大工業區,分別叫什麼
工業區的話,基本集中在幾大塊,
沙井那邊
寶安中心區過去點的西鄉,固戍
石岩
坂田龍華片區
再就是龍華片區
光明新區。
3. 深圳的加工業將轉移到哪裡
關外或東莞.
4. 深圳最主要是哪些產業的哪些行業大神們幫幫忙
你好! 龍華主要的就是富士康工業區了,就他們的工廠都有幾十萬工回人了! 沙井當然主要的答是電子了,沙井有個電子元配件市場。連東莞的廠都來這邊找配件啊!沙井都成了「電子沙井」。 西鄉有五金/通訊設備/電子設備製造業居多。 福永主要有同富裕工業區。 寶安中心區,較有代表性就是寶安中心廣場。 寶安區的產業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從國外引入的產業。 松崗鎮:松夏工業園 主要有tcl領跑松崗小家電產業 5年內產值超50億。 家電製造業是松崗鎮的傳統支柱產業。 http://www.foshan.gov.cn/zsyz/gyyq_2/200806/t20080611_636122.html 新安鎮主要是以外貿加工及五金等行業為主! 寶安區主要有內衣、模具、服裝、鍾表、汽車電子五大產業集聚基地目前已經初具規模。
5. 深圳有什麼大型的工廠!!!
以下這些公司在深圳都有分廠:
三星、恩思邁、比亞迪、上海梘廠、方正、主力、兄回弟、歐姆龍、伊萊答特、艾默生、富士康等等。
工業區有:
坪山大工業區
龍崗寶龍工業區
華豐(龍崗)留學生產業園
龍崗同樂工業園
龍崗回龍埔科技園
坪地高橋工業園
龍崗龍騰工業區
拓展資料:
工廠 又稱製造廠,是一類用以生產貨物的大型工業建築物。大部分工廠都擁有以大型機器或設備構成的生產線。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即使用機械化勞動代替手工勞動的資本主義工業場所。
18~19世紀,經過工業革命,機器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資本主義經濟憑借機器化大生產,最終戰勝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現代對工廠也稱為「製造廠」、「生產企業」。
6. 深圳以什麼工業為主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市市花為簕杜鵑,市樹為荔枝樹,第版二市樹候選為紅樹。深權圳曾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等稱號,一批住宅區被評為全國城市物業管理優秀示範小區。這座城市已擁有書城、大劇院、圖書館等現代化文化設施,並擁有交響樂團、歌舞團等文藝團體和大批高新發展的企業,如深圳齊創輝財務公司。
深圳已經確定了建設園林式、花園式城市,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奮斗目標。到
201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區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
旅遊勝地,將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性城市。
7. 深圳主要是以什麼工業為主
以輕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8. 深圳哪個工業區最大在什麼地方
深圳市坪山新區里的:深圳大工業區
是深圳市目前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區.工廠最多的
9. 深圳是個加工業城市還是商業城市
平面設計在深圳也不錯,尤其是動漫產業
10. 深圳的產業結構
縱觀深圳市20多年來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非農化趨勢明顯。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由於受城市化發展和土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農業生產本身的特點所制約,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遠不及第二、第三產業,因而比重逐年降低。開放以前,深圳還是個落後的農業社會,但到1996年,第一產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6%,深圳已成為一個完全的工業社會。深圳的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其次,1993年以前,第二產業發展速度相對快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比重相對穩定,三次產業構成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二產業的變動上。1993年以來,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3年的42.9%上升到近幾年已接近50%。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已形成並行發展的格局。按發展趨勢估計,第三產業在深圳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優化和升級是深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主趨勢。深圳的產業結構以「三來一補」作為起點,經歷了蛙跳式的演進,使幼稚的高新技術產業很快成長為深圳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強經濟與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產業逐步引退,高新技術迅速崛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亮點。近年來,深圳開始致力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建設由數量型、資源消耗型的粗放經營方式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走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第一產業注重扶持「三高」農業、創匯農業,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第二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第三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全市第三產業上規模、上等級。三大產業結構由1979年的37:21:42調整到2000年的1.2:50.5:48.3,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四,各個產業產業內部的發展變化也相當明顯。農業生產打破「以糧唯一」的單一格局,按貿工農綜合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使農村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朝著集約化經營和外向型方向發展。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則有不同的支柱產業。特區成立的前10年,「三來一補」的加工業是第二產業的主體,「八五」時期建築業成為了第二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從1990年初起步,近10年得到迅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第一增長點。199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僅22.9億元,1998年達655.18億元,產值年均遞增54.2%,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35%。隨著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深圳已經形成了計算機及其軟體、通訊、微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群,並在周邊地區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配套縱深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