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米加工的調研報告怎麼寫
A. 關於大米加工
可以生產如下8類產品:
1. 糙米汁;
2. 糯米紙和糯米紙粉;
3. 檸檬酸;
4. 蒸穀米;
5. 果葡糖漿;
6. 飼料級大米蛋白粉;
7. 多孔澱粉;
8. 發芽糙米。
欲了解詳細製作過程及原理請參考如下鏈接資料
B. 求一篇加工廠調研報告1500字。
參考答案: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C. 合肥大米調查報告
大米合肥市場調查報告
通過這幾天辛苦的拜訪和了解,我對合肥市大米的市場情況進行的調查,初步熟悉了合肥市大米市場的一些基本狀況,了解了金潤等一些競爭品牌的市場情況,通過有關信息的整理與分析,以期能為白湖米業在以後的市場開拓,品牌的打造,宣傳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鑒和參考。下面是此次合肥市場調查的主要內容。
一:調查方法:市場實地走訪。
二:調查區域:合肥市所以區域。
三:調查日期:7月6——7月10
四:調查對象:各區域超市、集市、糧油行、社區便利店的經銷商和消費
第一部分:市場基本情況分析:
一:大米市場總體情況:
目前合肥市場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大米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消費品,尚未形成壟斷性著名品牌與企業,為公司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而且生態農業產品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其高價值、高利潤與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特徵將為公司的核心產品競爭力的形成與公司的後繼發展提供強勁的產品、市場與利潤空間的保障。
↓市場空間廣闊
二:大米市場的主要經營方式:
目前合肥大米經營主要以特約經銷商、批發、零售方式和廠家直銷.批發.零售兩種方式。他們都分別在周谷堆設立直銷處或設立總代理,然後在四面八方設立代理商。在調查時發現,大米的銷售主要分布在各區域的超市、社區便利店、糧油行等場所。其中,大部分糧油行在消費者購買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候,對其周圍有送貨上門的服務。
三:合肥市場的大米品牌及其銷售情況分析:
如下圖:
金潤 32%
白湖 11%
金健 5%
東北大米 20%
北大荒大米 13%
隆迪 8%
肥西米 4%
其他 7%
經調查顯示:佔領合肥大米市場的主要品牌有金潤,白湖,金健,東北大米,北大荒大米,隆迪,肥西米等其它大米品牌,從上面的圖表發現金潤,東北大米,北大荒米成為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他們基本佔領了合肥的大半市場,首先東北大米和北大荒米以口味佔領一部分市場,他們基本是做老客戶,而且他們的定位明確,如肥西米和一些其它的米,以價格優勢佔領市場,他們屬於本土大米,佔領合肥的小糧店,在走訪時還發現,金潤、隆迪.白湖大米銷售的地區很大部分都有上述幾種品牌的大米存在,但在市場上還沒有一個絕對領導的品牌,各類品牌各有紛爭,所佔比率相差無幾。
另外,通過比較發現,金潤在市中心、城郊所佔比率較大,銷售數量較多,而且在有些超市和便利店成了金潤的專賣,例如:互惠超市, 1:金潤米的優勢:
1) 他是本土品牌,他的加工廠就在合肥,所以少了運輸費,
2) 他的營銷策略全,他不僅在超市鋪貨,而且在一些企業也供貨,例如:有的公司在節假日時發金潤的米,這樣長久下去消費者會行成一種習慣,自然的會考慮到金潤米,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因此我們要做到培養消費者的習慣.
3) 品種多,它在高.中.低檔都有不同的品種.
從上面可以看出:金潤米業不僅在超市,便利店鋪貨,而且他大量開發其他的渠道.例如開發一些企業,從而提高它的品牌知名度和銷量.
金潤米的劣勢:
1) 沒有自己的生產地,都是拿別人的米來加工然後導入市場.
2) 目前市場上金潤米的質量成在一定的質量問題.
3) 訴求不明確,定位不準,大眾化,沒有具體的針對性.
四:價格分析:
在被調查的區域,根據各大米品種不同,其價格也參差不齊。香米類普遍高於其他米的價格,一般在2.6-3.8元/斤,袋裝米的價格較之散裝米價格略高。根據合肥市糧食局顯示,糧食的價格目前在合肥有所提升,文件如下:
合肥市糧油市場行情
批發價:普通雜交米1.32-1.33元/市斤(下同),優質雜交米1.52-1.53,普通粳米1.86-1.87,東北粳米2.18-2.50; 零售價:普通秈米1.45左右,優質秈米1.55左右,普通粳米1.75左右,優質粳米1.90左右;
根據上面信息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目前合肥市場的價格情況,
那麼在消費者心目中希望價格怎樣呢???(如下圖)
消費者經常購買大米的價格
價格(元)
比例(%) 1.00-1.50 1.50-2.00 2.00-3.00 4.00以上
14% 71% 10% 5%
從上圖顯示:消費者經常購買大米的價格一般在1.5-2.0元/斤是在之間,它佔到市場的71%.這個價位的大米銷售情況最好,但一些地方性品牌中,絕大數價格明顯偏低。
五: 消費群體分析:
(如下圖)
年齡(歲) 比例(%)
25歲以下 3%
25-29歲 20%
30-39歲 39%
40-49歲 13%
50-59歲 14%
60歲以上 11%
在消費群體的調查方面,經常性購買大米的消費者,女性高於男性,且以中年女性為主,年齡段大約在30-59歲。比如在大型購物內的大米銷售區,買者眾多,主要以家庭婦女、退休老人為主,通過訪談得知,他們買米時大米質量辨別仔細,平時關注大米價格變化。部分消費者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喜歡的口感購買。一般選擇中等價位的大米品種。
六: 消費者及經銷商對產品關注點
1)如下圖 : 圖1 消費者購買大米時關心的程度
關心
比例% 口味 品牌 產地 價格 服務 包裝 營養
25% 16% 10% 15% 21% 11% 2%
從上圖可以看出消費者購買大米時最關心的幾大因素有口味、服務態度.價格,包裝及品牌等,據調查資料顯示,其中以口味為關心度最高,說明消費者對產品口味的重視程度,另外,消費這對包裝也比較重視,最主要的是袋子的手提的口子,現在市場上,有的大米袋子的口子太薄,一提就斷,這樣嚴重影響產品的銷量.而且有好多袋子的包裝過於陳舊,我們應該設計一些符合社會的發展變化的新元素的東西,要隨著時代的腳步走,要有一套完整的CIS設計,整個市場要要統一,規范起來. 另外經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消費者喜歡靈活、快捷的購買方式,人們購買大米時很少預先了解行情,但對農葯殘留問題非常關注;大米市場價格波動較小,趨於穩定.在合肥市,省內的普通大米仍占市場的主導地位.
2)另外,經銷商、批發商最關心的是大米的質量,以求較長時間的儲存,不易變質。其次他們也關心產品的一些廣告促銷活動,因為這樣會促進他們的銷售. 還有在終端管理上,問題突出。經調查發現,普遍存在陳列混亂、標價不清等問題,各片區糧油行、社區便利店較之大中小超市在終端陳列和整理上重視程度明顯不足。
3)那麼消費者對廣告的關心程度如何呢???
如下表 圖2 :消費者對廣告的關心程度
關心程度
百分比% 很大 一般 無所謂
20% 35% 45%
從上圖可以看出有大半的消費者對廣告較感興趣,而且在45%的無所謂的消費者,不代表他們就不看廣告,只是他們不是主動去關注,但對他們還是會造成影響.例如:腦白金的廣告雖然消費者說一看到它的廣告就煩,但是哪個消費者沒有記住」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百金」 所以它仍然達到了宣權目的.
4)消費者需要購買大米的重量:
重量(斤)百分比% 10斤以下 10斤 20斤 50斤 100斤
4% 14% 62% 19% 1%
從表可以看出購買20斤左右的消費者占所以消費者的大半部分.所以我們應該以20斤為主要重量.
第二部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綜上所述:白湖大米市場廣大,白湖米業發展前景勿庸置疑,但要想在成為合肥的行業老大,白湖大米市場還有待規整,在調查中突出表現的幾個問題有:
1)在合肥市場,金潤,東北大米,北大荒和地方一些品牌站住了大片市場,但銷售分布不平衡,也有部分區域市場空白,有待拓展。
2) 30-59歲中年女性是目前最主要的消費群體。
3) 產品口味,價格,服務,包裝仍是消費者、經銷商關心度最高的因素。
4) 在1.5-250元/斤,這個價位的大米銷售情況仍然站住大部分市場.
5) 20斤,50斤左右的大米銷量不錯。
6) 白湖大米的廣告宣傳力度有待加大.
二:建議:
針對以上的結論,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開發市場力度、逐步提高大型商超鋪貨率。在考慮大型商超同時,注重周邊社區的產品投放,調查發現在繁華地段後面,居民區繁密,人流量較大,可在此處下功夫,提高市場佔有率。
第二: 包裝方面要改造, 因為消費這對包裝也比較重視,最主要的是袋子的手提的口子不要太薄,不要一提就斷,這樣嚴重影響產品的銷量.而且有好多袋子的包裝過於陳舊,我們應該設計一些符合社會的發展變化的新元素的東西,要隨著時代的腳步走,要有一套完整的CIS設計,整個市場要要統一,規范起來.顏色也要有一個主導顏色,要統一起來.
第三、針對目前主要消費群體,加強廣告宣傳。同時,對其他米商進行品牌意識灌輸。
第四、在主要超市必須進行終端監督、管理。建議配備專門人處理此類問題,定期進行走訪監督指導,在大型超市可以考慮配導購員。可適時做一些優惠活動,借鑒家樂福,和家福,世紀連華等大型超市內進行優惠活動,在顯眼位置,一定體積的堆放產品,配於優惠信息提示,加強了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和認知,有利產品的推廣、銷售。同時,在平時對於對所賣產品進行清楚標價,可以借鑒中匯在超市的POP標價,在散賣區進行產品信息告知,在暫時缺貨的貨架上進行友情提示等
第五:對品牌的策略要加大力度,要做成品牌,不能只為了銷售.要為以後考慮,把品牌做起來.因為只有品牌做上去了,才能長久不衰。。
D. 關於大米加工方面的問題
米線要用早稻米做,你家的米是什麼米啊,其他米做出來的米線效果不好,與其自己做還不如銷售到做大米類食品的廠家
E. 關於糧食的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調研報告
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按照國務院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工作小組的統一安排,由農業部、國家糧食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計委有關同志組成「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專題調研小組,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赴糧食主產省湖北省和糧食主銷區浙江省進行實地調研,聽取省、市、縣農業、糧食、計劃、農發行等部門的專題匯報,深入鄉村,聽取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並安排四川、河北、吉林等7省進行調研並提供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內涵和衡量指標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指一定時期的一定地區,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由各生產要素綜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穩定地達到一定產量的糧食產出能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投入和產出兩方面的因素構成,由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決定,由年度的糧食總產量所表現。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糧食生產中去的質和量,就決定了糧食產出的質和量,即產出能力。糧食生產能力要變為實際產量,由國家政策和糧食供求關系等因素形成的糧食比較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耕地保護能力。主要指能夠保持有多少數量和質量的耕地用於糧食生產。二是政策支撐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況,投入增加的狀況,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等。三是科技服務能力。包括農業科學研究水平和技術推廣體系狀況。四是抗災能力。包括排灌設施條什、物質裝備狀況和糧食種子儲備情況等。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衡量指標:一是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農業部「十五」計劃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積不低於1.28億公頃(19.2億畝)。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考慮,「十五」期間,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7億公頃(16億畝)左右。二是糧食單產。可綜合反映糧食的產:出水平。2000年我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568斤/畝),「十五」時期的畝均單產應高於這個水平。三是抗災水平。可反映糧食生產基礎設施狀況和糧食生產的穩定程度。可用受災面積『孫覽災而積之差占受災面積的比重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抗災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農戶對糧食生產的物質要素投人不斷增加。化肥施用總量(按有效成分100%計算)由1978年的884萬噸增加到2000年的4146萬1噸,有效灌溉面積由1978年的6.74億畝增加到2000年的8.08億畝。主要糧食品種良種種植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達到60—70%。國家財政用於農業基本建設支出由1978年51億元增加到1999年357億元(同期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為2.67%)。由於投入增加,生產條件改善,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雖然糧食播種面積有所下降,但總產量由1978年的6000億斤增長到1996年的10000億斤。近幾年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為穩定糧食生產,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來,糧食產量和面積出現連續下降。1999—2001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累計減少770.7萬公頃(11561萬畝),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62.6萬公頃(939萬畝)、469.8萬公頃(7047萬畝)和238.3萬公頃(3575萬畝)。糧食總產量累計減少1193.2億斤,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78.2億斤、924.2億斤和190.8億斤。
近幾年糧食麵積和產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農民自主調減糧食麵積。1996年以來,受糧價持續下跌和農資、機械和勞動力等糧食生產要素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實際出售糧食價格接近甚至低於成本,種糧效益明顯下降。據湖北省農業部門測算,2000年糧食作物每畝成本純收益率為1%,畝均稅後收益為3.26元(其中水稻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綠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縣有關部門測算,2001年度種植水稻畝純收入約200元,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種植沙梨、蔬菜等經濟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糧食主產區及60%左右的純農戶人均純收入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二是政策引導結構調整,調減糧食種植面積。據統計,2000年全國因結構調整主動調減糧食麵積333萬公頃(4995萬畝),占糧食播面減少總數的70%。近兩年糧食主銷區省份大幅度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糧食主產省份也調減了糧食麵積。浙江省德清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1997年的553,5萬畝,調減到2001年的175.5萬畝,減幅為68.4%,其中,2001年調整農田發展多種經營面積184.5萬畝,占農田總面積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糧食播種面積2812.5萬畝,比1997年減少1396.5萬畝,減少幅度為33%。今年一些省區開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護價,通過糧食購銷公司補貼收購部分糧食,但補貼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給17個糧食主產縣按每公斤補貼6分錢汀購3()億斤優質糧,對其他縣區不下達訂購補貼任務,這些地區就相應地自主調減丁糧食種植。
三是實施退耕還林、還湖、還草,減少了耕地和糧食播種。近兩年全國因生態建設退耕,調減部分糧食種植面積。湖北省糧食種植面積由80年代的7699,5萬畝,減少刊現在的6000萬畝,其中退耕39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319.5萬畝,退耕還湖約79.5萬畝)。據估計,全國因退耕減少糧食播種面積約100萬公頃(1500萬畝)。這項計劃的實施,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是有利的。四是農田基礎設施老化,糧食生產抗災能力低,因災降低·了糧食生產能力。90年代以來,國家預算內農業資金投入總量有所增加,但投資比重沒有提高。國家對農業的投資重點用於大江大河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直接用於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明顯偏少,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田間排灌設施陳舊老化,農業抗災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飯」。1990—200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受災面積8。1億畝,成災面積3.9億畝,成災面積占受災面積48%,抗災率僅為52%,與80年代水平相比沒有明顯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災損失糧食1300億斤,比上年增加600億斤。近幾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水平趨於下降。全國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由多年穩定在1.10—1.13億公頃(16.5—17億畝),減少到警戒線1.07億公頃(16億畝)以下。2001年為1.06億公頃(15.9億畝),2002年預計為1.05億公頃(15.7億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復起來代價很大。例如耕地的減少,2000年耕地佔用2349萬畝(其中建設佔用244.5萬畝,生態退耕1144.5萬畝,農業結構調整佔用867萬畝,災毀耕地93萬畝),耕地補充436.5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開發276萬畝,廢棄地復墾99萬畝,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萬畝),占補相抵,2000年耕地實際減少1912.5萬畝。從1999年以來的情況看,在糧食生產和流通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潤,糧農的生產積極性難以得到保護,投入糧食生產的各種要素會減少,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三、糧食供求趨勢預測
(一)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
由於我國人口繼續增加和糧食轉化與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對糧食的需求將早剛性增長。近年來學術界和有關部門對我國糧食消費需求的中長期預測很多,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糧食需求總量為1062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985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69斤;飼料糧需求量4108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及損耗,人均需求量為786斤。
2、2015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167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503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12斤;飼料糧需求量5545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04斤。
3、2030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3195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160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260斤;飼料糧需求量7244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54.9%;加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24斤。分品種來看,今後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增長主要來自飼料糧增長。據預測,從目前到2030年,稻穀需求略有上升,小麥需求持續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長。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糧食總量的比重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進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來糧食產需缺口較大
從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國糧食產需缺口分別為620億斤、1671億斤和3195億斤。按照糧食最低自給率95%計算(糧食凈進口控制在總產量的5%以內),為實現產需基本平衡,糧食生產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別提高約100億斤、1100億斤和2540億斤,提高幅度分別為1%、11%和25%。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難和壓力很大。從最近十幾年的情況看,我國糧食單產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糧食單產在533斤/畝左右,1995—2001年7年糧食單產在573斤/畝左右,1990—2001年12年單產提高幅度僅7.5%,年遞增0.6%。在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的情況下,要實現糧食產需平衡,糧食單產必須有相應的提高。
(三)影響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糧食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目前國家資源未能有效的補貼到農民,在糧食流通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如無有力的保護措施,不解決糧食的比較效益問題,農民種糧積極性將進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資源緊張。我國耕地數量和水資源不足而且不斷縮減,是阻礙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和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左右,人均佔有耕地僅1.59畝,為世界人均數3.75畝的42%。即使現有耕地總是穩定,隨著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將降至1.43畝和1.34畝。農業用水也嚴重緊缺。現階段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20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的25%。預計到2030年,人口達到16億時,在降水不減少的情況下,人均水資源將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警戒線。
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災害的能力不強。我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小,乾旱半乾旱面積比重大。全國耕地中有灌溉設施水田和水澆地為7.91億畝,僅占總耕地的39%。全國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乾旱、洪澇、低溫冷害、台風、早霜、凍害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給糧食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
四是科技儲備不足,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由於體制不順、科技與生產、科研與推廣脫節、經費不足、機構重疊、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問題仍很突出,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各類試驗、示範等科研推廣工作難以很好地開展,糧食生產領域科技儲備不足,技術推廣隊伍不穩,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更新推廣速度較慢,直接制約著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農田環境污染狀況加劇,耕地的持續生產能力下降。由於工業和城市「三廢」對基本農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直接影響糧食產量和質量。全國已有1000萬公頃(1.5億畝)農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佔灌溉總面積的7.3%,』且呈上升趨勢。每年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數千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億元。由於地力下降、環境污染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直接影響,難以估計。
四、建議立足於人多地少的國情,要從長遠戰略考慮,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使藏糧於庫與藏糧於地有機結合,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一)依法保護耕地和水資源,確保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由於部門分割,制定的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相互脫節,造成破壞糧田、濫佔耕地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耕地和水足糧食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要樹立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就是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觀念,建立健全耕地等農業資源保護法制體系,依照《土地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水資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和水資源,保持耕地數量的動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水資源利用率。要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集體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減少國家對耕地的低價徵用和高價出讓,避免對農民利益的損害。
(二)實施農業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我國糧食產品成本高、品質較差,國際競爭力不強,逐步增加的糧食進口勢必會沖擊國內糧食市場,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糧食生產能力的穩定和提高。因此,我們應在WTO規則框架內,利用政府補貼彌補完全市場調節的缺陷,調節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方向,實施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以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加大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力度
近些年來,糧食作物科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薄弱,科技儲備嚴重不足。種質資源創新與品種選育相對滯後,優質品種不多,專用品種不全。農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仍比較缺乏。要樹立儲備科技就是儲備生產能力的思想,加大糧食作物科技投資力度,集中資金,集中人才,大力開展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的研究,力爭在短期內有所突破。建立對良種和適用新技術推廣的補貼制度,加強技術推廣力度,確保糧食單產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市場競爭力。
(四)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生產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關規則,特別是國內支持保護的「綠箱」政策,借鑒國際經驗,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資力度,加強基本農田沒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和土地生產力,直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糧食主產區選建500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加強農田灌排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農機服務體系和農業生態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在這些基地縣,形成年產糧食5000—6000億斤的生產能力,保證每年提供2000—2800億斤商品糧。
(五)建立國家糧食預警體系,及時調控糧食市場
在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的情況下,為了防止糧食市場和價格大幅度波動,國家應建立糧食預警體系,確定糧食警戒線,進行指標監測。同時對糧食預警進行立法,確保糧食供應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發出警報,要求各級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應。
(六)重點支持糧食集中產區
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需要建設的地方很多,要把建設的重點集中到糧食集中產區,尤其是中部地區的糧食主產區。通過集中建設,要使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基礎設施和技術體系逐步建立健全起來,糧食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真正成為國家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
F. 2016年大米生產技術員工作總結年底報告怎麼寫
強調技能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