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皮毛如何加工
❶ 如何製作動物皮毛
先用來0.2%稀酸浸泡12小時,把他自的脂肪揭下來,然後在30.C的清水,加以點硫酸,加一點鹽,在加一點珞粉,加硝,泡2天後加蛋白酶,在泡一天,用清水洗以下,拿出來曬干,曬干後用個破刀鏟一下皮板,在用梳子把毛梳開就OK了
上板後的干皮處理方法:
首先,把皮張放在裝有半池水的水槽中,再加上適量的鹽、保毛劑和回鮮劑,浸泡24小時後,從水槽中撈出濕皮開始驗毛,看皮張有沒有掉毛的地方,如臍、脊、前後腿、尾、頭等部位。檢驗完後,把沒有出現掉毛的皮板內外翻轉,然後看一看皮板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用纏板機把皮板上所攜帶的油漬、干肉全部刮凈。處理完後,再把皮張轉移到削勻機上,把皮張的頭、前後腿、尾用削勻機削薄、處理干凈;然後再把整理好的皮張放到換好清水的水槽中,加上酸中和一下,再放甲醛,使皮張由生變熟;最後用增藍劑、漂白劑把皮張進行再加工,等到程序做完,再看水槽中的皮板是否達到成熟的程度,然後用甩干機把水槽中的皮張甩干後就成半成品了。
濕皮的處理:
扒下活獸的皮後用刮刀把油去凈,然後送到鏟房進行削勻處理。在處理過程中要把尾巴挑開,頭部、前後腿都清理干凈後,就可以送到加工槽了。
❷ 動物皮毛如何製革
製革是指將生皮鞣製成革的過程。除去毛和非膠原纖維等,使真皮層膠原纖維適度鬆散、固定和強化,再加以整飾(理)等一系列化學(包括生物化學)、機械處理。
製革工藝過程通常分為准備、鞣製和整飾(理)三階段。製革過程使用最多的設備是轉鼓,浸水、浸灰、脫毛、軟化、浸酸、鞣製、染色、乳液加油等工序都要在轉鼓中完成,通過轉鼓的機械作用,促進各種化工材料的均勻滲透,完成制劑對皮的化學作用。
准備 輕革和重革的准備過程大致相同。將規格、產區相同的生皮按產品要求組成生產批,經一系列化學處理,使生皮纖維結構適度鬆散。清除生皮中不需要的物質,盡可能除去真皮中各種非膠原組分而不損傷膠原,為鞣製創造必要的條件。由於輕革的厚度都比原料皮的自然厚度薄得多,因此必須從准備工段開始,採用各種機械對原料皮的自然厚度進行一系列處理。如浸灰後的生皮,要用去肉機除去不需要的肉面部分;浸灰後或鞣製後的半成品,要根據所需成革厚度,用剖層機剖分到要求的厚度。
准備工序很多,關鍵是脫毛和軟化。
脫毛 除去生皮上的毛和表皮及膠原纖維間的纖維間質,使膠原纖維適度分離的過程。常用的脫毛方法有鹼法和酶法兩類。此外還有氧化脫毛法、二甲胺脫毛法,均需嚴密的防護措施,且有損操作者的健康,故生產上很少採用。
①鹼法脫毛。有灰鹼法、鹽鹼法、鹼鹼法等。主要是用硫化鈉使生皮上的毛和表皮的硬角蛋白在鹼液中水解,破壞雙硫鍵,削弱毛和表皮對真皮的依附,達到脫毛的目的。同時纖維間質也被部分除去,使膠原纖維得到分離。鹼法脫毛廢液中含有害的硫化物,必須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環境。
②酶法脫毛。通過生物化學作用脫去生皮上的毛和表皮。利用蛋白酶消解生皮毛囊周圍和表皮與真皮連結的基礎物質,破壞軟角蛋白的結構,削弱毛和表皮對真皮的緊密依附,在機械作用下使毛和表皮脫落,達到脫毛的目的。酶脫毛過程中也伴隨著酶軟化作用。酶法脫毛的工藝控制條件比鹼法脫毛要求嚴格,但它的廢液中不含硫化物,有利於環境保護。
軟化 利用酶的作用清除皮垢,消解部分非膠原蛋白和所有降解物質,使成革柔軟,粒面光滑。通常採用胰酶制劑進行軟化,其他的微生物蛋白酶也具有軟化作用。採用多種酶的軟化作用較好,胰酶與微生物蛋白酶結合使用的軟化效果更好。
鞣製 裸皮轉變成革的加工過程。經過脫毛等一系列准備加工的生皮稱裸皮。只有這種裸皮才能進行鞣製。
輕革鞣製 輕革的裸皮經鞣製後即進行中和、染色和乳液加油,現在多數品種在中和後還需復鞣。廣義地說,這些都屬鞣製階段。
①鞣製方法:輕革主要採用礦物鞣料鞣製,其中最主要的是鉻鞣,為制淺色革,可用鋁鞣和鋯鞣等。
鉻鞣是現代輕革的主要鞣製方法。常規的一浴鉻鞣法是將脫灰、軟化、浸酸後的裸皮,利用原轉鼓中的浸酸廢液,先後加入鹼度為33%和45%的鉻鞣液,轉鼓連續轉動3~4小時,待鉻鞣液全部透入生皮的內層之後,加入一定量的提鹼劑(如碳酸氫鈉),提高鞣液的鹼度,加強鞣製作用,以增加Cr3+與膠原上羧基的結合,直到鉻鞣革在不低於95℃的熱水中不收縮,鞣製即告完成。隨著鉻鞣工藝的不斷改進,出現了油預處理一浴鉻鞣法、烷基磺醯氯預處理一浴鉻鞣法、變型二浴鉻鞣法、隱匿鉻鞣法以及少鉻鞣製等鞣製工藝,對增加生皮對鉻的吸收和結合、降低鉻鞣廢液中的含鉻量、減輕製革廢水中鉻的污染都有一定的成效。
鋁鞣是一種古老的鞣製方法。鋁鞣革的特點是潔白、柔軟、粒面緊密而細致。但水洗後即退鞣,濕革經乾燥後變得扁薄、板硬。所以此法很少單獨使用。現在鋁鹽多用於結合鞣製。
鋯鞣是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鋯鞣革潔白、豐滿、堅實,但彈性和耐濕熱穩定性不如鉻鞣革,收縮溫度約90℃。鋯鞣在強酸性(pH小於3)條件下進行,如控制不當,易產生表面過鞣、粒面收縮。如加入有機酸或其鈉鹽隱匿進行鋯鞣時,可防止表面過鞣,且鋯鹽能在革內滲透均勻。
結合鞣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鞣劑先後或同時鞣製,使革獲得單一鞣劑鞣製所不能達到的良好性能。純鉻鞣革雖然具有成革粒面細致,耐濕熱穩定性、防水性、延伸性和機械強度好等優點,但面積得率低,成型性差,成革不夠豐滿、堅實。如採用鉻-植結合鞣法,則成革的豐滿性、吸水性、可塑性和可磨性都有所改善。此外,還有植-鋁結合鞣、鉻-鋁結合鞣法等。
②中和:除去濕革中的游離酸,減弱革面過強的陽電荷,防止復鞣、染色、乳液加油所用的陰離子材料在革面結合太快造成不均勻滲透。常用的中和劑有碳酸氫鈉、碳酸氫銨、醋酸鈉等。
③復鞣:鉻鞣輕革常在削勻後復鞣。它不僅起到填充作用,還能改變革的表面電荷,有利於染料均勻著色和加脂劑的均勻滲透,使染色後的革色澤鮮艷和革身豐滿。近年來,生產正鞋面革、服裝革等,都把復鞣作為改善和提高成革質量的重要手段。對革身緊密、粒面傷殘較少的鉻鞣正鞋面革,可用無機類鞣劑、合成鞣劑復鞣,使成革更加豐滿、柔軟。苯胺革或半苯胺革可用樹脂鞣劑或合成鞣劑復鞣。修飾鞋面革可用合成鞣劑、植物鞣劑進行適度的復鞣。
④染色:大多數的輕革在鞣製後都需要染色,以提高革的使用價值。古老的染色材料取自天然植物染料。19世紀中期,由於合成染料的興起和鉻鞣革的出現,使染色工藝技術和染色革的品種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一般使用水溶性染料,最常用的是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輕革的染色方法有浸染、刷染及噴染等。
浸染的主要設備是轉鼓。轉鼓的機械作用可以加速染料的滲透,使染色均勻,同時還可在同一轉鼓內進行乳液加油。
刷染是將事先溶解好的染液刷在濕革的表面,在掛晾乾燥過程中染料逐漸被粒面吸收而著色。刷染可以節約染料,但是工效低,易造成色差和色花,因此未被廣泛採用。
噴染是在已染色的革上噴上染料,進一步遮蓋粒面的缺陷,使粒面著色更為均勻、飽滿,並改善色調,增強染色效果。濕革也可不經浸染而直接噴染,以適應小批量生產和色澤的變化。現代噴染一般使用金屬絡合染料,使粒面色調豐滿,還可產生不同的顏色效應。
⑤乳液加油:鞣製後的濕革如不經過加油,乾燥後革中纖維會相互粘結,降低纖維之間的潤滑性,致使成革僵硬。加油能使革柔軟、耐曲折,部分油脂還能起到輕微的補充鞣製作用,增強革的韌性。用於加油的制劑稱加脂劑。加脂劑的種類、加油的方法和油的用量要根據產品的用途決定。加油一般採用水包油型的乳液,在革里濕態進行。鉻鞣正鞋面革經陰離子乳液加油後,最好再加適量的陽離子加脂劑,以增加粒面層的油脂結合量,有助於後期的貼板或真空乾燥。
重革鞣製 重革主要採用植鞣法鞣製,植鞣法又有池鞣、池鼓鞣、速鞣之分。此外,還可採用鉻-植結合鞣法、鉻-鋁-合成鞣劑結合鞣法等。鞣製結束後,通常在熱風轉鼓中加油,使成革堅韌、耐磨。
①池鞣是傳統的植鞣工藝。池鞣時裸皮與鞣液逆向流動,即裸皮由低濃度鞣池向高濃度鞣池移動,鞣液則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流動。先吊鞣,再平鞣,後腌鞣及熱鞣。池鞣的鞣製周期長,勞動強度大,排水量多。20世紀50年代以後,池鞣逐漸被速鞣所取代。
②池鼓鞣時,裸皮先進入吊鞣池,鞣製一定時間後轉入含高濃度鞣液的轉鼓內繼續鞣製。此法比逆流池鞣法的鞣製周期短。
③速鞣創始於20世紀60年代。利用粉狀植物鞣劑速鞣大大縮短鞣製周期,簡化了工藝。速鞣前裸皮必須預處理,有浸酸-去酸法、鉻鹽預處理法、六偏磷酸鈉預處理法和合成鞣劑預處理法等,合成鞣劑預處理工藝尚需不斷發展和完善。
整飾 經鞣製、染色、加油後的濕革,還需整飾或整理才能達到使用要求。
用於整飾的設備品類較多,如拉軟機、振盪拉軟機,對成革起到柔軟的作用;各種乾燥設備如綳平乾燥機、真空乾燥機等,是濕革最後定型、對成革身骨起主要作用的關鍵設備;各種噴漿機、輥印塗飾機等賦予成革以優美的外觀;熨革機、壓花機,可使成革粒面光滑、平整,或使粒面呈現各種花紋。
輕革整飾 包括革的整理和塗飾。隨著革的用途日益廣泛,應用了印花、壓褶等整理技術,以及移膜技術等,開發了許多新的花色品種。
①整理:通過整理可使成革更加豐滿、柔軟、富有彈性。整理工序很多,主要是乾燥、平展、拉軟和磨革。
乾燥是物理化學過程。濕革在乾燥過程中繼續發生鞣製作用,同時使革內的油脂與革纖維的結合更為牢固。濕革的乾燥過程也是皮革纖維結構的最後定型過程。乾燥工序對正鞋面革的豐滿、彈性和粒面細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乾燥方法主要有掛晾、貼板、真空和綳板乾燥等。近年出現了高頻乾燥技術,但因能量轉換率較低,耗電量大,安全防護措施要求高,還未廣泛應用。
平展和拉軟是為了舒展革在鞣製和乾燥過程中所形成的皺紋和周邊的捲曲,使粒面平整細致,降低革的伸長率,增大革的面積。平展後的革再經過機器拉軟或振盪拉軟,可使成革豐滿、柔軟而有彈性。一般說,要求柔軟的成革、坯革在平展、拉軟前的含水量應較少;而要求較為緊密、彈性較好的成革,含水量可稍高些。
磨革是將粒面傷殘較多的坯革,通過磨面和塗飾製成修飾面革,提高革的利用價值。絨面革和絨面服裝革通過磨面可使絨毛細致均勻,絲光感強。磨里可使絨毛短細,革里潔凈,厚度均勻,消除傷痕。
②塗飾:正鞋面革、正面服裝革、票夾革、包裝革及傢具革等,都需經塗飾才能作為成品革。塗飾後,在粒面上形成一層顏色鮮艷而有光澤的薄膜,使成革不易沾污且易於保養。輕度松面的修飾鞋面革,在塗飾中採用填充性樹脂刷塗可以減輕松面。通過塗飾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粒面傷殘程度,提高出裁率。不同種類的皮革,需採用不同的塗飾劑。塗飾劑的主要成分有著色劑、光亮劑和固定劑等。塗飾方法主要有噴塗和刷塗兩種。
噴塗是用噴漿機或手工將塗飾劑噴塗在革面上。正面革的塗飾一般要噴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是直接與粒面接觸的塗層,要求塗飾劑的粘著力強,所形成的薄膜要軟,以保持粒面的柔軟和彈性。同時還需要良好的耐寒和抗有機溶劑的性能。為防止塗飾劑進入革面太深造成塗層過厚而影響塗飾效果,可先噴一層封閉層,再噴塗底層。噴中層主要是對革的粒面進行均勻遮飾著色,因此中層塗飾劑除要求色澤鮮艷外,還應具有良好的遮飾能力和流平性。中層形成的薄膜要求較硬,具有較高的抗張強度和耐磨性能,較小的延伸性,以及一定的耐寒和抗有機溶劑的能力。頂層又稱光亮層,直接影響革的外觀質量。頂層的薄膜具有對中層薄膜的良好的粘著力和耐干、濕擦性能,並比中層硬,以免在熨平時粘板。
刷塗是用手工或機器將塗飾劑刷塗在粒面上,一般多用於顏料的整飾和塗層較厚的革類。隨著塗飾機械的發展,出現了簾幕塗飾、輥印塗飾等技術,以適應不同要求的革類整飾的需要。
重革整理 以鞋底革為例,主要包括平展、乾燥和輥壓。
①平展:經擠水加油後的濕革,晾至一定含水量後進行平展,將濕革的皺折部分平展開,增加面積得率,使粒面細致。
②乾燥:通常採用掛晾乾燥和熱風乾燥。乾燥的前期因濕革含水量較多,宜緩慢掛晾乾燥,以防植物鞣劑滲出(返拷),影響成革質量;後期可用45℃左右的熱風將革干透。
③輥壓:通常採用輥壓機輥壓兩次,使革面平整、光亮,革身緊密、堅實。
❸ 動物皮毛加工過程是如何軟化的
上板後的干皮處理方法:
首先,把皮張放在裝有半池水的水槽中,再加上適量的鹽、保毛劑和回鮮劑,浸泡24小時後,從水槽中撈出濕皮開始驗毛,看皮張有沒有掉毛的地方,如臍、脊、前後腿、尾、頭等部位。檢驗完後,把沒有出現掉毛的皮板內外翻轉,然後看一看皮板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用纏板機把皮板上所攜帶的油漬、干肉全部刮凈。處理完後,再把皮張轉移到削勻機上,把皮張的頭、前後腿、尾用削勻機削薄、處理干凈;然後再把整理好的皮張放到換好清水的水槽中,加上酸中和一下,再放甲醛,使皮張由生變熟;最後用增藍劑、漂白劑把皮張進行再加工,等到程序做完,再看水槽中的皮板是否達到成熟的程度,然後用甩干機把水槽中的皮張甩干後就成半成品了。
濕皮的處理:
扒下活獸的皮後用刮刀把油去凈,然後送到鏟房進行削勻處理。在處理過程中要把尾巴挑開,頭部、前後腿都清理干凈後,就可以送到加工槽了。
利用干皮製作獸類標本
技術分類:加工技術 > 特種養殖 > 其它
作者:趙雨雲 發布時間:2006年6月6日 10:29:10 閱讀次數:193 次
利用干皮製作獸類標本,是一項創新工藝製作方法,它解決了長期以來干皮不能製作獸類標本的制約。利用干皮製作的獸類標本,既可以用於生物學教學,也可以作為藝術品觀賞。 1 用具及葯品 1.1 用具 獸類干皮、部分骨骼、解剖刀、鑷子、剪刀、鋼絲鉗、銼刀、榔頭、鋸、釘子、鉛絲、溫度計、棉花、飲料瓶、木材、針、線等。獸類干皮、骨骼來源於購買或獸類死亡後不能立刻製作姿態標本而製作成的干皮。鉛絲用於製作動物標本支架。棉花作標本體內填充物。飲料瓶用來製作動物的義跟。木材用來製作台板和雕刻獸類骨骼。針線用於縫合標本解剖口時用。 1.2 葯品 滑石粉、清漆、膠粘劑、砒霜、明礬、樟腦、苯酚、肥皂、氯化鈉、碳酸鈉和顏料等。滑石粉與清漆混合,可用於修補獸毛皮上的破洞及嘴唇加長和修飾。膠粘劑用於粘貼獸毛。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為白色無嗅無味粉末,劇毒,有防腐功能。明礬即硫酸鋁鉀,具有防腐作用,用於皮革鞣製。樟腦具有防止蟲蛀標本的作用。苯酚(也稱石炭酸)、來蘇水,有消毒防腐作用,可防止殘留肌肉變質。 1.3 砒霜防腐粉的配製 砒霜、明礬、樟腦均研成粉末,按2∶7∶1混勻即可使用。 1.4 脫脂液的配製 將100g肥皂切成小薄片,投入400g沸水中煮,肥皂溶解後加入碳酸鈉30g,溶解後冷卻待用。 1.5 鞣液的配製 明礬、食鹽和水按5∶3∶100的比例配製,方法是先將明礬溶於水中,然後加食鹽,攪拌均勻。 2 干皮鞣製 2.1 干皮放入冷水中泡軟 水溫控制在12~18℃,溫度過高則獸皮脫毛,有條件的可放在空調室內,溫度控制在15℃左右。 2.2 刮獸皮肉面 肉皮厚處要適當削薄些,颳去殘肉與脂肪;但要適當,不能太薄,不要刮破獸皮。 2.3 脫脂去腥味 將配製好的脫脂液冷卻,再放入大浴盆,加入10倍水(水溫18℃),將獸皮浸入,間隔半小時翻1次,約7小時後取出獸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瀝於水分。 2.4 鞣製 採用明礬鞣製法,將脫脂後的獸皮浸入裝有鞣液的浴盆中,每天早、晚各翻動1次,並輕揉獸皮,每次約半小時,浸泡8天左右即可。 3 防腐 把毛皮下的脂肪去凈後,在獸類骨骼及毛皮內塗上1層防腐葯品。要注意不能使防腐葯侵入人體傷口或誤入口內,以防中毒,塗葯後要立即將手洗干凈。 3.1 獸皮防腐 將獸皮兩面擦乾,在毛皮內肉面塗上砒霜防腐粉。 3.2 獸骨防腐 用長鑷子夾脫脂棉,將石碳酸塗在獸骨外及骨內腔各處。 4 假體製作 根據標本大小選用一定尺碼的木板製作成標本台板,用油漆或外包綠色金絲絨布裝飾板面。選用適當大小的木材製作獸類的骨骼。製作頭顱骨時用軟雜木料根據顱骨外形、大小雕制。下頜骨另做,按張口的適度連接於顱骨底下面。牙用樹脂膠翻模製成,裝於上、下頜骨上。製作頸椎骨時兩端用鋼鋸鋸成斜面(有利於製成的標本獸頭部前傾),上端用道釘或鉛絲連接顱骨,根據獸類自然形態向前傾斜。用木板和鉛絲根據獸類軀干、四肢和獸尾的外形製作假體其餘部分,四肢下端鉛絲應長於外形足底15cm以上,便於將標本固定在標本台板上,標本即成站立姿態,安裝時應注意獸類自然動態姿勢。用棉花包在假體表面,利於假體裝入皮內後更好地與毛皮結合,並能防止裝填包皮時某些硬處損傷毛皮,使標本有彈性感。 5 義眼製作 查閱相關資料,仔細觀察獸類眼睛的形態特徵,做好製作獸類義眼的准備。用五色、透明的飲料瓶,選向外稍凸的球形部位,用剪刀剪成兩個橢圓形,比獸類眼睛略大。先用黑色水彩顏料塗一個圓圈表示獸類瞳孔,晾乾後用白顏料塗其餘部分,表示眼虹彩,晾乾後,兩面塗上清漆則長期保存顏料不會脫落,且眼神逼真,宛若活物。 6 縫合、整理與修飾 將義眼和假體裝入獸皮內,使獸皮包被整個假體。用針線縫合解剖切口,根據獸類外形,用棉花填充其餘空間,邊縫合邊填塞棉花,保持獸類原來的自然形態。縫合完畢後將標本固定於標本台板上。若有脫毛露出皮肉或表面能看到破洞及縫合損傷導致的毛不均勻,可先用滑石粉與清漆混合物修補破洞,然後在毛稠密處取些毛色相同的毛,用膠粘劑粘貼於損傷或少毛處。根據獸類自然皮色,用顏料塗飾相關裸露部位,例如口唇,使之具有生命活性的真實感,再在顏料上塗清漆,以保顏料不脫落。經數十天風干後,獸皮縮短,口唇部位會露出齒骨,可用滑石粉與清漆混合物加長口唇,同時塗上口唇肉色的顏料和清漆,然後整理皮毛,可用梳子根據獸毛的自然走向進行理順。到此,形態逼真的獸類標本就製作成功了。
❹ 怎麼加工動物的皮子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硝皮子」,很早的時候人們用草灰泡水後,把曬乾的皮子「燒」熟,這再把皮子陰干後皮子就軟了,毛在皮子上也就比較結實了。
當然現在工廠里批量生產的工藝和這也大同小異。
以兔子皮為例:
兔皮甲醛手工鞣製方法
1、材料、葯品和用具
1.1鮮或乾的獺兔生皮或肉兔生皮。
1.2葯品:工業用甲醛(福爾馬林)、硫酸、食鹽、餐洗精、芒硝(元明粉)、碳酸鈉(白鹼)、洗衣粉、滲透劑JFC、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甲酸、硫酸銨、硫代硫酸鈉。
1.3用具:溫度計、酸鹼試紙、刮刀、半圓形木、瓦缸、玻璃量筒、量杯、燒杯、粗天秤等。
2、方法以步驟
2.1生皮分批和稱量:將生皮按厚薄、面積大小、鮮或干生皮及乾燥程度、保存時間等進行分批,盡量把性質相似的生皮組成一個生產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張一批為宜,並稱重,生皮重量作為用水量的依據。
2.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鮮皮狀態,改善其軟度,加水量以乾重的20倍或鮮皮的10倍,水溫為常溫以不低於20度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時間24—36小時,在浸水過程中要間歇地翻動毛皮,並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2.3脫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溫35—40度,水中加適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時。
2.4復浸:目的是使皮板進一步回鮮,皮纖維鬆散便於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濃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鈉1克。
復浸時間2—5小時,以皮板腫亮、柔軟為度,復浸過程中亦要經常攪拌、翻動。
2.5揭里去肉:復浸後要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把PH值調至7.5左右並維持2小時以上,再進行揭里去肉,方法是從尾部開始,向頭部方向揭,用鈍刀或鏟刀剖鏟,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2.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纖維組織軟化膨脹、為鞣製工序作準備,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水溫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鹽50克、芒硝50克、濃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時間24小時左右,也可適當延長並經常翻動皮張,浸酸效果檢查是將毛皮對折、板皮向外,在對折處用手擠壓,若形成白色壓痕、皮張很軟即可,再將皮撈起擠水,待基本不滴水後即可放入鞣液中鞣製。
2.7鞣製:目的是使皮板纖維鬆散穩定,並使毛與真皮結合更加牢固。鞣液配製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鹽40克、芒硝40克。水溫最好保持在35—37度。將浸酸後的皮投入並攪拌半小時後,用碳酸鈉慢慢分3—4次將鞣液的PH值調至8—8.5。鞣製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
❺ 動物毛皮怎麼加工
這里做一些簡單的介紹,詳細內容見 「技術問答咨詢服務網」 有關文章
一、鮮皮的加工
畜皮剝下後,一般不可能及時加工,因為需要有收購和集中過程。鮮皮的預先處理,是防止皮腐爛變質,保證熟制質量的項關鍵工作。
首先,剝下的鮮皮要及時清理,即用手工割去蹄、耳、唇、尾等,削去皮上的殘肉和脂肪,然後用清水洗去粘在皮上的泥沙、糞便、血液等臟物。刮殘肉時用力不要過猛,防止刮傷皮板,另外,由於毛絨在皮板上是向後傾斜生長的,在刮削時要由皮的頭部向臀部順毛根刮,以減輕皮板的傷殘。
鮮皮清理後,將其肉向外掛在通風處或弱陽光下乾燥,並經常翻動,直到晾至八九成干時,將其垛起來,上面用木板及和理物壓平,使其平整,第二天再繼續晾曬,直到干透。中特養的飼料保存劑也可使用於皮張保存。
二、干皮的軟化及清理
將經初加工過的干皮淹浸在常溫清水中16~18小時,使毛皮變軟恢復鮮皮狀態。然後肜清水初步沖洗臟污,再以3克/升的洗衣粉洗滌液浸泡洗滌10分鍾左右,用清水漂凈,撈出瀝干。用洗衣粉浸泡時,要一邊將毛上的污物洗耳恭聽掉,一邊取掉皮板上的結締組織。脂肪多的皮板可將其在35℃的溫水中加洗衣粉洗滌二三次,但動作要快。晾曬時注意將皮板拉展,至六成干時即可進行下一步加工。
❻ 怎麼加工動物毛皮
家畜和野獸的毛皮經過鞣製加工後,能成為柔軟、美觀的輕工製品原料,用於製作皮鞋、皮箱、皮襖、帽子、手套等日用品,有彈性,保暖性能好,行銷國內外市場。
毛皮的鞣製方法很多,這里介紹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加工技術。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也可以採用鹽酸腌法,即將皮張肉面撒鹽,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鹽腌6天左右,即要堆集。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缸內用清水浸泡,水溫以15—18℃為宜,時間需6—10小時。浸泡的目的是使原料皮吸水軟化。每百張羊皮用純鹼3—4斤或肥皂5—6連;每百張狗皮用純鹼2.5—3斤或肥皂2—3連。然後將浸過的皮張放入稀鹼液內搓洗,除去油污,再放入清水漂洗後,擰干。鹼水洗皮約需4—6分鍾,洗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造成絨毛脫落,影響裘皮外觀。
三、下缸鞣製:按明礬4—5份,食鹽3—5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製鞣製液。先用溫水妥明礬,再加入食鹽和清水,混合均勻。溫度15℃時,應少加些食鹽,超過20℃時則多加些食鹽,水溫以30℃左右為宜。把毛皮投入浸泡7—10天後取出,將毛皮用清水漂洗,肉面不必舉不勝舉,最後用蓖麻油10份、肥皂10份、水100份的比例配成溶液,塗於半干狀態的毛皮肉面,並適當噴此水使其回潮,再用塑料薄膜包紮好,用石塊壓平。
四、曬皮刮軟:經過下缸鞣製壓平的皮張,放在草地上或穿繩子掛曬,先曬皮板,後曬毛面,並用手順著毛勢梳理,使其恢復毛勢原狀。然後用鈍刀刮除皮下殘存的脂肪。
操作時,左手緊握皮張,右手提鈍刀從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在皮板上來回刮,刮至皮板軟而鬆弛為止。刮皮後的皮張要釘在木板 上,使其伸展開來,並放在通風處晾乾。
五、整理毛型:待皮張乾燥後,用浮石或砂紙將肉面磨平,取下修整邊緣。最後用梳子梳毛,過長的部位可以適當修剪,使毛形整齊美觀。
❼ 毛皮是如何加工的呢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也可以採用鹽酸腌法,即將皮張肉面撒鹽,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鹽腌6天左右,即要堆集。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缸內用清水浸泡,水溫以15—18℃為宜,時間需6—10小時。浸泡的目的是使原料皮吸水軟化。每百張羊皮用純鹼3—4斤或肥皂5—6連;每百張狗皮用純鹼2.5—3斤或肥皂2—3連。然後將浸過的皮張放入稀鹼液內搓洗,除去油污,再放入清水漂洗後,擰干。鹼水洗皮約需4—6分鍾,洗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造成絨毛脫落,影響裘皮外觀。
三、下缸鞣製:按明礬4—5份,食鹽3—5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製鞣製液。先用溫水妥明礬,再加入食鹽和清水,混合均勻。溫度15℃時,應少加些食鹽,超過20℃時則多加些食鹽,水溫以30℃左右為宜。把毛皮投入浸泡7—10天後取出,將毛皮用清水漂洗,肉面不必舉不勝舉,最後用蓖麻油10份、肥皂10份、水100份的比例配成溶液,塗於半干狀態的毛皮肉面,並適當噴此水使其回潮,再用塑料薄膜包紮好,用石塊壓平。
四、曬皮刮軟:經過下缸鞣製壓平的皮張,放在草地上或穿繩子掛曬,先曬皮板,後曬毛面,並用手順著毛勢梳理,使其恢復毛勢原狀。然後用鈍刀刮除皮下殘存的脂肪。
操作時,左手緊握皮張,右手提鈍刀從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在皮板上來回刮,刮至皮板軟而鬆弛為止。刮皮後的皮張要釘在木板 上,使其伸展開來,並放在通風處晾乾。
五、整理毛型:待皮張乾燥後,用浮石或砂紙將肉面磨平,取下修整邊緣。最後用梳子梳毛,過長的部位可以適當修剪,使毛形整齊美觀。
❽ 動物毛皮怎麼加工 毛皮的熟制加工
家畜和野來獸的毛皮經過自鞣製加工後,能成為柔軟、美觀的輕工製品原料,用於製作皮鞋、皮箱、皮襖、帽子、手套等日用品,有彈性,保暖性能好,行銷國內外市場.
毛皮的鞣製方法很多,這里介紹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加工技術.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也可以採用鹽酸腌法,即將皮張肉面撒鹽,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鹽腌6天左右,即要堆集.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
❾ 求高手:如何把動物皮毛,製成皮革具體做法和步驟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這個不是幾句話說的清楚的
這是個技術活,即便你什麼都知道,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也做不好,做皮革要看皮做皮的
簡單的說,生皮經過浸水,脫脂,脫毛,浸灰,去灰,浸酸,去水,去肉(去肉有的是在浸水後就去了,這個看實際操作,沒有定性要求)鞣製,復鞣,整飾,染色等就 ok了。但真正做起來是很麻煩的。一般流程包括27左右操作單元,分到四十多個操作過程中。
❿ 皮毛怎樣加工
首先,把皮張放在裝抄有半池水的水槽中,再加上適量的鹽、保毛劑和回鮮劑,浸泡24小時後,從水槽中撈出濕皮開始驗毛,看皮張有沒有掉毛的地方,如臍、脊、前後腿、尾、頭等部位。檢驗完後,把沒有出現掉毛的皮板內外翻轉,然後看一看皮板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用纏板機把皮板上所攜帶的油漬、干肉全部刮凈。處理完後,再把皮張轉移到削勻機上,把皮張的頭、前後腿、尾用削勻機削薄、處理干凈;然後再把整理好的皮張放到換好清水的水槽中,加上酸中和一下,再放甲醛,使皮張由生變熟;最後用增藍劑、漂白劑把皮張進行再加工,等到程序做完,再看水槽中的皮板是否達到成熟的程度,然後用甩干機把水槽中的皮張甩干後就成半成品了。
濕皮的處理:
扒下活獸的皮後用刮刀把油去凈,然後送到鏟房進行削勻處理。在處理過程中要把尾巴挑開,頭部、前後腿都清理干凈後,就可以送到加工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