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怎麼加工
⑴ 皮革加工工序是什麼
加工復工序主要有三大塊:准備工段制,鞣製工段,後整理工段
准備工段有:組批,預浸水,去肉,主浸水,浸灰,剖層(片灰皮工藝採用),復灰,脫灰,軟化,浸酸
鞣製工段有:預加脂,鉻主鞣(藍濕皮),搭馬,組批,擠水,剖層(片藍皮工藝採用),削勻,復鞣
復鞣是一大塊,最復雜,技術要求也最高,一般分為:漂洗,鉻復鞣,中和,填充染色,加脂,搭馬,擠水,真空,掛晾,回潮,振軟,綳板等等
後整理工段有:苯胺塗飾,半苯胺塗飾,顏料膏塗飾等等,每一種塗飾工序都有所不同,要自己看書,可能僅僅看書也不夠,要去實踐才能知道.
關於皮革加工工序,我做了一個大概的回答,具體工序和工程師採用的加工方法,加工皮種類,以及最終成品要求而有所不同,這就需要看書和生產實踐才能熟悉.
⑵ 怎麼加工動物的皮子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硝皮子」,很早的時候人們用草灰泡水後,把曬乾的皮子「燒」熟,這再把皮子陰干後皮子就軟了,毛在皮子上也就比較結實了。
當然現在工廠里批量生產的工藝和這也大同小異。
以兔子皮為例:
兔皮甲醛手工鞣製方法
1、材料、葯品和用具
1.1鮮或乾的獺兔生皮或肉兔生皮。
1.2葯品:工業用甲醛(福爾馬林)、硫酸、食鹽、餐洗精、芒硝(元明粉)、碳酸鈉(白鹼)、洗衣粉、滲透劑JFC、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甲酸、硫酸銨、硫代硫酸鈉。
1.3用具:溫度計、酸鹼試紙、刮刀、半圓形木、瓦缸、玻璃量筒、量杯、燒杯、粗天秤等。
2、方法以步驟
2.1生皮分批和稱量:將生皮按厚薄、面積大小、鮮或干生皮及乾燥程度、保存時間等進行分批,盡量把性質相似的生皮組成一個生產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張一批為宜,並稱重,生皮重量作為用水量的依據。
2.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鮮皮狀態,改善其軟度,加水量以乾重的20倍或鮮皮的10倍,水溫為常溫以不低於20度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時間24—36小時,在浸水過程中要間歇地翻動毛皮,並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2.3脫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溫35—40度,水中加適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時。
2.4復浸:目的是使皮板進一步回鮮,皮纖維鬆散便於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濃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鈉1克。
復浸時間2—5小時,以皮板腫亮、柔軟為度,復浸過程中亦要經常攪拌、翻動。
2.5揭里去肉:復浸後要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把PH值調至7.5左右並維持2小時以上,再進行揭里去肉,方法是從尾部開始,向頭部方向揭,用鈍刀或鏟刀剖鏟,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2.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纖維組織軟化膨脹、為鞣製工序作準備,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水溫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鹽50克、芒硝50克、濃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時間24小時左右,也可適當延長並經常翻動皮張,浸酸效果檢查是將毛皮對折、板皮向外,在對折處用手擠壓,若形成白色壓痕、皮張很軟即可,再將皮撈起擠水,待基本不滴水後即可放入鞣液中鞣製。
2.7鞣製:目的是使皮板纖維鬆散穩定,並使毛與真皮結合更加牢固。鞣液配製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鹽40克、芒硝40克。水溫最好保持在35—37度。將浸酸後的皮投入並攪拌半小時後,用碳酸鈉慢慢分3—4次將鞣液的PH值調至8—8.5。鞣製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
⑶ 牛皮如何加工處理
針對皮鞋所用的皮革:皮革的生產工序為:
皮革生產工序:削磨,分層,水洗,中和,染色,加脂,壓整,乾燥,振盪,塗飾,打光,壓平,壓花,OK。
.皮革生產各工序介紹:主要成分為水場和干場。
(1) 水場:自然與水脫離不了關系,製造場所也到處是水。
A. 生皮從動物身上取下後要用鹽腌防腐,再有貨櫃車運至皮革廠。
B. 削邊整理----分類—然後浸水(使生皮因加鹽防腐而喪失的水分還原。方法:讓生皮在水槽中劃動,讓其充分吸水)
C. 削肉,經過削肉機上的滾刀,除去生皮上殘余肉類。
D. 除毛—利用強性硫酸鈉和鹼石灰,以消除毛發,化解皮面上色角質層,並除去一些可溶性蛋白質。
E. 脫灰—除去除毛時殘留在皮里的鹼性石灰。
F. 酵解—除去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質纖維。
G. 浸酸—以降低皮身的PH值,只有酸性皮身才能吸收蹂革劑(鉻鹽)
H. 鉻鞣—皮身在鉻鹽等鞣革劑中浸泡,轉鼓中運轉4—6小時。
I. 擠水,削皮—擠出皮在生產中吸收的水分,後削皮(即皮革分層:由麵皮切開而剩下的部分叫二層皮或榔皮。二層皮可生產反毛榔皮和仿似麵皮的壓花榔皮)
J. 染色和加脂:染色是生產苯染皮的必經過程,即皮身在染料劑中浸泡劃動。
加脂:不同的油脂和油脂量的多少來決定皮革軟硬程度。
K. 張皮,乾燥—用夾子將皮料崩開,拉開,晾乾或用真空乾燥(此時的半成品皮可直接生產反毛榔皮和絨麵皮)
(2) 干場部分(塗飾):此階段的皮身基本不含多少水份。
A. 回濕:經過乾燥的皮身會變得較硬,噴少許水回濕。
B. 摔軟或打軟:1,用軟鼓(同洗衣機甩干原理)將皮料摔軟
2,用機器上下拍打將皮料打軟。
C. 磨皮:磨去皮表面的斑痕,傷疤。
D. 表面塗飾,壓花:皮表面噴塗料或印花紋以達到客戶所要求的色澤,手感及軟硬度。
E. 成品皮革須通過各項測試1脫色程度,2抗拉力強度,3抗撕裂強度,4耐高溫,5耐寒,6耐曲折等。
脫色程度的測試:白布裹上固定重量的法碼,壓在皮表面用機器做來回往復勻速運動,規定往復次數來看白布被污染程度。
皮革的脫色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脫色之皮料。因此皮革脫色程度是指規定重量和規定往復次數下白布被污染的顏色深淺度和皮革工業所定標准脫色度色卡相對比。如白布被污染的顏色和標准色卡相比偏淺或相同則為合格。
*在要求皮革脫色度上不可太盲目,否則固色劑和塗料噴太多,皮革往往會失去從前的風格,達不到客人要求。
鞋材革分類:A 按動物的年齡或張幅分類
B 按皮革表面塗飾分類
C 按皮革表面紋路分類
A 按動物年齡和張幅分:小羊皮,胎牛皮,小牛皮,中牛皮,大牛皮,水牛皮,牛皮的毛孔較細,胎牛幾乎看不到身上的毛孔。另牛皮、豬皮、馬皮均的二層皮,而羊皮、胎牛隻有一層,分不出二層。
羊皮:小的山羊皮2—5平方英尺,大的山羊皮5平方英尺以上且毛孔粗大,綿羊皮:手感柔軟,毛孔較山羊皮細密,羊皮的毛孔近魚粼狀。
胎牛皮:未開始吃草之乳牛,張幅5—10SF,毛孔細膩,其血管痕和伸展紋遍布全身為其重要特徵。
小牛皮:未滿一年的牛皮,張幅12—24SF左右。
中牛皮:一般指未滿三年的牛,張幅24—35SF,半開12—17.5SF。
大牛皮:張幅36SF以上,中開張幅18SF以上。 成品皮革外形
全牛(全開)整張幅形狀 中開(半牛)半張幅形狀
*備:中開:也叫半頭皮,即將皮料從牛頭至牛尾沿牛背中逢對稱剪開成兩張。其中半張叫半頭皮。
⑷ 豬皮是怎麼加工成皮製品的
現在皮的種類很多,這里只介紹常用的皮一、 豬皮1、 豬光面普通豬光面是在豬皮表面經過不同製革工藝加工而成,先是在皮的表面上塗漿再上色,普通豬光面表面有光澤,毛孔排列很有規則,一般三個毛孔為一組呈三角形狀,根據地區的不同和製革工藝的不同豬光面在品質上也有區別,這里不做詳解,品質比較好的豬光面粒面較細,手感柔軟。由於皮革工藝的不斷改進,現在豬光面可以加工成好多不同品種的皮。 仿舊效果,仿舊效果主要是沒有光澤,有些仿舊的皮上還可以有一些暗的圖案。 壓紋效果,壓紋效果是在皮的表面壓上條形,血筋紋等; 荔枝紋效果,這種效果有時有點象粗粒面的牛皮效果,但與牛皮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荔枝紋的特點是皮比普通光面稍厚而且粒面粗獷。 輕塗效果,,這種皮的表面沒有塗漿而是直接上不同的顏色,光澤比普通光面稍暗,這種皮手感比普通光面好,而且皮拿在手上有下垂的感覺。 水洗效果,水洗效果的光面塗層也薄,與普通光面區別不是很大,其區別是比普通光面手感軟。可以直接用水清洗衣服上的污漬。 擦拭革,這種皮表層和底板的顏色各不相同,在做成成品後可以在衣服的外表用砂紙或其它原料在你反需要的地方進行擦拭,而使你的衣服變成另一種更為時尚的風格。 2、 豬頭層絨面革 普通頭層絨面革是在皮頭層的反面經過加工而成的。絨面革的表面有短而細的絨頭並且表面有一層方向感特別強的絲光。有時也能看到少部份毛孔。 頭層絨面水洗革,這種皮革比普通絨面革手感更好,更富有彈性而且比普通絨面革有垂感。 頭層絨面修飾革,這種修飾革是皮的正面或者反正進修飾加工的皮革。它可以做成印花、貼膜和油膜等品種。 印花一般是在絨面革光的一面進行加工成不同的花紋, 貼膜是在絨面革有絨的一面貼上一層膜,這種皮有一層特亮的光,是比較時尚的一種皮革,但它的缺點是透氣性能不好(這一點最好不要給消費者解釋)。 油膜革是在有絨的一面滾上一層由三種油混合而成的一種原料。它可以加工成仿舊效果的油膜革,在遇到折疊或壓皺時,會出現一些顏色變淺的折印屬正常的。 3、 豬二層絨面革 豬二層絨面革與頭層絨面革有本質上的區別,它的絨面比頭層絨面稍粗一些,並且能看到豬皮上的三角形毛孔。柔軟度和拉力強度遠不如頭層絨面革,皮的開張也比頭層小很多。二層絨面革也可以與頭層絨面革一樣加工成好多不同種類的修飾革, 由於二層絨面地價格更為廉價而不顯服裝的檔次。所以在內銷上我們很少用到這種皮。
⑸ 豬皮是怎麼加工成皮製品的
現在皮的種類很多,這里只介紹常用的皮
一、 豬皮
1、 豬光面
普通豬光面是在豬皮表面經過不同製革工藝加工而成,先是在皮的表面上塗漿再上色,普通豬光面表面有光澤,毛孔排列很有規則,一般三個毛孔為一組呈三角形狀,根據地區的不同和製革工藝的不同豬光面在品質上也有區別,這里不做詳解,品質比較好的豬光面粒面較細,手感柔軟。由於皮革工藝的不斷改進,現在豬光面可以加工成好多不同品種的皮。
仿舊效果,仿舊效果主要是沒有光澤,有些仿舊的皮上還可以有一些暗的圖案。
壓紋效果,壓紋效果是在皮的表面壓上條形,血筋紋等;
荔枝紋效果,這種效果有時有點象粗粒面的牛皮效果,但與牛皮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荔枝紋的特點是皮比普通光面稍厚而且粒面粗獷。
輕塗效果,,這種皮的表面沒有塗漿而是直接上不同的顏色,光澤比普通光面稍暗,這種皮手感比普通光面好,而且皮拿在手上有下垂的感覺。
水洗效果,水洗效果的光面塗層也薄,與普通光面區別不是很大,其區別是比普通光面手感軟。可以直接用水清洗衣服上的污漬。
擦拭革,這種皮表層和底板的顏色各不相同,在做成成品後可以在衣服的外表用砂紙或其它原料在你反需要的地方進行擦拭,而使你的衣服變成另一種更為時尚的風格。
2、 豬頭層絨面革
普通頭層絨面革是在皮頭層的反面經過加工而成的。絨面革的表面有短而細的絨頭並且表面有一層方向感特別強的絲光。有時也能看到少部份毛孔。
頭層絨面水洗革,這種皮革比普通絨面革手感更好,更富有彈性而且比普通絨面革有垂感。
頭層絨面修飾革,這種修飾革是皮的正面或者反正進修飾加工的皮革。它可以做成印花、貼膜和油膜等品種。
印花一般是在絨面革光的一面進行加工成不同的花紋,
貼膜是在絨面革有絨的一面貼上一層膜,這種皮有一層特亮的光,是比較時尚的一種皮革,但它的缺點是透氣性能不好(這一點最好不要給消費者解釋)。
油膜革是在有絨的一面滾上一層由三種油混合而成的一種原料。它可以加工成仿舊效果的油膜革,在遇到折疊或壓皺時,會出現一些顏色變淺的折印屬正常的。
3、 豬二層絨面革
豬二層絨面革與頭層絨面革有本質上的區別,它的絨面比頭層絨面稍粗一些,並且能看到豬皮上的三角形毛孔。柔軟度和拉力強度遠不如頭層絨面革,皮的開張也比頭層小很多。二層絨面革也可以與頭層絨面革一樣加工成好多不同種類的修飾革,
由於二層絨面地價格更為廉價而不顯服裝的檔次。所以在內銷上我們很少用到這種皮。
⑹ 皮革工藝流程
皮革來是由動物皮經過十自分復雜的物理加工和化學處理過程而製成的。按傳統說法,製革過程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准備階段、鞣製階段和整飾階段。
(1)在准備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去除動物皮上所有沒用的東西,如毛、脂肪、皮子內的各種腺體和可溶性蛋白質等,並對動物皮的膠原纖維 (即構成皮革的主體)進行處理,以利於後面的加工並提高皮革的品質。
本階段的主要工序有:浸水、去肉、脫毛、浸灰、脫脂、軟化、浸酸。
(2)在鞣製階段,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化學方法使動物皮的膠原纖維在結構上發生變化,使其從皮變成革。同時,也決定了所得皮革的品質及性能。
在本階段的主要工序有:預鞣、主鞣製及復鞣。
(3)在整飾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富裕皮革一些特殊的感官性能,如厚薄度、柔軟性、顏色、表面狀態以及防水性。
在本階段主要工序有:剖層、削勻、中和、染色、加脂、乾燥、做軟、平展、磨革、塗飾、壓花等。
皮革是經脫毛和鞣製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
⑺ 黃鼠狼皮子加工流程
黃皮子(黃鼠狼)和黃鼠是一回事么
黃鼠狼和黃鼠是兩種動物.
黃鼠
松鼠科黃鼬的毛皮質量很好,在毛皮業上由於加工方式不同而有「元皮」及「黃狼皮」
⑻ 早期皮革是怎麼加工的
皮革加工是最古復老的技藝之一制。
在這個漫長歷史過程中,雖然古人並不知道現代意義上的化學加工,但並不妨礙掌握一定的實踐經驗。
早期皮革加工方法,可以用現代化學知識解釋為醛鞣法、植物鞣法、皮硝法等。
表明了化學工藝在古代的運用。
在實踐中,人們可能從熏肉不易腐敗的經驗中發現,可以採用煙熏的方法來加工生皮。經煙熏加工的獸皮既可以防腐,又能防蟲。
這種方法後來演進為古老的煙熏鞣法。當然,古代人是不知煙中含有醛的,這種方法實質上是醛鞣法。
⑼ 皮革是怎麼製作的
皮革是由動物皮經過十分復雜的物理(機械)加工和化學處理過程版而製成的。動物皮權的不同,以及加工方法的改變,才製成各種各樣的皮革。按傳統說法,製革過程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准備階段、鞣製階段和整飾階段。
(1)在准備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去除動物皮上所有沒用的東西,如毛、脂肪、皮子內的各種腺體和可溶性蛋白質等,並對動物皮的膠原纖維 (即構成皮革的主體)進行處理,以利於後面的加工並提高皮革的品質。
本階段的主要工序有:浸水、去肉、脫毛、浸灰、脫脂、軟化、浸酸。
(2)在鞣製階段,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化學方法使動物皮的膠原纖維在結構上發生變化,使其從皮變成革。同時,也決定了所得皮革的品質及性能。
在本階段的主要工序有:預鞣、主鞣製及復鞣。
(3)在整飾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富裕皮革一些特殊的感官性能,如厚薄度、柔軟性、顏色、表面狀態以及防水性。
在本階段主要工序有:剖層、削勻、中和、染色、加脂、乾燥、做軟、平展、磨革、塗飾、壓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