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樑怎麼加工
⑴ 榫卯結構是中國特有的木工工藝么
1973年,河姆渡發現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人們稱之河姆渡遺址,在遺址人們發現了大量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證明我國早在大幾千年就開始使用木質榫卯構件一事實,但是編者要說一點,榫卯並不是我國獨有的獨有的,木材作為最原始的建築和傢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發生,而不是中國的傳統特色,埃及也同樣很早很早出現了榫卯結構,因為我們身邊有大量採用榫卯構件的木質傢具、建築的存在,所以一般人會有一種錯覺說榫卯是中國獨創的,是國粹,上升到民族主義層面上來就有些過了,在材料科學不發達古代,木質榫卯構件被全世界廣泛使用是很正常的,確實要表達民族自信的話,只能說中國在使用的廣泛性、傳承度更好一些僅此而已。
說完歷史再說說現狀
社會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新材料不斷被發現和發明出來,不論建築、傢具、用品等都有很多新型材料使用,並且比木質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強,作為與木材相伴相生的榫卯構件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最優選擇,從這個層面上講,沒有什麼是最好的,而是合適最重要,這個合適不僅從材料、工藝、結構上講,還要加上成本、文化、設計等等因素,就拿傢具來說,還在使用榫卯結構的大約只有實木類傢具了,特別是新中式實木傢具紅木傢具這類定位相對高端的品類,這個要從兩方面講,一個是工藝,像板材、塑料、玻璃纖維、金屬傢具最優的連接結構並不是榫卯,很多時候都能做到一體成型,完全沒有使用榫卯的必要性;二是成本,雖然目前簡單榫卯結構已經能做到半自動成型,但是像復雜一些的粽角榫、抱肩榫等等還是主要依靠人工,並且是經驗技術豐富的木工師父才會製作,這個要付出的成本,與機械自動化生產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所以僅有一對工藝成本不是特別敏感的傢具、工藝品這些產品上使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展望一下未來作為總結吧
我們不要過於偏執的認為,不含一根螺絲不用一點膠水才是正宗的榫卯,才是正經的新中式實木傢具,作為一個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淘汰」的傳統工藝,再去講求純粹定義並沒有很大意義,像榫卯工藝這類的,其功能實用意義越來越弱化,但是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形而上的文化意義卻得到很大的強化,最終會作為文化構成部份被保留下來,像這類傳統工藝得以另一種新的形式獲得新生,而那,是另一個很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