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械製造 » 機械化服務對象有哪些

機械化服務對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2 12:34:16

㈠ 高速公路優質服務體現在什麼方面

第一,要調整好心態,牢固樹立「車主至上」的服務理念。首先要給自己定好位。收費過程是服務過程,而不是執行過程。只有定好位,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要注意克服機械化傾向。文明用語天天說、車車說、時間長了,感覺變得遲鈍,工作傾向機械化,但服務對象卻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他們有可能是第一次行駛我們的高速公路,所以要從心底里樹立「車主至上」理念,把每位司乘人員當成第一個客戶,永遠從零開始,做好服務工作。
第二,要帶著感情做好收費工作。言行是思想的體現,思想指導著行動,只有帶著感情文明服務,每一句問候才會真正發自內心。要堅持文明用語每車必說,但就不是對著微機說的「有口無心」,也不是給監控聽的「擺擺樣子」,而是要等司機搖下玻璃後遞上通行卡時,用洪亮的聲音、友好的態度和富有親和力的表情去說。同時還有能夠主動換位思考。收費人員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司機打交道,被罵幾句是常有的,因此在工作中踐行「把微笑奉獻社會,把委屈留給自己」的口號,注意加強與司乘人員的溝通,充分發揮微笑服務的優勢,以平和的態度,對無理司機循循善誘,耐心解釋,以禮感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有這樣,才會把工作做到司機心坎上。
第三,要苦練基本功。從使用文明用語、唱收唱付、微機操作、到微笑服務、錢票收發、每個環節、各道工序都要在「精」字上下功夫,要能夠做到「判別車型一眼准、打票收費一手快、唱收唱付一口清、點鈔識鈔一指明」,快捷、准確、方便為司乘人員服務。
第四,要樹立優質服務的意識。在收費過程中,必須轉換角色,變收費為服務,只有樹立了提供優質服務的意識,才能在收費過程中熱情服務、文明收費,才能克服生、冷、硬的工作態度,為和諧收費、平安收費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
第五,要提高優質服務的水平。僅有優質服務意識還不行,沒有優質服務的能力,是不能真正為司乘提供優質服務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提升整個收費隊伍的能力水平,對於能否提供優質服務至關重要。
第六,要自覺遵守收費站各種規章制度。必須自覺遵守站里的規章制度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按章辦事,遵紀守法,服從安排,尊重領導,團結同志,以站為家,准確無誤的完成自己的收費工作,為收費站增光添彩。
只要我們真正把三尺崗亭當作傳播社會文明的窗口,當作為過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的陣地,在收費服務中堅持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句祝福,堅持用心服務、用情服務,讓服務對象切身感受到收費人員的魅力,提升我們高速公路的良好形象,我們的收費服務工作就會做到讓領導放心,讓社會滿意。

㈡ 機械繫統的組成是什麼

機械繫統的具體組成:

1、動力系統:包括動力機及其配套裝置.是機械繫統工作的動力源。如內燃機、汽輪機、水輪機等動力機;有把二次能源(如電能、液能、氣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

2、傳動系統:是把動力機的動力和運動傳遞給執行系統的中間裝置。

3、執行系統:包括機械的執行機構和執行構件,它是利用機械能來改變作業對象的性質、狀態、形狀或位置。或對作業對象進行檢測、度量等,以進行生產或達到其他預定要求的裝置。

4、操縱控制系統:是為了使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執行系統彼此協調運行,並准確、可靠地完成整機功能的裝置。

(2)機械化服務對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慧在機械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

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慧、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

2、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准機械介面、電氣介面、動力介面、環境介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

3、微型化: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繫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㈢ 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有:清潔、護理、執勤、娛樂。

盡管服務機器人行業還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它已經對人們生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服務機器人面向對象群體廣闊,貼近人們生活,有的還擁有人工智慧、語音交互、人臉識別、場景理解乃至更高級的自主決策行為等各種功能。

(3)機械化服務對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服務機器人痛點:

一、核心技術難題

對於服務機器人來說,它是一種基於多種技術融合和實現的產品,其中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慧技術、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語義解析及交互技術、導航及定位技術、運動控制技術、調度管理技術、電機及舵機技術、多感測技術、通信技術等。

其中,人工智慧和語音識別技術相比其餘幾項技術,發展時間較晚,沉澱還不夠深厚。加之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導致部分國內服務機器人企業不願過多下功夫在技術研究上,反而是看重產品的宣傳推廣。

二、企業盲目跟風

由於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廣闊,不少人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商機,加上至今為止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對於產品標准仍缺乏統一規范要求,因此很多企業只是想利用相關的政策扶持,來實現自己的資本運作。

這種現象不在少數,很多服務機器人企業都還只是停留在概念產品意義上,扯著服務機器人的大旗,卻連落地的產品都無法提供,或者直接將他人的產品拿過來,換個包裝換個外殼,就開始大肆宣傳這是自己的產品。這就導致了市場上很多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國內整個市場的行業水平。

三、推廣普及困難

普通百姓可能到現在為止,對於機器人都還不是很了解,或許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長得像人,才是機器人。再加上服務機器人細分領域非常多,從保潔機器人到娛樂機器人皆有,因此如何進行大范圍有效推廣,一直是企業面對的難題。

成本也是為何服務機器人難以進入千家萬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論是機器人軟體技術還是硬體技術,其開發和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維持。加上這是一門綜合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綜合性產品,所以本身的生產成本就決定了其昂貴的價格。

因此大多數能進入家庭的服務機器人,主要還是以掃地機器人為主,真正用作護理、陪伴的機器人數量極少。而商用服務型機器人更是只能被各大型商業服務機構所使用。

㈣ 什麼是機械繫統,都有哪些系統構成

機械繫統是指由許多機器、裝置、監控儀器等組成的大型工業系統,或由零件、部件等組成的機器。
機械繫統的構成: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機械繫統的構成有不同的描述。以前大多是按照系統的結構和組成的裝置進行描述,這使得在設計時比較零亂,難以集成。現代科學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由物質、能量及信息組成的。與此相對應,任何工程系統的功.能,從本質上講,都是接收物質、能量及信息,經過加工轉換,輸出新形態的物質、能量及信息。據此,本書從「流」的觀點出發,將機械繫統劃分為物料流系統、能量流系統和信息流系統。由於能量流系統中的傳動裝置、信息流系統中的操縱裝置及物料流系統中的執行裝置均為常用機構所構成的機械運動部件,從機械設計角度出發可將其歸入機械運動系統。
(1)物料流系統
物料是機械繫統工作的對象,機械繫統的任務就是改變物料的形狀和狀態。因此,在機械繫統中,物料流是最重要的部分,機械繫統中直接與物料接觸且使物料發生形狀和狀態變化的部分就構成了物料流系統。
(2)能量流系統
任何機器的工作都需要能量,要使物料的形狀和狀態發生變化,更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提供能量、轉換能量和傳遞能量的部分就構成了能量流系統。
(3)信息流系統
在物料流和能量流中,各種機構和裝置的工作和停止都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同時,系統還要隨時發現一些故障,並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這些都涉及信息的採集、處理以及指令的發送與接收。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對系統內的信息和指令進行處理的部分就稱為信息流系統。
(4)機械結構系統
結構系統在機械繫統中起著支承、連接的作用,用來安裝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系統中的零部件,並保證各零部件和系統之間的相互空間位置關系。結構系統由各部分結構件組成,常見的有機身、導軌、箱體、橫梁、工作台等。
機械結構系統是機械繫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強度、剛度、動態性能和熱性能等,都對機械繫統的整體性能和功能的可靠性產生重要影響。
(5)機械運動系統
機械運動系統包含傳動系統、執行系統及操縱系統。
傳動系統是用於傳遞能量(以運動和動力的形式表現)的中間裝置。當然,當動力機能量的輸出形式完全符合工作機械的要求時,可以省略傳動部件。
執行系統通常處於機械繫統的末端,直接與作業對象接觸,其輸出是機械繫統的主要輸出,其功能是機械繫統的主要功能。因此,執行部件有時也被稱為機械繫統的工作機,其功能及性能直接影響和決定機械繫統的整體功能及性能。
操縱系統用於將人和機械聯系起來,即把操作者施加於機械的信號,經轉換傳遞到執行部件,以實現機械繫統的起停、換向、變速、變力等目的。

㈤ 機械設備分為哪幾大類

機械
jī xiè

①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機器以及槍炮等都是機械。
②比喻方式拘泥死板,沒有變化;不是辯證的:工作方法太~。

機械(machine),源自於希臘語之mechine及拉丁文mecina,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現代中文之「機械」一詞為機構為英語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

機構的特徵有:

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機器具備機構的特徵外,還必須具備第三個特徵即能代替人類的勞動以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或轉換機械能,故機器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的機構。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並無區別泛稱為機械。

機構和機器的定義來源於機械工程學,屬於現代機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機械的現代概念多源自日語之「機械」一詞,日本的機械工程學對機械概念做如下定義(即符合下面三個特徵稱為機械machine):

機械是物體的組合,假定力加到其各個部分也難以變形。
這些物體必須實現相互的、單一的、規定的運動。
把施加的能量轉變為最有用的形式,或轉變為有效的機械功。
(<>的解釋):一切具有確定的運動系統的機器和機構的總稱。如機床·拖拉機等;呆板;不靈活。

1。通常的解釋:

機械是簡單的裝置,它能夠將能量、力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它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創造出新的物件.在生活中,我們周圍有數不清的不同種類的機械在為我們工作。

機械的日常的理解是機械裝置,也就是各種機器與器械。

2。重要性的解釋:

從機械專業的角度來說:機械具有相當重要的基礎地位。

機械是現代社會進行生產和服務的五大要素(即人、資金、能量、材料和機械)之一。

在馬克思說到工業社會時候,說工業社會,尤其是大工業社會,即用機器生產機器的時代。

無論從生活中接觸的各種物理的裝置,如電燈 電話 電視機 冰箱 電梯等等都包含有機器的成分,或者包含在廣義的機械之中,而從生產中來看,各種機床,自動化裝備,飛機,輪船,神五,神六等等,都缺不了機械。

更不用說化工廠,電廠等。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機械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礎。如果有人要說農業也是基礎的話,也無可厚非,但是在現代的社會來說,機械做為整個工業和工程的基礎,可以毫不誇張的認為也是社會一根大柱子。

任何現代產業和工程領域都需要應用機械,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各種機械了,如汽車、自行車、鍾表、照相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機、吸塵器,等等。

3。英語的解釋:machine machine tool mechanical cad/cam/cae/capp/cims

4.相關的詞彙:

機械工業 機器 機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作母機 優化設計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

機械設計 機構設計 有限元分析 反求工程

5。機械設計手冊 中國機械設計大典 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機械工程學報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是現代社會進行生產和服務的五大要素(即人、資金、能量、材料和機械)之一。任何現代產業和工程領域都需要應用機械,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各種機械了,如汽車、自行車、鍾表、照相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機、吸塵器,等等。

機械工程就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製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的一門應用學科。

各個工程領域的發展都要求機械工程有與之相適應的發展,都需要機械工程提供所必需的機械。某些機械的發明和完善,又會導致新的工程技術和新的產業的出現和發展。例如大型動力機械的製造成功,促成了電力系統的建立;機車的發明導致了鐵路工程和鐵路事業的興起;內燃機、燃氣輪機、火箭發動機等的發明和進步,以及飛機和航天器的研製成功導致了航空、航天事業的興起;高壓設備的發展導致了許多新型合成化學工程的成功等等。

機械工程就是在各方面不斷提高的需求的壓力下獲得發展動力,同時又從各個學科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改進和創新的能力。

機械工程的內容

機械工程的服務領域廣闊而多面,凡是使用機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產的部門,都需要機械工程的服務。概括說來,現代機械工程有五大服務領域:研製和提供能量轉換機械、研製和提供用以生產各種產品的機械、研製和提供從事各種服務的機械、研製和提供家庭和個人生活中應用的機械、研製和提供各種機械武器。

不論服務於哪一領域,機械工程的工作內容基本相同,主要有:

建立和發展機械工程的工程理論基礎。例如,研究力和運動的工程力學和流體力學;研究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性能,及其應用的工程材料學;研究熱能的產生、傳導和轉換的熱力學;研究各類有獨立功能的機械元件的工作原理、結構、設計和計算的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學;研究金屬和非金屬的成形和切削加工的金屬工藝學和非金屬工藝學等等。

研究、設計和發展新的機械產品,不斷改進現有機械產品和生產新一代機械產品,以適應當前和將來的需要。

機械產品的生產,包括:生產設施的規劃和實現;生產計劃的制訂和生產調度;編制和貫徹製造工藝;設計和製造工具、模具;確定勞動定額和材料定額;組織加工、裝配、試車和包裝發運;對產品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機械製造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機械一般是由許多各有獨特的成形、加工過程的精密零件組裝而成的復雜的製品。生產批量有單件和小批,也有中批、大批,直至大量生產。銷售對象遍及全部產業和個人、家庭。而且銷售量在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下,可能出現很大的波動。因此,機械製造企業的管理和經營特別復雜,企業的生產管理、規劃和經營等的研究也多是肇始於機械工業。

機械產品的應用。這方麵包括選擇、訂購、驗收、安裝、調整、操作、維護、修理和改造各產業所使用的機械和成套機械裝備,以保證機械產品在長期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研究機械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尤其是在使用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過度耗費方面的問題,及其處理措施。這是現代機械工程的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而且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機械工程分類

機械的種類繁多,可以按幾個不同方面分為各種類別,如:按功能可分為動力機械、物料搬運機械、粉碎機械等;按服務的產業可分為農業機械、礦山機械、紡織機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熱力機械、流體機械、仿生機械等。

另外,機械在其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運用等過程中都要經過幾個工作性質不同的階段。按這些不同階段,機械工程又可劃分為互相銜接、互相配合的幾個分支系統,如機械科研、機械設計、機械製造、機械運用和維修等。

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種分支學科系統互相交叉,互相重疊,從而使機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個分支學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動力機械,它與按工作原理分的熱力機械、流體機械、透平機械、往復機械、蒸汽動力機械、核動力裝置、內燃機、燃氣輪機,以及與按行業分的中心電站設備、工業動力裝置、鐵路機車、船舶輪機工程、汽車工程等都有復雜的交叉和重疊關系。船用汽輪機是動力機械,也是熱力機械、流體機械和透平機械,它屬於船舶動力裝置、蒸汽動力裝置,可能也屬於核動力裝置等等。

分析這種復雜關系,研究機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統,有一定的知識意義,但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

機械工程的發展歷程

人類成為「現代人」的標志就是製造工具。石器時代的各種石斧、石錘和木質、皮質的簡單粗糙的工具是後來出現的機械的先驅。從製造簡單工具演進到製造由多個零件、部件組成的現代機械,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幾千年前,人類已創制了用於穀物脫殼和粉碎的臼和磨,用來提水的桔槔和轆轤,裝有輪子的車,航行於江河的船及槳、櫓、舵等。所用的動力,從人自身的體力,發展到利用畜力、水力和風力。所用材料從天然的石、木、土、皮革,發展到人造材料。最早的人造材料是陶瓷,製造陶瓷器皿的陶車,已是具有動力、傳動和工作三個部分的完整機械。

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再進而到鐵器時代,用以吹旺爐火的鼓風器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足夠強大的鼓風器,才能使冶金爐獲得足夠高的爐溫,才能從礦石中煉得金屬。在中國,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鑄用的鼓風器,並逐漸從人力鼓風發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風。

15~16世紀以前,機械工程發展緩慢。但在以千年計的實踐中,在機械發展方面還是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和技術知識,成為後來機械工程發展的重要潛力。17世紀以後,資本主義在英、法和西歐諸國出現,商品生產開始成為社會的中心問題。

18世紀後期,蒸汽機的應用從采礦業推廣到紡織、麵粉、冶金等行業。製作機械的主要材料逐漸從木材改用更為堅韌,但難以用手工加工的金屬。機械製造工業開始形成,並在幾十年中成為一個重要產業。

機械工程通過不斷擴大的實踐,從分散性的、主要依賴匠師們個人才智和手藝的一種技藝,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有理論指導的、系統的和獨立的工程技術。機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及資本主義機械大生產的主要技術因素。

動力是發展生產的重要因素。17世紀後期,隨著各種機械的改進和發展,隨著煤和金屬礦石的需要量的逐年增加,人們感到依靠人力和畜力不能將生產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英國,紡織、磨粉等產業越來越多地將工場設在河邊,利用水輪來驅動工作機械。但當時的煤礦、錫礦、銅礦等礦井中的地下水,仍只能用大量畜力來提升和排除。在這樣的生產需要下,18世紀初出現了紐科門的大氣式蒸汽機,用以驅動礦井排水泵。但是這種蒸汽機的燃料消耗率很高,基本上只應用於煤礦。

1765年,瓦特發明了有分開的冷凝器的蒸汽機,降低了燃料消耗率。1781年瓦特又創制出提供回轉動力的蒸汽機,擴大了蒸汽機的應用范圍。蒸汽機的發明和發展,使礦業和工業生產、鐵路和航運都得以機械動力化。蒸汽機幾乎是19世紀唯一的動力源,但蒸汽機及其鍋爐、凝汽器、冷卻水系統等體積龐大、笨重,應用很不方便。

19世紀末,電力供應系統和電動機開始發展和推廣。20世紀初,電動機已在工業生產中取代了蒸汽機,成為驅動各種工作機械的基本動力。生產的機械化已離不開電氣化,而電氣化則通過機械化才對生產發揮作用。

發電站初期應用蒸汽機為原動力。20世紀初期,出現了高效率、高轉速、大功率的汽輪機,也出現了適應各種水利資源的水輪機,促進了電力供應系統的蓬勃發展。

19世紀後期發明的內燃機經過逐年改進,成為輕而小、效率高、易於操縱、並可隨時啟動的原動機。它先被用以驅動沒有電力供應的陸上工作機械,以後又用於汽車、移動機械和輪船,到20世紀中期開始用於鐵路機車。蒸汽機在汽輪機和內燃機的排擠下,已不再是重要的動力機械。內燃機和以後發明的燃氣輪機、噴氣發動機的發展,是飛機、航天器等成功發展的基礎技術因素之一。

工業革命以前,機械大都是木結構的,由木工用手工製成。金屬(主要是銅、鐵)僅用以製造儀器、鎖、鍾表、泵和木結構機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屬加工主要靠機匠的精工細作,以達到需要的精度。蒸汽機動力裝置的推廣,以及隨之出現的礦山、冶金、輪船、機車等大型機械的發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屬零件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要求的精度也越來越高。應用的金屬材料從銅、鐵發展到以鋼為主。

機械加工包括鍛造、鍛壓、鈑金工、焊接、熱處理等技術及其裝備,以及切削加工技術和機床、刀具、量具等,得到迅速發展,保證了各產業發展生產所需的機械裝備的供應。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機械產品的需求猛增。生產批量的增大和精密加工技術的進展,促進了大量生產方法的形成,如零件互換性生產、專業分工和協作、流水加工線和流水裝配線等。

簡單的互換性零件和專業分工協作生產,在古代就已出現。在機械工程中,互換性最早體現在莫茨利於1797年利用其創制的螺紋車床所生產的螺栓和螺帽。同時期,美國工程師惠特尼用互換性生產方法生產火槍,顯示了互換性的可行性和優越性。這種生產方法在美國逐漸推廣,形成了所謂「美國生產方法」。

20世紀初期,福特在汽車製造上又創造了流水裝配線。大量生產技術加上泰勒在19世紀末創立的科學管理方法,使汽車和其他大批量生產的機械產品的生產效率很快達到了過去無法想像的高度。

20世紀中、後期,機械加工的主要特點是:不斷提高機床的加工速度和精度,減少對手工技藝的依賴;提高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裝配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利用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成組技術等,發展柔性加工系統,使中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生產效率提高到近於大量生產的水平;研究和改進難加工的新型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技術。

18世紀以前,機械匠師全憑經驗、直覺和手藝進行機械製作,與科學幾乎不發生聯系。到18~19世紀,在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的促進下,掌握科學知識的人士開始注意生產,而直接進行生產的匠師則開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啟發取得很大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一整套圍繞機械工程的基礎理論。

動力機械最先與當時的先進科學相結合。蒸汽機的發明人薩弗里、瓦特,應用了物理學家帕潘和布萊克的理論;在蒸汽機實踐的基礎上,物理學家卡諾、蘭金和開爾文建立起一門新的科學——熱力學。內燃機的理論基礎是法國的羅沙在1862年創立的;1876年奧托應用羅沙的理論,徹底改進了他原來創造的粗陋笨重、雜訊大、熱效率低的內燃機而奠定了內燃機的地位。其他如汽輪機、燃氣輪機、水輪機等都在理論指導下得到發展,而理論也在實踐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早在公元前,中國已在指南車上應用復雜的齒輪系統,在被中香爐中應用了能永保水平位置的十字轉架等機件。古希臘已有圓柱齒輪、圓錐齒輪和蝸桿傳動的記載。但是,關於齒輪傳動瞬時速比與齒形的關系和齒形曲線的選擇,直到17世紀之後方有理論闡述。

手搖把和踏板機構是曲柄連桿機構的先驅,在各文明古國都有悠久歷史,但是曲柄連桿機構的形式、運動和動力的確切分析和綜合,則是近代機構學的成就。機構學作為一個專門學科,遲至19世紀初才首次列入高等工程學院(巴黎的工藝學院)的課程。通過理論研究,人們方能精確地分析各種機構,包括復雜的空間連桿機構的運動,並進而能按需要綜合出新的機構。

機械工程的工作對象是動態的機械,它的工作情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隨機而不可預見;實際應用的材料也不完全均勻,可能存有各種缺陷;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偏差,等等。

與以靜態結構為工作對象的土木工程相比,機械工程中各種問題更難以用理論精確解決。因此,早期的機械工程只運用簡單的理論概念,結合實踐經驗進行工作。設計計算多依靠經驗公式;為保證安全,都偏於保守,結果製成的機械笨重而龐大,成本高,生產率低,能量消耗很大。

從18世紀起,新理論的不斷誕生,以及數學方法的發展,使設計計算的精確度不斷的提高。進入20世紀,出現各種實驗應力分析方法,人們已能用實驗方法測出模型和實物上各部位的應力。

20世紀後半葉,有限元法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得對復雜的機械及其零件、構件進行力、力矩、應力等的分析和計算成為可能。對於掌握有充分的實踐或實驗資料的機械或其元件,已經可以運用統計技術,按照要求的可靠度,科學地進行機械設計。

機械工程的發展展望

機械工程以增加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的經濟性為目標來研製和發展新的機械產品。在未來的時代,新產品的研製將以降低資源消耗,發展潔凈的再生能源,治理、減輕以至消除環境污染作為超經濟的目標任務。

機械可以完成人用雙手和雙目,以及雙足、雙耳直接完成和不能直接完成的工作,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好。現代機械工程創造出越來越精巧和越來越復雜的機械和機械裝置,使過去的許多幻想成為現實。

人類現在已能上游天空和宇宙,下潛大洋深層,遠窺百億光年,近察細胞和分子。新興的電子計算機硬、軟體科學使人類開始有了加強,並部分代替人腦的科技手段,這就是人工智慧。這一新的發展已經顯示出巨大的影響,而在未來年代它還將不斷地創造出人們無法想像的奇跡。

人類智慧的增長並不減少雙手的作用,相反地卻要求手作更多、更精巧、更復雜的工作,從而更促進手的功能。手的實踐反過來又促進人腦的智慧。在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中,以及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腦與手是互相促進和平行進化的。

人工智慧與機械工程之間的關系近似於腦與手之間的關系,其區別僅在於人工智慧的硬體還需要利用機械製造出來。過去,各種機械離不開人的操作和控制,其反應速度和操作精度受到進化很慢的人腦和神經系統的限制,人工智慧將會消除了這個限制。計算機科學與機械工程之間的互相促進,平行前進,將使機械工程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始新的一輪大發展。

19世紀時,機械工程的知識總量還很有限,在歐洲的大學院校中它一般還與土木工程綜合為一個學科,被稱為民用工程,19世紀下半葉才逐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進入20世紀,隨著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總量的增長,機械工程開始分解,陸續出現了專業化的分支學科。這種分解的趨勢在20世紀中期,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後期間達到了最高峰。

由於機械工程的知識總量已擴大到遠非個人所能全部掌握,一定的專業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過度的專業化造成知識過分分割,視野狹窄,不能統觀和統籌稍大規模的工程的全貌和全局,並且縮小技術交流的范圍,阻礙新技術的出現和技術整體的進步,對外界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差。封閉性專業的專家們掌握的知識過狹,考慮問題過專,在協同工作時配合協調困難,也不利於繼續自學提高。因此自20世紀中、後期開始,又出現了綜合的趨勢。人們更多地注意了基礎理論,拓寬專業領域,合並分化過細的專業。

綜合-專業分化-再綜合的反復循環,是知識發展的合理的和必經的過程。不同專業的專家們各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足夠的綜合知識來認識、理解其他學科的問題和工程整體的面貌,才能形成互相協同工作的有力集體。

綜合與專業是多層次的。在機械工程內部有綜合與專業的矛盾;在全面的工程技術中也同樣有綜合和專業問題。在人類的全部知識中,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也有處於更高一層、更宏觀的綜合與專業問題。

㈥ 機械化和自動化有什麼區別

1、人的參與度不同抄

自動化的工作過程中,沒有人參與或者極少有人參與;

機械化的工作過程中是需要有人參與其中的。

2、范圍不同

自動化的范圍更廣,泛用於工業、農業、軍事、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和家庭等方面;

機械化的范圍相對比較窄,更多是用於人工勞動完成生產作業中。

(6)機械化服務對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採用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擴展人的器官功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動化是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顯著標志。

自動化的功能目標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個有機體系。在范圍方面,製造自動化不僅涉及到具體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涉及產品生命周期所有過程。

㈦ 機械的分類都有哪些

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機械的分類:
(1)動力機械將已有的機械能或其他非機械能轉換成可利用的機械能。動力機械包括風力機械、水力機械、熱力發動機(汽油機、柴油機、煤氣機、汽輪機)、電動機、氣動馬達、液壓馬達等。
(2)能量變換機械將機械能變換為某種非機械能或用機械能來做特定工作。能量變換機械包括發電機、熱泵、液壓泵、壓縮機等。
(3)工作機械利用人、畜或動力機械提供的機械能改變工作對象(原料、工件或工作介質)的物理狀態、性質、結構、形狀、位置等。
工作機械覆蓋了幾乎所有目前在各行各業使用的機械,其大類包括農業機械、林業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化工機械、紡織機械、運輸機械等及各種通用機械。農業機械包括農用動力機械、農田建設機械、土壤耕種機械、表土耕種機械、種植和施肥機械、植物保護機械、農田排灌機械、作物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等。林業機械包括營林機械、木材生產切割機械、林業起重輸送機械等。
礦山機械包括采礦機械(採掘機械、採煤機械、石油鑽采機械)、選礦機械(破碎機械、粉磨機械、篩分機械、分選機械、脫水機械)等。冶金機械包括煉鐵機械、煉鋼機械、軋鋼機械等。
化工機械包括物料輸送設備(流體輸送設備、氣體輸送設備)、固體輸送設備、換熱器及換熱塔設備等。紡織機械包括紡紗機械、織造機械、染整機械等。運輸機械包括普通車輛、越野車輛、工程車輛、農用車輛等。各種機械都是人工製造的實體組合,並進行機械能的轉換或機械能的利用。
根據機械內部組件之間是否有相對運動,可分為機器和設備。機器在其組成件之間有確定的相對運動和力的傳遞以及機械能的轉換和利用。設備其組成零部件之間沒有相對運動,也沒有機械能的轉換和利用,如蒸汽發生器、凝汽器、換熱器、反應塔、精餾塔、各種壓力容器等。
機械是現代社會進行生產和服務的五大要素(即人、資金、能量、材料和機械)之一,並且能量和材料的生產必須有機械的參與。經濟的發展得益於以相關自然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技術經驗,開發、設計、製造、安裝和使用的各種機械。據統計,發達國家60%~70%的財富來源於製造業生產的產品,而製造業的主要支柱正是機械。

㈧ 機械工業生產的社會化都有哪些內容

機械工業是製造國民經濟各部門需要的各種機器設備,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的工業部門,包括工業設備、農業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其他部門的機械設備以及人民所需的金屬製品。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是工業體系的核心部門,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強大支柱。發展機械工業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之一。沒有發達的機械工業,就沒有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在國民經濟技術改造中,機械工業是一個重大關鍵。
機械工業生產的社會化:
一、機械工業的專業化方向
既然一台機器是由很多零件組裝而成的,而各種零件的原材料、加工工藝等的差異可能又很大(例如汽車上的發動機與輪胎),那麼,是不是一台機器上所有零件都要由製造這個機器的工廠自己生產呢?這在生產力較低的階段也許是難免的。但今天,一方面社會生產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客觀形勢出現了更為迫切的需要。機械工業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的主要任務,必須盡快生產數量多、質量高的各種復雜、大型和精密的機器。如何運用集成的方式,快速、優質、低價地生產出滿足需要的產品,對生產組織形式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種「高而全」、「大而全」的生產方式已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為完成繁重的任務,機械工業必須按照專業化與協作的原則,組織起來進行現代化的生產。
工業生產專業化是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認為,分工是勞動社會化的標志,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從幾百年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專業分工程度越高,這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就越發達。大家知道,封閉的封建社會結束以後,生產發展的過程,:有過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相應的也就有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協作和近代機器大工業發展後企業之間的生產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在工業化初期,專業化協作不可能有很高的水平。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社會分工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新的生產部門和獨立的生產領域空前迅速地增加,生產專業化才有可能隨之迅速發展起來。
機械製造業是一個從製造手工工具開始發展起來的工業部門。隨著現代化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機械工業逐漸分解成為包括各種工作機械、應用機械乃至日用機械等許多機械工業部門。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電子、原子能、計算機和宇宙空間等現代尖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機械、電器和儀表產品層出不窮,生產機械的部門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細。許多復雜的產品,如汽車、輪船、飛機、衛星、電子計算機、精密儀器等,所需要的零配件多達幾千個、幾萬個,只靠少數生產單位是不可能完成的。馳名的賓士轎車,自製率僅23%。其供應鏈遍及全球,遴選質量最好、價格最低的零部件為自己配套。而自己的工夫則下在系統的整合與整體性能的提升上。製造各種大型、復雜的成套設備和裝置,如電力、冶金、化工等重型設備,更是如此。這種設備往往生產批量小,而每套設備的技術比較復雜,零部件又很多,需要其他配套的設備。鑒於此,只有組織起來,協作生產,合理分工,發揮各自特長,才能更易於攻克技術難關,並能大大縮短設備的製造周期。生產的專業化與協作,是最能發揮機器大工業優越性的一種經濟合理的組織形式,是加速技術進步和發展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
組織專業化與協作對我國目前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既能充分利用現有企業的生產能力,還可以減少相互重復和不必要的建設項目,因而可以節約基建投資,加快建設速度,充分發揮投資效果。組織專業化協作生產還有利於在市場機制下靈活配置資源,發揮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各自的優勢。由於實行零部件和工藝專業化生產,分工精細,某一零件或某一工種的加工可相對集中,技術比較單一,生產批量很大,容易形成規模,經濟效果顯著。同時,也只有在生產專業化和協作的基礎上,才可能把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各種所有制下的大量企業有效地組織起來,打破條塊分割,提高整個工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這實際上是更深一層的物質技術基礎的重大變革。
二、機械工業專業化生產的形式
專業化與協作反映著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如果搞得好,可以產生新的生產力。但是,作為一定生產關系的體現,其做法同樣不是簡單劃一的。必須根據一定部門和一定產品的特點,根據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採取合適的專業化形式,並積極地進行改革、完善。這對建立合理的工業管理體制和工業生產結構有重大意義。
機械工業生產專業化形式有以下幾種:
(1)部門和行業專業化這是工業發展初期最原始的專業化形式。如早期的機械製造廠,只要是機械產品,一律都生產。部門專業化的發展,產生了行業專業化,按行業專業進行分工。例如,早年的農業機械廠,農機具中所有的品種,只要有訂貨,它都生產。
(2)對象專業化這是行業專業化發展的結果。一個企業不再生產全行業的一切產品,而只生產某一類型的產品。所以,對象專業化又叫產品專業化或成品專業化。如拖拉機廠,只生產拖拉機而不生產其他農機具。這種專業化形式的工廠,隨著同類型產品規格的擴大,又進一步按產品的系列、型號、技術、精密等級或按產品的不同用途、不同原材料、不同工藝技術進一步實行產品專業化分工,如大型銑床廠、精密磨床廠、數控機床廠等專業工廠。這是對象專業化的發展形式。產品專業化在機械工業部門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僅完成一定范圍的工藝和主要零部件的非全能廠,如負責裝配工作的組裝廠;另一種是自己完成產品的加工工藝和大部分零部件的全能廠。產品專業化仍是初級的專業化形式,效果十分局限。
(3)零部件專業化它是使主機的個別部分或零件的生產形成獨立企業,進行成批、大量單一品種的生產。這樣做易於實現合理的經濟批量,採用最新工藝和技術,因此其工藝和生產組織水平比產品專業化企業高得多。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機械工業部門專業化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零部件專業化是在產品系列化、零部件標准化、通用化的基礎上,把同類型零部件集中起來組織大批量生產的專業化組織形式。例如,標准件廠、液壓件廠、軸承廠、齒輪廠等。零部件專業化廠又可分為零件廠、部件廠或組件廠。
(4)工藝專業化它是把同類工藝集中起來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形式,其特點是一個工廠只完成產品的某一工藝或工序,所以又稱為階段專業化。例如,鑄造廠、鍛造廠、熱處理廠、電鍍廠等。工藝專業化可以保證零件和毛坯的大量生產和更低的勞動消耗,克服企業結構的全能性。在機械工業中,工藝專業化往往與零件專業化結合起來,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5)輔助服務生產專業化它是指一個工廠專門為其他工廠進行輔助性作業,又稱技術後方專業化。例如,機修廠、工具廠、量具廠、刃具廠。這種專業化可以使產品生產廠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大量節約服務人員,還可以使輔助服務工作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故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上述各種專業化形式的發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的。例如,以裝配為主的產品專業化就與零部件專業化密不可分,而零部件專業化又往往與鑄造、鍛造、沖壓、電鍍和熱處理等工藝專業化結合在一起。專業化的關鍵是在組織生產時應該從實際出發,在提高經濟效果的前提下把各種形式很好地結合起來。
專業化把社會生產分解為各個獨立的生產部門,協作和橫向聯合又將分解的各個部門連接成有機整體。專業化水平越高,分工就越細,生產率也就越高,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專業化與協作也需要條件。協作范圍的大小,固定性如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還要受到工業布局、交通運輸以及市場發育程度的制約。
三、專業化與「三化」
專業化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政策,也是一項極其細微的社會化生產組織工作,提高專業化與協作水平是需要條件與基礎的。除了必須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建立有效的流通運輸網路、積極採用新技術、加強組織和管理,還必須與搞好「三化」結合起來。
「三化」即標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與專業化一樣,其意義不僅適用於機械工業,而且適於整個社會生產。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用最少的勞動和物資消耗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它對節省設計力量,加速品種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以及便利使用維修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1、標准與標准化
俗語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標准。但是,這里說的標准,是一個有更明確意義的科學概念,是要通過調查、統計、研究、試驗,總結生產實踐經驗,有科學根據,才能確定的標准。目前,人們除了對產品制定了各種標准外,還對概念(如技術術語、圖形符號等)、方法(如分析方法、測定方法和檢驗方法等)、環境保護(如「三廢」標准、雜訊標准等)等制定了標准。確切地說,所謂標准,就是由一定的權威組織對經濟、技術和科學中重復出現的共同技術語言和技術事項,以及產品的品種、質量、度量、方法等規定出的統一技術准則。它是各方面均需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而標准化則是對其制定,使之達到標準的過程和狀態。在「三化」中,標准化是基礎。
標准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是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標准化,對於加快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產品和工程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和人民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現代化大生產,無處不顯示出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的巨大作用。英國在工業革命發起後的百年時間中,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幾十倍。在20世紀中,世界科技對工業生產效率提高的作用,由5%一22%提高到60%~80%。而科學技術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必須將它用於生產,而標准化是使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生產中去的一座橋梁。它把科技成果的一些主要技術要求通過制定技術標准,貫穿到生產和建設中去,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據一些工業國家估計,他們在現代化生產中推行標准化,獲得的效益往往是投資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更多。
標准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還表現在許多其他方面:如應用於科學研究,可以避免重復勞動;應用於產品設計,可以縮短設計周期;應用於生產,可以使生產在科學有序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於流通,可以增進信任,簡化手續;應用於管理,可以促進統一、協調、高效率等。這一切都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標準是衡量產品和工程質量的技術依據,是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實踐證明,在生產建設中認真貫徹執行標准,嚴格按標准檢查、考核,就能保證產品和工程質量,獲:得高速度和高效益。
現代化大生產,涉及面廣,生產分工細,技術要求高。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技術標准,就能從技術上、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保證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標准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標准化又是專業化與協作生產的前提。現代化大生產由於規模大、技術復雜,要求在技術上統一協調。標准化可以使產品按系列發展,做到零、部件通用互換,為擴大生產數量,加強生產協作,最終實現專業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從這種意義上說,沒有標准化,就沒有專業化。標准化對保護環境和改善人類生活、保證安全、造福社會也具有重大意義。制定和貫徹有關的環境標准和安全衛生標准,並嚴格加強管理,就可以控制有害物質的超標排放,控制不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的偽次產品流入市場,以達到改善人們生活環境,保障人們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標准化還促進了國際技術經濟交流。現代標准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國際性。國際標准已成為各國間進行技術經濟交流中共同遵守的准則。實踐證明,搞好標准化工作,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促進技術交流和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也必須看到,標准化既促進了國際技術交流,又成為了知識產權壟斷和非關稅壁壘的手段。由於產品標准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標准一旦制定,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很難與標准化的產品兼容,其維修和更新的成本要大大高於標准化的產品,因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一些國家還把標准作為市場准入的條件,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不允許進入市場。因此,對標准權的爭奪就構成了市場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機械產品的「三化」
具體到機械工業,「三化」指的是機械產品品種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標准化。機械產品品種繁多,服務對象范圍廣泛、要求各異,企業之間又互為市場。一套或一台新設備自開始提出要求到使用,中間必須經過研究、試驗、設計、製造、安裝、使用、維修等主要階段,內有單機成套、機組成套、車間成套、工廠成套,外有原材料如鋼鐵、有色金屬、輕工、化工、油料、礦物類的物資供應,涉及面極廣。只有建立完整的工業標准,才能保證產品對路、質量合乎要求,做到互相協調。其中若有一個環節失調,就有可能影響整體。在機械行業實行「三化」,對用戶、製造廠、國家都有利。按專業化與協作方式組織生產時,這尤其是一項基礎工作。
(1)產品系列化眾所周知,必須用規格不同的機床去加工不同大小的零件,用不同大小的電動機驅動不同規格的機床。合理地確定這些機床的規格、尺寸等主要參數,並組成系列,便是這些產品的系列化。例如對搖臂鑽床,可把最大鑽孔直徑作為主要參數,並確定孑L徑為25mm、40mm、63mm、80mm、lOOmm、125mm等幾擋,這些參數經國家或行業的權威職能機構確定後作為標准。今後發展新的搖臂鑽床,都必須符合系列中的參數。又如電動機作為一種典型的量大面廣的配套產品,其生產必須符合各行各業發展的要求。幾年前國家有關部門組織製造廠和研究所,完成了我國電動機的換代產品——Y系列小型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設計和試制,與同功率舊系列產品相比,平均體積縮小15%,重量減輕12%,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可靠性。Y系列共有2個基本系列,16個派生系列,900多個規格,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要。基本系列適用范圍廣、生產量大,是一種通用電動機。派生系列則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基本系列的基礎上做部分改動,以適應多方面的需要。此外還有專用系列,即具有特殊使用要求或特殊防護條件的系列。
組成產品系列的主要參數(例如電動機的功率等級、外殼防護等級、冷卻方法、安裝結構和安裝方式等),並不是隨意確定的,而是根據大量的統計分析和一定的數學關系計算而得到的。確定產品系列的原則,必須以最少的規格型號去滿足最多種變化的需要,並要注意盡量與國外主要公司的同類產品保持一致,以利於進口設備製造和出口配套的需要。
(2)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標准化企業在組織生產時,一般都是將機器的全部零件分為專用件、通用件、標准件等幾大類。專用件是某一機器特有的零部件。通用件是指某型號以至其他型號的機器都可用的零部件,例如,銑床上用來夾持工件的機用虎鉗,不但能在萬能銑床上使用,而且在立銑、卧銑、牛頭刨床上也能使用;類似的還有各種機床附件、液壓件、電氣元件、儀器儀表等;電動機的通用性就更廣。對這一類產品,無論哪個廠家生產,都應做到型號、性能、基本參數乃至安裝尺寸和連接尺寸的統一,而且要力求做到與國際標准統一。標准件是由國家或行業標准化的零件,在各種產品中都可以使用,如螺釘、滾動軸承等,其使用范圍廣、數量多。對於這類零件(也包括一部分通用件),由於產品生產規模大,有利於採用先進技術及專用設備,並可合理使用原材料,達到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經濟效果。例如,生產緊固件的標准件廠,採用自動冷鐓機生產螺釘、螺母,每小時生產量達3500件,若在一般工廠用通用機床生產,1小時是做不出幾個的。
在企業內部,也應爭取逐步做到各種型號產品中的零、部件盡量通用。例如,我國北京第一機床廠生產的3種型號銑床之間通用件種數達44%~50%;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的兩種大小不同的發動機,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達85%。這一做法給企業和用戶都帶來極大的好處。
某一系列的機器中,通用件、標准件使用越多,則設計和生產的效率也就越高。故在產品設計中,凡能使用通用件及標准件的,則應盡量使用,以便將設計和生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零、部件上。生產環節減少了,周期即可縮短,重復差錯就可避免,有利於增加產品的品種,擴大產品批量,達到優質、高產、低耗的經濟效果。如某鎖廠生產鐵鎖,產品中有2個系列、6種型號的鎖體外形尺寸基本一致,但鎖芯、鎖舌、彈簧、彈子等主要零件有99件不能通用,需單獨製造。這樣就增加了輔助工時、刀具種類和在製品庫存量,於是佔用了更多的生產資金。同時,由於外形相似,尺寸差不多,又經常發生混雜不清以致造成混亂的情況。用「三化」原則整頓設計後,把這些零件盡可能改成通用件,在不同型號的鎖中都能通用,進而進行工藝、工裝的標准化。這樣,就大大方便了生產,使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增產達36%,一級品率提高了17%,並減少了模具235套,刀具40種。
零部件的標准化為專業化生產和協作提供了有利條件。以緊固件為例,1958年我國首次發布國家標准120個。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逐步把各部門使用的600多個品種歸並為224個,並制定了國家標准,既適應了各方面的需要,又擴大了專業化生產的品種規格,在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上都有極為明顯的提高。從上海市標准件行業生產情況的變化可以看到,20多年中,三次制定、修訂緊固件標准,每次都促進了工藝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第一次用沖床代替老式的手工鍛造,第二次採用部分冷擠壓等少切削無切削工藝,第三次採用多工位自動冷鐓機等自動化設備。結果產量增加十餘倍,材料利用率提高一倍多。
四、專業化與產品的多樣化
在進行專業化改組中,不能把生產專業化同多品種對立起來。專業化正是為了多品種,多品種才要組織專業化。組織專業化生產和協作絕不是要限制多品種,更不是一個廠只能搞一種產品或零部件,而是要將工藝相同或相近的產品、零部件集中起來組織專業化生產,實現產品、設備、儀器、零部件的標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以便擴大生產批量,使生產能採用先進的工藝和高效設備,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換句話說,是要在相同的工藝設備上,用較少的勞動量、能源和材料消耗,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來。下游終端廠商則可騰出手來考慮花色、外觀、功能集成,用花費較少的通用化零件裝配出多種多樣的產品,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深圳鍾錶行業,電子表產量已佔世界的1/4,正是得益於抓住表芯標准化集中生產,各廠家才得以從以表芯為龍頭轉變到以花色、品種、款式設計為龍頭。當代世界上專業化生產與協作已十分普遍,包括很有名的產品在內。很少有哪一家公司的產品,其設備、儀器、零部件全部是自己工廠生產的,都是靠專業化協作,選百家之長為我產品所用,有的還採取國際協作來保證自己產品的優良性能。今後,在合作開發和專業化協作的支撐下,世界范圍內的機械生產都將向著把零部件廠提供的標准零部件在柔性裝配線上進行組裝的方向發展。主機廠只生產關鍵部件系統,把精力更多地花在系統整合上,以創造出更加貼近用戶需要的產品。

㈨ 機械化的理論

針對吳景超在《中國工業化的途徑》一書中仍然把工業化理解為單純的機械化,1938年12月,著名工業史專家、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方顯廷提出了一個新認識:工業化並非只是機械化生產,還意味著整個經濟領域的變革。他提出,所謂工業化,不只是工業領域,還包括農業、礦業、交通、貿易、金融和財政等所有經濟領域,「工業化之要義,在以現代工業所實施之科學技術及大規模組織,普遍引用於一切經濟部門中」。「即就經濟一端言,亦必須工業以外之一切經濟活動,如農、礦、交通、貿易、金融以及財政等,均已循工業發展之途徑,引用新式技術與大規模組織,始得謂為已臻工業化之境。」[9]其後,方顯廷又於12月16日針對《中國工業化的途徑》寫了一篇書評。他對吳景超把工業化只指為「機械化」頗有異義,提出了一個狹義和廣義的工業化概念①。他認為,「就其全書所探討之對象觀之,則仍不脫狹義的工業化之范疇」,並強調說,「工業化一詞,有廣狹二義。狹義之工業化,專指工業本身。凡一國之工業,已引用機械動力及工廠組織以從事生產者,稱為已臻工業化。廣義之工業化,則指一國所有之生產事業,均已追隨工業化工業之後,利用新式機械與大規模之組織方式而言。」[10]方顯廷的論述,為抗戰時期中國知識界從更廣義的角度認識工業化問題,提供了一個先導。不過,他的這個觀點在抗戰前期並未引起知識界的普遍注意。大家普遍從整體經濟變革角度闡述工業化問題,則是1943年的事情了。
1943年4月,霍寶樹和顧毓瑔分別以各經濟部門間的關聯性為視角,分析工業化的整體性,從而超出了機械化概念。霍寶樹闡述了工業、礦業等工業生產與其他經濟領域的關聯性。他分析說,「工礦事業之發展必須有待於其他互有關聯之事業,如交通、農林、水利、墾殖、貿易、金融等等,一一進展,始可完全達到目的。」[11]此時,顧毓瓊也不再把機械化和工業化完全等同,而是把機械化視為工業化的一種「基礎」。他指出,工業化是一個「組織體」,可以比作經緯交織的織物,而且是一個復雜的「組織體」或「聯環體」。在現代工業的大規模體系中,「供給其他工業製造所必需之材料、機器及動力」的重工業是一種「基本工業」[12]。雖然顧毓瓊所言工業化內部的關聯性重點還在於工業生產自身,不像霍寶樹那樣從工礦、交通、農林、貿易和金融等角度分析問題,但這種看法畢竟超越了單純的機械化概念。
正式從整體經濟變革角度全面闡釋工業化概念的是劉大鈞。在完成於1943年9月的《工業化與中國工業建設》一書中,他明確指出,一般論者把工業化僅視為工業本身的發展,是不正確的。工業化的含義,並非專指工業一項,其他一切經濟事業、組織以及政治、社會文化等,在工業化時代中都要發生相應變化。他把工業化概念定義為:「各種生產事業機械化及科學化,而其組織與管理亦科學化及合理化」,亦即以生產的機械化和科學化為核心,生產的組織與管理也要科學化及合理化。以此定義為基礎,他把工業化的內容概括為以下十個方面:①工業本身機械化與科學化;②礦產之大量開發;③運輸事業機械化與動力化;④(農業、牧業、漁業等)各種生產事業以工業為中心而發展,工業化之影響遍及各種生產事業;⑤動力(主要指電力)之普遍利用;⑥大規模生產;⑦產品標准化;⑧事業組織及管理科學化與合理化;⑨各種生產事業資本化;⑩工業都市之形成。方顯廷於1938年所提到的整體性的工業化,還只能算是一般性的泛泛而論,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論說,而劉大鈞此時所闡述的工業化概念,在抗戰時期則是從整個經濟層面詮釋工業化概念較早的一次努力。而且,劉大鈞對工業化概念的闡述,並非他一人的主張,也不是國民經濟研究所一家之言,而是當時知識界許多人士的普遍看法。據劉大鈞稱,他關於工業化的含義等基本問題的論述,「在著手編撰本叢書(系指國民經濟研究所丙種叢書——引者)之前,曾經本所同人與特約撰述者一再研討,且更將所得結論,送所外專家多人,經其指正,酌加修改」,「並非筆者個人之意見,而為專家多人之共同主張。」[13][p1、3—6、9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方顯廷所言「廣義工業化」和「狹義工業化」,與楊叔進於1943年10月所言「狹義工業化」和「廣義工業化」的含義並不相同。方顯廷所言「狹義工業化」指工業本身的「機械化」,「廣義工業化」是指整個經濟領域的「工業化」;而楊叔進所言的「狹義工業化」是指整個經濟領域的工業化,而「廣義工業化」指以工業化為導向的整體社會改造。參見楊叔進《中國的工業化與資本來源問題》(《經濟建設季刊》第2卷第2期,1943年10月,第136頁)。
與此同時,1943年10月,楊叔進也在探討一種以機械生產為核心的涵蓋整個經濟領域的工業化概念。他以技術進步和資本積聚為切入點分析說,工業化是指社會生產由手工方式轉變到機器生產方式的經濟事實。而機器生產與手工生產相比,要使用更優的技術和更多的資本。所以,「『工業化』包括進步的技術和大量的資本兩個重要因素。」[14]以此立論,他將工業化進程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由工業生產的技術進步和資本積聚,來帶動整個經濟領域其他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本積聚。例如,「農業工業化」使農業生產由原始工具轉為使用現代機械設備,而購置現代農業生產設備就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資本,「這種由使用更多資本的生產方法,來代替使用較少資本的生產方法,而獲得產品大量增加的結果,便是農業更工業化了」。第二個層面,是使用先進生產技術和使用更多生產資本的生產事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比重的增加,「生產力較大、使用資本較多的生產事業的總產量和產品總價值,必然相對於生產力較小、使用資本較少的生產事業的總產量和產品總價值而增加。」[14]那麼,所謂使用資本較多、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產業都包括哪些經濟領域呢?他引述了英國經濟學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楊叔進譯為寇林·克拉克)於1940年在《經濟進步的條件》(C.Clark:The Conchtions of Economic Pro- gress)一書中把產業結構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楊叔進譯為初級、次級和第三級產業)的說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和漁獵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礦業、電業、建築業和公用事業;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運輸業、服務事業(公共管理以及私人服務)及其他經濟活動。據此,楊叔進認為,所謂資本較多、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產業,主要是第二產業中的製造業、礦業、電業、建築業和公用事業,以及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運輸業。同時,農業因為也會隨著工業化的實現,出現「農業工業化」的趨勢,也具有工業化意義[14]。楊叔進此說,實際上是以機械生產為中心,以高資本、高技術含量為基礎,為工業化所包括的經濟產業劃定了一個大致的產業范圍。這與劉大鈞對工業化概念內涵的闡述,可謂異曲同工。
1944年8月,朱伯康也表示,工業化意味著一種整體性的經濟變革。他首先指明,所謂現代工業,主要指工廠工業,它有三個特徵:即機器生產、大規模製造、管理的嚴密化。「工廠工業的特徵,為利用自然力及機械力之集中的大規模製造,一切分工及生產程序,均有嚴密之組織,人力勞動被視為不重要,且已改變其性質,成為思想之工作,及指導與駕馭機械之工作。」他進而分析,「工業化」建設不僅限於「工業」建設,其范圍應擴及於農業、商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亦即一切生產方法和經營技術都要機械化,進而整個經濟制度也要以工業為中心發生變革,「農業、商業、財政、金融等等各部門,均必起相應之變化,人口漸由鄉村移至城市,由農田移至工廠,大都市隨之興起,人民之經濟生活、心理、態度與思想觀念亦有根本之改變」[15](p54、178-17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曹立瀛於1945年8月從整體經濟層面對工業化概念所作的闡述,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論說中頗具典型意義。他指出,所謂工業化,並不僅僅是工業生產本身的機械化和科學化,而是指社會整個經濟體系的工業化轉型。「『工業化』的含義很廣。理論上,包括工業本身的機械化與科學化,礦產的大量開發,動力的普遍利用,運輸事業機械化與動力化,各種生產事業以工業化為中心而發展,大規模生產,產品標准化,事業資本化,組織與管理科學化與合理化,以及工業都市之形成與社會心理之轉變。」[16]顯然,曹立瀛不僅分析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工業化轉型問題,還道出了工業化的另一個層面,即都市化與社會心理的轉變,亦即工業化社會轉型問題。

㈩ 農業機械化的作用有哪些

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1、農業機械化改善了農業設施裝備條件
農業機械是農業設施裝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農業是從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
2、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和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科技體制創新滯後,農業內部缺乏科技進步的動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載體,健全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促進農機化科技進步,實現農藝與農機緊密的結合,是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有效途徑。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科技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又一重要標志。
3、農業機械化促迸了農業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農業生產的季節和空間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進行農業生產成為可能,尤其在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和開發特色優勢農產品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設施農業的發展客觀上為農業工廠化生產、智能化控制、機械化操作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威為廣泛應用農業機械裝備的重要平台』各種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裝備大量集成應用於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又是一體化產業,農業關聯產業通過產業化經營的利益紐帶連接為一個整體,不斷將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工商資本注入農業,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將農業帶入現代化發展的軌道。
4、農業機械化為培養新型農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的快速增長,相當一部分新機手缺乏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亟待豐富和提高。
5、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縣一級、加強鄉一級、充實村一級的要求,建立完善國家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機技術推廣、質量監督、安全監理和信息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扶持、引導、規范、服務」的方針,加快農機服務組織發展。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機械、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聯合,創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益,使之成為引領農機手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農業現代化水平。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