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機械畢業去了哪裡
1. 機械類人才請進------機械類本科生出路在哪,
那要看你的動手能力有多強了 要是你放不下本科生的架子 你就完打撒 剛開始時都專很苦的 槍你不必學屬英語了 我們國家也蠻缺你這樣的技術型人才的 要是你肯從基本的做起 到廠房去搞 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的
2. 機械專業的本科生去哪個城市找工作最容易
四川省眉山市,很多機械廠,我家人都是干這行的
3. 機械本科和機械研究生畢業去向,談談你所了解的是怎樣
基本都是製造行業的,研究生有機會進科研院所,本科生一般都是在企業,從事設計、工藝、生產等等相關的工作,相對而言,最近幾年製造業工資水平普遍偏低,跟軟體、金融等等有很大差距
4. 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怎麼樣主要從事哪些工作去哪裡發展比較好
我勸你還進外企吧,比如上海柯瑪,百超。這些外資企業工資都挺高的而版且待遇也相當權的好。假如你以後不願意在哪裡幹了,你出來找工作也好找點,做什麼共作關鍵是看起點,起點一定要竟可能的抬高。
但是如果你要進的是事業單位,那我就不勸你了。
5. 機械專業本科畢業該怎麼發展。
首先,我們要認清中國特色的機械行業。
我們這里的機械行業發展是畸形的,至少在目前各大城市的發展是極度不均衡的。在很多地區,一提到機械工程師,立刻就有人和搞摸具的劃等號。誠然目前中 國的機械工程師恐怕有超過7成的都是模具工程師。這是一種悲哀,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產業的不均衡,以及以大規模生產而演化出來的產業失衡。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都是精加工,小批量精品加工,以機加工為主流的話,那麼我們的模具工程師們至少有一半要失業;而這些產品卻是歐美國家的特長,所以我們所作的大多是老外們不太願意做的東西。而且除了金屬製品的加工模具外,絕大多數模具產品都是有機材料,加工是嚴重污染環境的,我們又只能撿老外不願做的東西。
從機械行業本身的分來來看,大方向可分:結構應用,模具應用,應用分析,製造工藝,生產技術等等;小方向可分:結構設計,模具設計,製造工程,系統工程(自動化控制),流程工程,工藝工程,設備工程,質量監控,物流基礎,機電一體化等等。再細分就可細分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工程師了。
所以目前就機械行業本身來看,由於產業的分布嚴重失衡,從這樣的結構中分析問題,就不要分那麼細了,只能從大方向來分析了。
其次,我們要明確,討論失衡的產業結構是沒有意義的。
哪些是失衡的,前面已經提到的模具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模具工程師,導致的後果,並非是我們的模具技術強大,相反的是導致模具行業魚龍混雜,業務水平低下,產業混亂。江浙兩省和東莞珠海兩地的模具行業多如牛毛,可真正的高手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所以模具行業的泛濫也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前景一塌糊塗。我們現在模具工程師的總體技術水平和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總體較低。
還有什麼是失衡的,那就是汽車!現在是經濟危機,汽車行業崩盤,這看似是汽車行業受全球經濟影響,運氣不好,被卷進來。其實不然!這話對外國公司是對的,對我們國內的汽車行業來說,絕對是錯的。因為今天的崩盤,早就是幾年前就知道的。樓上有一位朋友說到點子上了,因為我們只進行引進,基本我們沒有什麼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汽車行業本身是有相當的技術含量的,但是我們卻以勞動密集型的方式進行代加工。導致被全球經濟牽一發動全身,裁員第一個開刀的就是汽車行業。不要被汽車行業前幾年的高收入迷惑,那是因為我們的車比老外的貴那麼多,高利潤導致的。現在的汽車行業只能說是朝不保夕,及時行樂而已。
再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產業失衡是暫時的,但是會維持多久沒人知道。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產業是有自調節性的,所以長期被打壓得結構設計和自動化控制,製造工程,以及正在迅速發展的機電一體化等方向會慢慢的恢復其社會地位。尤其是自控,品控,機電一體化這幾個方向已經在這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從初級加工和大規模簡單加工的行業必定是沒落的,我一直教育手下的員工,現在是精品時代了,我們不要繼續以小農經濟的方式來設計生產產品了。
不要去選擇「有可能」成為主流發展的行業,要去選擇「已經」或者「必定」成為主流的行業。目前就機械行業的具體工種而言,設計研發依然是上上之選,其次是工業控制/自動化控制,質量工程,流程工藝等等。
不要去做非標類,五金類,機床類,模具類的工作,在機械行業中,有句俗話,「要活命,做五金」,這句話本身的意思說五金好賺錢,但是是讓你半死不活,餓不死,也絕對發不了。做五金多數要做非標,和機床關系也不小。這幾個行業由於目前依然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所以依然屬於很低迷的時期,加上從業人員過多,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起色。
最後,心態問題
誠然,從職業規劃上來,我給員工做career ladder的時候也會給這樣的規劃,但是提升畢竟是一步步拼出來的。我在500強做了這么久,也混到了經理,但就沒有見過有國人在外資做到principle engineer的,更不要提chief engineer了。所以對剛剛入行來說,扎實走好每一步,比幻想以後的美好前程來說更重要(當然目標還是要有的,不要放棄)。
額外提一句,在外資,並非經理的等級一定比手下的員工高,我手下的員工中就一個收入比我還高,比如說principle engineer(首席工程師)的收入和等級就比經理高,相當於總監,如果是chief engineer(總工程師),那待遇是VP(副總裁)級的。這也體現了老外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尊重,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真的太小看我們機械行業的人員了。
說了這么多,是要給你信心,但是路要走踏實了,機械行業不是3-5年可以入門的,我做了6,7年,才勉強覺得自己邁上門檻了。戒驕戒躁,穩扎穩打,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最基本心態。
所以樓主,分析清當前的形勢,結合你自己的情況才能找出最適合你的方向,我個人推薦你可以從研發設計這個方向入手,因為這是一個集大成的專業,一個合格的機械設計師,要幾乎通曉機械行業所有的知識,對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的鍛煉也是最強的,如果能有第一線工作的經歷會給你更大的收獲,因為所謂機械設計不是光會畫圖紙,我在給其他朋友的回答中提到過設計師和繪圖員的區別,你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參考鏈接,那是我2年前給別的朋友的帖子。而機械設計中,首推結構設計和分析應用(Structure design & application analysis),(平時一直用英語,可能中文翻譯的不是很准確,包括前文也有一些,見諒),而且從設計部門轉其他機械行業都是很受歡迎的。如果覺得設計工作起點過高,可以先從製造工藝入門,只是這樣的話,發展之路會變得稍微漫長了一些。
補充一些,關於有機材料(塑料)和電子產品的問題。
電子產品嚴格意義上不是機械的分類,如果是與電子產品相關的機械行業,多數屬於機械結構類,而且相對專門的機械結構設計來說,還要簡單一些。個人不推薦你從事,至少在入行的時候不要去嘗試,免得日後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有機材料作為機械材料的一大分支,是非常有前景的。不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收入都是一流的。我的公司當年就是靠一個專利保護的有機材料配方而發展成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可見有機材料(塑料)這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很好的專業,我手下從事有機材料研發的那個工程師年收入20w。但是要從事這個行業,專業性太強,從機械專業出來的基本無法從事,一般都是有機化學(高分子專業)的人才可以進行。
如果樓主指的是模具類工作,那麼我前文已經說了,不推薦從事。
#關於機械設計本身,是不分行業的,每次與獵頭交流的時候,我都會教育對方,不要去分什麼汽車,醫療設備,工程機械,船舶等等。因為對於產品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而對機械本身來說,全都是一樣的。很簡單的道理,你翻開我們機械設計行業的聖經寶典《機械設計手冊》,裡面絕對不會偏向任何一個行業或者產品,其中只包含的內容也就無非是設計基礎,結構強度,公差配合,螺紋連接,過盈連接,焊接,聯動機構等等等等。如果把這些公用的部分都掌握了,那麼對於你來說,造一輛車和造一顆原子彈的結構方法上是沒有區別的。無非就是不同產品,在運用不用技術上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你要設計一輛車,在框架設計時,你需要更多側重結構強度,平衡穩定性,材料物性,聯動性能和疲勞強度等等。
而如果讓你去設計一個精密儀器,你可能更多要考慮,模塊聯接性能,裝配性能,加工精度,表面處理等等。
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考慮不同產品行業的區別。在我的設計團隊中,只有金屬件設計和塑料件設計兩個分類,就不在進行細化了。
6. 機械類本科生畢業去小城市有前途嗎
我覺得別太盲目,好好規劃一下,要不然你去了又會後悔,你把你的QQ告訴我,不懂得可以問我
7. 本科機械畢業去哈軸有發展么
哈軸集團公司踏上「南北聯動、跨越發展」新征途的築基和起步之年,公司戰略的推進執行,關鍵在人才,根本靠人才。不僅需要思維超前、善闖市場的經營管理者,也需要善於改善、勇於創新的專業技術帶頭人和技術熟練、素質優良的操作者。因此,哈軸集團公司2014年的人才戰略推進工作,按照認同「價值人」理念,進一步確立人才戰略定位的總體思路,堅持「人才強企,人企共進」的原則,圍繞「3條主線」、「9個維度」,實施「18項措施」,全方位、立體化推進,營造「人人可成長、人人有舞台、人人有價值」的人才環境。具體如下:
1、人才發展主線:
大力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實施《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按照「體面勞動」的理念,為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激勵員工不斷進取、努力工作和學習,實現個人素質和企業品質的同步提升,與企業共同發展、和諧共贏。
維度1:綜合性的管理人才
措施1:暢通管理人員晉升和退出通道。發布《領導力素質模型及評價體系》,暢通管理序列從基層到高層管理者的發展通道,鼓勵員工積極向上,激發員工的進取心,通過員工自身的努力和公司的幫助,不斷提升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及個人修養,讓具有創新思維、德才兼備的員工脫穎而出。同時推行《中層領導幹部經營績效考核辦法》和《三色獎懲制度》,以中層領導幹部經營績效考核指標和幹部年度考核結果為依據,對考核為不稱職者,將給予紅色處罰;考核為基本稱職者,將給予黃色警告;考核為優秀者,將給予綠色獎勵,對獲得綠色獎勵的領導幹部,將予以重用。
維度2:專家型的技術人才
措施2:進行專家資質評定。按照科學規范的流程,將各專業的領軍人物評選定為管理類、技術類的精益專家,並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薪酬機制,使專家所得報酬與項目貢獻掛鉤,與能力資質掛鉤。充分調動公司各類專業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維度3:高技能的操作人才
措施3:進行操作者技能評定。通過鼓勵基層員工從初級工到「大工匠」的不斷進步,培養和造就一支掌握精益知識、操作技能精湛的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為企業「南北聯動、跨越發展」新戰略鑄就最堅實的基礎。
2、人才成長主線:
建立員工成長的長效機制,凸顯和保障員工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的權利,使公司成為人才培養基地,形成外部引進與內部選才並行的培訓—培養—培育多重體系,幫助員工茁壯成長,成為企業的棟梁之才。
維度4:人才培訓
措施4:開展務實管用、成果導向的培訓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2014年公司員工培訓計劃》,注重培訓效果。全面培訓各類員工,強化精益意識、普及精益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專項培訓生產線長、優秀青年員工、現場改善優秀員工,提高精益管理能力和改善能力;專項培訓中層以上幹部,培養管理者對建立精益企業方向及實施步驟的掌握。
維度5:人才培養
措施5:培養企業內部培訓師。著力培養精益培訓師、技能培訓師和政工培訓師。建立培訓師管理檔案,依據培訓效果對培訓師進行分級,並配套出台培訓師管理激勵制度。培養精益培訓師隊伍,負責對各類人員進行精益知識、精益工具的普及培訓;培養技能培訓師隊伍,對普通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全員操作技能;培養政工培訓師隊伍,滿足公司大政工格局的需求。
措施6:開展實作訓練,強化對一線員工技能的培養。繼續開展技術運動會、名師帶高徒、「求改善、增收入」等活動,完善激勵政策,調動員工學習技術的積極性,提升員工的技術理論素質和實際操作技能。
措施7:建立新員工培養新機制。結合實際,完善新員工實習期政策,培養新員工完成職業化過程的轉變,達到適應企業發展的崗位要求、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維度6:人才培育
措施8:引導員工認同公司企業文化。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傳教育,開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觀點和「三個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激發鬥志、鼓舞士氣,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力量。
措施9:激發員工的進取心。學習和宣傳「長、家、匠」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引導員工胸懷「和諧發展、開放包容、人企共贏、全面振興」的哈軸夢,積極投身於「南北聯動、跨越發展」戰略之中。
措施10:培育員工的感恩之心。以「哈軸人、哈軸夢」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彰顯哈軸大家庭的溫暖,引導全員樹立愛國、愛企、愛崗的追求和奉獻精神。
3、人才標准主線:
以戰略推進、戰略執行、戰略協同為標准,堅持崗適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通過調查、分析、評審、認定,確立人才戰略定位,清晰人才戰略脈絡,規范人才戰略體系,明確人才戰略方向,收獲人才戰略成果。
維度7:高效人才
措施11:落實《績效管理考核細則》。推行BSC平衡計分卡,真實考量員工的工作績效,將考核結果作為人才評定的關鍵指標。
措施12:深化薪酬體系改革。設計和推行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引進合適人才、使用現有人才、開發潛在人才、儲備後續人才。
維度8:精益人才
措施13:開展人力資源理論研究。啟動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的分析研究,澄清目前存在的模糊認識,推進人才戰略整體布局科學化、系統化,實現統籌兼顧。
措施14:啟動「長、家、匠」資格評定。發布評定標准,增強員工的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比學習、比進步、比貢獻」的良好氛圍,培育正向價值,激發正能量。
措施15:進行多能工認定。注重多能工效能的發揮,倡導實行多能工組建單元生產線,實現產線少人化、精益化,有效整合人力資源,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勞動生產率。
措施16:啟動保全工認定。進行產線與非產線保全人員分離,完善配套政策,進行等級認定,建立有效的激勵運行保障機制。
維度9:尖端人才
措施17:拓寬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渠道。探索創新國有企業人才開發與合作機制,建立企業內外結合的人才培訓體系。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對口機構合作,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哈工大建立聯合培養人才計劃,為人才進修深造和引進搭建平台。2014年起,每年在哈工大招聘2名本科畢業生、在哈軸在崗職工子女中招收2名重點大學畢業生,送到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大學進行碩士學位深造。為企業戰略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措施18:發揮技師工作室作用。以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託,完善相關制度,選拔車工、磨工、保全工、熱加工、裝配工等優秀技師組建技師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技能培訓等活動,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平台。
哈軸的人才推進戰略是「南北聯動、跨越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必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切實可行的人才激勵政策,將「3條主線、9個維度,18項措施」落到實處,真正解決企業人才缺失的突出矛盾,營造「重才、惜才、愛才」的文化氛圍,全面實施人才戰略,驅動企業創新發展,提升哈軸的核心競爭力。
8. 機械本科生最好的出路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中從事機械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
畢業後主要在機械、儀器儀表、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設備/重工。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與輕工業對應,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
(8)本科機械畢業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就業遠景機械類機械專業還涉及不少交叉科,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也為跨機械專業、跨行業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該類機械專業要求同學們具備敏銳的感受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富於想像力,並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
其實,機械類機械專業也並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機器打交道,比如工業設計機械專業,就是一門和藝術相關的機械類機械專業。
9. 機械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我勸你還進外企吧,比如上海柯瑪,百超。這些外資企業工資都挺高的而且待專遇也相當的好。假屬如你以後不願意在哪裡幹了,你出來找工作也好找點,做什麼共作關鍵是看起點,起點一定要竟可能的抬高。
但是如果你要進的是事業單位,那我就不勸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