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械製造 » 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3-07 00:21:33

A. 硬碟性能指標是什麼

硬碟的性能指標,包括硬碟容量、硬碟速度、硬碟轉速、平均訪問時間、硬碟單碟容量等。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轉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1)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內有32寸、64寸的,還有4300轉和7200轉)、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參考資料:網路-硬碟的性能指標

B. 硬碟的主要技術指標包括

最關注的就是品牌、容量、轉速、緩存、介面、磁頭數、單碟容量等等。回
品牌:主要有答西部數據、希捷、日立、三星
容量:主流是80GB-160GB,最大1TB(1024G)
轉速:普通硬碟現在主流轉速是7200轉,伺服器硬碟主流轉速10000轉。
緩存:越大越好,主流8MB。
介面:只有兩種,IDE和SATA。現在流行後者,因為傳輸速度快。

C. 硬碟和內存它們各有什麼性能指標

硬碟的性能指標:

一、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但硬碟廠商在標稱硬碟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二、轉速

轉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三、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內存條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是:

一、速度

內存條的速度一般用存取一次數據的時間(單位一般用ns)來作為性能指標,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普通內存速度只能達到70ns~80ns,EDO內存速度可達到60ns,而SDRAM內存速度則已達到7ns。

二、容量

內存條容量大小有多種規格,早期的30線內存條有256K、1M、4M、8M多種容量,72線的EDO內存則多為4M、8M、16M,而168線的SDRAM內存大多為16M、32M、64M、128MB容量,甚至更高。圖5-1是一款獨特的64MB內存條。

三、奇偶校驗

為檢驗存取數據是否准確無誤,內存條中每8位容量能配備1位作為奇偶校驗位,並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驗電路對存取的數據進行正確校驗。不過,而在實際使用中有無奇偶校驗位,對系統性能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目前大多數內存條上已不再加裝校驗晶元。

(3)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機械硬碟。

區別如下:

1、工作原理不同:

固態硬碟是以半導體狀態做記憶介質,機械硬碟是以磁做記憶介質的。

2、讀寫速度差別很大:

由於固態硬碟是半導體做記憶介質的,所以比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快得很多。

3、安全級別相差很大:

固態硬碟是以半導體做記憶介質的,所以比機械硬碟抗震動和抗摔,完全性更高。

D. 硬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幾種

容量、讀寫速率、緩存大小、轉速和尋道時間(機械硬碟)等。

E. 機械硬碟主要性能參數有哪些,有什麼作用

硬碟的綜合性能是由很多指標共同決定的,比較重要的有以下指標。

1、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即average seek time,指硬碟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軌時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尋道時間由硬碟尋道電機速度決定,這個時間越短越好。

2、平均潛伏期

平均潛伏期,即average latency,指當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的磁軌後,等待所要的數據塊繼續轉動(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頭下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平均潛伏期當然也是越短越好了,潛伏期短代表硬碟讀取數據的等待時間短,這就等於具有更高的硬碟數據傳輸速率。

3、道至道時間

道至道時間,即single track seek,指磁頭從一磁軌轉移至下一磁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也是越短越好。

4、旋轉速度

轉速是指驅動硬碟碟片旋轉的主軸電機的旋轉速度,目前IDE和SATA硬碟常見的轉速為7200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鍾旋轉轉數),SCSI硬碟、SAS及FC硬碟的主軸轉速一般為10000~15000rpm。

這也是一個非常需要注意的參數,因為旋轉速度越高,數據就可以越快速地被送到驅動器讀/寫磁頭能夠接觸的位置。但轉速提高也帶來一些弊端,如雜訊和發熱量明顯增大,工作狀態下的抗沖擊能力也有所下降等。

5、全程訪問時間

全程訪問時間,即max full seek,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塊所用的全部時間,單位為毫秒(ms)。

6、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即average access,指磁頭找到指定數據的平均時間,單位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

7、最大內部數據傳輸速率

最大內部數據傳輸速率,即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也叫持續數據傳輸速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注意不是MB/s)。它指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數據線密度(指同一磁軌上的數據間隔度)。

8、外部數據傳輸速率

外部數據傳輸速率,即ex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通稱突發數據傳輸速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從硬碟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單位為MB/s。

9、緩存大小

緩存英文名為Cache,單位MB,是硬碟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碟的高速緩存一般為16~64MB,數據緩存大的硬碟在存取零散文件時具有很大的優勢。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

1)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

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時,硬碟就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了,只需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

2)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

雖然這樣做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時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到目的地。

3)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某些數據會是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傳輸。

10、硬碟表面溫度

硬碟表面溫度是指硬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的情況。這項指標廠家並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種媒體的測試數據中看到。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過高將影響薄膜式磁頭(包括GMR磁頭)的數據讀取靈敏度,因此硬碟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碟有更好的數據讀、寫穩定性。對於高轉速的SCSI、SAS、FC硬碟來說,一般應該加一個硬碟冷卻裝置,這樣硬碟的工作穩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11、MTBF

MTBF,即連續無故障工作時間,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h),時間越長說明硬碟的性能越好。

(5)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防震抗摔性: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機械硬碟的速度約為120MB/S,SATA協議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500MB/S,NVMe協議(PCIe3.0×2)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1800MB/S,NVMe協議(PCIe3.0×4)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3500MB/S。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4、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5、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

F. 硬碟性能指標是什麼

硬碟的性能指標,包括硬碟容量、硬碟速度、硬碟轉速、介面、緩存、硬碟單碟容量等。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6)機械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目前廣泛使用的硬碟從結構上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

綠盤,藍盤、黑盤和紅盤是西部數據根據旗下所產硬碟的特點所做的分類,通俗點講:所謂的黑盤、藍盤、綠盤、紅盤就是指的西部數據硬碟上貼的那張紙,是黑色、藍色、綠色、或紅色。

1、黑盤:高性能,大緩存,速度快。代號:LS WD Caviar Black。主要適用於企業,吞吐量大的伺服器,高性能計算應用,諸如多媒體視頻和相片編輯,高性能游戲機。

2、綠盤:SATA 硬碟,發熱量更低、更安靜、更環保。節能盤,適合大容量存儲;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轉速為5400轉。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

G. 硬碟的性能指標

一、容量
硬碟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為單位的,早期的硬碟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為單位,1956年9月IBM公司製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碟存儲系統只有區區的5MB,而現今硬碟技術飛速的發展數百GB容量的硬碟也以進入到家庭用戶的手中。硬碟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硬碟技術還在繼續向前發展,更大容量的硬碟還將不斷推出。
在購買硬碟之後,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操作系統當中硬碟的容量與官方標稱的容量不符,都要少於標稱容量,容量越大則這個差異越大。標稱40GB的硬碟,在操作系統中顯示只有38GB;80GB的硬碟只有75GB;而120GB的硬碟則只有114GB。這並不是廠商或經銷商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而是硬碟廠商對容量的計算方法和操作系統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
眾所周知,在計算機中是採用二進制,這樣造成在操作系統中對容量的計算是以每1024為一進制的,每1024位元組為1KB,每1024KB為1MB,每1024MB為1GB;而硬碟廠商在計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為一進制的,每1000位元組為1KB,每1000KB為1MB,每1000MB為1GB,這二者進制上的差異造成了硬碟容量「縮水」。以120GB的硬碟為例:
廠商容量計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位元組
換算成操作系統計算方法:120,000,000,000位元組/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
同時在操作系統中,硬碟還必須分區和格式化,這樣系統還會在硬碟上佔用一些空間,提供給系統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統中顯示的硬碟容量和標稱容量會存在差異。

二、單碟容量

單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檔次高低。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的,而單碟容量就是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硬碟廠商在增加硬碟容量時,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一個是增加存儲碟片的數量,但受到硬碟整體體積和生產成本的限制,碟片數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內;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單碟容量。
舉個例子來說,單碟容量為60GB的希捷酷魚五系列和單碟容量為80GB的希捷7200.7系列,如果都用2個碟片那麼總容量將有40GB的差異,可見單碟容量對硬碟容量的影響。
同時,硬碟單碟容量的增加不僅僅可以帶來硬碟總容量的提升,而且也有利於生產成本的控制,提高硬碟工作的穩定性。單碟容量的增加意味著廠商要在同樣大小的碟片上建立更多的磁軌數(數據存儲在碟片的磁軌中),雖然這在技術難度上對廠商要求很高,但碟片磁軌密度(單位面積上的磁軌數)提高,代表著數據密度的提高,這樣在硬碟工作時碟片每轉動一周,磁頭所能讀出的數據就越多,所以在相同轉速的情況下,硬碟單碟容量越大其內部數據傳輸速率就越快。另外單碟容量的提高使單位面積上的磁軌條數也有所提高,這樣硬碟尋道時間也會有所下降。
另外單碟容量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產品成本,舉個例子來說,同樣的120GB的硬碟,如果採用單碟萘?0GB的碟片,那麼將要有三張碟片和六個磁頭;而採用單碟容量80GB的碟片,那麼只需要兩張碟片和三個磁頭(碟片正反兩面都可以存儲數據,一面需要一個磁頭),這樣就能在盡可能節省更多的成本的條件下提高硬碟的總容量。單碟容量的增加也對磁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單碟容量的提升是隨著硬碟技術的逐漸提高的,在2000年時出現了單碟容量40GB的硬碟產品,但直到2001中旬才全面在市場中普及。到了2002年IBM、西部數據、希捷、三星都相繼推出了單碟容量60GB的硬碟產品,最早單碟60GB容量的硬碟是三星於2002年5月推出的SpinPoint V60系列硬碟,其後的一個月內西部數據、希捷就發布了酷魚V和魚子醬系列7200rpm硬碟。
最早的單碟容量80GB的硬碟產品是Maxtor於2002年10月發布的DiamondMax Plus 9,希捷也緊隨其後推出了酷魚7200.7系列與5400.1系列單碟80GB的硬碟。
希捷在2003年的9月發布了單碟容量達100GB酷魚7200.7 PLus 200GB硬碟,而2004年9月,希捷(Seagate)又發布了酷魚7200.8(Barracuda 7200.8)系列硬碟,單碟容量為133GB,使得硬碟單碟容量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較於以前的最高單碟容量100GB,整整提高了33%。更高的單碟容量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數據存儲密度、更大的總容量、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但人們對於硬碟存儲空間的需求是不滿足的,單碟容量的發展是不會就此止步的,更高容量的硬碟產品將不久之後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三、轉速
轉速(Rotationl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現在台式機用戶的首選;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72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筆記本硬碟轉速低於台式機硬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筆記本內部空間狹小,筆記本硬碟的尺寸(2.5寸)也被設計的比台式機硬碟(3.5寸)小,轉速提高造成的溫度上升,對筆記本本身的散熱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噪音變大,又必須採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這些都對筆記本硬碟製造技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轉速的提高,而其它的維持不變,則意味著電機的功耗將增大,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就越多,電池的工作時間縮短,這樣筆記本的便攜性就受到影響。所以筆記本硬碟一般都採用相對較低轉速的4200rpm硬碟。
轉速是隨著硬碟電機的提高而改變的,現在液態軸承馬達(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已全面代替了傳統的滾珠軸承馬達。液態軸承馬達通常是應用於精密機械工業上,它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軸承,以油膜代替滾珠。這樣可以避免金屬面的直接磨擦,將雜訊及溫度被減至最低;同時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動,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更可減少磨損,提高壽命。

四、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2MB和8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的英文拼寫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碟性能至關重要的參數之一。它是指硬碟在接收到系統指令後,磁頭從開始移動到移動至數據所在的磁軌所花費時間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體現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單位為毫秒(ms)。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其平均尋道時間也不一樣,但這個時間越低,則產品越好,現今主流的硬碟產品平均尋道時間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尋道時間實際上是由轉速、單碟容量等多個因素綜合決定的一個參數。一般來說,硬碟的轉速越高,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單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當單碟片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速度。當然處於市場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慮,廠商也會人為的調整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
在硬碟上數據是分磁軌、分簇存儲的,經常的讀寫操作後,往往數據並不是連續排列在同一磁軌上,所以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往往需要在磁軌之間反復移動,因此平均尋道時間在數據傳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讀寫大量的小文件時,平均尋道時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讀寫大文件或連續存儲的大量數據時,平均尋道時間的優勢則得不到體現,此時單碟容量的大小、轉速、緩存就是較為重要的因素。

H. 5, 請分析傳統機械硬碟的主要性能參數有哪些

  1. 單碟容量;

  2. 轉速;

  3. 緩存大小;

  4. 介面標准;

I. 硬碟主要參數有哪些

硬碟有一系列基本參數,包括:牌子、型號、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每磁軌扇區數、系列號、緩存大小、轉速、S.M.A.R.T值等。
以下是主要參數:
轉速:
硬碟通常是按每分鍾轉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計算:該指標代表了硬碟主軸馬達(帶動磁碟)的轉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該硬碟中主軸轉速為每分鍾5400轉。目前主流筆記本硬碟轉速為5400RPM;台式機硬碟則為7200RPM。

單碟容量:
單碟容量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而單碟容量就是指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目前在垂直記錄技術的幫助下,單碟容量從之前80GB升級到250GB或者320GB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碟在盤面上移動讀寫磁頭到指定磁軌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當單碟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訪問速度。
緩存:緩存是硬碟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臨時場所。

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是指硬碟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簡單說就是硬碟將數據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存儲在緩存上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數桌面級硬碟基本都在70-90MB/S之間,筆記本硬碟則在55MB/S左右。

J. 硬碟的性能指標是什麼

硬碟有一系列基本參數,包括:牌子、型號、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每磁軌扇區數、系列號、緩存大小、轉速、S.M.A.R.T值等。
以下是主要參數:
轉速:
硬碟通常是按每分鍾轉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計算:該指標代表了硬碟主軸馬達(帶動磁碟)的轉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該硬碟中主軸轉速為每分鍾5400轉。目前主流筆記本硬碟轉速為5400RPM;台式機硬碟則為7200RPM。

單碟容量:
單碟容量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而單碟容量就是指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目前在垂直記錄技術的幫助下,單碟容量從之前80GB升級到250GB或者320GB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碟在盤面上移動讀寫磁頭到指定磁軌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當單碟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訪問速度。
緩存:緩存是硬碟與外部交換數據的臨時場所。

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是指硬碟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簡單說就是硬碟將數據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存儲在緩存上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數桌面級硬碟基本都在70-90MB/S之間,筆記本硬碟則在55MB/S左右。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