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協久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⑴ 嘉善縣的文化歷史怎麼樣
嘉善,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東南側,江、浙、滬兩省一市交會處,是浙江省接軌上海第一站,總面積506.6平方公里,轄11鎮,至2007年年底,全縣常住人口約70萬(本地戶籍人口38萬,外來常住人口31萬)。境內水網交織,物產豐饒。民風淳樸,六千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素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名揚天下。
嘉善,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市)和「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嘉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嘉善特色的現代化農業三色產業帶,為傳統農業注入了生機;木業、電子電聲、機械五金和紡織服裝,成為工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古鎮西塘的保護和開發,吸引了海內外廣大遊客紛至沓來,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個亮點。
嘉善,面向世界,確定了「經濟強縣、文化名縣、現代化新城」的發展目標,以豐厚的的歷史文化底蘊、江南水鄉特色和現代文明結合的人文環境為基礎,努力把嘉善建設成為城郊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外向型工業生產加工基地和水鄉田園式休閑度假基地,成為環境優美的工貿型、現代化省際邊界「窗口」城市。
自然地理
嘉善縣地處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江浙滬兩省一市交會處,東經120°44′22〃——121°1′45〃、北緯30°450′36〃——31°1′12〃。境域輪廓呈田字形,東鄰上海市青浦、金山兩區,南連平湖市、嘉興市秀城區,西接嘉興市秀洲區,北靠江蘇省吳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區。全縣總面積507.68平方千米(縣土地詳查數),其中陸地佔85.71%,水域佔14.29%。縣城魏塘鎮東距上海市90千米,西至杭州110米,南瀕乍浦港35千米,北接蘇州91千米,處於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平均高程3.67米(吳淞標高)。
嘉善縣境內東西流向的有太河涇港、大寨河、圩水港、賀匯港、斜塘,南北向的蘆墟塘等河流流經鎮域,是西水東瀉的主要泄洪通道。汾湖,系湖州至上海的「湖申乙線」航道。
汾湖
汾湖位於浙江嘉善、江蘇吳江交界,東西長6公里,南北長3公里,一半屬浙江、一半屬江蘇。汾湖古稱分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分界湖。總面積9700畝。
嘉善位於北亞熱帶南緣的東亞季風區,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宜於作物生長,但地處沿海中緯度地帶,氣候變化明顯,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暴雨、連陰雨、乾旱、寒潮、大雪、大霧、高溫和台風。
歷年平均氣溫15.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3.7℃,極端最低氣溫-10.8℃,出現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7.8℃,極端最高氣溫39.6℃,出現在2007年7月25日。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初日3月30日;夏季,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的平均初日6月9日;秋季,日平均氣溫低於22℃的平均初日9月28日;冬季,日平均氣溫低於10℃的平均初日12月6日。。
⑵ 北宋時期的特點是怎麼樣的
如夢如幻的大宋王朝
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宋朝也是中國為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還發展起一門新科學,技術科學。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系。宋代的GDP是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一、[宋朝的經濟商業]
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在宋朝立國之初,宋太祖趙框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錢庄業迅猛發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最早的紙幣和銀行。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北宋時期就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廠里的工人按期領工資。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造會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餘人。綾錦院織工達到四百餘人。除公辦的工廠外,一些私辦的工廠也相繼大量的出現與繁榮。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唐朝最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32萬貫)。
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太過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造詣最多最好的錢幣。宋幣上銘刻的文字書法優美多為名家及皇帝手筆,篆隸真行草俱全,還古篆體、瘦金體。種種精美的貨幣使人愛不釋手,宋錢幣的藝術總類藝術性工藝最高。宋錢是當時周邊各國最喜歡最堅挺的貨幣。宋錢成為南海諸國的鎮國庫之寶。雖然遼國、金國等國也仿製宋幣造錢,但在金國流通最多最廣的是宋錢。直到現在出土存世的宋錢還是最多的。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足見宋的繁榮與強盛。為免攜帶大批銅錢來往之煩勞,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這種紙幣只相當於擔保的代幣券。宋朝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類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宋政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銀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開始印刷發行"交子",此種"交子"銅板彩印,上面印有鳥獸、花紋、圖案或故事等,異常精美。此種票據有如公債,分界發行。交子最初是以兩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的同時廢止並回收舊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起,雖仍然是每兩年發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為自一貫文至十貫文的固定面值,以鐵錢為本,備有發行准備金,已經基本具備了近代本位貨幣的特徵要素。其施用愈來愈廣泛。票據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北宋崇寧四年,在江北、華北地區發行了稱為"錢引"的新式樣的紙幣,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為流通不暢不能順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四川交子改稱錢引,交子務也改稱錢引務,開始大量印刷紙鈔發行,由於數量發行過大,引起了錢引的嚴重貶值。公元1110年(大觀三年)限制發行量為天聖時的125萬貫左右,對流通地區也限在鐵錢行用的四川、陝西、河東地區,後又採取了受兌、停用舊錢引,增加准備金等多種方法,使錢引的價值得到恢復。南宋時期宋政府在杭州設立"行在會子務"專門管理印製"會子"。先後印造了一千文、兩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種面值的會子。會子以三年為"界",到期作廢,逐舊造新換舊。從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發行了十八界會子。後來政府規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可以永久流通。這是真正意義上由政府發行的紙制的純粹錢幣。紙幣逐漸代替了銅錢做為主要交換媒介。商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宋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輕民的傳統做法,義利並重相當重視經濟立法。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專門設置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其立法活動頻繁,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法規的制訂、實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宋的經濟法令,注意到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豐厚的社會財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稅於民又能保證政府收入。這就緩和了社會矛盾,進入治理國家的良性循環。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宋朝已經走出農業文明了,宋時中國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商業社會那邁進了。宋朝的手工業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比西方資本主義印刷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學者蘇東坡曾給一做油食老婦人做過一首廣告詩,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貨幣流通速度論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現類似現代報紙的"小報"了。世界的中國的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於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中。
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閑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發展。宋代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化。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發達的交通為人類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設一郵亭,每三十里設一驛站。各地的官道星羅棋布、四通八達。宋政府對郵驛是十分重視的"以法治郵"的做法,保證了郵驛的正常運行。"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宜驛分明。"地經就是地圖,宋朝的地圖已經相當的精確。宋朝四京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都是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樣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幾個增加到四十六個。(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萬人口。)在城市所有幹道的塔上都掛有一個時針。每個鍾都有一個人看守照料。他敲著銅羅報時,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會回盪著這種聲音,隨後他用文字把時刻展示給人們看。北宋富強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僅旱路暢通發達,水運也十分發達。"舳艫歲歲銜清汴","聯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經用煤(西方稱之會燃燒的石頭)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飯取暖了。當時西方都是用木頭劈柴生活作飯取暖。中國1949年解放後的各大城市都沒有達到這一點。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極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娛樂業等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裡是燦爛的光明之城。因為宋朝不像唐朝一樣實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裡,宋人就自己的房間里、在家門口、庭院門口都點上了燈,因而到處都有燈光。在夜晚趕路遊玩的人們都拿這各種各樣的燈籠。因此在夜晚整個城市都在閃爍。在夜晚城市裡燈火通明,叫賣聲到天明。在"瓦子"、"勾欄"等固定娛樂場所百戲伎藝競演,市民集中觀看。夜間飲食店鋪生意興隆,直到太陽從新升起街上一樣擠滿了人。"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酒壚博塞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不止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等少數的宋人而是城裡的廣大的市民、大多數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沒有"路有凍死骨"的貧窮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觀絕望。只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醉生夢死的樂觀、繁華。
宋朝開發了南方,實際是開發了領土。為南方人更像中國人做出了歷代都難以比擬的貢獻。雖然古之時有所開拓,但南方相對中原北方大部分仍是蠻荒之地。這種開發不是戰爭的開發是文化經濟的滲透侵略。宋朝的強盛使南方人也成為真正的中國人。南方各少數民族也逐漸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宋以後中國在再沒有南北分裂,中國各地的中原人北方人南方人在富強繁榮的大宋王朝已逐漸捏合成一個整體。北宋真宗、仁宗時就打破了"南人不為相"的傳統。臨江人王飲若、蘇州人丁渭擔任宰相。開寶九年在曾是三苗之地的湖南長沙興建四大學之首的嶽麓書院,宋真宗親筆賜書正門"嶽麓書院"四個大字,留存至今。宋朝的文人朱熹等文學思想大家來此授學講課,傳授儒家經典、立國齊天下和民貴君輕等民主思想。公元1024年秋--公元1028年春范仲淹在泰洲親率民工四萬餘人修建完成了一百五十餘里的捍海堤工程。從此鹽場、農田有了保障,使往年受災外遷的數千戶人從返家園。人們為紀念范仲淹的功勞,這條海堰被稱為"范公堤"。范仲淹被貶蘇州時經過一年多與廣大民工的勞作修建完成了蘇州水利工程。使相對貧瘠的蘇州成為旱澇保收的大糧倉。公元1085年蘇東坡被貶到杭州,那時杭州還是相對較落後地區,蘇東坡修建六井解決了全城用水。並全面整治西湖,挖出大量湖底葑泥用之修建一條溝通南北的柳堤。人們為了紀念蘇東坡取名"蘇堤","蘇堤春曉"至今仍是西湖勝景之一。蘇東坡一生先後轉徒知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潁州、揚州、英州、惠州等地,最遠最南到達海南島,可以說一路上督勸耕稼、興修水利替百姓排憂解難。宋朝犯錯誤或因政見不合被貶的官員一般都是被流放到南方落後地區。從而使他們有機會報效國家、證明自己、造福那裡的人民。
兩宋時期是太湖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的關鍵時期。蘇州在雍熙(公元984年-公元987年)前後的耕地數至多不超過1,400,000畝,在景佑年間(公元1034-公元1037)蘇州出稅之田3,400,000畝。50年間耕田數增加近1.5倍。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蘇州總耕地數越在12,000,000畝左右,為景佑耕地數的3.5倍,雍熙耕地數的8.5倍。宋政府高度重視疏浚工程和堰閘工程,時常大規模開展水利工程,大力提高了生產力。創造了成功的經驗。首先,疏通河湖港浦的水利工程,使廣袤農田去水澇之害而得沾溉之利。如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調發民夫15.6萬,疏浚諸涇64、浦44、塘6,築成至和塘,"田無洿瀦,民不病涉",兩岸膏腴之地數百萬頃都蒙其利。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趙霖役工278萬余,歷時19個月,浚治1江、1港、4浦、58瀆,使平江府"二十年間並無水患"。公元1115年(政和五年),江陰浚治橫河、市墩河、東新河和代洪港以後,使附近"十鄉之田,頻苦旱澇,盡除其患",得益農田達6,573頃。公元1167年(乾道二年),開浚顧會浦河道,"故水所敗田數萬畝還為膏腴"。開通疏導河湖港浦,不僅保證了太湖水系能循環暢通地流入江海,而且使當地農田能夠有力抗禦水旱災害。在各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應下,太湖流域的農田建設大受惠益,是宋代全國水利田最密集的區域。有人對北宋熙寧年間各路水利工程、水利田及其占總耕地數作過統計,太湖流域所在的兩浙路均位居第一,水利工程為2,294處,水利田為10,484,842畝,占總耕地數的28.8%。南宋淳熙前後,以太湖流域為主體的浙西路水利工程為2,100餘處,接近熙寧時期兩浙之和。《宋史·食貨志》說:浙西"南渡後水利之田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太湖水利使"低田常無水患,高田常無旱災,而數百里之內,常獲豐熟",經過治理的太湖流域"畎澮脈分,原田棋布;丘阜之間,灌以機械;沮洳之濱,環以茭楗;則瀉鹵磽確,變為膏澤之野;萍藻葭葦,墾為秔稻之陸",成為宋代集約化農業的首善之區。
宋朝南渡定都杭州後,大量北方、中原人民遷移到南方。全國精英雲集杭州。使南方更是繁榮起來。遷徙的人們怕後代們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來處,發展形成了宗祠的文化。公元1102年杭州人口僅二十萬戶,公元1274年人口達到一百二十四萬戶。杭州人口大部分都是外遷人口。宋朝在南方的開拓與經營,奠定了南方的富裕。從此以後歷代南方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二、[宋的科技技術]
宋瓷是當時中國的國家標志。宋時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可以說人類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工業是宋朝的瓷器工業。宋瓷是最精美藝術與精確工藝完美的結合。宋瓷神韻文明與大眾文化巧妙的融合與統一。各地名窯瓷器大量地生產,不僅供皇家貴族使用,還為官員學者們、及市民階級所珍愛、使用。宋瓷的各種窯類造法製造出來的瓷器品種層出不窮。讓所有見著的人都贊嘆不已。宋瓷許多的工藝都已失傳。宋瓷許多的工藝水平即使現代都難達到。宋朝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可以說宋朝遺留下的名窯瓷器幾乎都價值連城。宋時中國的大眾絲綢工藝從實用化走向細膩化精密化。宋朝的絲綢,超乎尋常的先進。非常尖端的織機,包含1800個活動的構件。各種綉法讓中國的絲綢更藝術化、更美學化。外國富人穿的是粗布麻衣,中國平民穿的是柔絲綢緞。有的農民也穿上了絲綢。"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對天文、歷法、醫葯、數學等都有研究。沈括寫《夢溪筆談》記載了大量科技成果與科學發現,如地磁角的發現、摩擦起電現象的記錄及討論了光學問題等等。沈括還提出了沖擊成陸的觀點,此觀點西方十九世紀以後才出現。《夢溪筆談》被西方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網路全書。宋代隨著農、林、牧、副、漁各項事業的發展,宋的農業生態系統物資循環觀點與今天人類正建設的現代化生態大農業的觀點,在原則上達到了完全一致。宋的醫學規模及水平較唐代有了大幅度提高,宋代還創造了法醫學,《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三百多年。宋朝對石油、煤炭、天然氣各種能源廣泛運用。宋代用焦炭冶鐵,早於西方五百多年。
人類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是宋。把指南針用一軍隊的行軍也是宋。北宋初年,政府對製造火葯武器非常重視。宋軍在功滅南唐,奪取金陵的戰爭中就使用了火炮、火葯箭。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唐福呈獻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葯武器,受到宋政府嘉獎。從此,火葯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後來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公元1044年曾公亮等編著軍事著作《武經總要》里記錄了三種火葯配方及多種火葯武器,並配有插圖。公元1161年宋朝軍隊里出現了投擲榴彈的弩機。公元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雕印全部的《大藏經》,刻板十三萬塊,印行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費時十二個春秋。做如此浩大的工程印製書籍世界第一。中國最早的小說總集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的《太平廣記》,共有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我國的類書之冠是宋太宗時的《太平御覽》,共一千卷,分為五十五門。我國現存最早的劇本是南宋的《東海黃公》。北宋熙寧以後私刻、坊刻蔚然成風。有的私刻書鋪有刻工幾十人之多。宋朝雕版印刷進入鼎盛時期。宋政府推廣印刷術大眾化,傳播技術手冊,諸如農業手冊和醫葯書籍。大量的私人出版社的產生,改變了世界文字的發展,傳播了知識。宋哲宗時期商人徐戩,刻印《夾注華嚴經》等書,運往朝鮮等地販賣,獲取了大量的利益。慶歷年間,畢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遺憾的是活字印刷並未得到大規模的運用,但其意義巨大。系統可分解為要素,要素集結起來構成主體。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應用系統思維的具體實例,是應用系統思維、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的典範。宋版書講究質量,雕版細致,字體工整,刀法圓潤,紙堅色白,墨色香淡。北京圖書館所存的宋版書,至今還有一股清香味。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有裝置指南磁針的四種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縷懸。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那時中國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宋的商船是當時人們能夠想像出的最大的船隻,有的有六層桅桿,四層甲板,十二張大帆,可以裝載一千多人的巨型船隻。這些船不僅擁有精確得近乎奇跡的航線圖,還擁有幾何學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還有那些熟練運用天然磁石指南針的人。通過指南針,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找到通往陸上世界盡頭的路。宋朝是當時最重要的海上的貿易大國,泉洲、明洲都是當時最大海上貿易港口。海上貿易的稅收是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佔到了一半的財政收入。北宋時中國就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正是由於宋朝的高度繁榮和發展與開放的經濟政策,導致了人類史上空前的東西方技術和物資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等等先進高超的技術迅速傳遍西方,中國大宋創造出的燦爛文明讓正處在野蠻時期的西方人第一次較完整的體驗擁有了文明。中國文明各個方面都影響著西方,給西方後來的文藝復興與文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代是中國古代數學的最繁盛時期,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顛峰。宋朝涌現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出現了大批有份量的數學著作。宋代最抽象的數學成就極高,在希臘文明與西方之間的空白地帶鶴立雞群。宋的代數學充分發揮了絕對化的方法,把漢代方程解法的組合變換式發展到了一個奇妙的境界,不但在解法上解決了很多問題,也提出了高次方程、虛根等問題。西方的方程學在幾個世紀之後才出現。宋的方程學是一個發達的數學學科。沈括的"燎積術"是中國第一個高階級等差級數。沈括的會圓術是一個幾何問題,把勾股定理用於從弓行的弦、和矢求弧長。宋朝著名數學家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用於求解高次方程,是在求得一位商後即以之乘高次未知數的系數加入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在作法上把商、常數項、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和高次未知數系數分別排列,再用上法對這個組合進行變換。七百年後西方人才發明了同樣的方法(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南宋傑出的數學家秦九韶,公元1247年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秦九韶還推廣了孫子定理,他的"大衍求一術"將孫子定理的方法從較小的數和較少的同餘式個數推廣到一般解法。秦九韶還得出了與希臘海倫公式等價的從三角形三邊求面積的公式。劉益的"益積術"、"減從術"也是對系數組合進行變換的技術。數學家李冶公元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數學家楊輝公元1261年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給出了幾種高階級數的求法。公元1274年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此外楊輝還發展了九宮圖,他作了圓、直線交叉的組合。使宋在組合數學上也有進步。楊輝在數學組合上指出4乘4數學方陣上交換對角結果,可惜他以後沒有進一步發展。數學在宋代已經開始得到重視,數學的研究成果在宋朝已開始有應用的環境了。數學家秦九韶認為數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經世務,悉萬物","竊嘗設為問答以擬於用的"。數學家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他說"術雖居六藝之末,而施人之事,則要實惠得多。"中國的數學在宋代領先西方幾個世紀。遺憾的是宋以後中國的數學開始衰落,雖然在元朝中國古代數學還有零星發展,但中國數學整體的已沒有繼續、發展運用的大環境了。中國宋代是數學是世界的奇跡,但也是中國科學的一個悲劇......
三[宋朝的政治民主]
趙匡胤得意於諸侯割據,他深深的知道諸侯割據對國家人民的種種壞處。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吸取了唐朝諸侯割據[實質上是國家四分武裂]的經驗教訓。是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祖國統一的深謀遠略。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沒有殺害有功大臣,還用法律形式規定以後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宋太祖傳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歷代皇帝都嚴格執行這一祖訓。即使是因戰亂得位的殺害岳飛的宋高宗趙構,也只開三回殺戒。這在其他歷朝歷代都是極其罕見的。宋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吸取中國過去的歷史教訓。司馬光編著了著名的《資治通鑒》。以參知政事的設立為標志,宋朝實行宰輔集體領導制,是中央集權更理性化運轉的一種標志。在相當程度上皇帝也必須聽取宰輔集體的意見,應該說最高統治者不能憑一己之喜怒哀樂隨意處置朝政或決定大臣的去留乃至生死命運。國家治理的"文臣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宋朝仁義立國,政局清明。宋朝的沒有地方勢力的割據,也沒有宦官、後妃、外戚的專權干政亂國。宋朝沒有文字獄,官員們不會因為說錯話寫錯字而掉腦袋、全家抄斬、滅門九族。宋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時近一步增加台諫力量,和庭辯力度。以文治國是中國從野蠻社會走向現代文明進程的標志。開明寬厚的政治氛圍,使官員們敢於抨擊朝政,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致使宋朝涌現出大批中國歷史上敢於直諫的官員,如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蘇軾等等偉大的名字。中國歷史上只有宋代才能出現像包拯這樣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當面爭吵,包拯的唾液都飛濺到宋仁宗皇帝的臉上的事。宋仁宗即使再生氣也沒把包拯怎麼樣。包拯照樣勇於直諫、照樣升職為官。"終仁宗之世,疑獄一從於輕"。宋仁宗對疑難案例都是從輕發落。可見宋代皇帝的開明與民主。整個社會尊重知識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歷代都特別愛惜人才,優待官員。即使是盧多遜和丁謂圖謀皇位,這樣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並沒有形成所謂的官場,下級官員可以告上級官員。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也難倖免。其中包拯就把他頂頭上司及幾位比他職位高的官員彈劾倒了。包拯這樣的人物只有在開明的大宋王朝才能產生。宋朝民告官的事也屢見不鮮,各級衙門門口都貼著反腐規訓,人民可以上訴、告官,直至勝訴。
宋太祖招令300人去天竺求取經書與舍利。宋太宗曾親自接見古印度婆羅門僧人和伊斯蘭教徒。在宋朝有大量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及其它教徒擁有自己的屋舍、教堂、寺廟。加上宋的儒教、道教的繁榮昌盛。可見宋朝的中國以是多宗教並存開放的國度了。只是在宋朝基督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根本競爭不過儒教、道教、佛教。早在馬克菠羅到達中國之前就有大量的歐洲商人到達中國經商。現西方又發現有義大利商人兼學者雅各.德安科納早在1271年就到達中國的泉洲並記下了傳記。那時只是在泉州生活經商的就有大批威尼斯人、猶太人、英國人、薩拉森人、法蘭克人、錫蘭人、印度人、小爪哇人、比薩人及一些黑人,還有來自亞力山大里亞、布魯格等地的人。大批歐洲及亞洲人在中國經商或定居,那時泉洲已有大量混血兒。其中宋朝更是同化了大批猶太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只是有記載的在宋朝首都開封就有猶太人的17個大家族,接受"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約法三章之後,定居中國。同化猶太人足見宋朝各個方面的強盛。可見中國文明及科技技術在宋朝時就傳播、影響到西方。各種信仰
⑶ 蘇州天海精密機械怎麼樣
公正回答,這公司確實不行,裡面都是親戚員工100人左右,沒有福利待遇,公司好幾個名字,華邦自動化,奇格自動化,建議找工作的人不要去,不然你干不多久又要出來,浪費時間,主要客戶是赫比,實力也一般,車間工作環境也差,那小矮子混日子,工資也開不起來。
⑷ 求描寫蘇州的美文
橫塘遠去
秋末
在人們印象里,蘇州西郊的橫塘,不是旅遊景點。蘇州周邊遠遠近近的古鎮,借旅遊的東風,一個一個在興盛起來,唯獨沒有橫塘。能勾起游興一去橫塘的,就是運河邊上睡著的古老的驛亭。
橫塘,可是詩人騷客常吟唱的呀,讀了點詩詞又誰人不識君。
范成大以橫塘為題,有專門吟唱橫塘的。「南浦春來一綠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一幅江南煙雨送客圖。「陣陣輕寒細馬橋,竹林茅店小簾招。東風已綠南溪水,更染溪南萬柳條」,一派田園風光。
清代詩人吳寬也以《過橫塘》為題,「夏半橫塘風日多,畫船載酒壓晴波」,把過橫塘作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說「吳山穿繞橫塘過,虎丘靈岩復元墓」,把橫塘與虎丘、靈岩吳中諸山連了起來;厲顎在《自石湖至橫塘二首》中,「為愛橫塘名字好,夢腸他日繞吳門」,化用《吳書》孫堅「母懷妊堅,夢腸出繞吳昌門」的典故,把愛橫塘推到了極致。
橫塘更出了名的,還在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把江南黃梅時的煙雨、滿城飛絮,比作一腔閑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種不同的愁,異曲同工,到了絕處。也因「梅子黃時雨」,賀鑄得了賀梅子的雅稱。詞的開頭,「凌波不過橫塘路」,橫塘也出了名。
張中行老先生二十年前來蘇州,在《姑蘇半月》中就因賀鑄的《青玉案》而專寫了一節過橫塘的思緒:坐汽車西行三次,往返過那個地方六次,每次過,看江水,看路旁的房屋,心裡都泛起「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的思情。這是由賀鑄的一首《青玉案》詞引起的,詞的開頭是「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我讀,同人閑談,常常接觸這首詞,以為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類所謂豪放的相比,這寫得才是詞境,值得用心靈去吟味……
橫塘還在,可是,這么煙雨,這么盡綠,讓人尋芳,引起詩人騷客萬般憐愛的橫塘,已經遠去,只能像張中行先生一樣,車過橫塘,想想罷了。橫塘,你是怎麼遠去,怎麼消失的?
或許橫塘沒有許多名勝古跡留下來,沒有像沈萬三那樣的沈廳、明清時的民居留下來,沒有同里、角直那樣的河橋留下來,或許後來再沒有像范成大、賀鑄那樣的詩人住在橫塘附近了,這或許都是原因;但橫塘的消失,可能已有一二百年了,我猜想,橫塘的功能變了,橫塘已不是蘇州水陸交通的津口和要沖了。或許就是,公路的開通,路失橫塘。
「凌波不過橫塘路」,女士去石湖、太湖,去靈岩、洞庭,到了橫塘就要改乘水路,男士也是如此。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浪遊記快,說:「吾父稼夫公喚女伶演劇,宴客吾家。余患其擾,先一日約鴻干赴寒山登高,藉訪他日結廬之地。芸為整理小酒榼。越日天將曉,鴻干已登門相邀,遂攜榼出胥門,入面肆,各飽食。渡胥江,步至橫塘棗市橋,雇一葉扁舟,到山日猶未午……」橫塘是游石湖、太湖、靈岩的第一站。橫塘,通胥口,通越溪,連太湖,連京杭大運河,蘇州水路交通的要沖,西行、北進的渡口,水路造就了橫塘。「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盡管今天橫塘仍是蘇州西部水路交通的必經之地,但作為石湖、太湖諸多名勝的起始,作為折柳送客的站頭,陸路的興盛,公路的暢通,這樣的作用減少了,降低了,乃至可有可無了。橫塘因水路而名,也因水路而失。這或許也是交通發展的一種結果,用不到讀古人詩而傷今人的神。
很久沒有去橫塘了,橫塘成不了旅遊景點,也得去問問。興致一來,再熱的天,也擋不了。或許橫塘的小街比不得周庄、同里的老街,或許橫塘不想走古鎮新區的路,原來一條臨河而建的街,已是盪然無存,展現在面前的是江南千鎮一面的新鎮,一條水泥路的兩邊,林立著四五層高的樓房,底層開著商鋪。穿過一條小路,來到大運河岸邊。亭子橋卧龍似的橫亘在運河上,與彩雲橋、古驛亭,組成一個直角,運輸船川流而過,多少給人一點今古奇觀。而瞅瞅運河兩岸,一邊在裝卸紅磚,一邊在下載金屬廢件,一邊碎磚滿地,一邊滿地油污,游興瞭然無痕。彩雲橋卧在胥江與運河的交接處,與驛亭相連。不知為何,刻有「彩雲橋」的花崗石欄,被棄在一旁。還能使人喚起橫塘古鎮思緒的,古驛亭靜靜地蹲在河邊。在遙遠的過去,這兒燈懸待月、客到烹茶、遠映胥江,冷清之中還是相當有熱氣的。而今,無論白天夜晚都沒有客到烹茶了,唯有月照胥江。古驛亭,還能吸引些慕名而來的遊客,河東邊雜亂的民居,家家門前屋後的鐵柵欄,一條墨黑似的小河,發著陣陣臭味,游興絕對不會再有了。
應該包蘊在橫塘里,鎮東一里許就是吳中才子唐寅的墓。經過多次修葺,加上邊上新築的秋香園,無論旅遊,無論拜謁這位使蘇州名聲遠播的才子,橫塘還是有吸引力的。盡管天大熱,遊客不多,唐寅紀念室里還是見到七八個來自外地的年輕學子。傳媒介紹,蘇州將花大力開發石湖,蘇州發展又在西進,石湖離不開橫塘,橫塘又是西進的門戶,西進的起點,北邊蘇州高新區又在合圍過來,橫塘應該興盛起來。唐寅紀念室有副楹聯,半聯雲:「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唐墓已經裝點,橫塘美景何時重來?
橫塘南望
邱載
橫塘是個文化積淀十分深厚的古鎮。她位於我們古城西南角,坐落在胥江、古運河和越來溪的會合處,史稱「橫塘古渡」。
橫塘首先是個詩鎮。早在一千多年前,橫塘就聳立在優美的詩林里。「未隨洞庭酌,且醉橫塘席」,盛唐詩人孟郊就曾醉倒在橫塘的詩情畫意之中。而後,宋代的詩人賀鑄、范成大,明清的文徵明、唐寅、吳寬……他們都為橫塘留下了清新、秀麗的詩詞:碧水青山、古渡亭橋、黃牆朱塔、春雨煙柳、秋月畫船……這就是古老的、已經逝去的,卻仍頑強地活在詩中的橫塘!
在描繪橫塘的詩詞中,最有名的當推北宋賀鑄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濃郁的水鄉田園風光里,傾注了詩人無限的希冀和愛。詩作一經傳世,立即轟動文壇,成為宋詞的典範。賀鑄從此以「賀梅子」的雅號著稱於世。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都必學《青玉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詞對於橫塘的意義,絕不亞於《楓橋夜泊》之於寒山寺。那麼為何寒山鍾聲至今仍不絕於耳,而《青玉案》所及的橫塘,在人們印象中卻顯得冷落、淡漠了呢?
其實,今日的橫塘仍然保存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北有古驛亭、彩雲橋,南有范成大祠堂、石湖景區,東有唐寅墓,西有七子山藏軍洞、始蘇台遺址和鬱郁蔥蔥的橫山森林公園,等等。其中一些古遺跡的歷史價值絕不遜於寒山寺、江楓橋。今日橫塘缺的是意境,像現今楓橋寒山寺那樣的意境,那些描寫橫塘詩中的清新、秀麗的意境。
當然,更多的人則對我言說,蘇州人沒有有意冷落、淡漠橫塘,實在是顧不過來啊,東園西區的開發建設實在讓蘇州人夠忙的了。蘇州高新區的寬闊道路、潔凈廠房已經與橫塘鎮的鎮北連成一片。2002年,在把蘇州做大做強做優做美的城市化進程中,蘇州人又把注意力投向了橫塘鎮南,決定在胥江以南、上方山以東、運河以西這塊風水寶地上,籌建蘇州國際教育園(北區)。在開發建設的主體單位―――蘇州高新中銳科教發展有限公司的陳列室里,我們看到了國際教育園(北區)的規劃模型。教育園環繞核心區,環狀輻射教育科研區、生活後勤區三個圈層,一條綠化景觀大道貫穿南北,將上方山的山體脈絡引入教育園,與石湖景區融為一體。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經過三到五年的開發建設,這里將形成以培養高級國際型人才、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山水教育園。
橫塘還是個旅遊古鎮。清代詩人蔡雲曾寫「石湖串月」一詩:「行春橋畔畫橈停,十里秋光紅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湖亭。」想當年,八月十八游石湖,蘇州老百姓傾城而出,石湖岸邊人山人海,人們通宵達旦地賞月、燒香,如痴如醉地觀看龍舟、拳船比賽……第二天,遊人被踏掉的鞋子要堆成小山樣哩。歲月滄桑,石湖的秀美風光和廟會熱鬧的情景卻一直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2001年下半年,重振石湖旅遊業擺上了市府的議事日程,11月專門成立了石湖(上方山)景區開發建設辦公室,負責景區的整治、規劃、開發、協調等工作。2002年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石湖景區總體規劃。根據蘇州城市發展需要,決定把石湖景區建設成以吳越遺跡和江南田園風光為特色,具有生態、游覽、科普、休閑等功能的國家級的重要風景區,包括:上方山、石湖、七子山、濱湖等七大景群;景區面積從原來的15平方公里擴大為22.3平方公里。
當年古詩中有名的梅子橋,已成了鐵欄桿水泥橋了。此刻,我們站在梅子橋上向南眺望,新建的鐵索拉桿的石湖大橋橫跨在大運河上,高高的斜拉索橋墩像干將、莫邪兩把巨劍直刺藍天;而國際教育園(北區)的主環路工程已於去年9月開工興建;石湖裡挖泥船往返穿梭,清淤凈水工程正在緊張進行;而湖東的1000餘畝風景林地已經建成,在成片的銀杏、樟樹林里,映掩著荷塘、小橋、湖石小品……已初步形成一個濱湖景群。當我們收回目光,再凝視梅子橋畔,多麼希望能見到,有一尊詩人賀鑄的塑像,一方《青玉案》的詩碑,還有古亭、垂柳、系著畫舫。願日後的橫塘以優美的詩境凈化我們沾滿紅塵的心靈,讓我們領略到悠久的吳越遺韻和江南田園的清新純情。
寂寥寶帶橋
吳中橘紅
蘇州因水成市,故以橋多而聞名於世,所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闌三百九十橋」(白居易詩)。在蘇州從古至今所建的眾多橋梁中,魅力獨具的我想得數寶帶橋了。寶帶橋橫卧於運河與澹臺湖之間,橋長千餘尺,橋洞五十三個,就像一條長長的玉帶,平緩地飄浮在寬闊的水面上。每到中秋月夜,便能見到」寶帶串月」奇景:五十三孔連綴倒映水中,虛實相映間,水中有五十三個「月亮」串連……於是,寶帶橋成了蘇州人中秋賞月的絕佳去處。怎奈寶帶橋已廢棄,如今不免生出幾分寂寥。
今春的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單車去看看久違了的寶帶橋。原來沿城東運河的那條馬路可通寶帶橋,不料如今一路過去都是一個個卸貨的碼頭。路上一堆堆紅磚、水泥什麼的,最後堵得連自行車都沒法子過。於是我只好再繞道人民路,經團結橋、長橋,然後向東七轉八拐的,總算兜到了寶帶橋。
走過一段石板路,橋堍有隻殘存的漢白玉石獅,破損得較為嚴重,見石獅身上有好幾處用白水泥修補的痕跡。青崗石夾著花崗石的橋面平平坦坦,走在上面如履平地。橋面的石縫里,生長出各色各樣叫不上名的野草來。橋上有一個小青年騎著山地車,慢騰騰篤悠悠的一路看風景。過一會兒又遇上一個背著相機提著三角架的中年男子,不時注視著太陽所處的位置,長發飄飄像是一個搞攝影的。行走中偶爾也碰到一對情侶,有說有笑地與我擦肩而過。但就一座橋而言,寶帶橋還是讓人覺得過於冷清了。
正是暮春時分,四周田野里油菜花金黃,河兩岸楊柳碧綠,陽光下河水波光粼粼,遠處長方山一脈蔥翠。「長虹卧波、鰲背連雲」的寶帶橋,與周邊的環境結合得竟是如此和諧巧妙。人行走在橋上,不覺進入了宋詞的意境里。
只要從稍遠處觀望,寶帶橋便像一條玉帶飄浮在綢緞一般的水面上,橋中微微隆起的一段,恰似玉帶上的搭扣。這是我坐在寶帶橋不遠處的石亭里,看寶帶橋所得到的感覺。亭叫乙未亭,堆滿歲月的塵埃。亭里的那塊張松聲碑記,被時光磨得光禿禿的,碑文已無從辨認。太陽漸漸西落,不覺暮色降臨,近處的澹臺祠香火裊裊,此刻的寶帶橋越發顯得落寞了。
寶帶橋始建於唐元和十一年。當時為了保障漕糧暢通,朝廷一方面加強了運河兩邊的衛戌,另一方面又廣修纖道。而澹臺湖口有三百多米的湖面,纖道被阻斷,漕船至此困難重重。為了方便拉纖引船,又不切斷太湖水入海的通道,並考慮到船隻的通行,便設計建造了這樣一座獨具個性的石拱橋。只是到了近代隨著輪船的興起,才使為便於拉纖引船而建的寶帶橋失去了作用。如今被廢棄的寶帶橋成了一道昨日的風景,橋上荒草萋萋落拓寂寥,呈現出一番英雄暮年的凄涼景象,看了不免叫人生出許多感慨。
說井
蔡叔健
井,鑿地取水也。「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世上第一口井是誰挖的,已湮沒無考,想來井該是人類從「被動」地自江河湖泊取水,到「主動」地穿地取水,經過遠、無數實踐所積累的智慧結晶!
有井,周圍就有人家,井多更表明人氣旺盛,而蘇州的「人均」井數,自古以來,可以說是排列在前幾位的,這該是天堂的標志之一吧!
幾千年來,井對人類,不誇大地說,起過關繫到生死存亡的作用,有哪一口井,不曾當過一個「圓心」,將她的清泉滋潤著周圍,養育著萬物?何況井水冬暖夏涼,甘甜爽口,恩澤蒼生。井,不斷地將水施捨給人們,自身亦藉此不斷地凈化。
人們不光使用井,還讓井休息。蘇州人自古就有封井之俗:在大年夜用紅紙貼沒井口,要到正月里,好像要到年初五才可以開封使用。井使用不骯臟,也要清洗,在從前,就是人們所說的「淘井」。那時,得請幾位體力棒,耐力好的壯漢,快速不停地汲水,井水先清後混,直到將黃泥湯也打個凈光,見了井底,才罷休。待過了一夜,井裡又會湧出清泉來。現今,再也沒人干「淘井」這種「傻」事了。倒不是因為有了抽水機,也不是因為有了自來水,由於井水的水源大多已被污染了。再有技術支撐的現代人,做夢也別想把井「洗」干凈!
蘇州最古老的井,或許得數靈岩山上的吳王井和玩月池了,這兩口並列的井,可能也是蘇州地勢最高的井了。最動人的井該是東山柳毅井了,有關這口井,相傳的故事酷極了。還有虎丘的憨憨泉,也可算是口「名」井了。然而,這些有名的井,有的「寄人籬下」,有的被迫「動遷」,有的虛有其名;至於數不過來的無名「井」輩,休再提昔日的貢獻,只在今天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中,先是道路的擴建,被趕出「家門」,後又嗚呼哀哉,任人一口口地吃掉!
關於井,說得風趣的,有《南村輟耕錄》中所謂:「人慾娶妻,謂之尋河覓井。已娶而料理家事,謂之擔雪填井。男婚女嫁,財禮奩具,種種不可闕,謂之投河奔井。」這些不論是好是壞的話,道出了井的重要性。可以說,人們一生實在不離不開「井」。
如果再也沒有井了,那麼,老師講成語:「飲水思源」,小學生只會想起自來水龍頭,而說起俗語:「飲水不忘掘井人」,孩子們或許會好奇地問,掘井人是干什麼的?
井是無法移入博物館里保存的,但我希望最好留些口井吧!至少還可以讓我等井底之蛙有個坐井觀天的地方!
古城賦
林錫旦
古者蘇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二千五百餘年;巧也蘇州,世界文化遺產大會,時值二十八屆。相逢相會,盛世盛事。獻賦數句,惟作一頌。
江南平原,勾吳立國;太湖之濱,伍員建城。通門二八而水道陸衢;環城一河並三縱四橫。水木清華,川原暄淑,竟繁衍成錦綉之鄉、風雅之藪;風土清嘉,人物雋秀,且發展為文萃之邦、園林之城。因山兮得名蘇州,以地兮亦謂吳中,世稱兮人間天堂,又號兮東方水城。奕奕煌煌,代有遺跡;星星點點,世有傳承。
君不見運河西來,濤聲依稀。自古千帆鼓浪,供輸南北;長年萬里通波,集散東西。吳趨自有始,請從閶門起。飛閣跨津梁,茂苑賽京畿。金閶內外,五更市賈不絕;河塘左右,八方生機相依。中市大街兮五金雜陳;玄妙觀前兮百貨駢闐。人民路長兮商鋪林立,專業坊巷兮各業整齊。攘往熙來,盡為四遠客商;櫛比鱗次,均屬百年店基。此誠姑蘇繁華之地,吳郡滋生之源也。
巡覽古跡,探訪名勝。則館娃吳宮,采草香徑;走犬長洲,盪舟錦帆。虎丘劍池,疑冢千古未解;生公講台,蓮池一石頭點。試劍而思干將;練兵而憶孫武。斜塔迎朝暉,姑胥擁翠微。畫船燈舫,山塘七里煙籠;茶寮酒肆,長堤一路花香。江楓漁火,百八鍾聲警世;寒山拾得,數篇詩句教人。城裡半園亭,無非前人居住之所;巷內幾寺院,均屬今日旅遊之地。滄浪亭畔,未進園而先成景,一泓綠水兮相迎;獅子林內,方入洞而已迷路,幾座假山兮莫辨。拙政名園,疏朗平淡而近乎自然,茂樹曲池乃勝甲吳下;寒碧山莊,留園法帖而長留天地,冠雲三峰乃獨冠吳中。敬亭山房藝圃,維其明式;環秀山莊假山,獨步江南。枕波聽櫓,耦園住佳耦;負郭臨流,城曲築詩城。漁隱網師兮擷秀名樓;虎葬葯圃兮殿春題簃。五百羅漢,雖僅西園一角;獨重律宗,竟至東震三千。龍蟠水陸兮古盤門;瑞照塔院兮喜來登。建築美與人文美,融為一體;自然美共藝術美,相得益彰矣。
至若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狀元宰相故宅,庭院深深。一重重,門樓堂樓走馬樓,蘊含民情風俗;一進進,轎廳客廳紗帽廳,流傳才子佳人。聚族而居,厚德載福;睦鄰為友,持儉致勤。風煙十萬家,水埠兩岸邊。畫橋豈三百,幽巷數不清。平江路段兮雙橋疊現;怡園街區兮密布重檐。登樓看雨,倚欄臨風。花應解語,石不能言。繩痕之井欄,記歲月之滄桑;凝重之牌坊,豎道德之典型。義庄祠堂,昔日之善舉;會館公所,鄉邦之聯盟。文保單位,控保建築,方列絕對保護;古構築物,歷史街區,乃已紫線圈明。清風明月無價,近水遠山有情。富土而為同里,水鄉而有周庄。具區莫厘縹緲,林屋雕樓;消夏湖光山色,翠峰隱亭。地傑更人靈,才士多賢能。朱張顧陸,東吳之所以鼎立;彭宋潘韓,清季之所以揚名。宋有兩范,詩文傳誦百世;明有四家,書畫流韻至今。崑曲婉轉,笛簫依依傳送;吳儂軟語,琵琶聲聲相聞。蘇綉並緙絲,精細雅潔;宋錦與年畫,獨具風韻。原真性、整體性,整舊如故;可讀性、可持續性,傳承似新。
歷經千載,名城依舊珍藏珠玉;時逢盛世,勝地重新捧獻寶貝。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惟古城古鄉鎮,今世少見;吳地吳文化,歷劫不毀。願園林遺產擴展項目申遺成功!復吾古城歷史文化之應有品位。噫!水鄉兮水為靈魂,人文兮人需教化;古城兮古乃核心,名都兮名應護衛。此亦申遺題中之義,古城不朽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