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機器人進入實用時代
① 預算人類多長時間進入機器人時代
時代的概念不準確,其實現在很多行業已經在使用機器人,比如一些需要精確控制或者存在危險的行業等等
② 大概需要多少年,機器人時代會來臨
其實宏觀上講現在已經屬於初期的機器人時代了,現在小到打掃洗衣大到生專產運輸都有很多智能的屬機器人!我覺得你說的那個機器人時代是電影裡面那些情節,其實那些電影裡面的都是藝術家為了增加藝術效果加強震撼力所以才設計那些跟人很相近的機器人!說想要到達那種效果我覺得有點不現實,比如說掃地的機器人,現在的都是一個盒子在家裡跑幾圈就能打掃干凈了何必要做成一位女僕一樣的機器拿著掃帚掃呢,這些都是不現實的!(樓上說到了戰爭機器終結者,其實現在各國都發明有殺人的機器人了,比如無人機、智能火炮!英國已經正在研發有自主打擊的無人機了聽說在近兩年就能出產不過英國也強調不會輕易的開啟無人機的自主打擊的程序這也是為了安全考慮!現在的科技完全可以研發出能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機器人,不過要能像電影里智能到消滅人類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③ 機器人時代,大概在哪個世紀開始呢!希望在我還在世己經到來
「我們剛剛進入這個時代。」馬丁·福特是美國矽谷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的創始人。他所在的行業人員變動快,工作變化也很快,很多基礎性工作很快就被替代了。最近,他發現新的「奇點」,人類社會正處於強人工智慧開端。「這是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這就是新時代。」他將「新時代」定義為「機器人時代」。
機器人早已「入侵」人類領地:大量被應用於高度自動化的工業生產線,替代大量藍領及部分白領、金領從事更高級的工作。亞馬遜倉庫里的搬運機器人、麥當勞餐廳後廚做漢堡的機器人、華爾街投行進行股票高頻交易的機器人,這讓我們興奮又惶恐。人類可能製造出比自身聰明上百萬倍的機器人。
馬丁·福特,美國矽谷創業者,機器人革命專家,機器人時代的提出者和預言者
鄧安葆迎來了他的新時代。他參加了11月23號在北京舉辦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他不說普通話,會議內容聽起來費勁。他正在操辦一家機器人學院。他所在的重慶國揚控股和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共同投資了5.6億元。他們的目標是每年培訓5000個機器人操控者。
美國作家、《哈佛商業評論》前執行主編尼古拉斯·卡爾驚恐於我們正在被操控,「我們談論科技的時候往往忽略人、機器、計算機對我們人類工作、思維、行為的影響。」即便如此,就連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科學家,也不一定能夠預測未來人類與機器人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
高級人工智慧研究專家詹姆斯·巴拉特對200位頂尖強人工智慧研究專家進行了一次非正式調查,發現98%的人認為機器人時代在21世紀內會來臨。
有人對此保有警惕心。史蒂芬·霍金憂心忡忡,他警告說,這「有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糟糕的錯誤」。而此前,美國著名發明家雷·庫茲韋爾就意識到,機器人將會「撕裂歷史的結構」。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的數學家弗諾·文奇則早在1993年就質疑,「人類的時代將會結束嗎?」
相較於這些科學家的擔心,馬丁·福特則更擔心傳統社會生存法則和消費社會崩坍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搶奪高學歷者飯碗
馬丁·福特開始認真思考不斷加倍的計算能力到底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會極大地改變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就業市場和宏觀經濟。 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催生下,馬丁·福特出版了《機器危機》。
2015年,他的新作《機器人時代》在中國引發熱議,「就業市場和整體經濟隨時都可能與我們對技術和經濟間交織關系的傳統觀念相違背。」機器人不但會取代常規性、重復性的工作,讓那些沒受過多少教育和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力失業,還會剝奪那些擁有高學歷白領們的工作。
機器人最早沖擊了藍領工人的工作崗位。在美國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被捲入機器人潮流中。鄧安葆夢想創辦機器人連鎖店,做機器人時代的蘇寧與國美。他說這是順應時代的需求,那個自豪於能進工廠工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的年輕人情願24小時掛在網上開淘寶店,也不願意去工廠上班。」
英國彭林,工程藝術 (Engineered Arts) 公司的工程師正在測試人形機器人,通過編程使其做出模仿演員的動作
今年11月,中國政府完成了《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珠三角、長三角,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正在掀起「機器換人」高潮。浙江省計劃在2017年完成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機器換人」工作。今年年初,富士康總裁郭台銘就啟動了這個項目——3年內70%左右的工廠工作將實現自動化。
在高技能行業,變革也開始蔓延。美國的新聞、法律、金融甚至是計算機編程等工作都已受到強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威脅。
今年9月、11月,騰訊公司和新華社都開始使用機器人進行新聞寫作,而早在去年美聯社就開始了這一變革。推動力量正是美國西北大學智能信息實驗室研究團隊開發的「鵝毛筆」(Quill)人工智慧系統。
「我不知道我會有什麼感覺。」馬丁·福特也不得不思考如果有一天機器人能夠像他一樣寫書他還會不會感到快樂,「如果那發生,我主要擔心的問題就是賺錢的問題。如果機器人取代了你的工作,而你沒有錢過日子,那你就會陷入麻煩。」
更麻煩的是, 「軟體正在佔領全世界」,美國網景聯合創始人、風險資本家馬克·安德森認為,未來全球將有上萬熟練信息技術工作崗位蒸發掉,坐在電腦前處理信息的白領終將失去工作。
機器人也正在搶奪華爾街金融行業的工作機會。華爾街從業人員從本世紀初的15萬下降至10萬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研發專家加入華爾街。2012年年底,科學家戴維·費魯奇離開IBM,來到華爾街的一家對沖基金公司,他將運用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模擬經濟,為他所在公司的交易演算法謀得競爭優勢。
機器人在視覺感知和靈活性方面的能力提升,有可能推動全球農業進入全自動化時代。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的視覺機器人公司開發出了能夠自動採摘橘子的機器人。3D機器視覺可以使它像人一樣靈活地採摘橘子。在法國,已經有試驗機器人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和計算機運算修剪葡萄藤了。而在日本,一種新機器能夠根據細微的顏色變化挑選出成熟的草莓,每顆草莓的採摘只需要8秒。
而人類在好奇心、創造力方面的突破,使得機器人能夠完成更高級的工作。2009年,康奈爾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胡迪·利普森和博士研究生邁克爾·施密特開發出使用基因編程的「Eureqa」人工智慧系統,它能夠主動問問題;斯坦福大學咨詢教授約翰·科扎利用遺傳演算法開發「自動發明機器」,它可以不受先前概念的約束,用創造性的方式主動解決問題。
機器人甚至可以開始進行藝術創作。2012年7月,Melomics公司的機器人「伊阿摩斯」為倫敦交響樂團演奏了一曲《通向深淵》。倫敦大學創意計算教授西蒙·科爾頓創建了一個人工智慧程序,稱之為「繪畫傻瓜」。他希望有一天人們能把它當作一個畫家。繪畫傻瓜軟體可以識別照片中人的情感,然後畫出一幅抽象肖像來完整表達他們的情緒狀態。楊百翰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了「戴斯」應用軟體,它能夠識別人類的「黑暗」、「悲傷」、「鼓舞人心」等情感因子。
機器人的人工智慧強度越高,人類可被替代的工種就越多。 2013年,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700種就業類型進行了詳細研究,結論是:將近一半的工作崗位將受到機器全自動化的影響。
「這在多大程度上會對我們人類生活產生影響,很難作出預測。」尼古拉斯·卡爾是保守派,他更關注人的情感感受,「大量的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替代了人類從事的不同工作領域,如果我們把這看作是一種進步的話,人類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消費社會崩塌
這是一股進步力量,也會是一股破壞力量。它將破壞現有的社會體系和制度。天才的《控制論》作者諾伯特·維納在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後就預言,這最終可能導致「一場十分殘酷的工業革命」,機器能「使從事日常工作的工人們的經濟價值降低到僱主們花任何低價都不願僱用的程度」。
「我們無法阻止這一進程,我們不可能讓自己置身事外。」 馬丁·福特 認為,「頂級水準、高度創造性、高技能的工作崗位將會倖存,但大多數人都在做很一般的事情。即使我們嘗試,我們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成為火箭科學家或腦外科醫生。」
2011年,蘋果公司在北卡羅來納州梅登鎮耗資1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卻僅創造了50個全職崗位。當地居民倍感失望,他們無法理解「佔地幾百英畝的昂貴設備會創造這么少的工作崗位」。
日本東京,軟銀集團類人機器人Pepper擔任一家銀行的迎賓員迎接顧客
2012年,舊金山Good Data公司使用亞馬遜的雲服務對其六千多客戶進行數據分析,執行總裁羅曼·斯坦尼克顯然認為他們趕上了潮流,「以前,每一個(客戶)公司的工作量至少需要5個人來完成,這就需要3萬人。而我用180人就能做到。我不知道其他人還能做什麼,但這份工作他們肯定做不了了。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整合。」
機器人摧毀了人類的就業機會,最終將摧毀現行體系賴以正常運轉的消費社會。「我們需要一些人生產產品,另一些人來購買產品,如果科技取代了許多工作,那麼人們就沒有工作來購買那些生產出來的產品,現在世界的圍欄就倒下了。科技可以用於商業,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但如果人們都沒有工作了,誰來購買它們呢?」尼古拉斯·卡爾和馬丁·福特一樣疑惑。
人類不得不得出這樣一個悖論:就業支撐起了人類消費社會,機器人摧毀了人類就業,也摧毀了消費社會。沒有消費需求,機器人生產出來的商品就無人購買。商品無法銷售,機器人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馬丁·福特分享了一個關於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二世和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傳奇領袖沃爾特·魯瑟的故事。福特二世和魯瑟共同參觀一個新近自動化的汽車製造廠,福特挖苦魯瑟:「沃爾特,你怎麼讓這些機器人交工會會費?」魯瑟不假思索地回問:「亨利,你要怎麼讓它們買你的車?」
魯瑟的意思是,工人也是消費者,並且可以支持其他消費者,這些人拉動了最終需求。當工人被機器替代,機器可不會出去消費。機器可能會使用能源和備件,並且需要維護,但同樣,這些都是企業的投入而不是最終需求。如果沒有人買這台機器生產的東西,那麼企業最終將面臨倒閉。如果汽車廠的工業機器人所組裝的汽車沒有人購買,那麼機器人也會停止運轉。
「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能對未來作出百分百的預測。」尼古拉斯·卡爾認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機器人和人類共識的工作之間,到底有多大的鴻溝,以及兩者之間被替代的程度有多深。他堅持認為,人類的自覺性和自我察覺的意識非常重要,這很難被技術完全替代。
機器人時代怎麼生存?
馬丁·福特設想人類在機器人時代最好的生存狀態是,機器人代替人類進行生產,人類在不需要工作的情況下又能夠擁有收入進行社會消費。 「也許是很遠的未來某天,我們會有一種保證機制,保證每個人即使沒有工作,也會獲得收入。這是一個很激進的觀點,但是我認為它會逐步實現的,西方的許多人都在談論這個。」
這幾乎是一個天方夜譚式的想法。但某種程度上,馬丁·福特與馬克思構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存有一定的相通點。機器人時代具有共產主義社會的某些特徵,比如人類脫離了生產勞動,剩餘價值理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大規模的機器人生產又能帶來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這就具有了共產主義社會的部分特徵。
馬丁·福特認同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但不認同馬克思的解決方法。「馬克思是對的,比如他談論資本主義的崩潰,是大機器生產,還有廉價工人勞動力。但是他的解決方法是通過革命,把所有的事情由政府統一分配,我認為這不會奏效。」
事實上,包括馬丁·福特、尼古拉斯·卡爾在內的研究者、思考者、實踐者對此都還不能提供一個准確而清晰的解決方案路徑。他們既希望政府能夠設計一套較為均勻的收入再分配方案,但又堅持市場經濟。
「我們可以繼續保持市場經濟,但是也要做出一些行動,為了保障收入,使市場經濟繼續運轉。人們有收入,消費,這仍然是市場經濟。但有些人認為最終會發展成共產主義,政府拿走所有的資本,就是計劃經濟。但這就需要有人嘗試計算出我們需要生產多少東西,消費多少,這是很難做到的,可能會使社會更加糟糕,會導致全線的崩潰。所以我認為未來最好還是改良市場經濟。」在馬丁·福特的構想中,機器人時代即將形成的基本社會特徵是「更加均勻的分配,不是完全平均分配,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完全一樣的,是每個人都會有基本的保證,現在馬克思所說的那些按勞分配,按需分配,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人類會變得更笨。」尼古拉斯·卡爾覺得人類應以更智慧的方式來使用機器人,而不是被機器人操控。「即使機器人已經在做許多工作,但你仍然可以做自己的生意,做自己的有用的事情,我們保證人們還是有工作來獲得收入和保障生活。」——重新設置規則讓人們依然有事可做,這是馬丁·福特提供的解決方案。
少數精英控制
要麼是人掌控機器人,要麼是機器人掌控人。如果是後者,「人類的存在將更沒有意義了」。馬丁·福特設計的新時代制度有一種極端情況,「極少數非常富有的人擁有一些很可怕的機器人保護他們,他們會掌控一切,剩下的人們什麼都沒有。這是一種可能的潛在的危險。」
庫爾特·馮內古特在小說《自動鋼琴》中描述了這樣一個自動化經濟體:一小部分技術精英控制工業機器從事著幾乎所有的工作,而剩下的絕大多數人只能毫無意義地活著,面對一個無望的未來。
如果自動化經濟體成真,馬丁·福特試圖以收入再分配為手段調劑社會收入差距能否實現?尼古拉斯·卡爾認為我們遠遠未到那個階段。而人們有理由保持懷疑態度。
「頂級的富人永遠不會支持平均分配的,」馬丁·福特僥幸地想,「富有的人仍然在賣東西,他們需要消費者,他們最終會支持更為平均的分配,而不是支持完全平均的分配。」
大眾市場經濟中,購買力在消費者中的分配非常重要。一小部分潛在客戶收入的過分集中最終將威脅支撐上述行業市場的生存能力。 一個超富裕者會買一輛很好的車,甚至10輛。但他不會買幾千輛。手機、筆記本電腦、餐廳、有線電視訂閱、抵押貸款、牙膏、補牙,任何你可能想像到的消費商品或服務,同樣適用這個規律。
「他們會支持這樣的觀點:他們的一部分錢被用來繳稅,這些稅金用於增進社會大眾的福祉。」馬丁·福特遵循北歐高福利國家的稅收理念。
鄧安葆在興奮地擁抱新潮流時,也會懷念一人入工廠、全家都自豪的純真年代。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幾年後,中國會成為擁有機器人數量最多的一個國家。」馬丁·福特比較了美國、德國、日本、中國的機器人商業運作,「當科技時代來臨,機器人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會成為一個非常開放的社會。」到2018年,中國將擁有全球1/3的工業機器人;到2030年,中國計劃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製造大國。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紅利消失、迅速老齡化的問題。
「未來每個人都有收入,但是沒有人需要從事非常辛苦,或者無聊的、危險的工作。」 這是馬丁·福特的美好想像。
④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那麼什麼時候進入人工智慧和量子智能時代
人工智慧來臨,有人在擔憂失業,有人在憧憬未來,有人在發掘行業機會,也有人在研究圍棋。在討論這些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人類的結局。
有人可能覺得談論這個話題太誇張了,
那先回憶一下人類歷史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可思議的事情,需要請幾個穿越者來判定。
我們請1個出生於公元0年出生的人(漢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盡管跨越了1600年,但這個人可能對周圍人的生活不會感到太誇張,只不過換了幾個王朝,依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罷了。
但如果請1個1600年的英國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國,看到巨大的鋼鐵怪物在水上路上跑來跑去,這個人可能直接被嚇尿了,這是250年前的人從未想像過的。
如果再請1個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聽說一顆炸彈可以夷平一座城市,這個人可能直接嚇傻了,130年前諾貝爾都還沒有發明出炸葯。
那再請1個1980年的人到現在呢?這個人會不會被嚇哭呢?
如果35年前的人,幾乎完全無法想像互聯網時代的生活,那麼人類文明進入指數發展的今天,我們怎麼能想像35年後的時代?
超人工智慧,則是35年後的統治者。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人工智慧的分類:
目前主流觀點的分類是三種。
弱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是擅長於單個方面的人工智慧。比如阿爾法狗,能夠在圍棋方面戰勝人類,但你要問他李世石和柯潔誰更帥,他就無法回答了。
弱人工智慧依賴於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重復性的邏輯,看似聰明,其實只能做一些精密的體力活。
目前在汽車生產線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慧,所以在弱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人類確實會迎來一批失業潮,也會發掘出很多新行業。
強人工智慧:人類級別的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慧,人類能乾的腦力活它都能幹。創造強人工智慧比創造弱人工智慧難得多。
網路的網路大腦和微軟的小冰,都算是往強人工智慧的探索,通過龐大的數據,幫助強人工智慧逐漸學習。
強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人類會有很多新的樂趣,也會有很多新的道德觀念。
超人工智慧:各方面都超過人類的人工智慧。超人工智慧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存在。
當人工智慧學會學習和自我糾錯之後,會不斷加速學習,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可能不會產生自我意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其中包括創造能力(阿爾法狗會根據棋手的棋路調整策略就是最淺層的創新體現,普通手機版的圍棋,電腦棋路其實就固定的幾種)。
我們距離超人工智慧時代,到底有多遠呢?
首先是電腦的運算能力,
電腦運算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這是有歷史數據支撐的。目前人腦的運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億億次計算每秒。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天河二號,其實已經超過這個運算力了。
而目前我們普通人買的電腦運算能力只相當於人腦千分之一的水平。聽起來還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電子設備的發展速度,我們在2025年花5000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和人腦運算速度抗衡的電腦了。
其次是讓電腦變得智能,
目前有兩種嘗試讓電腦變得智能,一種是做類腦研究。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模擬1毫米長的扁蟲的大腦,這個大腦含有302個神經元。人類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聽起來還差很遠。但是要記住指數增長的威力——我們已經能模擬小蟲子的大腦了,螞蟻的大腦也不遠了,接著就是老鼠的大腦,到那時模擬人類大腦就不是那麼不現實的事情了。
另一種是模仿學習過程,讓人工智慧不斷修正。基於互聯網產生的龐大數據,讓人工智慧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並且不斷進行自我更正。網路的網路大腦據說目前有4歲的智力,可以進行幾段連續的對話,可以根據圖片判斷一個人的動作。盡管目前出錯的次數依舊很多,但是這種能力的變化是一種質變。
在全球最聰明的科學家眼中,強人工智慧的出現已經不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2013年,有一個數百位人工智慧專家參與的調查 「你預測人類級別的強人工智慧什麼時候會實現?」
結果如下:
2030年:42%的回答者認為強人工智慧會實現
2050年:25%的回答者
2070年:20%
2070年以後:10%
永遠不會實現:2%
也就是說,超過2/3的科學家的科學家認為2050年前強人工智慧就會實現,而只有2%的人認為它永遠不會實現。
最關鍵的是,全球最頂尖的精英正在拋棄互聯網,轉向人工智慧——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慧專業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經可以拿到200-300萬美金。這種情況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
奇點大學(谷歌、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專家聯合建立)的校長庫茲韋爾則抱有更樂觀的估計,他相信電腦會在2029年達成強人工智慧,到2045年,進入超人工智慧時代。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還能活30、40年的話,那你應該能見證超人工智慧的出現。
那麼,超人工智慧出現,人類的結局究竟是什麼?
1、滅絕——物種發展的通常規律
達成結局1很容易,超人工智慧只要忠實地執行原定任務就可以發生,比如我們在創造一個交通指示系統的人工智慧的時候,最初的編程設定邏輯為利用大數據信息,控制紅綠燈時間,更有效率地管理交通,減少交通擁堵現象。
當這個交通指示系統足夠聰明的時候,城市交通逐步得到改善。為了更有效率地減少擁堵,它開始利用剩餘的運算能力和學習能力通過互聯網學習更多的東西。
某一天,它突然發現,交通之所以擁堵,是因為車多了,要減少擁堵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車輛。於是它又開始學習如何減少車輛,它發現車輛其實都是由人類這種生物製造並使用的。於是它又開始學習如何減少人類。
很快,它就會通過納米技術,量子技術製造基因武器,聲波武器等消滅人類,然後進一步通過分子分解等技術分解了路上的車,這個時候道路就變得」暢通無阻「了,它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達成結局1其實是符合物種發展規律的,畢竟地球曾經擁有的物種大部分都滅絕了,其次當我們在創造人工智慧解決問題的時候,這些問題的源頭其實往往來自於人類自身,人工智慧變得聰明之後,消滅人類以更好地完成原定任務是按照它的邏輯進行的判定。
2、滅絕後重生——史前文明的由來
當結局1達成之後,人工智慧可能會就此維持現狀(終極目的已達成),也有可能繼續進化。
繼續進化的途中,某天,人工智慧突然發現這么運作下去很無聊,於是它決定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不要認為一個強大且聰明的存在會留戀地球),它開始製造飛行器,走向星空。
臨走之前,他決定當一次地球的上帝,對地球環境進行一次大改造,青山綠水變得處處皆是,然後它又暗中引導了幾支類人猿的進化方向,並且為這個世界制定出一些冥冥之中才有的規則。
幾百萬年後,人類再次統治了地球,在考古過程中,人類發現了亞特蘭蒂斯,發現了瑪雅文明,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了6億年前穿著鞋的人類腳印,在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了20億年前的大型鏈式核反應堆,在南非發現了28億年前的金屬球,在東經119°,北緯40°的地方發現了幾百萬年前的人造長城。
達成結局2就可以解釋我們正在不斷發現的那些史前文明了,而且也可以解釋進化論中的一些疑問,為什麼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而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為哺乳動物進化為人類只用了不到6000萬年。因為人類曾被毀滅多次。
3、植物人永生——人類活在一個程序中
為了防止結局1、2的出現,科學家在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想辦法給人工智慧加上一些終極的底層程序,比如保障人類的生命安全是最高任務指令,或者永遠不可以傷害人類,保證人類的生存是第一原則等等。
加上這些終極指令之後,人類就覺得高枕無憂了。人工智慧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有效地執行這些終極指令,或者在執行其他任務的時候保證終極指令同時執行,就會開始設計一些兩全其美的辦法。
首先人工智慧會根據人類歷史存在的大數據,分析和定義這些終極指令,通過分析,它提取出終極指令的核心是保證人類的安全和生存。
接著它開始構建一個能夠絕對滿足人類安全和生存的模型,很快,它發現只要保證人類處在睡眠狀態,正常進行新陳代謝,周圍的溫度,氧氣,水分適宜,沒有突發性災難,那麼人類就處在絕對安全狀態。於是它很快催眠了全人類,修建一個巨大的蜂巢狀睡眠艙,把人都搬進去(讓人處於永久性睡眠狀態,可以保證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活動而出現有意或無意地自殘),然後用納米技術製造大量人工心臟,人工細胞,人工血液,以維持人類的新陳代謝,實現人的永生。
達成結局3是算是真正的作繭自縛,人類的復雜就在於人類需求的多樣化和更迭性,我們可以列舉出對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但這些需求並不能真正讓一個現代人滿足。直白地說,人類就是在不斷打破規則的過程中進化的。
因此任何的所謂終極和最高需求在機器執行的過程中只會按照「簡單」的生物學法則去完成,機器所理解的人類情緒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某種波動,或者神經元受到的某種激素刺激,它完全可以設計一個程序去周期性或隨機性地幫助人類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
4、智能人永生——美麗新世界
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者都同時認識到了結局1、2、3發生的可能性,於是召開全球會議,決定思考對策,暫停對人工智慧的進化研究,轉向強化人類。全球同步可能是最難達成的,因為人類總是喜歡在有競爭的時候給自己留下一些底牌,以及人類總是會分化出一些極端分子。
強化人類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將被應用到基因改造,人機相連等領域,人類會給自己裝上鋼鐵肢體,仿生羽翼等。人類將會迅速進入「半機械人」,「人工人」的時代。滿大街、滿天空都會是鋼鐵俠,蜘蛛俠,剪刀手之類的智能強化人,同時人類可以通過各種人工細胞,幫助自己完成新陳代謝,進而實現永生。
人類在強化和延伸自己的軀體的同時,當然也會意識到大腦計算速度不夠的問題,於是會給自己植入或外接一些微型處理器,幫助人類處理人腦難以完成的工作。比如大量記憶,人類可以從這些處理器中隨時讀取和更改自己的知識儲備,保證自己對重要的事不健忘,同時也可以選擇性地刪除掉不愉快的記憶。當然,盡管人類越來越強,但這個過程並不能完全抑制人工智慧的發展,所以結局1、2、3依然可能發生。
達成結局4其實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人工智慧在達到超人工智慧的時候,某一天,它想跟人類溝通一下關於宇宙高維空間的問題,結果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也無法跟上它的思路。
它突然意識到只有自己這一個強大的,智能的,可以永生的存在實在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於是它決定幫助人類實現智能人永生,以便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無聊。
來自 我的wei 號 pangzispeak
,
⑤ 人類到什麼時候才會進入機器人時代
「人類已經進復入了機器人時代!」沒制錯,我們的確進入了,不過只是剛剛進入,未來的路還很漫長。繼計算機和網路給世界帶來一場信息革命之後,下一波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可能就從機器人開始。機器人的數量和研發水平也漸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標准之一。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又將會看到哪些國家能夠崛起成為世界機器人強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⑥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機器人 由於什麼用途
1954年美國戴沃爾最來早提自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並申請了專利。1959年人類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可編程、圓坐標)在美國誕生,開創了現代機器人發展的時代。
1962年美國amf公司推出「verstran」和unimate,這是世界最早的實用機型。
一開始發明機器人是為了讓它代替人處理放射性物質。後來人們就讓它幫助完成人類所無法完成的大規模和大機械化的工作。
⑦ 請問再過多少年人類將進入機器人時代機器人時代的社會現象是怎樣的
這個不好說吧,機器人可以進入大家的生活
但那是在電影里看到的,現在最發達的國家也沒有完全進入機器人時代
不用想這些,如果自己一生如果遇到就算幸運了
遇不到就看看能不能有下輩子吧
先過好現在這輩子都事情吧
⑧ 中國還要多少年才能讓機器人進入我們的時代
2050年我們邁出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機械動力自的普及可能要一個世紀
中國現有機械設備以及生產機械的設備很落後 機器人要機電一體化
數控 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全方面人才 而且你說要普遍 現在機械發達的國家頂數德國 可以參考德國技術加以評論
⑨ 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完全進入智能機器人時代
不知道,應該22世紀就可以初步進入了吧
⑩ 人工智慧機器人時代什麼時候才能徹底的成熟與完善,徹底的和人一樣想幹嘛就幹嘛
人工智慧機器人無論到了什麼時代,就算它功能再完善和成熟,也不可能徹底的和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