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鳥怎麼控制呢
⑴ 機器人是怎樣控制的呢
首先復依據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建立機器制人運動模型,最常用的運動學模型是DH模型和指數積模型
運動學模型是建立各個機器人關節運動,與機器人整體運動的對應關系,也就是說,機器人某個關節動了,對機器人整體位置和姿態影響有多少,就需要通過運動學模型去計算,這種計算算是正向計算:從各個關節到機器人整體
另一種計算是逆向計算:從機器人整體到各個關節,比如說機器人想要運動到某個位置,那對應的各個關節要運動多少,就需要運動學模型做逆向計算。
上面說的都是上層計算,得到的是位置信息,但最終機器人動,是需要電流驅動電機的,中間的轉換數據鏈是: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矩-》電流
這是機器人運動最基本的
另外,機器人想要運動到哪裡,可以通過攝像頭(單目或者雙目),或者激光去定位。
如果想要機器人運動更柔和或者效率更高或者更節能,就需要加入機器人的動力學模型,並且標定機器人的動力學參數,再做正向和逆向計算
如果想要提高機器人的精度,就需要對機器人的本體誤差做標定,並補償
⑵ 機器人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機器人控制理論:控制方法千奇百怪,這里僅舉機器人臂的兩個比較經典而常用的方法:混合力位控制和阻抗控制。
混合力/位控制(Hybrid Force/Position Control)是Mark Raibert(現今Boston Dynamics老闆)和John Craig於70s末在JPL的工作成果,當時他們是在Stanford臂上做的實驗,研究例如裝配等任務時的力和位置同時控制的情況。
阻抗控制(Impedance Control)是N.Hogan的工作成果。維納晚年,對人控制機器臂很感興趣。後來,他組織了MIT的Robert Mann,Stephen Jacobsen等一夥人開發了基於肌肉電信號控制的假肢臂,叫Boston Elbow。後來,Hogan繼續Mann的工作,他覺得假肢是給人用的,不應當和工業機器人一樣具有高的剛度,而應該具有柔性,所以後來引入了阻抗。
其他控制。
建議:自己也在鑽研,共同學習吧。
首先,要建立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如狀態方程、傳遞函數、前饋、反饋、穩定性等等,推薦Stanford大學教授Franklin的《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關於機器人控制的入門讀物,解釋的最清晰的當屬MW Spong的《Robot modeling and control》,書中不僅詳細講解了基於機器人動力學的控制,也講解了執行器動力學與控制(也即電機控制)。
關於非線性控制理論,推薦MIT教授J.J.E. Slotine的《Applied Nonlinear Control》。
1) Harvard的Roger Brokett教授及其學生Frank Chongwoo Park等;
2) UC Berkeley的Shankar Sastry教授及其學生Richard Murray,Zexiang Li等。
3) uPenn的Vijay Kumar教授,他和他的學生Milos Zefran以及Calin Belta在90年代研究了基於Differentiable Manifold的單剛體運動學和動力學。
4)上述2)中Richard Murray的學生Andrew Lewis和Francesco Bullo等研究了基於differentiable manifold和Lagrange Mechanics的機器人動力學以及幾何控制理論(Geometric Control Theory)。
首先,把描述機器人運動學和力學搞定。J.J. Craig出版於80s的《Introction to Robotics: Mechanics and Control 》,或者R. Murray出版於90s的《A Mathematical Introction to Robotic Manipulation》都行。對於機器人的數學基礎,最新的成就是基於Differentiable Manifold(微分流形)、Lie group(李群)和Screw Theory(旋量理論)的。在這方面,個人認為以下研究團隊奠定了機器人的數學基礎理論:
再次,必要的反饋控制基礎當然是不能少的。關於控制,並不推薦把下面的教材通讀一遍,僅需要了解必要的控制理念即可。陷入繁雜的細節往往不得要領,並浪費時間。具體的問題需要研讀論文。
⑶ 機器人控制該怎麼入門
對於工科領域來說,脫離實踐的學習都是膚淺的,對於控制這種強調經驗的技術更是如此。如果去問一個程序員怎麼學習一塊技術,他必然讓你去多編程。機器人領域也是。如果想把基本功打扎實,那麼實踐更是必不可少了。
對於普通學生入門來說 一款合適的機器人平台 + 入門級的控制演算法進行試驗。同時深入地學習相應地理論知識。
對於一個有控制基礎,需要現學現用的工作者來說,啃一本諸如《現代控制工程》的書籍,在工作者演練,下面的平台內容直接略過。
關於平台的選擇和相應的學習教程,我放在最後,防止大圖分散了重點。
先結合機器人來說一下控制。對於設計任何一個控制系統來說,需要了解自己的輸入、輸出、控制元件,和演算法。在一個簡易的機器人系統里,分別對應的原件是:
輸入 --- 感測器 (聲吶,紅外,攝像頭,陀螺儀,加速度計,羅盤)
控制元件 --- 電機
控制演算法 --- 控制板 (小到單片機,大到微機)
輸出 --- 你的控制目標 (比如機器人的路徑跟蹤)
對這四方面都有了解之後,才能基本對機器人的控制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這是入門的基礎。如果你對輸入和輸出做一個測量,比如用電機將某個輪子的轉速從10加速到100,把這個測量勾畫出來,那麼這一個響應曲線。如何將電機准確快速地從10加速到100,這就需要一個簡易的反饋控制器。
上面所說的各個感測器元件,都有廉價版可以購買學習,但隨之引入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精確,比如有雜訊。消除這個雜訊,你就需要在你的控制系統中引入更多的控制單元來消除這個雜訊,比如加入濾波單元。
上面說這么多,只是想表達,理論和演算法都是有應用背景的,但同時,學習一些暫時無法應用的演算法也並不助於入門,甚至可能走偏門,覺得越復雜越好。所有的工程應用者都會說某某演算法非常好,但是經典還是PID。倘若不親手設計一個PID系統,恐怕真的領略不到它的魅力。我大學本科的控制課程包含了自動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但是直到我設計一個四旋翼無人機的時候,才真正建立了我自己對機器人控制的理解。
推薦的那本《現代控制工程》是一本非常經典的專業書籍,需要理論知識,再進行詳細的學習。我的建議是先玩,玩到需要時,認真學習這部分理論。
⑷ 機器人如何自動控制
智能機器人是以高性能的計算機為核心、由若干智能設備與之配合、融進先進的版感測器與人工智權能技術,使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具有各類感知和識別機能,最終做出相應的反應,也就是機器人應具有的自治行為。
機器人控制水平的提高,應不斷採用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其中,機器人感知器件——感測器技術的發展,是關鍵技術之一。不僅要研製高靈敏度、高精確度、體積小的單個高性能感測器,還要發展多感測器的融合技術,這樣才能使機器人感知的信息具有全面性和真實性。
⑸ 英雄聯盟怎麼打機器人
打機器人和韋魯斯組合比較推薦ADC用輪子媽,莫甘娜配大多數高爆發ADC都是非常不錯的。
因為輪子E技能可以抵擋英雄技能,並且是瞬發技能,可以瞬間抵擋機器人的Q技能,也就是鉤子,機器人如果沒有了Q技能,就沒什麼太大威脅了,因為機器人只有E技能是控制,而且大招需要走近了才可以打到,這樣的話輪子媽直接風箏就可以了.
另外輪子媽在線上是不虛韋魯斯的,因為輪子媽只要躲在兵的後面,韋魯斯用Q消耗只要用E擋住就可以了,而且輪子媽推線是非常快的,韋魯斯是沒什麼機會消耗的,輪子媽只要嘗試用Q耗血就可以了,然後推線碾壓經濟。
莫甘娜之所以克制機器人,是因為莫甘娜E技能的魔法盾可以抵消機器人的控制,只要機器人出鉤的瞬間給自己或者給ADC套盾,就能抵消機器人Q技能了,機器人少個Q技能就非常好打了,因為機器人沒了Q技能還不如超級兵,需要走過去才能對ADC形成干擾。之後莫甘娜只要QW給對方ADC,配合己方ADC的傷害就可以打慘或者形成擊殺。
強烈建議莫甘娜搭配輪子媽、飛機、男槍這種高爆發組合來打機器人韋魯斯組合。輪子媽之前說過了了優勢。接下來說一下男槍和飛機的,男槍飛機都有位移技能,配合莫甘娜的魔法盾,機器人的Q技能就別想中了,而且男槍飛機的爆發要比韋魯斯高出很多,只要莫甘娜Q到,配合男槍或者飛機的Q一套至少能打掉半管血,對方逃跑不及時可能就會交待在這里,就算死不了也得交召喚師技能了。
⑹ 機器人控制
首先來,開發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統自是非常專業的,理論研究與產業化應用是有很大差別的;
控制機器人的編程軟體:一般來講機器人的控制系統是自帶編程軟體的,一般都有自己的編程體系,一般能玩自動化控制的基本都容易學的,編程軟體可以找第三方專業軟體公司購買;
軟體輸入機器人自身控制系統的控制器里,這取決於你採用什麼控制器;
可以找專業控制器廠家咨詢購買,首先要滿足你的功能需求。
⑺ 鳥兒怎麼控制飛翔的高度
鳥為什麼會飛呢?首先,鳥類的身體外面是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於飛翔,飛行時,兩只翅膀不斷上下扇動,豉動氣流,就會發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其次,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裡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癒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此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第三,鳥的胸部肌肉非常發達,還有一套獨特的呼吸系統,與飛翔生活相適應,鳥類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薄壁的氣,在飛翔晨,鳥由鼻孔吸收空氣後,一部分用來在肺里直接進行碳氧交換,另一部分是存入氣,然後再經肺而排出,使鳥類在飛行時,一次吸氣,肺部可以完成兩次氣體交換,這是鳥類特有的「雙重呼吸」保證了鳥在飛行時的氧氣充足。
另外,我認為在鳥類身體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於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鳥類的翅膀是它們擁有飛行絕技的首要條件。在同樣擁有翅膀的條件下,有的鳥能飛得很高,很快,很遠;有的鳥卻只能作盤旋,滑翔,甚至根本不能飛。由此可見,僅僅是翅膀,學問就不少。
鳥類翅膀結構的復雜性,決不亞於鳥類本身的復雜性。如果鳥翅的羽毛構造,能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當它們作上下扇動或上下舉壓時,能推動空氣,利用反作用原理向前飛行;羽毛構造合理,能有效的減少飛行時遇到的空氣阻力,有的還能起到除震顫消噪音的作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鳥在各自翅膀上有較大的區別,這樣一來,僅僅是翅膀的差異,就造就了許多優秀與一般的「飛行員」。
國家的一些二級保護動物,雄性體重超過14千克,身長達120厘米,翼展長度達240厘米。
再比如說,翼展為2.3米的軍艦鳥,通常在海岸160公里的海上飛行,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看了前面的內容,也許有人會問,僅僅是翅膀就可以飛行了嗎?不,把鳥類送上藍天的還有它們特殊的骨骼。鳥骨是優良的「輕質材料」,中空,質輕。據分析,鳥骨只佔鳥體重的5%~6%;而人類骨頭占體重的18%。由於骨頭輕,翅膀極容易帶動起來,加上鳥體內還有很多氣囊與肺相連,這對減輕體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
⑻ 有沒有做撲翼機器人研究的,怎麼控制它來模仿鳥類的運動
這個可以通過動捕設備採集鳥類的運動軌跡並精準地進行數據分析,來實現撲翼機器人運動控制,從而達到模仿鳥類的運動效果。這方面的設備建議你多了解一下Nokov這個國產產品吧,我在高博會上看到的,公司已經引進了,這款產品在動作捕捉系統可以根據解析度、頻率、精度要求選配相應型號的鏡頭,根據場地條件和測試環境選配相應鏡頭數量和搭建方案,根據二次開發要求,設置不同數據輸出方案,在展會上廣受關注,公司采購後應用效果也很好。
⑼ 可受控制的「機器人鳥」廣泛應用於哪裡
山東科技大學已成功研製出20隻機器人鳥,這些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可以機器人鳥用電信號控制的鳥。它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探測以及人類無法到達區域的探查等。
機器人鳥以鴿子為對象。先麻醉鴿子,做鑽顱手術,給鴿子的腦組織中插進6根不銹鋼針。屆時,人工指令發出電信號,在這種以假亂真的「腦電波」指揮下,鴿子便會不由自主地按照人的指令行動。
鑽顱手術中,先要刮掉一層顱骨膜,讓顱骨表面略微凹凸,有利於術後固定外接插口。接著,用電鑽在顱骨上鑽出3個比針尖略粗的小孔。然後把6根8毫米長、直徑100微米的不銹鋼針分成三組正負電極,分別插入這3個小孔,每一組鋼針都得直抵鴿子腦神經深處,屆時三組鋼針將承擔接收不同電信號的任務。
6根鋼針已經完全插進腦顱預定位置,露在鴿子腦袋外面的只是一個微型的外插介面,它用來連接一個微型信號接收器,接收電腦發出的動作指令。
郵票大小的電源電池、布著集成電路的微刺激發生器晶元,再加上一根螺絲釘粗細的無線天線,這三樣捆綁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微型信號接收器,總重量12克。
接收器連著6根細細的軟導線,軟導線的另一頭再插入鴿子頭頂的介面,和埋在鴿子腦中的6根綱針一一對應——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傳導和接收電信號的完整迴路。
這一技術不是運用電流刺激鴿子使其發生條件反射,而是通過發射電信號模擬鴿子的腦電波,讓鴿子自動產生相應的反應和動作。但是目前控制鴿子的行為僅僅局限在比較簡單的動作上,精確的指令則無法實現。
山東科技大學的研究者們還需要把微型信號接收器的重量減輕下來。而晶元的開發還面臨接收、感測等一系列問題,短期內並不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