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鋼筋焊接長度
『壹』 如何計算鋼筋長度
鋼筋長度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梁編號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鋼筋
9、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a為60度
主梁高<=800mm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梁高-4*保護層)*2+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梁高-4*保護層)*2+11.9*d*2+8*d
(5)拉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梁編號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鋼筋
9、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a為60度
主梁高<=800mm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梁高-4*保護層)*2+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梁高-4*保護層)*2+11.9*d*2+8*d
(5)拉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200;
『貳』 鋼筋焊接有哪些要求,搭接長度怎麼算,
看採用什麼焊接方面,工程中採用電弧焊的比較多。
要求:每批鋼筋焊接前,回應選答定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並檢驗接頭外觀質量及規定的力學性能,試焊質量經檢驗合格後方可正式施焊。電弧焊一般採用雙面焊,僅在雙面無法施焊時,才採用單面焊。兩接合鋼筋的軸線應保持一致。電弧焊接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應小於10d,且不宜位於構件的最大彎矩處。焊縫表面平整,無肉眼可見的裂紋,無凹陷或焊瘤,咬邊深度、氣孔、夾渣等缺陷允許值及接頭尺寸允許偏差符合要求。
搭接長度:雙面焊縫不應小於5d,單面焊縫不應小於10d(d指鋼筋直徑)。
『叄』 鋼筋焊接搭接長度怎麼計算 規范知道了 ,就是具體的計算公式 怎麼計算啊
鋼筋的直徑*10倍D就是單面搭接焊的長度,鋼筋的直徑*5倍D就是鋼筋雙面搭接焊的長度。
『肆』 鋼筋焊接的寬度怎麼計算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一、 抗彎承載力(強度)驗算: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當砼強度等級超過C50,a1取1.0.
鋼筋代換後的截面強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擬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2---擬代換鋼筋的截面面積
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
ho2---擬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o1---原設計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b---構件截面寬度
二、鋼筋代換抗剪承載力(強度)驗算:
鋼筋砼受彎構件,當配有箍筋和彎起鋼筋時,其: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彎起鋼筋與構件縱向軸向的夾角,一般取αs=45°,當梁截面較高時取αs=60°
即鋼筋砼受彎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砼承擔的剪力;2、箍筋承擔的剪力;3、彎起鋼筋承擔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擔的剪力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換應滿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擬代箍筋換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彎起鋼筋所能承載的剪力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彎起鋼筋代換後應滿足:
fy2Asb2≥fy1Asb1
fy2---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b2---同一彎起平面內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Asb1---同一彎起平面內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當fy2Asb2<fy1Asb1時,即擬代換彎起鋼筋抗力小於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力時,可通過適當增強箍筋的方法補強。
(3)、箍筋代換量計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擬代換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ho---構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彎起鋼筋代換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強度)
(4)、降低值的計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鋼筋代換抗裂驗算:
構件最大裂縫寬度計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
αcr---構件受力特徵系數(對受彎構件取αcr=2.1)
Ψ---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Es---鋼筋彈性模量
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當ρte<0.01時,
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層縱向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mm):當c<20時,取20;當c>6時,取65
當:Ψ<0.2時,取0.2;Ψ>1時,取1;
對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計算的鋼筋砼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對受彎構件:
σsk =Mk/0.87hoA
N1*(3.14*D1^2/4)*fy1=N2*(3.14*D2^2/4)*fy2
N為鋼筋數量
D為直徑
fy1為設計鋼筋的強度
fy2為替換鋼筋的強度
『伍』 鋼筋的搭接長度怎樣計算
根據國家的施工標准,鋼筋搭接的長度有一個計算公式就是,1.2×1.15×最小的錨固程度。這專是按照GB50204-2002的規范來計屬算。其中1.2就是指鋼筋搭接的時候一定的系數,而1.15就是指抗震系數。
如果按照03G101-1的計算方法,那麼鋼筋的搭接長度應該等於1.4×抗震錨固長度。其中的1.4也是指鋼筋搭接長度正常的系數。
(5)如何計算鋼筋焊接長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鋼筋焊接是用電焊設備將鋼筋沿軸向接長或交叉聯接。鋼筋焊接質量與鋼材的可焊性、焊接工藝有關。可焊性與鋼筋含碳、錳、鈦等合金元素有關。
鋼筋氣壓焊:由一定比例的氧氣(純度≥98.5%、瓶裝工作壓力小於5~10公斤/厘米2)火焰將鋼筋端部加熱到塑性狀態(溫度約1320~1340℃),邊加熱邊加壓,最終施加3000公斤/厘米2以上的壓力,將鋼筋焊接在一起。
『陸』 鋼筋綁扎搭接長度是怎麼計算的
按新規范不可能有具體數值,治學要嚴謹,不可僅憑經驗,要找到經驗的出處版
做一個總結性的說權明吧:
說明一下,用ll來表示一個搭接長度(含抗震lle),ll及抗震lle計算參見圖集(即附圖)
下面以新版G101圖集從不常用部位向常用部位說明
1、後澆帶,如果採用搭接構造,必須是搭接區段100%,也就是後澆帶寬度且不小於800mm
2、板搭接,取一個ll,抗裂板筋取150mm,
3、剪力牆水平筋通常不搭接,豎向鋼筋錯位搭接一個ll,同部位搭接1.2ll
4、條基底板鋼筋網搭接取150mm
5、主梁一般不採用綁扎搭接鏈接,主梁通長鋼筋不可避免採用綁扎接頭時,按ll搭接,且注意鋼筋錯開(錯開兩個目的,1按混凝土規范省鋼筋,或者鋼筋整根排放容易滿足規范,2澆築振搗混凝土方便),架立筋按150mm搭接
(註:新規范8米凈跨,主梁採用綁扎搭接時,9米計算後通長整根不滿足規范搭接錨固要求,還請注意)
6、混凝土規范8.4章,縱向受拉鋼筋不小於300,縱向受壓鋼筋不小於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