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佛像為什麼底部要焊接
① 銅佛像怎麼上古銅色,流程是怎麼樣的,化學葯品有沒有比例。謝謝!
佛像的質地(1)紫銅:即純銅,亦稱紅銅。是以銅為主,其他元素含量很少的銅。紫銅的塑性和耐蝕性都很好,但強度硬度較低,只適合製作,鍛造錘打出來的銅佛像,將銅佛分為前後兩片分別錘打在分別製作其他部位,最後將各部位焊接到一起在進行作舊或鍍金鎏金的裝飾。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天然的純銅,稱為「自然銅」,正因為如此,人類最先認識和利用的金屬就是銅,更具體地說是紫銅。(2) 黃銅:是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合金。單純的銅一鋅合金稱為「普通黃銅」,一般按純銅的含量稱為九。黃銅(含銅90%)、六二黃銅(含銅62%)等。習慣上也把銅、鋅之比為9:1的黃銅稱為一九黃銅,把銅、鋅之比為7:3的黃銅稱為三七黃銅。除了銅和鋅之外,再加入其他元素的黃銅稱為「特殊黃銅」,按照第三個主要元素的名稱命名,如「鋁黃銅」、「鉛黃銅」、「錳黃銅」等。 與純銅相比,黃銅的色澤鮮艷,強度高,價格低,質量輕(因為鋅的密度比銅小),所以頗受歡迎。然而鋅的熔點為419.4℃,沸點只有907~C,低於銅的熔點(1084度,目前留存的銅佛像中黃銅的佔一大部分。(3) 青銅:是黃銅和白銅之外的銅合金的通稱,按照主加元素來命名,如錫青銅、鉛青銅、鋁青銅、鈹青銅、鉛錫青銅等。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主要是錫青銅和鉛錫青銅。和純銅相比,錫青銅具有高的強度硬度,熔點低,易於鑄造,也有較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蝕性能,從而顯著拓寬了銅的使用范圍。青銅鑄造佛像是歷代佛像中比例最大的,絕大多數佛像是採用青銅製造的。(4)金:黃金,熔點1063度,比重19.3。金的特點是純金色黃,極細金粉為黑色,金的膠狀溶液呈紅色、藍色或紫色;延展性極好,可製成0.00001毫米厚的金箔或拉成只有0.5亳克/米的細絲;化學性質極為穩定,不與水和氧反應,也不與酸、鹼作用,但溶於王水;導電性好,是銅的百分之七十一。金由於其珍貴很少用來直接鑄造金佛像,所以純金鑄造佛像存世比較少,另一個原因是其鑄造工藝流動性不好,往往鑄口處金的冷卻不好出現裂縫。一般純金佛像都是採用金的薄片鍛造打制方法製造的,這一類在佛像里的比例占的也不多,而絕大多數為鎏金工藝製造的佛像。(5)銀:銀熔點960.8度,沸點2212度,比重10.5。銀色澤白亮,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耐大氣的氧化腐蝕,在所有金屬中導電性、導熱性最好,對可見光反射性最強,化學性質最活潑。由於銀的延展性好佛像主要用銀片打制加工方法生產。銀的出現比金似乎稍晚一些,我國在春秋時期已有鑲余錯銀工藝出現。銀和金一樣最初用來加工成裝飾品和工藝品,其後又用於鑄造錢幣。雖然與許多金屬相比,其化學穩定性好,有較強的抗腐蝕性能,但從金屬蝕的理論角度來講,在自然界中,基本上是除了金以外的其他金屬多是以礦物的形態存在,比如銀除了極少數的是以游離態的自然銀存在外,絕大多數以輝銀礦與鉛礦共生在一起或是以角銀礦出現。銀是一種柔軟、潔白而有光澤的金屬,有很好的延展性,易拉成細絲,比重為10.5,熔點96O℃,銀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與金相比遠不及金那麼穩定,銀器在大氣環境中經常會變暗黑,嚴重的變色腐蝕對觀賞和研究有影響,這是因為銀雖會直接與氧化合,但卻被硫化氫和臭氧的腐蝕。 銀也主要採用鍛造工藝製作佛像。銀還用於電鍍、製造合金和銀的化合物。
專泡黃雜銅鑄造的新銅佛像,表面呈綠底子的方法。醋酸銅:氯化銨:冰醋酸:薰醋等按8:8:8:76比例配製成葯洗衣機,浸泡銅器表面會形成綠底子。另外器物如為紫銅胎,可採用流化鉀溶在溫水中浸泡。如成批的紀念幣放入液中,2—3分鍾即可生成古銅色。大件器物可將溶液配濃一些,用毛刷蘸葯液塗抹表面,反復塗抹,一遍會比一遍顏色加深,時間稍長就會變成灰黑底子。操作中觀察色澤,達到滿意顏色時,應即在清水中沖洗表面,擦乾,不然顏色會繼續深變。此後用蠟膏擦表面,也可再生一些土銹色。(5)近代佛像古銅色作法。修復、仿製明清至近代傳世的仿古銅佛,該類器物古銅色色澤雅緻、美觀,可採用鍍層法,能作出古色古香的外觀。補配鑄塊或新器物表面,先銼磨光潔後鍍銅,然後在4—10克/升的弱硫溶液中浸泡5—15秒,再以時硫酸鹽鹼性溶液將器物氧化,化學氧化後按形狀可以進行機械拋光或用舊粗布蹭光,用皮革邊角料的毛面蹭光效果較好。為提高古銅色表面的防蝕性、抗變色性能,拋光後的器物可浸塗清漆,清漆中加入少量苯駢三氮唑(銅緩蝕劑)。
② 銅觀音佛像手持蓮花怎樣識別佛像的年代
鑒別古銅佛像(老銅佛像)的真偽方法
分類: 鑒寶
鑒別古銅佛像(老銅佛像)的真偽方法
我們鑒別古銅佛像(老銅佛像)的真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看材質。古銅佛像(老銅佛像)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他銅合金等,但不同時期的用銅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前的銅佛一般都用青銅,也有一些紅銅製品,元代以後則出現了較多銅鋅合金的黃銅及純銅製作的所謂紅銅佛像,而在青銅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稱為古銅佛像(老銅佛像),黃銅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其次是看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佛像製造時十分嚴謹,造像的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規范的,只要多加學習,了解各個時期古銅佛像(老銅佛像)的不同特徵,並細心察看和對照,就可准確地為某件藏品定名,這樣不但能分清藏品是佛還是菩薩,而且還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薩;再次是看面相、體型和服飾。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紋特徵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是有許多變化的,比如隋唐兩個相連的朝代,雖說佛像的整體風格是相近的,但面相還是略有區別的,隋代的佛和菩薩為半圓臉型,唐初起就變得稍瘦一些;最後是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資料,比如銘文和題記等,對收藏者在鑒別佛像真偽時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此外,還可用嗅覺法鑒別古銅佛像(老銅佛像)。古代的古銅佛像(老銅佛像)或其他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其被煙火所熏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於地下。只要對古銅佛像(老銅佛像)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製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熏或埋於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所以便於大家更好的學習和鑒別。
③ 用白醋洗古銅佛像對銅佛像有損害嗎
化學角度上沒有問題,銅不與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