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设备本体卫生
⑴ 如何做好班组设备管理工作
一、组织培训:
对操作工人、班组设备员、班组长组织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用集中讲课,岗位练兵,师带徒等不同形式。经过培训达到应知、应会,然后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考核,合格者发给设备操作证。
二、开展设备群管活动:
班组设备管理是设备群管理的基础,每一班组应设立不脱产的班组设备员,广泛开展群管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是设备管理真正建立在全员保证的基础上。
三、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罚:
班保养由班组设备员每天逐台检查记录;周保养由班组长和班组设备员每周末逐台检查记录;月保养除共同检查记录外并报车间,车间结合月奖金分配进行奖罚,但必须奖罚分明,有奖有罚并公布于众。
四、做到三勤:
设备管理的落脚点是班组,作为企业的一个基本单元,班组的工作内容绝不能忽视,精心维护设备、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有条不紊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勤检查、勤加油、勤打扫”
1.勤检查:
(1).班前检查:
上一班的生产记录本;
设备点检表中是否有设备损坏或维修记录
开机后要特别留意维修过的部位运转和状况是否正常
(2).开机前检查
检查设备的各仪表显示是否正确,有否异常波动
开机前空车运转一段时间,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个传动部位连接是否可靠,操纵件是否灵敏有效。
(3).生产过程中检查
操作人员对运转中的机器设备要及时努力做到“一看、二摸、三听”
“一看”: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摸”:经常用手去摸各个套及传动部位的温升是否正常
“三听”:用耳朵听听机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如果异常要立即报告班长,并寻找出声音的来源。
(4).班后检查
班组长在班后检查机车的卫生情况及易损部位的磨损情况
2.勤加油:
(1).开机前检查各润滑点检查补充润滑油;
(2).每班为摩擦部位加油
(3).每周加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4).定期、定量、定质、定人、定点。
3.勤打扫
(1).每天班前和班后都要把机车上的卫生打扫干净,同时拖地
(2).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修理,修理好后要清理好卫生才从新启动
(3).每周都要进行一次中扫除,清理卫生死角;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
⑵ 设备表面清洁做到六无是哪六无
1.目的
为做好******生产区域压缩机的现场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设备的环境管理,使‘地’、‘物’清洁明朗化、‘人’身美化。达到以下目的:
1.1对设备卫生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1.2设备周围没有润滑剂和气、液的漏损,使环境得到保护,事故得以避免。
1.3杜绝设备的各种跑冒滴漏,外观及周边清洁,设备见本色,卫生无死角;设备上无积尘、无积水、无积油。
1.4 检修工具整齐有序的物品排列,使材料、零件工具等物品得到最有效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2.*****设备
2.1动设备卫生标准
2.1.1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表面无积灰、无锈蚀、无油垢,可以见到设备本色。周围管网无锈蚀管道按类别涂漆清晰可辨。
2.1.2****、配套稀油站周围平台,无积灰、无杂物。
2.1.3****配套仪表、液位计、水镜视窗可清晰观测、读数。
2.1.4设备基础沟槽清洁、无油泥、无积水。
2.1.5******箱盖,电机自由端、负载端、盘车电机油箱箱体、视镜等易发生微渗漏部分,发现有渗漏时及时擦除表面油污。
2.1.6*****无油污,无挂物。无跑、冒、滴、漏现象。
2.1.7工具箱外部要保持整洁,内部码放整齐,分区存放。备件及工具保养,润滑良好,物见本色。
3. 静设备
3.1静设备卫生标准
3.1.1动、静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表面无积灰、无锈蚀、无油垢,可以见到设备本色。
3.1.2各类仪表、标尺、液位计、视窗可清晰观测,读数。
3.1.3设备基础沟槽清洁、无油泥、无积水。
3.1.4设备周围管网无锈蚀,管道按类别涂漆清晰可辨。无油污,无挂物。
3.1.5动、静设备润滑良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3.1.6备品备件定置定位摆放,工具箱外部整洁,工具箱内部码放整齐,分区存放,备件工具保养,润滑良好,物见本色。
4.设备清洁方法及频次
4.1****过程中对设备周围可见垃圾进行捡拾,保持地面整洁。
4.2*****基础周围沟槽周围进行打扫。
4.2****每周对压缩机表面、附属管道、储气罐表面、稀油站油台进行全面清洁。保证表面无明显积灰、无油垢。
4.4*****检查、清洗循环水视镜(根据实际情况冲洗气缸夹套等)、油池视镜。检视油过滤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或清洗。
4.3****责任区域每月对机组、特种设备周围仪表、视镜表面进行擦拭,保证无浮灰影响读数。
⑶ 搞好机械卫生对设备有什么好处
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护设备工作面,防止运动部分进入异物引起损伤。
⑷ 如何做好设备现场管理工作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工人);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设备管理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设备管理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具体说明如下。
1.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管理系统。建立优化组合的组织机构及专业设备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和生产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设备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要有一名副经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管理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设备管理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态及存在的问题最熟悉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自己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具体责任。因此,完全应当发挥他们管理设备的积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人的因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工人和维修工人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其制定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应加强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1990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检查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良好;7692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明显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盏灯具完好;774块玻璃,块块明亮无缺;工具箱工具摆放整齐,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系统与装置一个样”。
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综合管理是广义的设备管理,即设备的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支出与核算、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经济效果分析等。前一种运动形态的管理称技术管理,后者称为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据此,设备管理要最终取得两个成果: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经常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要求节约设备维修与管理的经费支出。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以求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设备从规划到设计、制造阶段,费用是递增的;安装阶段以后费用开始下降;运转阶段的费用大体保持稳定的水平,而且历时较长;最后费用再上升,说明设备已到了应进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阶段。对使用单位,购置新设备时不仅考虑购置时的购置费(即生产费),还要考虑设备在运转阶段的使用费(或维持费)。
设备综合管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企业设备消耗的费用最少。它不是只顾设备的某一阶段,而是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设备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生产费用是设备构成以前调研、设计、试制、制造、储存、运输等付出的费用,一般是产品的售价。使用费用(又叫维持费用)是设备在使用阶段付出的费用,包括动能、工资、维修、折旧、保险、培训等费用。在设计阶段不能只顾降低制造成本而忽略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性等,要长远地估计到运行阶段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在使用阶段不能只强调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而要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进行比较,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设备管理多注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中也突出了考核设备的技术指标,满足于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而对经济效益不那么重视。我们运用设备周期费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设备管理上只看技术成果,不看费用消耗;在设备使用上只重工艺需要,不讲合理使用和发挥设备潜力的现象。
为了便于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效益做出判断,应适当增加经济效益指标。由于企业普遍推行了设备维修费用等项目的考核,因而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支出。
⑸ 怎样做好生产车间现场卫生管理
车间卫生管理规定车间卫生管理规定车间卫生管理规定车间卫生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和生产流程控制,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3 职责:
3.1各班组长负责监督车间卫生工作实施情况
3.2生产操作人员按要求做好主管区域清洁卫生工作。
3.3清洁工负责打扫区域内入口通道、洗手池、更衣室、卫生间等。
4 管理要求:
4.1卫生包干制度
4.1.1车间主任负责对卫生工作进行分区承包,车间员工对自己负责区域每天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归位,每周五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理和清洁,各班组长和办公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2清洁标准可参照本规定及其他专项规定。整理按各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原料等车间定置规定摆放。
4.2现场卫生管理:
4.2.1地面、墙面、固定物清洁
4.2.1.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4.2.1.2墙壁(角)和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请勿在墙面留有手印脚印等印迹,发现罚款20元) 4.2.1.3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4.2.1.4桌凳保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 4.2.1.5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洁、排水畅通、无阻塞现象。
4.2.1.6保持楼梯消防通道畅通。
4.2.1.7车间四周责任区内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4.2.2生产设备使用后保持清洁。
4.2.3工具、材料清洁、整理
4.2.3.1工具、搬运工具等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并保持其清洁。
4.2.3.2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4.2.3.3各种半成品用转运箱、输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洁。
4.2.3.4产品包装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4.2.3.5卫生洁具使用前后清洗、清理,按指定位置摆放。
4.2.3.6饮用水杯保持干净,放在指定位置。
4.2.3.7在生产过程中请不要将多余的螺丝螺帽等标准件和机器零部件遗留在现场(包括地面)
4.2.4废品、垃圾清理
4.2.4.1废弃物、残次品按指定地点存放整齐;不能放入垃圾箱的工业垃圾必须定时清理。
4.2.4.2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必须放入车间内的临时存放袋、箱中,每天下班前将生产区域的垃圾清理出车间。
4.3个人行为规范
4.3.1员工正确着装,衣帽整洁,工鞋保持干净
4.3.2生产人员上班前,须在更衣室换穿工作服、工作鞋
4.3.3员工外出办事在更衣室换去工作鞋,回车间时按规定穿工作服、工作鞋
4.3.4禁止将个人用品带入生产场所;禁止在生产车间吸烟、吃零食(点心除外)
4.3.5严禁随地吐痰和唾液,严禁随地乱扔纸巾杂物
4.3.6上厕所请保持卫生间的地面干净,请勿带报纸、杂志、书籍、螺丝等进入卫生间以防止马桶、下水道堵塞
4.3.7上下班、吃饭不允许在卫生间洗手,到指定地点洗手
4.3.8不允许将饭菜带入车间食用。若肚子饿,可以到休息区吃点饼干等点心
4.3.9禁止在厂区内攀摘花草树木
4.3.10自行车\摩托车到指定的车棚、位置停放整齐
4.3.11禁止在墙壁上、门窗桌椅上乱涂乱画
4.3.12禁止在工作时间听音乐
4.4检查与考核
4.4.1车间主任负责对车间卫生工作进行内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员工进行纠正,并计入个人每月的工作绩效考核。
4.4.2公司办公室每周对生产区域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
⑹ 如何做好设备治理工作
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按三级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 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对人群中处于高危状态的个体,可依据职业禁忌证进行检 查,凡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应参加与之相关的工作。可见原始级预防的措施针对的是控制整个人群 的健康危险因素,因此属于第一级预防的范畴。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 疾病。第一级预防措施虽然是理想的方法,但实现所需费用较大,有时难以完全达到 理想效果,仍然可出现受罹人群,所以第二级预防成为必需的措施。其主要手段是定 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及 时预防、处理。此外,还有长期病假或外伤后复工前的检查及退休前的检查。定期体 格检查的间隔期可根据下列原则而定:①疾病的自然演变、发病快慢和严重程度; ②接触的职业危害程度;③接触人群的易感性。体格检查项目应鼓励使用特异及敏感 的生物检测指标进行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检查或X线肺部摄片,常用作对接触粉尘 作业者的功能性和病理性改变的指标;其他如心电图、脑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和听力 检查等,均可作为早期的特异性检查方法。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在得病以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三级预防原则,包括:①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 合理的治疗;②根据接触者受到损害的原因,对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进行改进,既治 病人,又治理环境;③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除极少数的职业中毒有特殊的解 毒治疗外,大多数职业病主要依据受损的靶器官或系统,用临床治疗原则,给予对症 综合处理。特别对接触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病损,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予以逆转。所以 处理原则,还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措施,做到及时预防、早期检测、早期处理,促 进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对接触粉尘者应大力劝阻吸烟。
第一级预防针对整个的或选择的人群,对健康个人更具重要意义。虽然第一级对 人群的健康和福利状态能起根本的作用,但第二和第三级是对病人的,弥补措施,也 不可或缺,所以三个水平的预防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关注的是在劳动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 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及其职业生命质量的影响。从接触到造成病损的基本过程,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的量,称为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或外剂量(external dose),也就是在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量;通过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在人体内的量成为内剂量(internal dose)或体内负荷(body burden) ?在体内生产性有害因素达到IE器官(target organ)的量称为|E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 dose)。对劳动者健康效应可以造成早期生 物效应(early biological effect)或疾病,甚至死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和人体健康效应均需进行定性定量,通过发现接触效 应的剂量反应(response)效应关系,才能确定接触和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 为减少甚至消除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和降低或免除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 依据。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职业流行病学和职业毒理学。流行病学是预 防医学的科学基础,职业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造成接触人群病损 (包括外伤)的发生率及分布的影响,主要用于调查不同劳动者病损发病的情况,探 讨疾病的因果联系及影响因素,提供未知职业危害的早期预警征象;测试有害因素接 触的人体效应和干预措施的评价。典型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是Pott在1775年报道的 扫烟囱工人中发生的阴囊癌。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职业毒理学的资料可作为评 价和管理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依据,特别是在没有获得人群效应材料时提供潜在危害的 资料。
按照三级预防原则,职业性病伤与一般病因或发病过程不明的疾病不同,若产生 预防效益,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为识别环境中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强度(接触量)和接触的机会,并应向职工 公布,为改进生产环境提供依据;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是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 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
2. 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职业卫生服务(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采
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期提供和维持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劳动者 身心健康和发挥劳动者的工作效能,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生命质量和推 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着重于早期检测在特定生产环境中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疾患应告知劳动者 本人并及早处理,及时阻断接触。对劳动能力已受到损害者,应做劳动能力鉴定,并 按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培训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业务和 管理人员,让直接参与生产者懂得职业危害因素损害健康的致病环节和防护知识,实 行自我保健,也对企业的管理者实行群众性监督。
3. 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工作除直接服务所必需外,所积累 的资料,又可为制订有关法令提供科学依据。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是职业 卫生相关法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职业病防治法》精神,实施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帮助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执行“法”和相关法规,并与有关政 府部门如劳动经济部门、工业部门、工会等共同紧密协作,做好监督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执行卫生政策和法令,国家卫生部设有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以及地方卫生监督部 门。在企业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贯彻三同时,以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企业投入生产后,要执行经常性卫生监督。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首先是行政领导的力量,即各级领导应对人民的健康负责,认真规划职业卫生工作;其次是医务卫生人员的力量,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应按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建议,将职业卫生列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第三种是劳动者自我保健的力量。在卫生管理中,医务卫生人员(包括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机构、企业职工医院和保健站、乡镇和社区卫生单位以及医院中负责职业卫生的人员等),与工程技术人员、劳动保护科学等方面专业人员的密切协作,努力做好一级预防,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使劳动者得以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工作。如忽视预防,单纯治疗职业病患者,势必使病人愈治愈多,只有同时兼顾“治理”不卫生的环境,才能打破恶性循环,有效地控制职业因素所致的疾 患(图 1-1-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职业医学常能在得到异常发病集丛 的第一时间中起到侦察作用。临床医师首先接触病人个体,从个体现象进行累积和综 合;如没有预防观念,不关心群体的安危,就不能进一步全面理解三级预防的意义。 因此职业医学中的“处方”,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治疗,还需要与其他卫生部门密切配 合,与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工人密切合作,共 同治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效地防治病伤。
⑺ 如何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1、企业需要做好岗前培训,告知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存在发生职专业病的危害属,增强工人的预防意识,并从源头上做好防护措施,如安装隔音防震、吸声设备等,为工人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2、其次,由于每种职业病的早期症状不同,工人要熟悉相关的职业病知识,如工作环境中含有铅,需要了解铅中毒的早期症状等。
3、最后,企业需为员工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职业病带来的影响。
(7)如何做好设备本体卫生扩展阅读: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现有的职业病共分为10大类132种。
日常人们说的长期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长期使用电脑导致电脑眼等,这些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职业病,而应该叫做职业相关疾病。
⑻ 怎样做好物业区域内的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
物业区域内的设施与设备的特点就是分布广、杂
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出现问题需回及答时响应维修。
这就涉及到设施设备盘点、打点、设备维修响应流程
“行政行家”就是专业为这类问题设计的软件,可以给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软件分APP与web,管理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设施设备,让繁杂的工作变的“爽”。
⑼ 如何做好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护保养只是个概念,如何进行量化,我们是用设备管理的“五率”来体现的,即: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达标率、运转率”。
龙潭水泥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水泥产业的小企业。在设备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提高设备运转率为重点、以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全方位开展设备升级达标活动。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出力率,为水泥产量超历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强化基础,确立标准,建立机制
设备维护保养必须从基础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设备维护保养指标,二是确立工作标准,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护保养只是个概念,如何进行量化,我们是用设备管理的“五率”来体现的,即: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达标率、运转率”。以设备运转率为重点,确立了五项考核指标,并以生产计划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车间;指标量化后围绕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组、车间(处室)、公司“三级”考核体系。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为设备管理中的重点与效益工资挂钩,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每月由机动部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讲客观、不讲情面,起到了激励先进,约束后进的作用。这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就做到有章可循并形成了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
第一、以责任区形式开展“包机组活动”。依据生产岗位和维修人员的配备情况划分责任区,成立了由 “机、电、仪、操”人员组成的包机小组。开展了以“包一、二级保养”、“包巡检”、“包治漏”、“包隐患整改”、“包管理”的“五包”为内容的包机组活动。由于包机组职责清晰,标准明确,做到了一、二级保养和小事不出包机组。
第二、开展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分析活动,确保装备的技术素质。
设备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设备技术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设备维护保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在烧成、制成、原料、电仪车间开展了设备故障状态检测活动,成立了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维修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小组,定期对设备运行和设备故障状态进行分析并制定处理预案。同时,机动部成立了公司设备故障状态分析小组。负责全公
1/3页
状况。
第三、抓“三级四检”降低设备故障。
“三级”是公司、车间、班组对设备的三级检查。四检是公司机动部的月检;车间的周检;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日检;岗位操作人员的点检。在“三级四检”中,机动部的专业管理人员每天到现场,对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日检和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引导员工循规守纪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人员和维护保养人员在巡检中,采取用人体的感官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听、摸、查、看、闻”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用“看其表、观其型、嗅其味、听其音、感其温”的方法来判断和分析设备故障的隐患。
第四、抓好设备润滑的“五定”、“三过滤”。
润滑是设备维护保养重要手段。在设备的润滑中我们主要抓了三点:一是细化职责和制定润滑标准,做到“五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注油点、定油量、定油质。使岗位人员明确所属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油种类并以图表的形式上墙,做到了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专责;二是,在设备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四个润滑站,配备和完善了润滑工具。润滑油做到了三级过滤,即大捅到小桶、小桶倒油壶、油壶到设备的润滑点;三是制定了考核制度。由于三个方面落到实处,多年来公司没有发生过因油质、油品、润滑不良所引起的设备润滑设备事故。
第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巩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
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三级过滤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原料车间破碎机、皮带岗位,制成车间的包装、烘干机岗位,烧成车间的熟料提升机岗位,由于工况差、粉尘大,设备的保养和卫生工作量大,交班时设备的保养就得一个多小时,岗位员工从无怨言,主动自觉地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做到(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交文明班、标准班。
强化操作环境管理以“治、理”并进的规范管理,提升设备维护保养综合效果
在抓设备维护保养中,我们坚持“治、理”并进的原则,把治理操作环境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对岗位,设备周围,建筑物,扬尘点等进了整顿和治理,使操作环境做到了整洁。 强化“人本”管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维护保养提供了保障
企业管理五要素中人是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取得成效。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保养中我们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进行了以“降低设备故障,就是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在实现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了员工中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标准,坚持常年不断对自己责任区的设备隐患,缺陷等问题开展 “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以车间为单位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维护和生产岗位上设立了练兵卡。采取对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