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怎么确定仪器高和菱镜高
㈠ 全站仪仪器高和棱镜高怎么设置
仪器高一般用钢卷尺量斜距记录仪器高,输入仪器。
棱镜高要看棱镜杆拉到版多高就输入多高。
还有权个棱镜常数的问题:
棱镜常数是全站仪在测距时加上的一个固定常数,会直接影响所测距离的准确与否。一般来说在棱镜上都标有这个数值的。如果正面标“0”则代表常数是0,反面一般就标“30”则表示常数为-30。南方的棱镜常数是-30。
不同仪器输入界面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多用几次就熟了。
㈡ 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怎么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
机身两侧有带十字的记号或者点,从这里往下量,到地面的高度即为仪器高,棱镜的中心到目标的高度为棱镜高。
㈢ 南方全站仪 无棱镜和有棱镜的仪器高怎么设置
仪器高都是一样的,在无棱镜模式下镜高不管;有棱镜的时候设置正确的镜高。
仪器高(全站仪):通过棱镜的自带高度,加上后视点高程,加上棱镜与全站的高差,即为仪器高。
棱镜高:棱镜杆上有刻度,仪器从地面量到望眼镜中轴即为棱镜高。
全站仪仪高,量取两次两方向取中数。棱镜高量取,从杆尖到镜头中心量取两次取中值就,但如果是报告高度,一般只看杆上的刻度。仪器高直接用米尺量取即可,棱镜杆上自带刻度,读取即可。
仪器高和棱樈高在全站仪高程测量中是可以抵消的,不用量取,先测出仪器视准轴与后视点(含棱樈高)的相对高差,然后在高程一栏输入水淮点高程+高差,最后测出的观测点高程即为真实高程。
(3)全站仪怎么确定仪器高和菱镜高扩展阅读:
南方全站仪通用使用方法:
一、 参数设置。
1. 从菜单键中设置:
(1) MENU→F4下一页→F1参数设置→可以设置角度读数F1、自动开关机F2和自动补偿F3→回车确认F4。
(2)数据采集时相关参数。
MENU→F1数据采集→F1输入文件名→F4共二次→F3设置→F1测距模式→F1粗测?F2跟踪?F2测量次数→F1单次?F2连续?F3存储设置→F1自动存储坐标F2自动存储数据(是?否?)F4下一页F1数据采集设置→F1先输测点?F2先测量。
2. 从距离(坐标)测量模式中设置:
在距离(坐标)测量模式下→F3选S/A→可以设置棱镜F1、大气改正PPM(F2)、温度F3、气压F4注:PPM值在0.14~0.2间。
3. 从开机时设置:
F1+开机:→F2仪器常数(除非专业测定,否则一般为0)。
二、 角度测量。
水平角:HR;垂直角:V。
按ANG进入测角模式→可以置零、锁定、置盘→下一页可以对天顶角与高度角、垂直角与斜率、水平角左右角转换。
三、 距离测量。
必须检查大气改正和棱镜常数,大气改正:一般为0.14。
棱镜常数:如果棱镜常数为-30mm,则在设置时输入-30mm。
水平距离:HD。
倾斜距离:SD。
1.静态测距:距离测量模式→模式F2→F1单次精测F1、连续精测F2→第一次设定之后,以后可直接;按距离测量键。
2. 动态测距;距离测量模式→模式F2→F3连续跟踪→第一次设定之后,以后可直接按距离测量键
3. 无棱镜测距;按下星键→F1模式→F3无合作→不用棱镜直接按距离测量键可测200米的目标。
四、 建立文件名及预置数据。
1. 文件名建立和坐标输入(删除)。
MENU→F3内存管理→F4下一页→F1输入坐标→F1输入文件名→F4回车→F1输入点名→F1输入坐标值(F2删除)→ESC几次直至测角模式。
2. 文件名的修改与删除
MENU→F3内存管理→F3文件维护→F2改名,F3删除。
㈣ 全站仪棱镜高度和仪器高度是怎么量出来的
仪器高的量取方法:仪器对中整平后,用钢卷尺从设站点顶端量取至全站仪竖直回度盘侧面的十字中心答。
棱镜高的读取方法:看棱镜杆的外露刻度。
㈤ 全站仪仪器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全站仪测量高程可以归结为三种:
方法一:经典方法,全站仪在已知坐标(含高程)点上设站;
方法二:后方交会,全站仪在任意点上设站;
方法三:对边测量,全站仪测两点高差。
下面对三种方法进行阐述:
方法一:经典方法
说这个方法是经典方法,是因为:
1.其测量原理我们在学习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就学习过,每种测量教材中都有;
2.测量教材中有关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都按此原理进行阐述;
3.全站仪高程测量的相关设置,都按此原理进行的。
其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方法三:对边测量
方法三的测量方法是一个纯粹的高差测量,操作也相当简单:
全站仪架设在任意位置,不做任何高程测量的设置(即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使用仪器内存值),分别对两个点测量其三角高差dZ(要保证棱镜高度不变),两者之差即为两点之高差,跟水准测量的后视减前视相反,这里应该是前视减后视。
其测量原理,在方法一中已经验证,在此不再赘述。
(5)全站仪怎么确定仪器高和菱镜高扩展阅读:
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三种方法有测量原理,都是可行的,如果硬要说哪种方法好,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个伪问题,因为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如果不结合实际情况,便不能确定到底哪种方法要好。以下是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它们的适用情况。
1、方法一是经典方法,原理明确,地球人都知道,而且全站仪的高程测量设置也是据此设置和计算,操作时按部就班,不容易出错,很多人都喜欢用它。
缺点是,仪器高度量取时误差较大,因此比较适用于初学者(按原理操作),以及对高程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比如路基填挖施工)。改进的方法是设置完成后,对后视已知高程点进行检验的时候,根据测量值和已知值的差异情况,调整仪器高度,直至差异小到满足要求为止。
2、方法二的优点是能在任意点上设站,不需要知道测站点高程而进行高程的测量,这个非常适用于进行三维测量时,平面也同时自由设站的情况,因此使用非常灵活,适应性强。
缺点是设置的时候,不是按照参数的原意进行设置,比如输入测站高程,需要输入后视点高程,输入仪器高度时,输入测量三角高差的反号值等等,这时候头脑要保持绝对的清晰。
而且,根据“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为恒等值的原理,实际操作中参数输入有无数种组合,比如:
1、后视点高程—>测站高程,后视点三角高差反号—>仪器高,0—>棱镜高
2、后视点高程-后视点三角高差—>测站高程,0—>仪器高,0—>棱镜高
3、后视点高程—>测站高程,0—>仪器高,后视点三角高差—>棱镜高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所以大家不要再争论如何输入参数了,只要满足“测站高程+仪器高-棱镜高”为恒等值这个条件都是可以的。
方法二的拥趸,主要的自豪点在于免除了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特别是避免了量取仪器高的误差,因此,即使在已知点上架设仪器,他们也会采用方法二来设置仪器。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共同点,就是通过测量能直接获得测点的高程,因此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获取若干多个点高程的情况,比如地形碎部点测量、路基施工放样等。
3、方法三的特点是,避免了啰嗦的全站仪高程测量设置,只在距离测量模式中读取各点的三角高差dZ,通过各点dZ之差计算各点高差,跟水准测量类似,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水准测量的记录表格。
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直接测量获取各测点高程,还得象水准测量计算那样进行下一步的推算。因此,方法三如果用于地形碎部点测量、路基施工放样等情形就麻烦多了,但方法三可适用于水准路线的测量,以及在一个测站不需测量多个测点的情形。
网络——全站仪
㈥ 全站仪的仪器高和菱镜高是怎么得到的
仪器高用钢卷尺,通过量架仪器的点到仪器上标高标识之间的距离得到:
棱镜高可以直接对棱镜架拉伸杆上的刻度读数得到: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上你的忙。
㈦ 使用全站仪测量什么时候需要输入仪器和凌镜高
如果想要知道仪器测量点的高程值,必须知道测站点的高程值(高程传递除外),输入仪器高和凌镜高,是便于计算是除去仪器高和凌镜高,对测量高程的影响
㈧ 全站仪坐标测量跟仪高镜高有关吗
朋友,你的问题很简单,公式中斜距却这两者有关,是的,实际中,斜距的大回小的答确与仪器高与目标高有关。
可是, 计算X、Y坐标用的是平距(斜距的水平投影),所以,仪器站与前视位置固定后,不管斜距怎样随着仪器高和前视高的变化而变化,水平投影长度是不变化的。
所以,二高变化,斜距也变化,可是平距永远不变,所以,二高与坐标计算没关系。OK
所以,在实际测量是,可以不管二个高,让这两个高默认值好了。你就放心吧。祝你成功
㈨ 如何量取全站仪的仪高和棱镜高
棱镜杆上有刻抄度,仪器从地面袭量到望眼镜中轴就可以了。
①全站仪仪高,量取两次两方向取中数
②棱镜高量取,从杆尖到镜头中心量取两次取中值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报告高度,一般只要看看杆上的刻度就可以了
仪器高和棱樈高在全站仪高程测量中是可以抵消的!不用量取,先测出仪器视准轴与后视点(含棱樈高)的相对高差,然后在高程一栏输入水淮点高程+高差,最后测出的观测点高程即为真实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