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仪器可以产生伽马射线暴
⑴ 伽马射线暴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迄今为止人类观察到的最强大(能量最强)的伽马射线暴是GRB 190114C,能量级别达到1T电子伏(1,000,000,000,000电子伏)。但关于其成因,科学家们仍然在研究之中,结论尚不明朗,基本上是模糊的猜测。理论上来说,伽马射线巨大的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崩塌压缩是发生的爆炸或者是两个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是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
一些长伽玛射线暴与超新星有关,其宿主星系迅速形成恒星这一事实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长伽玛射线爆发与大质量恒星有关。长伽马射线暴的起源最广为接受的机制是坍缩星模型,在该模型中,一个巨大的、低金属性的快速旋转的恒星的核心在其演化的最后阶段坍塌成黑洞。靠近恒星核心的物质向中心塌缩并旋转成高密度吸积盘。这些物质落入黑洞后,沿旋转轴将一对相对论射流射出,这些射流撞击恒星壳,最终穿透恒星表面并以伽马射线方式辐射。
如果普通的光线照射到脸上,我们感觉像羽毛一样,那么伽马射线照射到脸上,就像子弹射击。伽马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的射线,主要来源于原子的衰变裂解。一个伽马射线粒子的能量是普通可见光粒子的10亿倍。伽马射线照射到细胞上,可以让细胞分裂;照射到DNA,可以让DNA粉碎或者改变DNA分子的结构。伽马射线暴10秒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50亿年所发出的能量之和。这就是伽马射线暴的惊人威力。
⑵ 伽马射线暴产生的过程
目前的理论支持这样的形成过程:大质量恒星(20M以上)在其演化的末期,不断生成的铁核心总质量迅速超过奥本海默极限导致重力坍缩形成黑洞并立即开始吞噬恒星物质,由于恒星物质太多超过了刚刚形成的黑洞吞噬能力,于是从垂直于黑洞自转轴的两极以光速喷射出超高能量,形成伽马射线暴。
⑶ 关于伽马射线爆发
α射线是氦原子核流,
β放射是电子流
γ射线,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
李启斌提出了本世纪7个天文研究领域。其中有3个涉及地外能量探索,一个是和暗物质有关的暗能量,一个是具有巨大辐射能量的类星体,还有一个则是来自河外的巨大能量源枣伽玛射线爆。
人类已经看到的太空物质只有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物质是黑暗的,人类没有看到的,这就是暗物质。
提到暗物质,人类很容易想到“黑洞”。黑洞是暗物质的一种。黑洞的引力非常大,从地球上发射的卫星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8公里/秒才能冲出大气层,而在黑洞上以光速发射还是无法超越其巨大的引力。根据霍金的黑洞理论,根据对周围事物的观测可以确定黑洞。如果其周围事物往下掉,那么就会发出X光,产生X光晕,根据对X光的观测就可以测定黑洞。如果观测到某颗星一直围绕着空心转动,那么也可以推测其轨道中间存在着黑洞。
对类星体的探讨属于天体剧烈活动领域的观测。李启斌解释说,类星体的神秘点在于其每秒辐射的能量比整个银河系1000亿颗星体的总和还大。天文学家推测,其中一定存在着提供能量的独特方法。
伽玛射线爆的发现是戏剧性的。人们最初观测伽马射线是为了监测核试验,当仪器偶然对准空中时,发现了来自太空的伽马射线。人们由此发现了发射伽马射线的星体,其中有一部分是爆发性的。空间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显示了伽马射线爆平均每天一次的频繁程度。
伽马射线爆跟类星体一样具有很强的能量。李启斌乐观的讲,如果能够观测和分析出它们的能量来源,说不定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能源开采。
2003年末,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技成就,关于宇宙伽马射线的研究入选其中。这项研究增进了对宇宙伽马射线爆发的理解,证实伽马射线爆发与超新星之间存在联系。
6500万年前,一颗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然而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3年披露,来自外太空的杀手远不止小行星一个,最新科学研究显示,早在4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历过另外一次生物大灭绝,而罪魁祸首就是银河系恒星坍塌后爆发的“伽马射线”!
在天文学界,伽马射线爆发被称作“伽马射线暴”。
究竟什么是伽马射线暴?它来自何方?它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告诉记者,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但是大多数伽马射线会被地球的大气层阻挡,观测必须在地球之外进行。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
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伽马射线暴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和宇宙大爆炸相提并论。据赵永恒研究员介绍,伽马射线暴的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也是复杂而且无规律的。但伽马射线暴所放出的能量却十分巨大,在若干秒钟时间内所放射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相当于几百个太阳在其一生(100亿年)中所放出的总能量!
在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它距离地球远达120亿光年,所释放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50秒内所释放出伽马射线能量就相当于整个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这个伽马射线暴在一两秒内,其亮度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然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比这次更加猛烈,它所放出的能量是1997年那次的十倍,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暴。
成因引发大辩论
关于伽马射线暴
⑷ 什么是珈玛射线由什么产生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γ射线,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γ射线,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 李启斌提出了本世纪7个天文研究领域。其中有3个涉及地外能量探索,一个是和暗物质有关的暗能量,一个是具有巨大辐射能量的类星体,还有一个则是来自河外的巨大能量源枣伽玛射线爆。 人类已经看到的太空物质只有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物质是黑暗的,人类没有看到的,这就是暗物质。 提到暗物质,人类很容易想到“黑洞”。黑洞是暗物质的一种。黑洞的引力非常大,从地球上发射的卫星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8公里/秒才能冲出大气层,而在黑洞上以光速发射还是无法超越其巨大的引力。根据霍金的黑洞理论,根据对周围事物的观测可以确定黑洞。如果其周围事物往下掉,那么就会发出X光,产生X光晕,根据对X光的观测就可以测定黑洞。如果观测到某颗星一直围绕着空心转动,那么也可以推测其轨道中间存在着黑洞。 对类星体的探讨属于天体剧烈活动领域的观测。李启斌解释说,类星体的神秘点在于其每秒辐射的能量比整个银河系1000亿颗星体的总和还大。天文学家推测,其中一定存在着提供能量的独特方法。 伽玛射线爆的发现是戏剧性的。人们最初观测伽马射线是为了监测核试验,当仪器偶然对准空中时,发现了来自太空的伽马射线。人们由此发现了发射伽马射线的星体,其中有一部分是爆发性的。空间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显示了伽马射线爆平均每天一次的频繁程度。 伽马射线爆跟类星体一样具有很强的能量。李启斌乐观的讲,如果能够观测和分析出它们的能量来源,说不定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能源开采。 2003年末,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技成就,关于宇宙伽马射线的研究入选其中。这项研究增进了对宇宙伽马射线爆发的理解,证实伽马射线爆发与超新星之间存在联系。 6500万年前,一颗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然而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3年披露,来自外太空的杀手远不止小行星一个,最新科学研究显示,早在4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历过另外一次生物大灭绝,而罪魁祸首就是银河系恒星坍塌后爆发的“伽马射线”! 在天文学界,伽马射线爆发被称作“伽马射线暴”。 究竟什么是伽马射线暴?它来自何方?它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告诉记者,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但是大多数伽马射线会被地球的大气层阻挡,观测必须在地球之外进行。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 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伽马射线暴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和宇宙大爆炸相提并论。据赵永恒研究员介绍,伽马射线暴的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也是复杂而且无规律的。但伽马射线暴所放出的能量却十分巨大,在若干秒钟时间内所放射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相当于几百个太阳在其一生(100亿年)中所放出的总能量! 在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它距离地球远达120亿光年,所释放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50秒内所释放出伽马射线能量就相当于整个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这个伽马射线暴在一两秒内,其亮度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然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比这次更加猛烈,它所放出的能量是1997年那次的十倍,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暴。 成因引发大辩论 关于伽马射线暴的成因,至今世界上尚无定论。有人猜测它是两个中子星或两个黑洞发生碰撞时产生的;也有人猜想是大质量恒星在死亡时生成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的,但这个过程要比超新星爆发剧烈得多,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超超新星”。 赵永恒研究员介绍说,为了探究伽马射线暴发生的成因,引发了两位天文学家的大辩论。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普遍相信伽马射线暴是发生在银河系内的现象,推测它与中子星表面的物理过程有关。然而,波兰裔美国天文学家帕钦斯基却独树一帜。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伽马射线暴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和类星体一样遥远的天体,实际上就是说,伽马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之外。然而在那时,人们已经被“伽马射线暴是发生在银河系内”的理论统治多年,所以他们对帕钦斯基的观点往往是付之一笑。 但是几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91年,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发射升空,对伽马射线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监视。几年观测下来,科学家发现伽马射线暴出现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而这就与星系或类星体的分布很相似,而这与银河系内天体的分布完全不一样。于是,人们开始认真看待帕钦斯基的伽马射线暴可能是银河系外的遥远天体的观点了。由此也引发了1995年帕钦斯基与持相反观点的另一位天文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然而,在十年前的那个时候,世界上并没有办法测定伽马射线暴的距离,因此辩论双方根本 无法说服对方。伽马射 线暴的发生在空间上是随机的,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因此无法安排后续的观测。再者,除短暂的伽马射线暴外,没有其他波段上的对应体,因此无法借助其他波段上的已知距离的天体加以验证。这场辩论谁是谁 非也就悬而未决。幸运的是,1997年意大利发射了一颗高能天文卫星,能够快速而精确地测定出伽马射线暴的位置,于是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就可以对其进行后续观测。天文学家首先成功地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伽马射线暴的光学对应体,这种光学对应体被称之为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接着看到了所对应的星系,这就充分证明了伽马射线暴宇宙学距离上的现象,从而为帕钦斯基和拉姆的大辩论做出了结论。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2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其中大部分的距离已经确定,它们全部是银河系以外的遥远天体。 赵永恒研究员说,“光学余辉”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工作,使得人们对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波段从伽马射线发展到了光学和射电波段,观测时间从几十秒延长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超新星再次引发争论 难题一个接着一个。 2003年3月2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分会会议上,一部分研究人员宣称它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迹象,表明普通的超新星爆发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内导致剧烈的伽马射线大喷发。这种说法一经提出就在会议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其实在2002年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就报告了他们对于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成果,称伽马射线暴与超新星有关。研究者研究了2001年12月的一次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数据,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这次伽马射线暴长达270秒的X射线波段的“余辉”。通过对于X射线的观测,研究者发现了在爆发处镁、硅、硫等元素以亚光速向外逃逸,通常超新星爆发才会造成这种现象。 大多数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强劲的伽马射线喷发来自恒星内核坍塌导致的超新星爆炸而形成的黑洞。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追踪了2002年8月发生的一次时长不超过一天的超新星爆发。在这次持续二十一小时的爆发中,人们观察到大大超过类似情况的X射线。而X射线被广泛看作是由超新星爆发后初步形成的不稳定的中子星发出。大量的观测表明,伽马射线喷发源附近总有超新星爆发而产生的质量很大的物质存在。 反对上述看法的人士认为,这些说法没有排除X射线非正常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而且,超新星爆发与伽马射线喷发之间存在时间间隔的原因仍然不明。 无论如何,人类追寻来自浩瀚宇宙的神秘能量———伽马射线暴的势头不会因为一系列的疑惑而减少,相反,科学家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作为天文学的基础研究,这种探索对人们认识宇宙,观察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并发现新的规律都是很有意义的。”赵永恒研究员说。 -相关新闻 伽马射线几秒内放射的能量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百亿年所放总能量 二○○三年九月,美国有学者对奥陶纪晚期的化石标本进行了研究,他们猜测,在那个时期,一百种以上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在一次伽马射线爆发中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研究人员表示,伽马射线爆发可能形成酸雨气候,使地球上的生物直接受到酸雨的侵蚀,同时,伽马射线对臭氧层的破坏加大了紫外线的辐射强度,那些浅水域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在紫外线的辐射下数量逐渐减少,直至从地球上灭绝。
⑸ 什么是伽玛射线暴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 GRB),又称伽玛暴, 伽玛射线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是当今天文学上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基本简介
伽马射线暴简称为“伽马暴”,是宇宙中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伽马射线暴的能量非常高,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和宇宙大爆炸相提并论,但是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也是复杂而且无规律的。伽马射线暴(GRBs)可以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怀疑它们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因产生的。更常见的长伽马暴(持续2秒到几分钟不等)差不多已经被解释清楚了。在目前的图景中,它们是在一颗高温、超大质量的沃夫—瑞叶星(Wolf-Rayet star)坍缩形成黑洞时产生的。 虽然短伽马射线暴一瞬即逝,但现在‘雨燕’每年可以捕捉到10次短伽马射线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来源。我们现在的研究认为,短伽马射线暴可能来源于一个双星体系的两颗恒星的合并以及一个黑洞的同时产生。 伽马射线暴的能源机制至今依然远未解决,这也是伽马射线暴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很多现在看来还是个谜的问题也许未来就会被解决,探索宇宙的奥秘不但是人类追求科学进步的必要,这些谜团的解开也终将会使人类自身受益。伽玛射线暴 - 发现
伽马射线暴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Vela间谍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以监视苏联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然而却却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伽玛射线的强度会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突然增加,随即又减弱。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间。由于保密的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公布,并很快得到了苏联Konus卫星的证实。历史上记录到的最早的伽玛射线暴来自于1967年。 由于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方向不好确定,起初对伽玛暴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连距离这样的基本物理量都难以测定。80年代,基于Ginga卫星的观测结果,人们相信,伽玛射线暴是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成因与中子星有关。并且围绕中子星建立起数百个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籍波兰裔天文学家帕钦斯基提出,伽玛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外,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的遥远天体,然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伽玛射线暴 - 成果
1991年美国发射了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这颗卫星的八个角上安装了八台同样的仪器BASTE,能够定出伽玛射线暴的方向,精度大约为几度。几年时间里,对3000余个伽玛暴的系统巡天发现,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这就支持了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学尺度上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帕钦斯基与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科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如果伽玛射线暴确实位于宇宙学尺度上,那么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断,伽玛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几秒时间里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生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是人们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例如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距地球120亿光年,在爆发后一两秒内,其亮度就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它在50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比这还要猛烈十倍。 1996年,意大利和荷兰合作发射了BeppoSAX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准确地测定伽玛射线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约为50角秒,这就为地面上的望远镜在伽玛暴未消逝之前寻找其光学对应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它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率先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爆发的一个伽玛暴的光学对应体,这叫做伽玛暴的“光学余辉”。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数个类似的余辉,不仅有可见光波段的,也有无线电波段,X射线波段,并且还证认出了伽玛暴的宿主星系。对宿主星系红移的观测证实,伽玛暴远在银河系以外,是宇宙学距离上的天体。余辉的发现使人们能够在伽玛暴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大大推动了伽玛暴的研究。
伽玛射线暴 - 成因
关于伽玛射线暴的成因,有人猜测它是两个致密天体如中子星或黑洞的合并产生的,也有观点认为它是在大质量恒星演化为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的。 1998年发现伽玛暴GRB980425与一个超新星SN Ib/Ic 1998bw 相关联。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暗示伽玛暴的成因可能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2002年,一个英国的研究小组研究了由XMM—牛顿卫星对2001年12月的一次伽玛暴的长达270秒的X射线余辉的观测资料,发现了伽玛暴与超新星有关的证据,发表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普通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导致伽玛射线暴。目前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会产生伽玛暴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⑹ 什么叫伽马射线暴如何形成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 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 关于伽玛射线暴的成因,有人猜测它是两个致密天体如中子星或黑洞的合并产生的,也有观点认为它是在大质量恒星演化为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的。 1998年发现伽玛暴GRB 980425与一个超新星SN Ib/Ic 1998bw 相关联。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暗示伽玛暴的成因可能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2002年,一个英国的研究小组研究了由XMM-牛顿卫星对2001年12月的一次伽玛暴的长达270秒的X射线余辉的观测资料,发现了伽玛暴与超新星有关的证据,发表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普通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导致伽玛射线暴。目前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会产生伽玛暴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⑺ 伽马射线暴的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有没有预兆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爆炸现象,但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困惑不解的是有一种神秘的黑暗伽马射线暴,无法通过可视光线呈现。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这种伽马射线暴距离太远,无法在视觉波长范围内观测。但目前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种奇特的伽马射线暴被孕育恒星的灰尘团像蚕茧一样包裹起来,阻挡了它们的射线。伽马射线暴通常被认为出现在超大质量旋转恒星崩溃形成黑洞的过程中,期间释放出接近光速的气体喷射流。伽马射线光衰减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当其中的气体被周围的物质碰撞和加热,多数伽马射线将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出明亮光线。然而一些伽马射线暴却是黑暗状态,它们在光学望远镜中无法探测到。一些科学家猜测黑暗伽马射线暴源于超大质量恒星,这些恒星结束生命之时正值宇宙非常年轻的阶段,大约130亿年前。由于这是非常遥远的时空跨越,他们认为这些遥远伽马射线暴在可见光内只呈现出较红的光谱范围。目前,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黑暗伽马射线暴实际上并不是由于距离遥远而无法观测,它们无法释放光线是由于被灰尘团像蚕茧一样包裹起来,这些灰尘团可能潜在地是恒星孕育诞生地。6月8日,在美国天文学学会会议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丹尼尔-珀利(Daniel Perley)说:“我们认为我们揭开了黑暗伽马射线暴的神秘面纱。”他和同事们通过加州帕洛马天文台60英寸直径的望远镜发现“雨燕”探测卫星曾观测的29个伽马射线暴中14个处于黑暗状态,并没有可见的射线。他们进一步通过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10米望远镜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它们并不是完全处于黑暗状态。这14个黑暗伽马射线暴中有3个呈现昏暗的光线,像可见的晚霞,其余的11个伽马射线暴虽然处于黑暗状态,但匹配于所在的星系区域。这说明这些伽马射线暴产生的区域不会超过距离地球129亿光年,在这一区域内可见光只是转变成为更长的波长。珀利说:“多数的黑暗伽马射线暴看上去像是起源于那些非红色星系,暗示着该区域分布着大量的灰尘,而所在的星系却表现得很正常。这说明伽马射线暴出现区域的灰尘团分布很广泛,难以沿着所在星系的角度进行观测。”由于恒星形成于空间的灰尘区域,可推测包裹黑暗伽马射线暴的灰尘团可能是孕育恒星的诞生之地。该研究小组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掌握更多的伽马射线暴所在星系的详细情况,以及进一步理解伽马射线是如何被灰尘所阻挡。加利福尼亚州卡内基天文台的温迪-弗瑞德曼(Wendy Freedman)说:“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虽然研究小组并未在超远距离宇宙中发现任何黑暗伽马射线暴,但在4月23日,天文学家曾观测到迄今最遥远的伽马射线暴,它距离地球131亿光年,当时宇宙处于早期不超过7亿年。研究小组评估称,类似的黑暗伽马射线暴在早期宇宙阶段所有伽马射线暴中只占0.2%-0.7%。
⑻ 如何可以放出伽马射线.
“经过深入研究,有两种模型能比较容易解释伽马射线爆的现象,一种认为这是由中子星碰撞产生的。”陈学雷研究员介绍。
我们一般看到的恒星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围绕着核旋转的电子组成,核很重,电子很轻,但由于电子围绕着核旋转,占的空间很大,所以恒星天体密度不大。
而中子星是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天体,它的密度非常大,在已知天体中,除了黑洞之外就数它的密度最大。所以中子星虽然体积很小,一般半径只有几十公里,甚至更小些,但其质量和太阳差不多,有的比太阳还要重。一般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端就能形成中子星。
伽马射线爆的形成可能是两个互相围绕对方旋转的中子星,最后撞到一起,按照这样计算,碰撞产生的能量和伽马射线爆所需要的能量相差不多。
假设二:恒星塌缩
“另外一种很流行的模型是,伽马射线爆是一些大质量的恒星在塌缩时候产生的。大质量的恒星在塌缩后会变成黑洞,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东西喷射出来,也能够产生伽马射线爆。”陈学雷研究员说。
但究竟是哪一种,科学家还无法确定。
⑼ 伽马射线暴的产生原因
1.伽马射线,又称伽马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1埃=10^-10米)。伽马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 2.伽玛射线暴,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量段。它的威力嘛,我不好说,只能说如果一束伽马射线暴经过地球(注意,是经过,不是直射),那地球基本上报废了,如果直射,你自己想象一下。 3.成因:我说一种最常见的,黑洞吞噬大质量的恒星时就会从两极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形式就是伽马射线暴。(这个已经被证实了,有图片,也有录像,你可以到网上去搜。不过录像已经有点久了,上世纪90年代的,网上不容易找到。图片就是前两年的,容易找,图片上两端蓝色的线状的东西就是伽马射线暴。) 至于4和5这两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黑洞只能被间接观测,不能被直接观测,所以黑洞的形状现在还无法描述。 不过,在天体理论物理学上黑洞的结构有两种 1.静止的黑洞:视界 --奇点 2.旋转的黑洞;能层—外部视界—内部视界--奇点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