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工中心 » 古代是怎么加工盐的

古代是怎么加工盐的

发布时间: 2021-03-13 21:10:05

① 古代人制作盐有哪五工序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

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齐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

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到唐玄宗开元十年的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虽然隋、唐之际,山西湖盐生产已形成“垦畦浇晒”的新工艺,宋、元之际,福建海盐生产已部分采用晒盐法,但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自贡盐业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1835年以后,黑卤井、岩盐井、深层天然气井的相继开凿,又为盐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岩盐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卤,促成了有关井户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盐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井矿盐的凿井、汲卤、制盐,海盐的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运,湖盐、矿盐的开采,相继采用了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1912年采用了蒸汽机车牵引汲卤,1925年天津汉沽盐场采用了柴油机带动水泵扬水,其他一些海盐区也逐步开始采用机械,但发展缓慢。



(1)古代是怎么加工盐的扩展阅读:

制盐工业原料

1、海水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m。海水中已发现含有 80多种化学元素,形成多种溶解盐,总含盐量3.5%左右。其中氯化钠的含量为2.7%左右,是重要的制盐原料。

2、岩盐

地壳中的氯化钠固相沉积物。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富含盐分的水体逐渐蒸发、浓缩、沉积而成。

3、盐湖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石盐和卤水矿床,分布在世界干旱的内陆闭流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盐湖带和赤道盐湖区,以北半球盐湖带为主。一般为固相和液相共存,也有卤水湖和干盐湖。

4、地下天然卤水

沉积岩形成时,封存在矿物或岩石缝隙和裂缝中的海水、地下含盐泥浆冷却时凝成的卤水或地下溶滤盐类矿物而形成的卤水。

② 古人怎么制盐﹖

人类最早是采集自然界存在的卤水和盐,包括地表天然卤水和岩盐及海滨洼地自然结晶的盐,供给食用。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有天然卤水的地区,曾采用“先烧炭,以盐井水泼之,刮取盐”的生产方法。

战国末期,四川开始掘井、汲卤、煎盐。齐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

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到唐玄宗开元十年的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虽然隋、唐之际,山西湖盐生产已形成“垦畦浇晒”的新工艺,宋、元之际,福建海盐生产已部分采用晒盐法,但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自贡盐业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1835年以后,黑卤井、岩盐井、深层天然气井的相继开凿,又为盐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岩盐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卤,促成了有关井户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盐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井矿盐的凿井、汲卤、制盐,海盐的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运,湖盐、矿盐的开采,相继采用了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1912年采用了蒸汽机车牵引汲卤,1925年天津汉沽盐场采用了柴油机带动水泵扬水,其他一些海盐区也逐步开始采用机械,但发展缓慢。

(2)古代是怎么加工盐的扩展阅读:

制盐工业原料

1、海水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积的70.8%,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m。海水中已发现含有 80多种化学元素,形成多种溶解盐,总含盐量3.5%左右。其中氯化钠的含量为2.7%左右,是重要的制盐原料。

2、岩盐

地壳中的氯化钠固相沉积物。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富含盐分的水体逐渐蒸发、浓缩、沉积而成。

3、盐湖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石盐和卤水矿床,分布在世界干旱的内陆闭流区,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盐湖带和赤道盐湖区,以北半球盐湖带为主。一般为固相和液相共存,也有卤水湖和干盐湖。

4、地下天然卤水

沉积岩形成时,封存在矿物或岩石缝隙和裂缝中的海水、地下含盐泥浆冷却时凝成的卤水或地下溶滤盐类矿物而形成的卤水。

③ 古代的盐是怎样制作的

远古时期的人类主要是从捕获的禽兽血肉中汲取盐分,但是当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生活时,这就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各种可食用的盐分。

我国的先民通过采集、品尝、识别、鉴定等试验过程,分别对海盐、湖盐、井盐等提高了制盐技术,进行了加工提纯,最终获得了不可或缺的食盐。

相传炎帝时期,在胶州湾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首领名叫夙沙。

有一天,夙沙从海里打了半罐水刚放到火上煮,这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被打死的野猪回来时,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底部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

夙沙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又咸又鲜。他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

从此,盐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夙沙也被后世奉为盐宗。据史籍记载,夙沙煮海为盐之事应是发生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我国先民煮海做盐的活动,其初期的加工过程缺乏史料记载。

至宋代,据北宋时期学者苏颂所撰《图经本草》记载,宋代海盐生产是淋沙制卤和煮卤成盐,分两步进行。

④ 如果穿越古代,请问如何在古代提纯盐

古时的人并不将天然盐看作是盐,而是称之为卤。古代人工最早采制的盐,可能是海盐。古籍记载,炎帝(一说神农氏)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宿沙氏其人,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用海水煮盐,应当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出来的。也许宿沙氏将煮盐的方法提升推广,后人也就将采制海盐的发明权归到了他的头上。

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盐。历史上古老的河东盐池,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史称“解盐”、“潞盐”或“河东盐”。河东盐池很早就出现在史籍的记载中,盐池采盐的历史也许并不比海盐晚。

现在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晋人王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是说池盐不需火煮,自然可得。河东盐池地处黄河流域,可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应当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现在很难确定池盐与海盐的发现及食用孰先孰后,因为海盐也可由滞存浅滩的海水经风吹日晒,因蒸发作用而自然结晶生成。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也会很早发现并食用这种自然结晶生成的天然海盐。

自然生成的池盐和海盐,以及露出地表的岩盐,自然溢流外泄的盐泉和随地可得的土盐,只要在生成这些天然盐的地域内有人类活动,先民总会或迟或早发现它。只是由于时代久远,也就不易判定池盐与海盐发现的时序先后。

井盐出现也许稍晚一些,依文献记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华阳国志》说是知天文地理、识水脉的李冰发明了盐井开凿技术。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凿出了盐井。成都等地曾出土一批盐井画像砖,形象地再现了古代井盐生产。

古代采盐之法

中国古代的海盐、湖盐、井盐,大体都是取卤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崂山青盐迟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古代提取天然卤法的方法多为提捞法,现代则有气举法、抽油采卤法、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古代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生产。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湖盐生产采用滩晒法的历史悠久,与海盐早期生产工艺不同。

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让人颇费思索的是,煎盐那样费力,历史上却一直在采用这个方法。在西南有的井盐区因为煎盐,将周围的树木砍伐光了,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最后也使得盐井因缺乏燃料而停产。当然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西南井盐产区光照少,盐工们不可能想到让太阳来晒盐。不过东部海盐产区并不缺少光照,但晒盐开始的时间依然很晚,似乎不完全是技术问题。倒是池 盐的晒盐技术出现很早,发展也很成熟。可是这进步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影响到海盐生产呢

⑤ 古时候如何制盐

古人制盐有两种方法:

  1. 沿海地区的海盐,在临还的地区有盐田,将海水放入后围起来,利用日晒蒸发水分,待盐自然析出后取盐。

  2. 内陆主要是盐井,从井中取出盐分高的卤水,通过蒸煮的方式将水蒸发掉,取盐。

⑥ 古代盐是怎么生产的呢

生产方法和现代的也差不多。
晒盐,是看天吃饭的劳动业,几乎可以说是布袋最主要的劳动人口。盐是布袋的重要产物,盐田占其全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晶灿连绵不辍的盐山,好似一座座白色的金字塔,默默罗列在盐田中间,且均修筑有「运盐铁路」,足见这个「盐镇」的历史悠久。

三段式晒盐

盐田分成水区(大蒸发池)、坪仔(小蒸发池)、埕格仔(结晶池)三大部分。水区分五段十格,坪仔分三段六格,埕格仔分三段二十四格。

海水变白盐

盐工将约三度(波美浓度)的海水引入水区,靠蒸发的方式使浓度增加,再一段一段往前推,经五段后约为十度左右,以水车(即龙骨车,后来改为风车,现又改用抽水机)抽至坪仔(坪仔高於水区)继续蒸发。

待坪仔里的水,浓度增进至二十五度时,再导入埕格仔让其结晶成盐。从引进海水至结晶成盐,其时程并非完全相同,需视天气而定,天气好速度快,天气不好则较慢,如碰上突然下雨,那前面的心血可能都要白费,所以碰上天气不稳定的季节,很难有好的收成,说盐工是看天吃饭一点都不为过,其生活清苦其实不难想像。

⑦ 古代制盐的过程全解

中国古代的海盐、湖盐、井盐,大体都是取卤做原料,或柴火煎熬,或者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1、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崂山青盐迟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

2、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3、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4、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5、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古代提取天然卤法的方法多为提捞法,现代则有气举法、抽油采卤法、自喷采卤等方法。在岩盐型矿区大多采用钻井水溶开采方法,有的采用单井对流法,有的采用双井水力压裂法。古代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6、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生产。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如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湖盐生产采用滩晒法的历史悠久,与海盐早期生产工艺不同。

⑧ 中国古代是怎么生产盐的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盐分作“海、池、井、土、崖、砂石”等六种。

盐的生产在我国已经有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最早发现的是海盐,约公元前26世纪初至前22世纪到约前21世纪初的五帝时代发现池盐,战国末期发现井盐。



此时的“火井”煮盐也有所增加。北宋发明了冲击式凿井法,凿出了一种新型盐井——卓筒井。明井盐钻井技术进一步提高。

1912年,由欧阳显荣等工匠研制成功立式蒸汽汲卤车,使中国的制盐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⑨ 古代食盐怎样制成

制盐:
1、取水:一般为井水、湖水、海水(海水还需过滤、沉淀)
2、加热煮沸
3、蒸发
4、收集
(我们用的科学书上好像是这样写的)
运盐:
一般路途较远的运输是通过水路,如果路途较近则也会有陆路运输。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