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壹』 机械手表发展史介绍
一二七O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带出现的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作动力,每一小时鸣响附带的钟,自动报时。一三三六年,第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一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时钟传至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纷纷建起钟塔。
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大为缩小。一五一O年,德国的锁匠首次制出了怀表。当年,钟表的制作似乎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才出现了专业的钟表匠。
一八O六年,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琵芬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凤行的是作为身分、地位象征的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一八八五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实用性获得世人的肯定,逐渐普及开来。
本世纪初。ROLEX(劳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公司推出银制绅士表和淑女表,大获成功,带动了各家钟表厂商竞相研制开发手表。当年就以怀表技艺闻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制作方面也一马当先,ROLEX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发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ROLEX OYSTER”,一九三一年又率先将自动上发条的手表“OYSTER PERPETUAL”推向市场。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钟与美国飞行家林德伯格一起飞渡大西洋,名声大振。一九二九年,推出带秒表功能的手表“CHRONOGRAPH”,翌年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飞行用精密手表“CHRONOMETER”。
六十年代末,机械手表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九六九年,日本精工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一九七二年,美国的汉密尔顿公司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
手表制造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机械手表却并未寿终正寝,产量虽然大减,制造技艺却得以保存。特别是瑞士的钟表厂家,在石英手表独占鳌头的今日,仍对机械手表情有独钟,坚持生产高档机械手表,并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制表技术之所以停滞不前,要归因于12世纪金人入侵,苏颂出色的古钟被毁,结果,传统制表学问辗转失传。此外,蒙古人入主中土后,仅让占星术继续发展,以保国运,其余所有有关计量时间的学问,都一概漠视。
最早一批从欧洲传到中国的时钟,是由耶稣会教士引入的,他们以传扬基督信仰,建立天国为志,早于16世纪中叶就来到中国了。他们迅即了解到,可以藉着传扬西方累积的科学知识来达到宣教目的。他们成功掌握了帝王的口味,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介绍了很多天文学家、医生、画家和制表匠到朝廷来。
第一个洋钟是在1582年运入中国的,并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献给总督陈瑞。
1601年利玛窦(Matteo Rici)神父到中国,得到万历皇帝款待。利氏进贡了一座有驱动坠的铁钟,它每小时发声四次;钟身置于木柜内,柜身刻有龙饰,以鹰嘴指示用汉字写成的时间刻字。
洋钟大受欢迎,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时间精确与否极其关注(以当时的技术也根本未能做到非常精确),而是因为钟表新奇鲜见,遂一时成为天子和朝廷中人争相谈论的东西。
1912年以前,中国人仍以“更”(两小时)来划分一天的时间,而每更分为100个时段,每段一分钟;西历则每天分为24小时,共96个刻钟,每刻钟15分钟。可见两者并无相关之处。
17世纪以后,耶稣会教士开始起用中国工匠造钟。利玛窦神父本人,就连同两位本地工匠造了一个铜钟,可以每隔两小时(一更)报时一次。
1630年,来华二十二年的耶稣会神父阿尔瓦罗·塞梅多(Alvaro Semedo)说:“中国人极欣赏西洋的机械技术。他们懂得造桌钟。假使他们的工资跟西洋的匠师一样高,他们可以做得更精巧。”由此可见,天才无经济支持,也无用武之地。
中国宫廷的造钟坊是乾隆年间(1736-1795)建立的。监督的沙林(Chaler)神父,辖下有差不多一百名奴仆。
接近1810年的时候,有几份报告提到当时在广东省售卖时钟的西方商人,说他们惨淡经营,原因是要面对来自本地产品的竞争——它们可以以低一半的价钱出售啊。
到了18世纪,清廷所见的钟,无不手工精巧,而且镶嵌了华丽耀目的宝石黄金,都是西方使节争相敬赠,以取悦天子的。为了出奇制胜,献上的表更益发珍贵。于是,更多具代表性的造洋钟技术得以在中国流传,广为人知。
1811年,法国驻北京的领使写信给拿破仑,他说:“现在到华的外国使节,都手持奉献,上贡成应尽之礼,然因汉人对于艺术美感的机械作品,未能欣赏,每多只将之堆放在宫中仓库。我国正动干戈,所献之礼,宜由陛下工房之所出,设计轻巧,方便使吏携带。
钟表贸易一向给驻扎在广东省的海军将领垄断,然而因大量货品充斥涌入,不久,此门生意也变得甚难经营。
1824年,宝威(Bovet)兄弟从瑞士到广东经商,复兴了钟表业。当时,宝威的手表是在纳沙泰尔(Neuchatel)的弗勒里耶(Fleurier)生产;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仍然是制表的中心。
1840年,宝威兄弟率先为自己的产品采用了中国的商标名称,叫做“宝哗”或“播威”,都是从“宝威”字音译而来的。直至20世纪之初,这牌子仍然深受欢迎。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输入欧洲的游丝发条,然后以合理的价钱,生产日常使用的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欧洲,反从亚洲,特别是香港,输入很多制表用的石英。
总括而言,中国人最初对入口的洋钟是不感兴趣的。第一,因为东西方计算时间的方法不同;第二是中国人不像洋人般要求时间精确;最后,因为交通和气候因素不利精细的机件操作。洋钟吸引之处则于在精巧的设计,美观和名贵的装饰,中国宫廷视这种贵重的礼品如珠宝首饰,或是一些自己会动的小玩意。
『贰』 谁知道手表传入中国的时间,还有在中国普及是哪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
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最早一批从欧洲传到中国的时钟,是由耶稣会教士引入的,他们以传扬基督信仰,建立天国为志,早于16世纪中叶就来到中国了。他们迅即了解到,可以藉着传扬西方累积的科学知识来达到宣教目的。他们成功掌握了帝王的口味,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介绍了很多天文学家、医生、画家和制表匠到朝廷来。
第一个洋钟是在1582年运入中国的,并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献给总督陈瑞。
1601年利玛窦(Matteo Rici)神父到中国,得到万历皇帝款待。利氏进贡了一座有驱动坠的铁钟,它每小时发声四次;钟身置于木柜内,柜身刻有龙饰,以鹰嘴指示用汉字写成的时间刻字。
洋钟大受欢迎,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时间精确与否极其关注(以当时的技术也根本未能做到非常精确),而是因为钟表新奇鲜见,遂一时成为天子和朝廷中人争相谈论的东西。
1912年以前,中国人仍以“更”(两小时)来划分一天的时间,而每更分为100个时段,每段一分钟;西历则每天分为24小时,共96个刻钟,每刻钟15分钟。可见两者并无相关之处。
17世纪以后,耶稣会教士开始起用中国工匠造钟。利玛窦神父本人,就连同两位本地工匠造了一个铜钟,可以每隔两小时(一更)报时一次。
1630年,来华二十二年的耶稣会神父阿尔瓦罗·塞梅多(Alvaro Semedo)说:“中国人极欣赏西洋的机械技术。他们懂得造桌钟。假使他们的工资跟西洋的匠师一样高,他们可以做得更精巧。”由此可见,天才无经济支持,也无用武之地。
中国宫廷的造钟坊是乾隆年间(1736-1795)建立的。监督的沙林(Chaler)神父,辖下有差不多一百名奴仆。
接近1810年的时候,有几份报告提到当时在广东省售卖时钟的西方商人,说他们惨淡经营,原因是要面对来自本地产品的竞争——它们可以以低一半的价钱出售啊。
到了18世纪,清廷所见的钟,无不手工精巧,而且镶嵌了华丽耀目的宝石黄金,都是西方使节争相敬赠,以取悦天子的。为了出奇制胜,献上的表更益发珍贵。于是,更多具代表性的造洋钟技术得以在中国流传,广为人知。
1811年,法国驻北京的领使写信给拿破仑,他说:“现在到华的外国使节,都手持奉献,上贡成应尽之礼,然因汉人对于艺术美感的机械作品,未能欣赏,每多只将之堆放在宫中仓库。我国正动干戈,所献之礼,宜由陛下工房之所出,设计轻巧,方便使吏携带。
钟表贸易一向给驻扎在广东省的海军将领垄断,然而因大量货品充斥涌入,不久,此门生意也变得甚难经营。
1824年,宝威(Bovet)兄弟从瑞士到广东经商,复兴了钟表业。当时,宝威的手表是在纳沙泰尔(Neuchatel)的弗勒里耶(Fleurier)生产;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仍然是制表的中心。
1840年,宝威兄弟率先为自己的产品采用了中国的商标名称,叫做“宝哗”或“播威”,都是从“宝威”字音译而来的。直至20世纪之初,这牌子仍然深受欢迎。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输入欧洲的游丝发条,然后以合理的价钱,生产日常使用的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欧洲,反从亚洲,特别是香港,输入很多制表用的石英。
总括而言,中国人最初对入口的洋钟是不感兴趣的。第一,因为东西方计算时间的方法不同;第二是中国人不像洋人般要求时间精确;最后,因为交通和气候因素不利精细的机件操作。洋钟吸引之处则于在精巧的设计,美观和名贵的装饰,中国宫廷视这种贵重的礼品如珠宝首饰,或是一些自己会动的小玩意。
『叁』 europort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With headquarters located in The Netherlands, Euroports is one of the world leading port operators offering maritime supply chain solutions, having rich comprehensive service experience in pulp logistics. Euroports currently operates in more than 20 ports worldwide through a network of 22 terminals in Europe and 3 in China, with instrial operations on an additional 10 sites and a yearly turnaround of 50 million dry bulk and general cargo.
『肆』 机械表是那一年发明的
手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是一种度量衡单位,而手表却是划分时间的工具,时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时间的刻度,如果没有计量时间的工具,恐怕谁都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模样。从第一只手表的面世起,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手表内的这种弹簧装置被称为主弹簧(Mainspring)。
瑞士钟表业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叶的日内瓦,制表业很快就风靡日内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手艺。到16世纪末,日内瓦制表业就以其质量闻名。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日内瓦制表艺人决定组织并规范他们的行业,并于1601年创建了日内瓦制表协会,成为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当时,表厂已多达500多家,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较为稀少的城镇。日内瓦北部的汝拉山区逐渐成为制表艺人生活和生产的理想场所。1665年,在汝拉山区诞生了一个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后来成为一名金匠,组织了钟表生产部门。1741年他去世时,纳沙泰尔汝拉山区已有了数以百计的钟表行。
早期的钟表十分昂贵,只是皇室贵族用以显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饰的作用多于报时的功能。他们甚至烦厌每日多次去上发条,而且早期钟表准确程度较差,直至16及17世纪因制表工艺的不断改进,才提高了报时的准确性。1675年出现了一项技术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弹簧,此弹簧是用以调整传统主弹簧因运行波动而产生的不平衡,加装了此平衡弹簧终于使钟表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误差不足五分钟。
18、19世纪,制表技术开始突飞猛进,1690年第一只双行针的钟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创造了“永久性”的钟表,这就是现代可自行上弦手表的先驱。1776年,第一只有着三支指针的钟表面世,确定了现代手表的基本结构。1842年,Adrien Philippe发明了垂式上弦钟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表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同一阶段,制表业开始生产复杂的钟表和引进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历表及秒表等。
18世纪的一位杰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誉为最伟大的制表匠。他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一生中的大部份时间却身处法国巴黎,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他是最顶尖的钟表匠,专门制造贵族化的珍贵稀有款式,供应皇室成员及贵族商贾。他有名的顾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总统等。
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社会及人民都处于动荡而纷乱的时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业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顿,但不平凡的 Breguet运用他机灵及成熟的交际手腕,不久就与新政府的成员成为朋友,反而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顾客。 Breguet的一项伟大发明就是“陀飞轮”(tourbi1on),此机械装置可以补偿钟表在处于不同水平位置所产生的误差,使钟表走时更为准确,陀飞轮装置是被高度推许的发明,现今只出现于顶级价格的手表中。
Breguet同时还制造了一个可以连续运行60小时而不需上发条的钟表,另一项发明是万年历(perpetual calendar)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月份及年份,连闰月亦早已计算在内,此性能亦为现代手表所乐于采用。从当时的技术来看,上述发明都相当先进。
Breguet逝世后,随时代的转变,一场无可阻挡的制表工业革命悄然降临。经济领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产量也随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在英国诞生,随后,新建的铁路在欧洲及美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于可携带的准确计时工具需求越来越大。铁路把各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时间差异的问题,于是标准时区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后欧洲直至全世界都设立了时区标准系统,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总产量达到二千五百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了产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国而领先世界。
19世纪,瑞士及美国的工厂已进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手表。美国的 Waltham钟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成为采用先进而精密的机械制造钟表技术的先驱。美国钟表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业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工人,终于击败了美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瑞士制表的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及设计款式。瑞士制表厂决心走向改革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档资,对技术精益求精。例如百达翡丽(Patek Phi1ippe)就以欧洲皇室名字来命名其钟表系列,推出了维多利亚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尔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响亮、型号独一的钟表,专供皇室、富商购买。
在进入20世纪时,瑞士引进了两个伟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发明的新技术,即可快速和精确生产带齿轮的夹板和主夹板并发明了可替换的内部零件,为钟表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
到20世纪初,瑞士已经是世界钟表业的领头羊。这时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怀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亚(Cartier)应著名的飞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制造了一只腕表,使他在驾驶飞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时间。此一创新十分成功,卡地亚更于1911年正式生产Santos-Dumont型腕表供应上流社会的人士,这是第一款公开发售的商业型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20年代未,腕表的产量已大大超越了怀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点更是顾容购买手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由此推动了各式各样的外观设计以吸引顾客:正方形、蛋形、圆形,甚至三角形的设计纷纷出现,再加上各种特意的装饰,手表已成为一种令入眼花缭乱的商品。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1970年代,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结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开始察觉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旧款的机械腕表逐渐地在市场上消失,一两年前不被一顾的旧表已静躺在收藏家的保险箱里 。但不为人知的事实是:消费市场正在自行调节,为机械手表的重临酝酿条件。
以日本为代表的石英手表对瑞士手表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认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由于各国的钟表行业都转向电子计时技术,似乎只有瑞士钟表业没有搭上这班车,并感受到全面衰退的严重威胁。在身陷危境的25年里,瑞士钟表业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整,并重新夺回了在70年代危机前的地位。
时势造英雄,同样也适用于瑞士制表业。1978年,瑞士钟表业受到来自日本竞争的巨大压力。 Ernst Thomke博士积极研究对策,他要求技术人员研制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纤巧的石英表。六个月后,瑞士微电子集团(SMH集团)的表芯部门生产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样原型,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石英表。最后生产出来的型号,更是减去了51个零件,表芯藏置于一个防水的胶壳内,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价钱低廉,他们称之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经推出,便风靡全世界,成为老少皆宜的产品,自此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手表,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电子集团干脆把集团的名字改为斯沃琪集团。
80年代,收藏古董手表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发,著名的拍卖行更是专设部门处理这一新兴业务。人们开始懂得去欣赏机械手表的制作工艺、研究各个不同表匠的独特发明、设计与及个人化的风格、钟表的发展及历史等。名厂及有特别功能的旧款式钟表价格逐日飚升,新一代机械手表的来临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厂开始生产一系列高价位的机械手表,受到广泛的欢迎,这一潮流遂得以逐渐壮大,一些结构复杂的机械手表再次得到认同。如劳力士、百达翡丽这类公司一直信守只生产机械手表的宗旨,经过石英表热潮的洗礼后,机械表销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贵地位。就像勃浪帕爱(Blancpain)手表所自夸的那样:“自1735年以来,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一只勃浪帕爱石英表,日后为什么要有呢?”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战胜竞争对手,瑞士制表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取长补短,先后推出一系列技术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表,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产出高精确度的模拟石英表;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产出第一块不需要电池的自动石英表,通过手腕的运动提供动力;1988年,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石英天文计时机芯;1991年,Ronda公司开发出可使用20年的锂碘电池石英机芯;1992年IWC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腕表,共有750个零件,21种功能。
至此,瑞士制表业的出口呈稳定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43亿瑞郎增长到1997年80亿瑞郎。其中成品手表占据最大部分,约占出口总值的90%,其它10%分别为机芯、表壳、闹钟和大、小时钟等。而塑料产品的数量超过了钢产品,但从出口值计算,钢产品占据出口额的一半多。
在过去的几年里,瑞士手表生产数量的91%为电子表,只有9%为机械表。但是产品出口产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机械表占总销售值的48%,与电子表几乎平分秋色。 一个普遍现象是:瑞士机械表经常以贵重金属或宝石作为装饰物,销售对象是上层消费群体。从出口手表的平均价格中就可看出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每块瑞士手表的平均价格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价格为23瑞郎,香港表的价格为9瑞郎。瑞士手表出口价格高出世界手表平均价格(54瑞郎)近4倍,从这个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表的价值。
瑞士手表销售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瑞士手表业95%的产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价值计算,出口产品的39%销往亚洲和大洋洲,36%销往欧洲,15%销往北美,6%销往中东,3%销往拉美,1%销往非洲。
『伍』 钟表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钟表传入我国,是在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带进中国来的。当时他送给明王朝的时钟是大小两只,因为它是按时自动击打,便叫它为“自鸣钟”。
『陆』 机械表是什么时候进到中国
机械表1867年进到中国
机械表(mechanical watch )通常可分为下列两种:手动上链及自动上链手表(内AUTOMATIC)两种。这容两款机械的动力来源皆是靠机芯内的发条为动力,带动齿轮进而推动表针,只是动力来源的方式有异。手动上链的机械表是依靠手动拧动发条作动力,机芯的厚度较一般自动上发条的表薄一些,相对来说手表的重量就轻。而自动上链的手表,是利用机芯的自动旋转盘左右摆动产生动力来驱动发条的,但相对来讲手动上链手表的厚度要比自动上链的小一些。
『柒』 浪琴手表进入中国几年了
中国是浪琴表出口的首抄批国家之一。浪琴表销售编年记录中珍藏的一张泛黄的单据告诉世人:最早来到中国的浪琴表可以追溯到公元1867年,这一年,商人Jos.A.Meyer把一块浪琴表卖到中国广东。第一块卖到中国的浪琴表是1867年生产的纯银狩猎怀表,内藏浪琴表L20A机芯,运用“杠杆”的原理,利用表冠上发条及设定时间。此款创新的产品一经问世即获得巴黎环球展览会的铜奖殊荣。
『捌』 欧米伽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欧米茄可说是最早推行国际性市场推广及大型广告计划的先驱,其广告历史不但令欧米茄这个品牌举世知名,同时亦影响著名表广告的模式。时至今日,其欧米茄大使家族可谓“家传户晓”——计有辛迪·克劳馥、皮尔斯·布鲁斯南、迈克尔·舒马赫、亚历山大·波波夫、恩尼·艾斯。1894 至1914早期欧米茄的广告均集中产品的纯文字介绍及欧米茄在国际展览中如1990年巴黎世界博览所获得的成功。1900年开始,欧米茄聘用平面设计师及画家以图像来传达欧米茄的广告讯息;计有著名的BelleEpoqne扫描画家PaulHelleu (1904年),商业设计师Leonetto Capptello (1914年)及René Gruau.20至30年代由那时开始,所有广告均以“讯息”为主导,从体育(第一块防水表),时装及历史等不同范畴来彰显欧米茄表的优良传统及精良设计。善用反复强调同一个讯息的技巧,由1927年至1943年,每一个广告均带有同一句标语“ 欧米茄——生命的正确时间”(OMEGA -- the right timefor life )。20年代产品目录更起用女性模特儿,来突出欧米茄表的女性化特质。50年代1948年,欧米茄庆祝100周年纪念,以全球性广告概念来加强其市场的“ 渗透力”。为这卓越标志创造了一个“全球认可”的形象,统一国际化的广告主题,应用于每一个国家的层面上——如1948年的标语“ 欧米茄,全球信赖的名表”,成功为欧米茄建立鲜明的形象;时至今日在经销网络方面依然“ 受惠”。90年代欧米茄大使家族踏入90 年代,欧米茄的广告策略成功塑造了“ 欧米茄大使家族”,每一位的“ 欧米茄大使”均是在其专业领域中独当一面的国际名人,他们不仅对个人自信十足,对事业充满雄心,对名表的选择更有独到眼光,而他们不约而同均以欧米茄表作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如超级名模辛迪·克劳馥、名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世界最年轻大满贯网球冠军马蒂纳·欣吉斯、安娜·库尔尼科娃、世界最快游泳好手亚历山大·波波夫、美洲杯前冠军队迪恩·贝克、顶级高尔夫球手恩尼·艾斯、一级方程式赛冠军迈克尔·舒马赫。多年来,欧米茄筹办了多项高水平及极具创意的国际性宣传活动——史无前例地利用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与宇航员以卫星直接对话来推出首块x-33火星表。2002年,欧米茄为了纪念人类最后登月30周年,特别邀请到了人类最后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来到北京,并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长城上,驾驶月球车,感受从人类最壮观的古建筑上眺望月球的奇妙感觉。此外,在美国纽约的华盛顿广场的最高点举办“ 一杆入洞”,在三藩市以月球车仿制品与电车进行“ 赛车”等,无不引起轰动和关注。
『玖』 手表从什么时候在我国流行
电子表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流行,那时候的电子表都是香港走私过来的, 很多的年轻前卫的人士,为拥有一块这样的表而自豪骄傲呢. 至于机械表,在旧中国时期就有了.那时候更多的是怀表.